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月28日晚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考查(38分) (一)文言知识考查、语言运用及名句背默 1.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失其所与,不知 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假字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通假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常见通假字的基本意义及用法。A项,“共”通“供”,供给;B项,“卒”通“猝”,仓猝;C项,“知”,通“智”,明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加倍 C. 愿足下更虑之 更:改变 D.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由原文可知,B项,“焉用亡郑以陪邻”的意思是“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陪”的意思是“增加”。A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意思是“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C项,“愿足下更虑之”意思是“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D项“杀人如不能举”意思是“杀人唯恐杀不尽”,由句意可知,这三项对加点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越国以鄙远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 ⑦吾得兄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 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C. 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分类能力。①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②怪:形容词作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④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⑤迟: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迟。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⑦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仪。⑧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⑨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随。⑩夜:名词作状语,连夜,在夜里。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夫晋,何厌之有 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且贰于楚也 D. 若舍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而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连词,来。B项,前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一个“之”,代词,代指郑国。C项,两个“且”都是连词,并且。D项,前一个“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后一个“而”,连词,承接。故答案应为C项。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浏览完整试题5.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行李之往来 B. 秦王还柱而走 倚柱而笑 C. 君为我呼入 窃为大王不取也 D. 因击沛公于坐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 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连词,表修饰;C介词“替”/动词“认为”;D 副词“趁机”/副词,“于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6.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定语后置句;A项,被动句;B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定语后置句。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种整天埋在书堆里死读书的方法是不足为训的,读书要勤奋,但要读“活”。 ②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③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④王一鸣情绪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⑤商家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往往会用较优惠的措施招揽消费者,然后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图穷匕见,使消费者陷入各种“霸王条款”的陷阱中。 ⑥几个南霸天的狗腿子,吆五喝六,旁若无人,人们无不侧目而视。 A. ①⑥ B. ②③ C. ④⑥ D. 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不足为训:不能作为准则或典范,用在此处正确。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不合语境;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掌握着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此处使用不合逻辑,应为“使自己陷入这个境地”;④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不合语境⑤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不合语境。⑥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成语义和语境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之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 不仅戴望舒的诗有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还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 C. 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 D. 荆轲刺秦对于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人认为荆轲是一位勇士,虽刺秦失败,但也凸显了不怕牺牲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途易辙,删去“使之”。B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戴望舒的诗”之后。D项,主客颠倒,应为“大家对于荆轲刺秦并不陌生”或“荆轲刺秦对于大家来说”。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C. “卮”是指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酒的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 D. “坐”则是席地而坐,双膝着地,以臀部着足跟;“项王按剑而跽曰”中的“跽”亦是“长跪”;“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的“箕踞”是一种极其傲慢的姿态,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燕王拜送于庭”中的“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拜两次,一种隆重的礼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本题A项,错在“编年体”。《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真是事出意外! B. 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80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共贺恩师高寿。 C.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我们将不吝赐教,将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 D. 我们家家教很严,自小令尊就让我读《三字经》《弟子规》,告诫我要规矩做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莅临”,敬辞,多用于形容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C项“不吝赐教”,敬辞,请人指教的客气话,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说自己。D项“令尊”是称呼别人的父亲,自己的父亲应该称为“家父”。 (二)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 !” (2)《烛之武退秦师》中,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 “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由眼前秋景而想到了谁是国家命运的主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许君焦、瑕 (4). 朝济而夕设版焉 (5). 大行不顾细谨 (6). 大礼不辞小让 (7). 怅寥廓 (8). 问苍茫大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萧”“瑕”“设版”“细谨”“辞”“怅”“寥廓”“苍茫”,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鸿门宴》) 12.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按剑而跻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⑥ D. ③④⑤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 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 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得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 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理解所给选项的句意,然后抓住题干中的“项羽刚愎自大性格”,分析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本题用排除法。②表现了项羽的率直粗犷。③是项羽看到樊哙后的反应。⑤是项羽看到樊哙后的动作和疑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错,从樊哙对项羽指责的话语中感受不到有尊重的意味。故选D。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展开余下试题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以“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4.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 纵:听任 B.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交换 C. 吕后因哺之 哺:给人吃 D.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诚:果真 15.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B.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C.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1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 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 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 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间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以“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节选自《鸿门宴》) 【答案】14. B 15. A 16. B 17. (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交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2)老汉走后,高祖正好从旁边屋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他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高祖。 (3)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就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本题把所给选项逐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高祖为亭长,素易诸更”的意思是“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易”是动词,“轻视、瞧不起”的意思。 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画线句子上文说的是吕公将女儿许配给了刘邦,此事引起吕媪的不满。画线句子是吕媪质问吕公的话,大意是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公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画线 “此女”“贵人”“刘季”作句子的宾语,所以应在这些词的后面停顿,排除B、D项。依据这些信息可正确断句。“沛令善公求之不与”的意思是沛公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句子中“公”指吕公,“沛令”是指沛县县令“善”是形容词作谓语,其后跟的“公”作“善”的宾语,所以要在“公”之后停顿。排除C项。 故选A。 【16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 B项,“高祖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对原文理解错误。依据原文“乃给为谒日‘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可知,刘邦是谎称“贺钱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吕公见了高祖的长相后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 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客”,名词作动词,作客;“家”,名词作动词,安家。(2)“去”,离开;“适”,正好;“具”,全、都;“相”,动词,看相。(3)“故”,特意;“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词或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