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南方周末》2019.2.28) 1. 下列有关“先秦司法精神”的论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中的“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中的“赦过与辜”以及《周礼》中对“幼弱、老耄与蠢愚”的赦免主张,充分证明了传统司法制度重视审慎的特点。 B. 从《左传》所引的《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内容可以断定,夏代的宁纵勿枉的司法体系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精神的萌芽形态。 C. 《尚书•吕刑》提到了“五刑”“五罚”,审案体系较为完备,因此汉代的孔安国在为其作注时,明确指出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特点。 D. 周人的《尚书•吕刑》中有“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的说法,这表明当时非常重视司法的审慎,对司法中的疑罪采取从轻从无的审理原则。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式,以大量的儒家典籍和史书材料来佐证观点,论述语言平实而周密。 B.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汉代以前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 C. 文章在论述汉代司法思想特点的时候,强调了汉儒的主张对司法实践的影响,深化了文章的观点。 D. 文章结尾对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的高下进行判定,可以彰显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爱气质。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对画线句观点起支撑作用的一项是() A. 如果避免以有罪推定为司法思想底色的做法,就会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增强政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B. 如果对有疑点的案子加强讨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好恶对断案过程的影响,使结果趋于公正。 C. 如果能够辨清“从轻”与“从无”的高下之分,就能丰富司法思想的内涵,为实现圣人之政打好基础。 D. 如果能坚持遵循“疑罪从去”的断案原则,就可以更好地践行儒家仁政思想,更可能获得民众的拥护。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信息筛选量较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A项, “传统司法制度”理解错误,应为“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B项,理解错误,“司法体系”应为“司法精神”;C项理解有误,“审案体系较为完备”无中生有,“因此”所表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特点”是作者根据孔安国的注释得出的看法。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阅读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明确此题考查方向,主要从概念的内涵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要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B项,“不断完善”分析错误,周代是“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秦代是“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汉代是“疑罪从无、从轻”。这中间有反复,而不是“不断完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篇阅读,找到划线句子,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结合语境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C项,“如果能够辨清”假设不成立,且不能对画线句观点起支撑作用。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网约车逐渐成为了国民出行的一种习惯,用户规模将稳定增长。据统计,82018年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33.43亿人。作为新兴行业,随着大众的喜爱程度及使用频率的增加,网约车还衍生出多种租车模式,专车、快车和顺风车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当然,我国网约车行业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网约车行业准入门槛低,拥有一辆私家车、一部智能手机就具备运营基本条件。但是,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在本质上不同,前者从平台责任到消费者权益保护,从保险责任到侵权责任,从乘客消费运输服务过程的权益如何保护到发生意外后消费者的权益又如何保障等,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而且网约车在价格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方面也没有与传统出租车形成错位发展,大都处于税收盲区,不同程度存在逃避税收现象,这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经营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另外,行车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是车辆本身的安全性,是否年检合格等;另一方面是司机的营运资质的问题。为了驾驶安全,国家对出租车司机比普通司机有更严格的规定。 (摘编自《8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