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84  2020-03-2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安徽省六安二中、霍邱一中、金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逐题
安徽省六安二中、霍邱一中、金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2019.7
考生注意:
1.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里的中秋月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夏官》云:“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此处“中秋”,指“中秋八月”。《周礼•春官》载:“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唐人陆德明释曰:“祭日月,谓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春分朝日”是指春分时白天祭日,“秋分夕月”即秋分时夜晚祭月。秋分祭月的传统古已有之,但中秋节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世俗节日是比较晚的。根据梁代记载,南北朝时尚未形成中秋节。大约在隋唐时期,“中秋节”的节令概念才逐渐形成。到了宋代,中秋节成为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重大节日。
中秋节明显的节候特点是秋高气爽、皓空明月,主要的民俗活动是宴饮团聚、玩月游赏。宋代中秋节更是文人的良辰佳节,他们于此时雅集宴饮,玩月赏月,赋诗作词。节日的欢赏盛景和民俗风情在宋词中有充分表达,中秋节作词也成为重要的节日风俗活动。宋词中,写中秋节的作品约290首,其中绝大多数会写到月亮。
宋词里,中秋之月首先作为一种自然客观物象而出现,在词中营造纯净清雅的意境。如李光《水调歌头》:“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中秋夜晚,明月高悬,千里澄辉,万川映月,朦胧清静,尘世之喧嚣浮华都在天地间流泻的月光中荡涤澄清,人的内心也回到静谧平和的状态,“心与秋空一样清”,词人在皓皓月色中,在对自然的体味中悄然返入自我心灵世界,回归于一种本真、自由和圆融的人生境界。
从中秋节普遍的民俗心理来看,中秋之夜,圆月当空,月亮皎洁而圆满的客观特征与人们祈盼亲人团圆、世事圆满的心理相契合,所以宋词里的中秋月常有团圆的意喻,中秋月成为人们表达思念、寄托祝福的象征和载体,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然而人世间常聚少离多,宋代词人多处官僚阶层,历经仕宦,转徙各地,中秋佳节,团圆之时,词人往往漂泊异乡,宋词里的中秋月有时也以黯然的面貌出现,其中寄窝游子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察之感,如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在词中借月表露自己孤独冷清的心境。而到了宋末遗民词人的笔下,中秋月的团圆之喻义,更是从一己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家国的层面,江山易主,明月仍如旧,国家覆灭,明月仍圆满,这一轮明月引发的是词人深切的亡国之哀和故国之思。
宋词里的中秋月也常引发词人的宇宙人生感悟,承载了词人对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的深沉哲思,流露出深刻的时间和生命意识。如苏轼的中秋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以月为中心,上阙因月而生发天上之奇想;下阙因月而感慨人间之事实。宇宙苍茫,世事无常,明月亘古如斯,人生短促若寄,词中透露出永恒的悲剧意味和理性色彩。在宋词中,词人常通过中秋之月来表达个体层面对宇宙时空的迷茫和思考,展现丰富的人生意趣和生命体验。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大约至南北朝时期,“中秋节”的节令概念才逐渐形成。
B.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全民广泛参与的重大节日。
C. 《周礼•夏官》记有“祀日月”的习俗,唐人陆德明的解释说明古代已有秋分祭月的传统。
D. 中秋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宴饮团聚、玩月游赏,中秋节节候特点是秋高气爽、皓空明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周礼》的相关记载,有力地论证了中秋的起源,说明秋分祭月的传统古已有之。
B. 文章引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宋词里的中秋月有时也会以黯然的面貌出现。
C. 文中论证宋词中的中秋之月既渗透着深刻的节日民俗心理,也承载了古人对宇宙时空的思索和理解。
D. 文中先介绍中秋节的历史,再论证宋词里中秋月的内涵,后者从自然物象、民俗心理和宇宙哲学三个角度阐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秋节是宋代文人的良辰佳节,写中秋月的宋词大约有290首,在宋词中充分表达了节日的欢赏盛景和民俗风情。
B. 宋词里的中秋月常象征着团圆,但有时游子也借月表露孤独冷清的心境,或借月引发词人的亡国之哀和故国之思。
C. 皓皓中秋月色能荡涤澄清尘世之喧嚣浮华,词人就在体味这种自然物象中回归于本真、自由和圆融的人生境界。
D. 在宋词中,中秋月有了深层次意味,词人常借月来表达对宇宙的迷茫和思考,展现丰富的人生意趣和生命体验。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大约至南北朝时期”错,结合“大约在隋唐时期,‘中秋节’的节令概念才逐渐形成”分析,应该是隋唐时期。
B项,“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错。结合“到了宋代,中秋节成为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重大节日”分析,应是“到了宋代”。
C项,“《周礼•夏官》”错,结合“《周礼•春官》载:‘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分析,应该是“《周礼•春官》”。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宋词里的中秋月有时也会以黯然的面貌出现”分析有误。结合“所以宋词里的中秋月常有团圆的意喻,中秋月成为人们表达思念、寄托祝福的象征和载体,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分析,引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为论证“宋词里的中秋月常有团圆的意喻”这一观点。“比喻论证”应该是“举例论证”。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写中秋月的宋词大约有290首”错误,张冠李戴。结合原文“宋词中,写中秋节的作品约290首,其中绝大多数会写到月亮”分析,原文是说写中秋节的宋词有290首,不是写中秋月。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30日,悲伤的消息传来。江湖渐远,大侠不再,一个时代落幕了。
先生笔下的刀光剑影和爱恨情仇动地而来,痴迷了无数不分年龄、地域、职业的男女。他创造的“成人的童话”,滋养了无数读者的精神空间。六十年来,先生的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各方面都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水准。他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他也足以青史留名!
材料二:

材料三:
在金庸笔下,豪气干云、孔武有力、斗狠使勇,充其量只能算个壮士;慷慨任事、忠悯待人、义薄云天,也只是个一般的侠士,所以杨过一人一雕往来东西南北,问尽天下不平事,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人称“神雕大侠”,可杨过却拒不接受那个“大”字。
郭靖与杨过在襄阳夜话,郭靖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这才是侠之大者,这才是侠的最高境界。
材料四:
金庸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备受读者欢迎,固然首先缘于金庸先生非凡寻常的文学功力,把林林总总的江湖故事描写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把形形色色的武侠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汲取思想和文学精髓,聚焦大家深藏心底的“侠客梦”写作品、做文章,则是赢得不同年龄、职业群体情感共鸣和文化共振的一大关键。
金庸先生的作品字里行间透射着忠孝节义的鲜明元素,通过对侠义之心、侠骨之气的匠心演绎,既满足了读者抑恶扬善、伸张正义朴素情怀的宣泄心理,更使大家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染。正如金庸先生坦承,“在武侠世界里,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展开余下试题有道是,文如其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侠骨柔情的荚雄气概,重信然诺的君子风度,快意恩仇的人生境界,生动地流淌于金庸的笔端,使先生的武侠小说更具历史、文化厚重感,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文明的独特魅力,创造了当代武侠小说的辉煌;金庸先生自身就是侠义精神的践行者。热心参与香港基本法起草的责任担当,六归故里显露的家国情怀,永远不写自传的淡泊豁达,如此等等,也生动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德高望重的“侠义”形象。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先生以其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方面的成就使得武侠小说风靡全球。
B. 材料二表明,从60后到00后,都在读金庸 作品。其中读金庸作品的70后人群数量最多,90后最少。
C. 杨过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但跟郭靖的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相比,仍然不敢称为“大侠”。
D. 金庸先生能把江湖故事描写得绘声绘色,把武侠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与他高超的文学水准分不开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小说,虽然是虚构的“成人的童话”,但却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滋养了他们的精神空间。
B. 金庸的创作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也足以使他青史留名。
C.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
D. 金庸先生被称为“大侠”,是因为其在作品中传达了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也是因为其亲身实践了这种精神。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喜欢金庸及其作品的原因。
【答案】4. A 5. C
6. ①非凡的写作功力。②他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③本人德高望重的“侠义”人格的魅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A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六十年来,先生的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各方面都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水准。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C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这才是侠之大者,这才是侠的最高境界。”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喜欢金庸及其作品的原因。”此题可以从材料四中分析概括得出:根据“金庸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备受读者欢迎,固然首先缘于金庸先生非凡寻常的文学功力,”可得出第一点:①非凡的写作功力;根据“侠骨柔情的英雄气概,重信然诺的君子风度,快意恩仇的人生境界,生动地流淌于金庸的笔端,使先生的武侠小说更具历史、文化厚重感,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文明的独特魅力,创造了当代武侠小说的辉煌”可得出第二点:②他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根据“金庸先生自身就是侠义精神的践行者。热心参与香港基本法起草的责任担当,六归故里显露的家国情怀,永远不写自传的淡泊豁达,如此等等,也生动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德高望重的‘侠义’形象。”可得出第三点:③本人德高望重的“侠义”人格的魅力。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
娘患绝症,似炕头如豆的残灯,该安排后事了。可治病欠债,愁绪胀得狗饶胸闷,蹲草团上抱头苦思…
妻,守在娘的炕头,沉默良久,说:“明儿个蒋庄会,只有卖咱那头牛……”
狗饶惊得身一颤:“牛是咱家的宝……”
“反正俺不忍咱娘薄走!”
思虑再三,狗饶依妻之意:卖牛!
路远。狗饶早吃饭,揣俩锅饼。棚里牵牛,牛挣缰绳,叫声凄楚。狗饶嘴对牛耳:“无奈呀!”牛汪着泪随狗饶上路,边走边扭头回望,恋家之情催狗饶心酸。
到会已近午时,拴住牛,狗饶坐旁边等人问价……等到会上人稀,竟无人问津。狗饶急躁,起身吼:“谁买牛—”
总算有个铁塔似的黑汉过来问:“咋卖?”
“您说……您说……”狗饶激动得口吃。
黑汉衣襟下攥住狗饶两个手指,松开,再攥住五个手指,注视着狗饶的脸色。
“25块?”
“嗯。”
“30!”
“27!”
未经中间人,成交!
黑汉伸手怀里抓钱,愣住了,抱歉道:“忘带钱了。”
狗饶抓紧缓绳,失望。
黑汉找来块青瓦,掰两半,递给狗饶一半,说:“明儿个午时,烽火台对瓦过钱!”
狗饶卖牛心切,稍加犹豫,说:“一言为定!”
“决不食言!”
狗饶松开缰绳,拿出锅饼,递黑汉一个,吃罢,揣着半片瓦回家……
守在娘炕头盼归心焦的妻,见狗饶回来,忙挑亮油灯,热饭,端夫手里,问:“卖了?”
“卖了。”
“多少?”
“27块!”
“中!钱哩?”
狗饶放下碗筷,掏出那半片瓦。
“破瓦片能当钱?”
“明儿个去烽火台对瓦过钱。”
“哪儿的买家儿?”
狗饶蒙了:咋就没问那黑汉家住哪儿哩!
妻愕然,双手捂住脸哭了:“咋惩傻哩——”
狗饶和妻辗转反侧,一夜没合眼…日头一竿子高了,还闷在炕上思忖:“是否去烽火台?
唉,去!”
妻劝他:“枉然,家歇吧。”
狗饶饭也没心吃,揣上那半个凉瓦片,没精打采地朝烽火台挪…
日头偏西了,狗饶才蹭到。四野碱荒耀眼,一望无际:烽火台上荆蒿丛生,迎风抖动,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恐惧陡然袭上发梢。
突然,那黑汉猛虎般自荆蒿间跃出,一拳击倒狗饶,怒吼:“你个龟孙,咋不守信约?等得我饥又饥渴又渴!七尺汉子岂有说话不算之理!”
狗饶爬起身,不觉哪儿疼,掏出那半片瓦。
黑汉对得严丝合缝,吧唧声摔了,当面验清钱,白花花的现洋哗啦地上一扔,大步流星地走人。
狗饶喊:“哪庄儿哩?”
黑汉头也不回:“彭告——”
狗饶欣喜若狂地颠回家,已是掌灯时分。夫妻俩兴奋得鸡叫了也没睡意,正说着话儿,忽听“哗哗”的牛叫,耳熟,出来一瞧,牛又回来!惊喜之余,狗饶和妻商定:明儿个给那黑汉送牛……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狗饶卖牛为线索,从无奈卖牛,到牛被人牵走却没拿到钱,最后买牛人没有食言,送钱给狗饶,牛又回来。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 小说中狗饶夫妻开始愁苦,但拿到钱后却变得兴奋,一方面因为以为失去的钱却失而复得,另一方面因为他们觉得从此不会再因为钱烦恼了。
C. 文章写等候过久的黑汉时仅用几十个字,就从动作、语言等方面生动简洁地刻画出了一个性格豪爽直率、诚实守信的人物形象。


展开余下试题D. 文章最后写牛自己回来,和前文写狗饶卖牛时牛“汪着泪随狗饶上路,边走边扭头回望”
8. 试分析小说作者以“古风”为题的用意。
9. 请简要赏析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7. B 8. ①古风意为古代淳朴的风俗习惯,在本文指质朴、孝顺、诚信等传统美德。②主题:揭示了文章赞颂传统美德的主题。③人物形象:表现了文中人物形象质朴、孝顺、诚信的特点。
9. ①“烽火台”是“对瓦过钱”的地点,交待了事情发生的背景。②渲染了古旧、荒寂的氛围,暗合了文章的“古风”。③烘托了狗饶担忧、失望又恐惧的心情。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从此不再会因为钱烦恼了”无中生有。结合“妻愕然,双手捂住脸哭了:‘咋惩傻哩——’”“狗饶和妻辗转反侧,一夜没合眼…日头一竿子高了,还闷在炕上思忖”“妻劝他:‘枉然,家歇吧’”“狗饶饭也没心吃,揣上那半个凉瓦片”“狗饶欣喜若狂地颠回家,已是掌灯时分。夫妻俩兴奋得鸡叫了也没睡意,正说着话儿”等分析,拿到钱后变得兴奋,主要是因为以为失去的钱却失而复得的喜悦。“从此不再会因为钱烦恼了”于文无据。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标题内涵及作用及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古风”,结合“反正俺不忍咱娘薄走!”“思虑再三,狗饶依妻之意:卖牛!”“棚里牵牛,牛挣缰绳,叫声凄楚。狗饶嘴对牛耳:‘无奈呀!’牛汪着泪随狗饶上路,边走边扭头回望,恋家之情催狗饶心酸”“狗饶卖牛心切,稍加犹豫,说:‘一言为定’‘决不食言!’”“怒吼:‘你个龟孙,咋不守信约?等得我饥又饥渴又渴!七尺汉子岂有说话不算之理!’”“忽听‘哗哗’的牛叫,耳熟,出来一瞧,牛又回来!惊喜之余,狗饶和妻商定:明儿个给那黑汉送牛……”等分析,古风意为古代淳朴的风俗习惯,儿子儿媳的孝顺;在忘记带钱的情况下,用半块青瓦作为信物,生意成交,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淳朴;黑汉按时赴约成交,表现人物的诚信;牛回来了,主动要明天给那黑汉送回去等,表现了文中人物形象质朴、孝顺、诚信的特点。文章通过写娘患绝症,儿子儿媳为了尽孝,不得不将家里的“宝”卖掉;黑汉用半块青瓦作为信物,与狗饶的生意成交;在妻子认为被骗了的情况下,黑汉按时赴约成交等,标题揭示文章赞颂传统美德的主题。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句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画线语句主要是对“烽火台”的环境描写,结合“递给狗饶一半,说:‘明儿个午时,烽火台对瓦过钱!’”分析,“烽火台”是“对瓦过钱”的地点,交待了事情发生的背景。结合“碱荒耀眼,一望无际”“荆蒿丛生”“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等分析,渲染了荒寂、古旧的氛围,暗合文章标题。结合“恐惧陡然袭上发梢”“妻愕然,双手捂住脸哭了:‘咋惩傻哩——’”“狗饶和妻辗转反侧,一夜没合眼……”“狗饶饭也没心吃,揣上那半个凉瓦片,没精打采地朝烽火台挪……”等分析可知,以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写出了狗饶担忧、失望又恐惧的心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袭阳,急,汉王遗出去,而使周苛守蒙阳城。楚破荣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候;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候。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柒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候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部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遗赵王于是高后①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节选自《史记•周昌传》,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③高后即吕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B. 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C. 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造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D. 吕太后使使召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六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