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81  2020-03-2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1]
《小石潭记》练习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⑭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字  ,  代著名 家, 之一,有《 集》。因被贬永州而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篁竹: (2)水尤清冽: (3)坻:
(4)嵁: (5)蒙络摇缀: (6)披拂:
(7)佁然: (8)俶尔: (9)翕忽:
(10)斗折: (11)犬牙: (12)差互:
(13)悄怆: ( 14)幽邃: (15)隶而从者: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潭的?

2.作者怎样描绘潭上 的景物的?

3.探究小石潭水源的语句有哪些?

4.作者对小石潭总体的印象和感受如何?

四、课文理解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2.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3.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各用了什么写法?




浏览完整试题4.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5.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第三自然段描写小石潭水源 时,抓住了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7.小溪为何“明灭可见”?


8.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深意。


9.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的变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



《小石潭记》答案
一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全集》。因被贬永州而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篁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格外。
(3)坻: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6)披拂:随风飘拂。
(7)佁然:呆呆的样子。 (8)俶尔:忽然。
(9)翕忽:迅速。 (10)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 列那样曲折。
(11)犬牙:像狗牙那样。 (12)差互:参差不齐。
(13)悄怆:忧伤的样子。 (14)幽邃:幽静深远。
(15)隶而从者:跟随
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作者怎样描绘潭上的景物的?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探究小石潭水源的语句有哪些?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作者对小石潭总体的印象和感受如何?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课文理解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有什么作用?
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 “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表明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移步换景”的写法,一步步地引出小石潭的景色。
3.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拟人修辞。
4.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澈透明。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用动静结合、定点特写、拟人修辞描写鱼的活泼快乐,写出水的清澈透明。
无一水字,却处处写水。
5.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及拟人修辞,既写出了鱼儿的活泼快乐自由,也抒发了作者的快乐。
6.第三自然段描写小石潭水源时,抓住了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
7.小溪为何“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深意。
作者被贬官至此,面对未来,作者一片茫然,因此借岸势的参差不齐写出了自己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9.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贬居后的凄苦、孤寂、悲凉。
10.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 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
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凄苦、孤寂、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所有这些都是作者身世遭遇造成的。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小石潭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