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15  2020-03-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5]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十月份阶段性总结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习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浏览完整试题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 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2. 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1. 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2.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本题问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首先看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的内容和特点。“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作者选取了还带着露珠儿的草,吵吵闹闹的麻雀,开满了花朵的香气扑鼻的丁香花,温和的阳光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再分析对人物的作用:让二乖见小猫前的情绪稍稍缓和一下。结构上,“日光”“西边的粉墙”等描写,又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读全文,仔细阅读能够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分析作者这样写是想要表现什么主题。“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作者对儿童生活很熟悉、热爱,他用清新的文笔描写大乖和二乖言行,充满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透过文中小哥俩的妈妈的善良以及对小哥俩的影响,写了他们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报仇的态度以及小哥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点睛】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20)给读者联想、美感。
阅读古诗两首,回答问题。
(一)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 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4.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C. 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错。“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苦战到底、伤亡惨重的情景: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并非“边塞风光秀美”,C项不正确。故选C。


展开余下试题【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理解错误。“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斗志难振”表述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二)天津桥春望
雍陶①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②花。
注:①雍陶,晚唐诗人。此时,唐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②上阳:上阳宫,武则天曾将其修葺得豪华富丽,作为寝宫。
5.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6. 这首怀古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5.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缕缕柳丝随风飘荡,斜拂岸边。描绘了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6.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描绘天津桥边明媚、绮丽的春光,后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之景。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的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或:运用了以乐景衬衷情的手法。诗的一、二两句,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人胜;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烘托出上阳宫凄凉泠落的景象,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运衰微、今非昔比的伤感和哀叹。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题目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诗歌前两句“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意思是“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这两句选取的意象有“津桥”“春水”,倒映水中的“红霞”,“烟柳”等,描绘的画面是,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描绘了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题目是这首怀古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人不知而不愠 (2). 不亦君子乎 (3). 所以动心忍性 (4). 曾益其所不能 (5). 小大之狱 (6). 虽不能察 (7). 必以情 (8). 为宫室之美 (9). 妻妾之奉 (10).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11). 学而不思则罔 (12).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愠”“曾”“欤”“罔”“殆”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C.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侵损、削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越国以鄙远,意思是“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处的地方作为边境”,鄙,意动用法以……为边境。故选B。
9.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秦军氾南
B. 臣左手把其袖
C. 既东封郑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活用的类型,了解它与现代汉语表达的不同,记住例句,以便快速判断。
A. 秦军氾南,秦国驻扎在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B. 臣左手把其袖,我用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左手,名词做状语,用左手。
C.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面使郑国成为了边界。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D.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
B.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了解古今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等情况。
A项,穷困,古义:一般指走投无路或是困境窘迫。今义:一般指生活窘迫或是生活贫困。
B项,不忍,古今都是不忍心。
C项,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D项,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故选B。
【点睛】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11.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见燕使者咸阳宫
C.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 待吾客与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活用的类型,了解它与现代汉语表达的不同,记住例句,以便快速判断。
A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定语后置句。
B项,见燕使者咸阳宫,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句。
C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
D项,待吾客与俱,待吾客与(之)俱,省略句。
故选A。
1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②行李之往来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许之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邻之厚,君之薄也⑦子犯请击之⑧将焉取之⑨唯君图之
A. ①②④⑥/③⑤/⑧⑨/⑦
B. ①④⑦⑧⑨/②⑥/③⑤
C. ②④⑦⑧/③⑤/①⑥/⑨
D. ②③⑤/⑦⑧/①④⑥/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之”的用法,然后根据“之”在句中的位置和“之”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①④⑦⑧⑨中的“之”都是代词,这五句中的“之”都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担当宾语,故都为代词。②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都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⑤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因为这两句中的“之”都放在修饰词和中心词之间。故选B。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仆所以留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燕使者咸阳宫
C. 终已不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D.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