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谓“风骨”?“风”最早出现于《毛诗序》中:“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所言“风”含有教化教育之义。《文心雕龙》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为一种是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杨四平说:“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新。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标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出现很多垃圾写作。食指《相信木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李少君的诗句“我会日复一日自我修炼”中那种慎独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 (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的“风骨”,成为诗歌的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崇尚与延续。 B. 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C. 部分现代诗人诗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中国古代风骨的延续。 D. 坚定信念,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慎独自省等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诗序》《文心雕龙》,对“风骨”作出合理的阐释。 B. 文章引用杨四平的话,运用比喻,形象论证了新诗亟需重构“风骨”的观点。 C. 文章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新诗重新建构风骨的方法。 D. 全文先提出什么是“风骨”,按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启迫作用的新时代诗歌创作,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才能构建中国风骨。 B. 新时代的诗歌需要延续汉魏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C. 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首先需要现代诗人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也需要现代诗歌具有深刻 教化和启迪作用。 D.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诗人把个人生活写入诗歌,诗歌失去了思想、内涵和意义,因此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B项,“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错误,范围扩大,由原文第3段“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可知,是“很多诗人沉溺”而非“都沉溺”。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D项,“接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错误,由原文第2段“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可知,接着指出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 A项,“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错误,由材料“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可知,文中没有关于“诗歌形式”的论述。 B项,“汉魏风骨”错误,由材料“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可知。 D项,“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错误,由材料“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可知,新诗创作不是应远离日常生活,而是不应过于琐碎,应有大情怀大境界,有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故选C。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顶 朱成玉 我来自人间,我是一团善良的骨肉,我手持艾蒿,我爬上屋顶。我把浩然之气做成一支簪子,插在家的发髻上。 屋顶,是我最好的安放月光的地方。思念的月光,总是很滑,顺着你的脊背,一不留神就溜进心里去。 我循环反复地播放一首思乡曲,今夜,我的屋顶,定是月光皑皑。 我没有其他浪漫的法子,只能带着心爱的人,爬上屋顶。我的美好都是假设的,把月光载剪,为她做一件婚纱;把星星打捞,为她串一条项链,这些虚设的美好,竟然也会让她流出泪水。 她说,她爱这屋顶。 父亲打来电话说,屋顶上的瓦碎了一块,他正准备爬上屋顶,把那块碎瓦换掉,不然下雨天屋子该漏雨了。 我担心他的安危,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我让他挺过这两天,过几天我请假回去弄。他说他听了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哗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给漏掉了。 父亲有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喜欢对每天的天气了如指掌,我不明白他为何要如此执着,他说一个人,难道不应该关心天气吗?天气就是老天的脾气啊,咱得随时留意着,不然他哪天发了牌气,你们都还蒙在鼓里呢! 对自然的敬畏,让父亲的骨头里,又多了一样钙质。 父亲担心着一块碎瓦,我担心着父亲的身子,他再也无法直起的腰身,爬上屋顶,会是一种怎样的艰难!可是,我在想象这个画面的时候,除了担心,还有一种骄傲的情怀,我仿佛看到一面旗帜的冉冉升起,是的,我可以把父亲比喻成旗帜,他并不伟大,他只是让我降生,让我长高,让我善待世界,这便足够。 父亲执拗地在我回家之前,把那块碎瓦换掉了。还好,他安然无恙。 我命中的旗安然无恙,屋顶安然无恙。 顾城说:人的责任是照顾一块屋顶,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 屋顶有烟,我就知道尘世安稳,就能想到亲人们安详的睡姿,能听见一会拢起一会散开的鼾声,能想到多年前养过的一只狗,怀抱一只充满脚气的棉拖,摊卧如泥。 看吧,这就是我们的尘俗,那里有我们想要的暖。哪怕是生了草的屋顶,也不妨碍那暖,在屋子的任何一个角落流转。 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屋顶。那里离星星很近,即便乌云遮天,我也喜欢抬头仰望。 在我所有的漂泊里,屋顶是我忠实的岸。是我出发之地,也是我最终要赶回的地方。 有生之年,我只想照顾好一块屋顶,让屋顶有烟。 屋顶有烟,烟里有菜香,有父母的味道,那一丝看不清的缠绕,裹挟着我的灵魂,径直地扎下根去。 屋顶有烟,眼里有泪。 屋顶有烟,不管它是笔直的,还是被风吹得左右摇晃。只要有烟,它就是活着的。 西风凛冽,父亲凌乱的白发招摇开来,像屋顶上干枯的草。我急忙给父亲带上一顶帽子,好像给屋顶换了一片新瓦。 (摘自《新青年》)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插在家的发髻上”运用比喻手法,把屋顶比作“发髻”,表达了我对家的热爱、思念之情。 B. 文章引用顾城的诗句,表明作者追求简单心安的生活,承接上文父亲换瓦,引出下文写“我”对家的守护。 C. 文章联想多年前小狗抱鞋摊卧的情景,用富有温情的笔触侧面写出亲人安详、生活安稳的状况。
展开余下试题D. 由于富裕国家人的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等因素,孤独现象更为突出。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独会导致压力,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 B.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表达异于常人,也是人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 C. 减肥、丰富的人际关系、亲人陪伴等,可有效改善孤独的症状,并降低死亡风险。 D. 三则材料介绍了孤独 可能成因及危害,还说明了与孤独有关的其他社会问题。 9. 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造成孤独症状的可能因素。 【答案】7. D 8. A 9. ①工作压力大;②老年化严重;③体重超标(或肥胖); ④遗传基因;⑤人际关系淡;⑥缺少亲情陪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A项,“美国孤独的人数即将翻一番”错误,由材料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孤独的人数已经翻了一番”可知,“即将”应为“已经”; B项,“这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并导致早亡”错误,由材料二“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承受着孤独的痛苦,这可能会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早亡”可知,原文为“可能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 C项,“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 影响要大大高于肥胖”错误,由材料三“该分析指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可知,原文为“相当于肥胖”而不是“大大高于肥胖”。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A项,“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错误,由材料一“孤独会导致压力,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种关键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升高。压力也与体内较高的炎症状态有关,这又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慢性压力还可以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可知,当体内出现较高的炎症状态时,才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而非“同时”;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是“慢性压力”。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题目要求简要概括造成孤独症状的可能因素,只要结合三则材料找出与此有关的各个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要点要全面。由材料一“孤独如此流行,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的威胁,他还指出工作对此负有一定责任”“当今这个年代,从技术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史无前例地便捷,不仅车疾马快,还有电话、视频、电邮、各种社交软件等。几乎在瞬间,你就可以联系到另一个人。然而,从情感上来讲,人们却前所未有地孤独。……而在工作场所,许多员工,还有一半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孤单感”可知,造成孤独的症状与工作压力、面与面的人际交往较少有关;由材料二“而这些人当中近三分之二的人体重超标。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区域也导致社交孤立。这是首次有研究发现孤独与肥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常常认为孤独纯粹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活经历造成的,但这项研究表明,基因也起着作用”“那些认为自己孤独的人在15个遗传位置上的DNA有着‘不同的表达’”可知,造成孤独的症状与体重超标、基因等因素有关;由材料三“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称:‘分析以往研究发现,生活在孤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在美国,约有4260万年龄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独症。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生活中无人陪伴,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结婚。此外,婚姻和子女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可知,造成孤独的症状与人际关系冷淡、老龄化严重、无人陪伴等因素有关。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题。 直秘阁林公行状 刘克庄 公讳瑑,字景良,世为福清人,少入太学,与兄靖安令君璟同中淳熙十一年进士第。教授鄂州,旧例从州家丐猪羊税钱助养士,公曰:“是不可愧耶?”谢不取,节缩浮费,更有余力增田。 丁母优,服阕,差两浙转运司公事,秩满,得旨待掌故阕,执政面谕欲越次先除,公谢不愿。既归,四年不通问,执政怒,超用他人。久之,除主管史部架阁文字。 轮对,历疏庙堂除授,宫掖请谒之弊,且言:“臣待罪班行,更化前后皆所目击,不知今日立政用人其尽出于公乎,抑犹未免于私乎,其视前日有以异乎,抑无以大相远乎。臣现今世自上至下,由内达外,苟可遂私,靡所不至,良由陛下真诚有余,刚断不足,名为更化而实未尝更化,始欲善治而终不可善治。”别札曰:“民生憔悴极矣,散内帑之储,省掖庭之费,裁横恩滥赏以裕民,可乎?”宁宗嘉纳。 请外,出知兴化军。世史所谓操切之术一不用,专以教化俯循为主,比去,不刑一人。崔科至宽,县令不识诃问,细民不识追呼。又取三县夏税一钱至六十钱户全蠲之,第三至第五等户减半,第一第二等户减三之一,寺院减五之一,于未催之前预为约束,民被实惠。 差知全州,下车甫两月,除提点广西刑狱,足疾,力辞新命。全人闻公当去,皆嗟惜。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公学贯千载,文章典丽,顾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弃。自奉至薄,笥无新衣,庖无盛馔,特喜施予,族戚蒙赖,晚食祠禄,岁取百千别贮之,五载得千缗。置义田百斛以赡贫宗。 公素清约,视荣利如粪土。历二郡,生业不长尺寸,居室苟完,无广厦突兀之想,田园仅足,无牙筹算计之入。宅前篱落略成门径,舍后花木粗分行列。公处之怡然,万钟五鼎不能与易也。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B.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C.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D.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11.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又名大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B. 服阕: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为父母守孝三年,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C. 下车:古代常指官吏被贬。今常用“下车伊始”表官吏刚告老还乡。 D. 万钟: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一种量器。孟子《鱼我所欲也》曾用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景良在鄂州担任学官期间,按照旧例由所在州给予猪羊税钱来资助供养读书人。他认为这样做让人感觉羞愧,所以辞谢不接受。 B. 林景良面对皇帝指陈时政得失时,敢于直言弊事,并且认为皇帝真诚有余,刚断不足,让改革落入失败境地,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 C. 林景良担任兴化军知军,用教化安抚对待百姓,尤其是催缴税收宽松,对当地百姓的夏税有所减免。 D. 林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