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72 2020-03-29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指导(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仿写)课时练习
作文指导(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仿写)
一、仿写的方法
仿写有其方法可循,这些方法是架通范文与仿写文的桥梁,应根据模仿的需要而选择。仿写的第一种方法是取意法,即模仿范文内容写文章。它含有三种情况,其一是范文里写什么,仿写文就写什么。如以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为范文写《家乡的杏子》,要求以“杏子”为说明对象组合材料,仿照范文的主要思路进行说明。其二是模仿范文的主要精神内容。如以朱自清的《春》为范文来写《春的脚步》,描绘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其三是改换范文的角度,仍然选取范文中的材料来写。如以课文《祝福》为范文写《祥林嫂的故事》,全部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位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形象。仿写的第二种方法是仿形法,即模仿范文结构、表现手法和句式特点等形式来写自己的内容。它含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全仿法,从整体上模仿原文的形式。如写《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就可全仿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结构布局,先开门见山地回答问题,中心部分进行具体阐述,最后加以总结,亮出自己追求的人生准则。如果能够写得朴实自然,“旧瓶装新酒”,富有新意,就会是一篇较好的仿写文。其二是点仿写,只模仿范文的一两点写法。点仿的范围很广,句式、段落、开头、结尾、联想、观察、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等,各种手法都可取其一点而仿之。
二、仿写要有创新
仿写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明白,仿写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各种写作方法,并逐渐有所创新,最后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好文章。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仿写时注意三点:第一,要确定好仿写点。仿写点是指范文中将被模仿的点,这个点可能表现在一个地方,也可能表现在几个地方。这个点是范文与仿写文的联结点、相似点,确定仿写点是仿写的关键所在。仿写点的确定既要根据范文的特点,从范文中最明显最突出的写法特点上去找,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适宜学生模仿才行。第二,仿写要自然、妥帖。要深入钻研选定的范文,弄懂弄通范文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才能仿到实质,才能以别人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内容。第三,仿写应循序渐进。开始先练习点仿,逐步进行全仿;开始先练习句段的仿写,逐步进行结构、写法和表情达意的模仿;开始可以有所拘泥,逐步达到创造性的仿写。做到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模仿到创造,仿写方真正达到了目的。
一切表达都是可以训练的,这就像小孩学语言。语言表达的一般思维过程是:阅读——感悟——识记——情境碰撞——仿制——创造。在这个环节里,“情境碰撞”指所识记内容与眼前想要表达的内容发生碰撞,从而进行模仿。
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时常被这样或者那样的美文所感动,而产生共鸣。我想其中肯定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看到他人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深有体会故而感慨无限!
有时候,在读别人的佳作时,被感动后,从身边事入手,写些主题立意相同而取材角度不同的文章,也是很有意思的。
范文一:
塔上有棵树(原文)
刘志坚
我的居室临河。河的那面有座古塔,塔上有棵树。那树挺立在塔顶之上,和我隔着一段空间为邻。
那树不很高大,但很古老。树叶纷披,撑一团墨绿。郁郁葱葱,四季不凋。有人说它是胡椒树,也有人说它是香樟树。那树是怎么上去的?有人说那树的种子,一定是小鸟衔上去的,也有人说是修塔人遗落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了这树,这千年古塔,才有了生意的葱茏和生命的蓬勃。
浏览完整试题
塔之树,是一曲生命之歌。
塔是锥形的。塔顶原有三个相叠的宝瓶,远远看去,像一串糖葫芦。那里没有土壤,没有泉水。塔树只能在一层薄薄的尘埃里,在砖头的缝隙里存活。这是生命的奇迹。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不能在沃野里扎根,不能在旷野里扶风摇云。它只能在那一无所有的塔尖,以自己的坚韧和顽强,经营自己的日子。它面对大地,却得不到大地气脉的扶持;它面对江河,却得不到江河涓滴的滋润。生地的失位,这不是它自己的选择。落脚绝地,使它失去很多,更增加了它生的困厄和艰辛。
风吹来,雪飘来,风暴和雷击也劈面而来,它都无法回避,它只能挺身相迎。烈日炎炎,炙烤着它,从日出到日落,也只能苦苦地支撑着。风刀霜剑严相逼,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塔之树是不幸的,时时都在承受着大自然的磨难。它又是幸运的,它远离尘嚣,地面上的树,被砍了一茬又一茬,大片的森林都从地面上消失了,而它却躲过了人世间的劫难。还有那年,日本飞机来轰炸古城,从空中撒落的炸弹,撞落了塔尖上的宝瓶,塔树却安然无恙。而今,它是活得更古拙而宁静了。
塔树像从大自然的炼狱里脱颖而出的一位哲人。它默默地俯览大地,闲闲地静观江河在流、城市在变。静观世人一代一代地在繁衍,繁衍出城市的进步和文明,也繁衍出许多的荒谬和悲欢离合的故事。
每天,它第一个迎接朝阳,最后送走落日。风从哪里来,雨往哪儿去,春花秋月何时了,它都知道。因为大自然的风云变幻,都在它头上演绎。它独立云空,与月儿相守,与星星对峙,与行云为伍,也与寂寞为邻。一任脚下的江河,水涨水落,一任身边的野草,草黄草绿。它只伴随大自然的韵律,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天籁。
塔树立于塔顶,脚下是拥挤的人,头上是拥挤的星。它像一位禅者,昭示世人,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秉性,不坠风尘。把人间的富贵荣华,看作是身边的野草闲花。把地上走动的人,看作是天上流动的云。它面对人世间的对对错错,天上的日升月落,也只闲闲而观,默默无语。它无喜无悲,无功过得失。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撑一团生命的绿。它不成材,成材又如何?它不结果,结果又如何?它崇尚的只是大自然。
金风乍起时,偶然也垂下一片两片落叶,或者从塔顶坠下几缕清香,不知是为了它生命的真实存在,还是为了回报塔身立足的那片土地。
我常坐于窗前,和它对视。它存在的本身,就时时在启示:生地的不祥,不是自己的选择,但生命价值的定位和升华,应由自己来主宰,只有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本色。
塔树立身塔顶,失去大地的滋润,却也逃过了人间劫难。祸福消长,得失在天。
(选自《散文》)
桥下有棵树(仿写文)
去年寒假里一阴冷的黄昏,我骑车带同事方君去老城区,上新大桥时坡太陡骑不动,只得推车走桥边的人行道。方君左顾右盼地走在前面,突发出一声惊叹:“咦,桥下有棵树呢!”我凑过去一瞧:深冬季节,河水清且浅,水中有一排不知何年何月留下的已被江水浸黑的木桩,挽住些许泥沙聚成小堆,一棵高不过丈许光秃单薄的杨树生长其上,主干下部还缠绕着草绳塑料纸之类。
当时,我亦怔住了,心里疑惑:这棵在水中浅滩上孤立无援的杨树,来年春天,它还会发芽吗?或许是内心的那份牵挂吧,从那以后,我每每路过,总要为之投去一丝莫名其妙的期待目光。
冬去春来,吹绿江南岸的柔风,撩得自然万物心旌摇荡躁动不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因事又一次路过时,一如往日漫不经心地去瞧它,游离恍惚的目光却被深深地吸引了:那棵让我牵肠挂肚的杨树已是绿芽凸现,挤挤挨挨、生机勃勃地开始了它生命里的春天。
我把车斜靠一旁,凭栏俯视,认真审读这棵充满活力的杨树。站在高高的桥上看它,委实显得有点渺小而纤弱。它从哪里来的呢?我极想得到答案。举目四顾,远山逶迤层峦耸翠,前方河滩不见一棵杨树,进入双眸的皆是些招蜂引蝶香气四溢金灿灿的油菜花。看来,这杨树,可能是遥远上游某处的一棵小树,或是一截断枝,随水流漂经此处时,被沙滩挡住,搁浅了,只得扎根驻足,开始孤独寂寞孑然一身地长在那儿。如一单身在外背井离乡寻找生活的年轻人,有了落脚之所,便开始朝气蓬勃地生活着。
花开花谢,季节更替,缠绵悱恻的春雨来了。江水已有几次漫过树梢,我看见它在水中挥动绿枝与浪涛苦苦地抗争,接受命运的挑战,以自己的柔韧与顽强经营着自己的日子。谁也没有想过,万物求之不得的水,却成了它生命里的灾难,增加它生的困厄与艰辛。洪水退却,它依然绿意如故,挺直着身躯,笑傲江水,尽显英雄本色。这些年来,亦不知它是与水抗衡了多少回,经历了多少磨难,才站成如今这道令人鼓舞的醒目风景,才有现在树的伟岸形象啊。
与水为伍,落脚无泥,使它失去了很多。河水稍涨,它安身立命之所就成了游鱼快乐的天堂。河水暴涨的梅雨天又如期而至,面对滔滔江水肆无忌惮的暴虐摧残,树不是人,可以躲到高处避难。它没有脚,只有承受命运的不公,纵然是风吹浪打,也得“胜似闲庭信步”。树亦是人,当灾难危险来临的时候,也是敢于抗争追求希望,虽是柔枝,亦昭示其坚强的性格。
我骑车过大桥,和它对视,它的存在,让我不禁想到那些与这杨树一样身处逆境却敢于抗争命运的成功者,想起曾在《散文》见过的一段话:“生地的不祥,不是自己的选择,但生命价值的定位和升华,应由自己来主宰,只有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本色。”
【仿写指导】
确切一点说,如果两篇文章分开来读,它们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对身处逆境中的树做了精心的描摹与刻画,赞美与讴歌其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它们选择的是坦然和自信,“生地的不祥,不是自己的选择,但生命价值的定位和升华,应由自己来主宰,只有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本色”。
但是,这两篇文章在选择的内容和材料上有明显的不同。《塔上有棵树》中的树是凌空突兀地生活在塔顶,是命中缺水苦苦期盼的无奈与感伤;《桥下有棵树》中的树是驻足在河中的浅滩上,且时常在夏日遭受洪水的肆虐欺侮,担忧着朝不保夕。再者,《塔上有棵树》基本上以空间为顺序,对树的生存现状进行思索;《桥下有棵树》是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树在季节更替中不同的变化的观察来突出其个性。
展开余下试题
笔者的仿写文《桥下有棵树》虽然同《塔上有棵树》的主题相同,但也是重新整合材料,更换不同的内容来表现“生命在于抗争,只有敢于抗争才能昭示自己的存在,才能令人敬佩”这一主题的。
范文二: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学生作文,有时也一样被感动。《老师,只有您站着》这篇文章引起很多人的赞叹,写出了老师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学生如此敬重,老师应和写了篇《只有我站着》,借此文向学生们表达老师的愿望。
老师,只有您站着(原文)
我们都坐着,老师,只有您站着。您站着的时候,我们看见一棵好高的树。您一生都这样站着,前面是讲台,后面是黑板。您面对着学生,把45分钟站成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许您已经很累了,老师,您也许想坐下,但您却没有坐。因为您清楚,您要坐下来,世上就会少几个站起来的人。您当然不会坐下来。
风刮来,雨打来,雪飞来,您总是站着,巍如泰山。没有什么能改变您。老师,您站得很稳很稳,在您脚下,这块土地便是您心中永远苍翠的世界。站久了,腰酸,背痛,肢麻,头眩,您也不坐下。满头的青丝站成了苍苍白发,饱满的额头站成了皱纹山川,但您还是这样笔直地站着。
老师,您就像迎接朝阳的哨兵。也许有一天,您站不起来了,可我们都站起来了。在您的微笑中,我们站成一排排高大的绿树。老师,您站了一生,不仅站在讲台上,还站在我们心中,站成一块永不风化的丰碑!
(选自《语文报》)
只有我站着(仿写文)
大家都坐着,只有我站着。我希望站着的时候,在每一个地方,自己都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庇护着眼前充满渴盼的目光。我激情飞扬地挥动着手臂,口吐莲花,随着飘飘扬扬的粉笔灰,一个个成熟的果子纷纷落下来,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
我就这样站着,面前是三尺讲台,身后是宽敞的黑板。摊开教案,踱着步,手指以一种尘世间最优美的姿势夹着纯洁的粉笔,满怀信心地让自己的声音传响于教室的每个角落。有时接连上四节课,全身心地投入热情与期待,实在是很累,也想坐着。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一旦坐下,全班将会少很多人站起来。
站着的时候,相信自己很稳很稳。我已经心无旁骛站了十年,虽然没有很多欣喜若狂的收获,但回味起来已经是无穷无尽的了。因为,我从小学站到了高中,已经亲历好多学生成功的欢欣,初为人师时的村童亦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我喜欢把教案熟记在心,唐诗宋词杂剧小说戏曲,李白杜甫祥林嫂欧也妮朱丽叶,然后胸有成竹地走到学生中,指点课文,激扬文字,瞅着他们的神情由忧虑疑惑转而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时,也就感到脚下的这方土地才是自己今生深深扎根的地方,是自己播种的一片永远苍翠的世界。
教室里按说是有自己的位置,而其实,偌大的教室里整整齐齐排列的是学生的座位,没有我的靠背椅或凳子,唯一的希望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付出,今天站在他们的眼前,将来能站进他们的心里。
站得久了,委实亦腰酸背痛,四肢麻木,头晕目眩。我仍然不会选择找个座位去坐下,直到一头乌黑被粉笔与岁月染成雪冠,红润饱满的脸上遍布密密麻麻的象形文字,还是依然故我地站在学生的视线里。
纵然是晚自习,走廊上看着他们埋首课本,奋笔疾书着各科的作业。我不想走进教室打搅破坏他们的思维,独自悄然地立身窗外。时常站在刺骨的风霜之中,默默地注视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学生坐着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站着;学生站着的时候,我依然精神抖擞地站着。我希冀一生一世都可以这样站着,踌躇满志地准备再继续站上三十年。站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面前,在他们的心中站成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
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我都毫不犹豫为学生付出艰辛与汗水,耗尽自己理想的心血,留下些许师生间几帧回味无穷的温情画面。我喜欢春天的鸟语花香,但更喜欢学生那盛似夏日的学习热情;我喜欢秋天的果实,但我更喜欢学生收获一张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当在某一天,我再也不能站着的时候,相信学生都能一个个自豪地站起来了,在我夕阳红的微笑里,站成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树。
【仿写点评】
《老师,只有您站着》一文字里行间饱含的是学生对老师的讴歌,是对老师勤劳忙碌的一生的礼赞。老师不仅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站在讲台上,还稳稳地站进学生心里,站成了一块永不风化的丰碑!
老师在表现《只有我站着》时,根据原文中的意思,以一种心灵交流的应答方式,叙述身为人师者内心世界的渴望。老师,期待着学生个个成才,期待着桃李满天下,而在工作中竭尽全力忘我地投入,悉心努力不求回报地付出,如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此,原文开头说“我们都坐着,老师,只有您站着”,仿写文中回答“大家都坐着,只有我站着”。又如原文“因为您清楚,您要坐下来,世上就会少几个站起来的人”,仿写文中照应云“有时接连上四节课,全身心地投入热情与期待,实在是很累,也想坐着。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一旦坐下,全班将会少很多人站起来”。仿写文与前文照应的地方还有几处,不再一一列举。
如果在平时的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把平时阅读的铭记在心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激发心底的写作欲望,写作也就有了材料。再加上匠心独具的构思,自然笔下生辉,挥洒成文。
揣摩范文写法,以“我的苦恼”为题仿写作文。
【范文赏析】
我的苦恼
放学后,我独自徘徊在街头,橱窗里那花花绿绿的陈列品我无心欣赏,一种沉闷的感觉压抑在我心头。哎,我的苦恼向谁诉说?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成绩很差,考试老吃“红蛋”。但他从来不向我请教,遇到困难,或挠挠头,把本子一丢就去玩;或索性向别人借来抄抄。可一到考试,他就露马脚了。
那一天考试,他正斜着眼睛看我的试卷,被我发现了,我忙把卷子一遮,回敬了他一个白眼。考完后,我对他说:“你以后有什么不懂,来问我好了!”他支支吾吾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又见他在抄作业,我连忙走过去,把本子一夺说:“昨天对你说的话,你忘了?”他脸一红,不敢说话。我拿出一张稿纸说道:“你什么地方不懂,我来教你!”他挠挠头,眼睛瞟了一下四周,才轻声道:“相似形。”我立刻在纸上画了两张图,接着,便指着图一步步给他讲起来,什么相似形的性质、特性、判定呀,不懂我就再讲一遍……终于,他点了点头。正当我高兴之际,我忽然听到了一阵似笑非笑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两个可恶的男生冲着我嘻嘻地笑。我明白了,“嘿,我才不理你们呢!”我暗自想着。
第二天,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许多同学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他们有的在吹口哨;有的直盯着我,似乎在看什么怪物;有的对我指指点点,好像我的脸上长了什么花斑;还有的在私下里谈论着……我觉得浑身难受。上课了,老师讲的我一点也听不进去;下课了,同学们对我爱理不理的。哎,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我不愿整天闷闷不乐地生活,我多么希望能和同学们玩在一起呀!可是连昔日的好友现在都远远地躲避着我。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帮助一个男同学会招来这样的厄运?
天色渐渐暗了,我沉重地走上楼梯,打开家门……哎,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
【简评】
本文运用倒叙的方法组织材料,先写出自己的苦恼的心情,然后以较大的篇幅叙述苦恼的来由。这样写,不仅使结构紧凑,也使主题突出。文中具体写出了与事件相关的同学的言行和思想活动。可以看出,“我”和被帮助的同学,是多么纯真无邪,却无辜受到猜疑,指指点点,议论嘲讽,这怎能不使“我”苦恼呢?结尾一段照应开头,又强调了无人可诉说的苦恼,进一步点明了主题。
上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指导(二)文体创新训练五(网络博客)课时练习
下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指导(一)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课时练习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部编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