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825  2020-03-2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5]
《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
《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
语段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冑: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故常奇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介冑而驰
C.食之未能尽其材 致远之材也
D.不以千里称也 不幸相继以死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3.(乙)文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4.(甲)(乙)两文均是借马说人,说说两文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寓意。
【答案】
1.A
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2)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3.通过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突出强调了良马饮食有原则、行走有耐力的特点。
4.【甲】文告诉我们应懂得发现人才、善待人才、正确使用人才。【乙】文告诉我们应学会“厚积薄发”。
【解析】
【分析】
甲:选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年代:唐
乙:选自《论马》作者:岳飞年代:南宋
参考译文:
甲: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良马不以它的力气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斗,喝水一斛,然而食物不是清洁干净的则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百余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百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到了收复哀阳,平定了杨幺,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缕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要死去的样子。这马吃得少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浏览完整试题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的“故”都是“所以”的意思,B:表转折;表修饰。C:才能;良材,指好马。D:因为;表修饰。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或”“尽”“盈”“驽钝”。
3.此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曰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俄死不受”与“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形成对比,“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与“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形成对比,强调了良马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以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识别人才;乙文强调了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德行。
语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释) 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只”,只是)
B.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C.取之不明(选拔任用)
D.赦小过(经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D
6.B
7.(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8.“也”字暗含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9. 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解析】
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赦小过”和“过”是过失,过错。句意是:赦免小的过错。据此,答案为D。
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名”分别为“名贵的”和“故意”;B项中的“足”的意思都是“充足,足够”;C项中的“道”分别是“正确的方法”和“道理”;D项中的“通”分别是“通晓”和“贯通”的意思。故选B。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或、尽、食、知、而”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秉(执掌)、亡(无)、柱干(人才)、固(固守)”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8.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作答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上下内容分析作答。从文章内容来看,“食马者”对着“千里马”却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面对这样的情形,作者立即用“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结束全文。这个“也”字强烈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浅薄愚妄,埋没人才的本质,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马说》一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可以从“伯乐”的重要作用角度概括填写。【乙】文引用了《诗经》的话、孔子的言论和《传》中的话,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强调招贤纳士的重要性。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展开余下试题(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语段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①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②,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③。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 《朝野佥载》)
①敕:帝王的诏书命令。②挽硙(wèi):拉磨。③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才美不外见
②执策而临之
③鬃曳地
④饲以钟乳
11.与(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唐太宗敕天下访之
C.辍耕之垄上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帝得之甚喜。
13.简答题。
①(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答案】
10.①同“现”,显现,表现 ②面对 ③拖 ④喂养
11.B
12.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
②唐太宗得到它非常高兴。
13.①朝发西京,暮至东洛。
②伯乐重要,因为没有伯乐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才能就会被埋没掉,成为普通的马,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见”通假字,同“现”,显现,表现。
(11)A项中“之”译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中“之”译为“代词,它”;C项中“之”译为“动词,去,到”;D项中“之”译为“结构助词,的”。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句关键词: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其实,表示推测;知:认识;⑥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2)句关键词:甚:非常。
点睛:理解并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句顺。
(13)①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②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隋文帝时大宛国进献了一匹千里马,马鬃拖到地上,名字叫狮子骢。只有郎将裴仁基能够驾驭它。早上从西京出发,晚上到达东洛。隋灭亡后不知它在哪里。
唐太宗下令在全国寻找它,同州刺史宇文士及寻找到这匹马,在朝邑市西家变老了,拉磨。尾巴已经变秃了,身上的肉乱得有洞,宇文士及看见了不禁悲伤得流泪。唐太宗亲自到长乐坡,马一到新丰,向西鸣叫和跳跃。唐太宗得了马后非常高兴。马已经老了,就用钟乳喂养它,仍旧生了五匹小马,都是千里马,后来不知道它们在哪里了。
语段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 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费。
14.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2)反以报君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展开余下试题17.《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
14.(1)pián (2)sù
15.(1)用马鞭驱赶。(2)同“返”,返回。
16.(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17.《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脱颖而出。(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乙文翻译: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这样,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14.考查对汉字的识记。“骈”的易拼错,平时要有识记,或是考时用此字组个字,如“骈体文”,就知道它的正确读音了。“粟”易与“栗”读混,要注意区分字形。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第一个加点字是活用字,名词用作动词。第二个是通假字。这两个都是常见字,重点字。
点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两个“其”“且”,根据语境,分别译为“难道”“其实,大概是”“尚且”。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17.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前文中的千里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即指人才被摧残、埋没,后文中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指人才得到了重视。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马说》课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