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78  2020-03-2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8]
《时间的脚印》课时练习
8.*时间的脚印

A组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腐shí(  ) 浑zhuó(  ) 山lù(  ) 粗cāo(  )
沟hè(  ) 海kū(  )石烂 xiē(  )形文字
2.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作“化石”。(    )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
(3)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3.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
①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 ②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③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 ④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 ⑤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B组
4.仿造下面的句子,用“如果……便……”的句式造句。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 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 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浏览完整试题(有删改)
A组
5.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⑤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9.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写出两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行简,字易从,同州冯翊人。家贫,刻志于学,读《六经》每至夜分,寒暑不易。又聚木叶学书,笔法遒劲。与里中富人杨士元同学,既而同时中进士第,士元资遗行简,谢不取。起家陇州司理参军,徙彭州军事推官①。
陵州富民陈子美父死,继母诈为父书逐出之,累诉不得直,转运使檄行简劾②正其狱。改秘书省著作郎,再迁太常博士,知坊州。御史中丞王嗣宗荐为监察御史,王旦数称其才,真宗雅亦知之,再迁侍御史。
陕西旱蝗,命往安抚,发仓粟救乏绝,又蠲③耀州积年逋租④。还,擢龙图阁待制,历尚书刑部郎中。帝数幸龙图阁,命讲《周易》。(选自《宋史•列传•卷六十》)
【注释】①推官:掌治刑狱。②劾:定罪,判决。③蠲:清除,疏通。④逋租:欠租。
A组
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 而 同 时 中 进 士 第。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聚木叶学书(    ) (2)士元资遗行简(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读《六经》每至夜分,寒暑不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13.文中写了李行简几件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时间的脚印
1.蚀 浊 麓 糙 壑 枯 楔 2.(1)下定义 (2)打比方 (3)举例子 3.⑥①⑤③④② 4.示例:如果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拿起书籍,便可以带领孩子扬起人生的风帆,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5.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6.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 7.不能删掉。“至少”是不少于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不少于或超过90%。去掉之后就变成“准确率可以达到90%”了,显得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8.DNA(或:脱氧核糖核酸、基因);长相;指纹;步态;耳朵的形状;心跳。 9.示例一:可以用指纹开门开锁。示例二:用脸谱签到。 10.既而/同时中/进士第。 11.(1)书法(2)赠送 12.(李行简)研读《六经》每次都到半夜,无论天气严寒或是酷暑从未改变过。 13.苦读学书;谢绝同学送来的财物;审明“累诉不得直”的案件;去陕西赈灾;为皇帝讲解《周易》。
【参考译文】李行简,字易从,是同州冯翊人。(他)家境贫寒,学习非常刻苦。(他)研读《六经》每次都到半夜,无论天气严寒或是酷暑从未改变过。(他)又聚集树叶来学习书法,笔法遒劲有力。(他)与里中富人杨士元一同学习,不久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同时考中,杨士元送给李行简财物,(李行简)谢绝不接受。最初(李行简)任陇州司理参军一职,后又调任彭州军事推官一职。
陵州的富民陈子美的父亲去世了,(他的)继母伪造了(他的)父亲的一封信把他逐出家门,(陈子美)屡次上诉不能审明案情。转运使把案件移交给李行简判决,遂使错案纠正。(李行简)又改任秘书省著作郎一职,再次升迁任太常博士,掌管坊州。御史中丞王嗣宗举荐(李行简)任监察御史,宰相王旦多次称赞他的才华,宋真宗平素也了解他的才能,(李行简)再升迁为侍御史。
陕西发生旱灾蝗灾,(朝廷)命(李行简)前去赈灾安抚,开仓发放粮食救济缺粮的百姓,又清除、疏通耀州多年的欠租。返回(朝廷)后,(李行简)被提拔为龙图阁待制,历任尚书和刑部郎中。皇上多次亲临龙图阁,让(李行简)讲解《周易》。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时间的脚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