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14 2020-03-3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4]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2018级高二上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生活日益网络化,社交网络用户也迅猛增长,探讨社交文化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目标的潜在影响,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
②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分享与隐私悖论。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市场产品,将用户生产和分享信息作为核心功能,鼓励用户进行更多的信息分享和自我揭露,个人隐私信息成为社交网络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随着社交网络与移动智能设备的结合,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呈现即时化分享的特点,媒介更加多元化,内容更丰富。然而,社交网络即时分享中公私界限的模糊性以及社会互动的场景化,使个人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分享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人隐私的关注,打破个人维持的日常生活中的隐私边界。随着社交网络的持续发展,社交用户网络分享行为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而且以自我揭露娱乐化为特征的过度分享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一直存在,即在社交网络使用中,人们对隐私的态度和隐私保护行为具有非线性的相关性,人们对隐私信息的关注并不能减少人们在社交网络中自我暴露隐私信息的行为。
③社交网络中的数字化伦理。新的网络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自我表达的方式。人们在社交网络中通过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相互沟通,人际关系因此成为由好友数、粉丝量、关注度、评论和点赞量、转发率等数字化特征所表征的网络关系,但这种网络关系却使社会交往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和庸俗化。媒介即信息,正如传播学者肖特等人论述的那样,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和行为,面对面的视觉沟通更利于情感性的交流,而中介的言语交流则更利于任务性信息的传递。社交网络作为依托网络媒介进行情感性交流的重要工具,将人际交往具化为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数字化网络行为,弱化了情感性沟通,使社交呈现出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话语的贫乏和缺失冲淡了社会交往的内在情感,使网络社交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工具,在被点击中沦为数字化道德的符号。
④社交网络中的个体化道德。互联网是实现个人主体性以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之崛起的主要推动者,个体化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社交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将个人的社会背景性资料过滤,人们通过文本快速交流,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空间感。社交网络互动过程中社会反馈机制的缺失和网络环境中约束社会互动规范的缺失,使个体从现实生活的家庭、单位、阶层、组织等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独立与自由。但是,这种反馈机制和互动规范的严重缺失,也会带来隐患。在社交网络中,越来越膨胀的个人主义以及最大限度扩大个人自主权的欲望,导致人们对权威的怀疑,人们想要一种团体感,却又不信任限制其自由的权威组织,因此道德上的个人主义增加了其在社交网络中的孤独感。
⑤但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性,这决定了理论意义上的原子化个人是不存在的,单个的人无法应对除他之外的外在世界。社交网络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生活、获得社会资本等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内在附着的伦理问题也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在个体化特征之外,人对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促使其不断走向联合体,通过交往与他人建立社会联系,形成集体生活以抵御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
浏览完整试题
(摘自 王艺璇《网络化时代社交文化的社会伦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分享信息和自我揭露,因此生产和分享信息成为社交网络的核心功能。
B.依托网络媒介的人际交往具有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缺乏内在情感性基础。
C.互联网推动个人主体性实现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崛起,个体化成为网络社会核心特征。
D.社交网络交流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给人们带来自由,却会增加人们的孤独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以网络化时代为背景,分别从三个方面详尽地阐释了社交文化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B.文章分析数字化伦理时,比较了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导致的不同心理和行为。
C. 文章立足现实生活,探讨社交网络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理有据,发人深思。
D.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思路明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行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隐私悖论告诫我们,在社交网络中身边新鲜事分享得越多,自我隐私也会暴露得越多。
B.在社交网络的互动中,需健全社会反馈机制,约束社会互动规范,增强对权威的信任感。
C.伴随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进程,网络社交对人们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发展前景不好。
D.无论社交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人们始终不能脱离团体或联合
体而生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鬼手
杨海林
鬼手是个瞎子,叫商槐。
商槐读书未成大器,眼看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家里人这才慌了神,想让他好歹学一门手艺糊口。商槐说手艺倒是现成的,可惜我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恐怕是难以实现了。
商槐读过很多关于古器物鉴赏方面的书籍,自信凭一双慧眼,谋份差事应是小菜一碟。家人为他找了一个古玩店,叫怡雅斋,很小,只有一间门脸。家人的意思是让他先练练,是不是真有本事三五个月就看出来了。商槐袖着手在门外看了看,缩着脖子不肯进,嫌寒碜。怡雅斋的老板本来碍于他父亲的面子,有照顾他的意思,没料到商槐不识抬举,就说,先生如有真才实学,何不到聚珍斋见见大世面?
商槐拱拱手说,麻烦先生引荐一下。
怡雅斋的老板想看他的笑话,果真带他去了。到了聚珍斋门口,商槐伸头一望,道:好画呀!
聚珍斋老板李淳风正和怡雅斋老板寒暄,见商槐是个生脸儿,便回头看看墙上的立轴说,我也知道这是幅好画,可惜没有题款呀!
古玩界的规矩,没有题款,便很难知道作者是谁,卖不出好价钱的。
商槐说此画粗笔浓墨,略施杂彩,应是五代时徐熙的“落墨花”笔法。这着笔法,后世模者颇多,然而无一人能形神俱足。此画风格清逸,野趣横生,应是徐熙真迹无疑。
怡雅斋的老板说,这些话我们都会讲,关键是如何找到证据。
商槐便不言语,又看了一会儿,才指着一处污渍说,这下面隐藏有徐熙的印钤。
哦?李淳风伸过头去细细辨别,果真发现那处污渍下面有一点赭红,却不能断定是否真的是印钤。
这好办,用火烧。
烧?
对,唯有火才能焚去污渍。商槐从怀中掏出一个大腹长颈的瓶子,倒出一点红色粉末摊在纸上反复揉搓,直到完全渗入污渍之中,才拍拍手说,烧吧,烧坏了,我赔。
李淳风战战兢兢地划了根火柴,就有一点靛蓝的火苗蹿出,像纸上长出的一朵花。过了一会儿,污渍褪尽,果真露出一块印钤,竟是“臣徐熙印”
商槐在聚珍斋做了二十年掌柜师博,1923年,他替李淳风收了一件彝器,断定是周代礼器,后来被天津一玩家以十倍的价钱买走。
李淳风请商槐喝酒,酒至半酣,商槐忽然说,李兄啊,我看走眼了呀,那件彝器,其实是个赝品。
李淳风一愣。
商槐说铜器入土千年,它的颜色应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午时翠润欲滴,子时稍淡。我早就知道的。
李淳风问,那你为何收下了?
商槐说那个人是革命党,我想帮帮他。
李淳风安慰道,纵然是赝品,不也是卖了个好价钱吗?先生不必自责了。
商槐说我和你不同呀,你是生意人,只要能挣钱,眼中并没有真假,我就不同了,我是把它当一门学问啊。
商槐竟刺瞎了一双眼睛。
从此商槐闭门不出,偶尔有人请他鉴别古董,商槐便以手扪之。商槐说这样好,能与造物之人神交,鉴别这一行,眼睛是最没用的东西。经他这双手鉴定过的东西,竟从未出过差错。因此,有人送给他一个“鬼手”的雅号。
这一年年底,清江浦来了两个日本人,带了一只瓷瓶请商槐鉴别,釉水棕眼,沙底铁足。商槐抚摸再三, 叹息道:画是真的,瓶是伪造的。
日本人不相信。
商槐说瓶上的这幅画是倪云林的山水小品不假,但不是直接绘在瓶胎上的,而是先烧制了假瓶,再在瓶身贴上画,涂上药液,使画中颜料渗透到瓶体,再涂釉烧制而成。商槐随手从床下摸出一只瓷瓶说,这种货色,我家里还有,你们看,是不是一模一样?
日本人弄不清真假,奸笑着说,既然都是假的,留着便没有意义了,一挥手,将两个瓶子全都打碎了。
日本人走后,商槐对将他们带来的李淳风说,两个瓶子都是国宝,我是不忍心落入外人之手,才这么说的呀!
李淳风说你好糊涂呀,纵然落入敌手,我们还能夺回来,现在成了碎瓷片,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整整一个月,商槐闭门不出。
年根岁末,李淳风去拜访商槐,却发现商槐已溘然长逝。
身边,摆着两只古瓶,没有一丝裂痕。
再看,竟是被日本人毁坏的那两只。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小说交替使用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某古玩店老板和掌柜师傅交往的
故事。
B.古玩店李老板是一个惟利是图的古董商,而掌柜商师傅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文化人。
C.“清江浦来了两个日本人”是小说的叙事背景,它巧妙地将个人行为和抗战连接起来。
D.小说两次写商槐闭门不出,一次是眼瞎之后,一次为补瓶期间,两次商槐都心有愧疚。
5.为什么说在“鉴别这一行,眼睛是最没用的东西”?(4分)
展开余下试题
6.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商槐这一人物形象?(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刘璠,沛国沛人。父臧,性方正,笃志好学。璠九岁而孤,居丧合礼。少好读书,兼善文笔。
年十七,为上黄侯萧晔所器重。范阳张绾,梁之外戚,才高口辩,见推于世。璠年少未仕,而负才使气,不为之屈。绾尝于新渝侯坐,因酒后诟京兆杜骞曰:“寒士不逊。”璠厉色曰 :“此坐谁非寒士?”璠本意在绾,而晔以为属己,辞色不平。璠曰:“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也【注】!”遂拂衣而去。晔辞谢之,乃止。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当身痛之辰,即母死之日也。居丧毁瘠,遂感风气。服阕后一年,犹杖而后起,及晔终于毗陵,故吏多分散,璠独奉晔丧还都,坟成乃退。梁简文时在东宫,遇晔素重,诸不送者皆被劾责,唯璠独被优赏。解褐王国常侍,非其好也。
璠少慷慨,好功名,志欲立事边城,不乐随牒平进。时寇难繁兴,未有所定。还至白马西,属达奚武军已至南郑,璠不得入城,遂降于武。太祖素闻其名,先诫武曰:“勿使刘璠死也。”故武先令璠赴阙。璠至,太祖见之如旧。谓仆射申徽曰 :“刘璠佳士,古人何以过之。”徽曰:“昔晋主灭吴,利在二陆。明公今平梁汉,得一刘璠也 。”时南郑尚拒守未下,达奚武请屠之,太祖将许焉,唯令全璠一家而已。璠乃请之于朝,太祖怒而不许。璠泣而固请,移时不退。柳仲礼侍侧曰:“此烈士也。”太祖曰:“事人当如此 。”遂许之。城竟获全,璠之力也。
世宗初,授内史中大夫。寻封平阳县子,邑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璠善于抚御,莅职未期年,生羌降附者五百余家。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越境诣璠讼理焉。其德化为他界所归仰如此。天和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注】曳裾王门 -----曳:拉;裾:衣服的大襟。 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选自《宋史﹒列传卷六十三》,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B.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C. 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D.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阙”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离职三年。
B.“解褐”是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和“出仕”“致仕”等同义。
C.“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食邑、封地等。
D.“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二人才华横溢,当时名噪一时。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刘璠在年少未任官时,富有才华有正气,不向梁朝外戚才高能辨的张绾屈服。他胸怀大志,喜好功名,立志在边城立功,不乐于按部就班地晋升。
B.刘璠仁德厚道。南郑拒守未被攻下,在达奚武请求屠城,太祖也将答应的情况下,刘璠流着泪坚决请求,终于打动了太祖,保全了南郑。
C.刘璠推行善政,管理有方。担任平阳县子,任职还未到期,生羌就有五百多户人家降附。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常越境来请刘璠判定案子申辩是非。
D.刘璠恪守孝道,重情重义。母亲去世极度哀伤,人形毁损,服丧期满一年后,还要借助拐杖站立。萧晔在毗陵去世,只有刘璠护送萧晔灵柩还都。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寻封平阳县子,邑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8分)
满庭芳①
苏轼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元丰七年四月,苏轼调离黄州任汝州(今河南汝州)团练副使,邻友相送,苏轼作此词以告别。②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搬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只是陶渊明可以率性归去,可作者家在万里之外,欲归不得。
B.上片的后半部分抒写了作者对黄州的风俗、人物的深厚情谊:楚语吴歌,铿然在耳;鸡豚社酒,宛然在目。
C.“渔蓑”是作者在雪堂钓鱼时所穿,“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最后三句作者恳请邻里父老时时为自己晒渔蓑,富有言外之意。
D.本词运用了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采用拟人、借喻等手法,真切地表达内心情感,不假雕饰,情致温厚。
12、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词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用 , 两句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
(2)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3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为应对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今年将逐渐搭建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共同应对区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
B.“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忽略——极容易加剧
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
C.他生前著作等身,位高名尊,但因为死前不能坚守民族大义,委身敌寇,遭人唾骂。其生荣死哀,让人唏嘘。
D.这次修志工程前后历时10载,六更篇目,四易其稿,众手共襄,玉成其事,凝聚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心血和关爱,渗透着编修人员的艰辛和智慧。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泱泱中华大国几千年来可谓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然而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这个“千年百宝箱”的资源几乎被消耗殆尽。
B.在综合科技实力方面,有关人士认为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因而仍需努力。
C.各大运营商正在努力将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多媒体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甚至是简单动画。
D.进入新年,塔里木河两岸出现了雾淞奇景,胡杨、红柳等沙漠植物披上了洁白的冬衣,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多姿,十分壮观。
展开余下试题
1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后世影响深远。
B.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国家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管理国家各方面具体事务,如吏部负责管理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共中央组织部。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诗句中的“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的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所以又叫“乞巧节”。
D.“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支《红楼梦曲》隐喻着宝玉离家出走,宝钗在孤寂中抱憾终生的悲剧结局。
1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
要素一:_____________要素二:______________要素三:______________
18.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最准确、得体的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4分)
敬赠 抛砖引玉 荣膺 舍下 不吝赐教 惠赠 忝列 府上
(1)一位高三学生在微博上发帖:“我想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在此恳请有经验的老师 ,本人将不胜感激。”
(2)一位教师在“十佳教师”颁奖会上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好,能
‘十佳’,深感惶恐。”
(3)一药店广告:“凡在本店购买药品超过100元,本店将 精美礼品一份。”
(4)张教授写信给李教授:“回忆去年拜访 ,受到您的热情款待,非常难忘。”
答:(1) (2) (3) (4)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吗等外卖。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写一篇议论文;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2018级高二上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6分)
1.(3分)D(A 强加因果.B曲解文意.文章说“人际交往具化为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数字化网络行为,弱化了情感性沟通”而非“缺乏内在情感基础”.C 文章表达的是“个体化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而非“核心”特征.)
2.(3分)D(文章没有“解决问题”.)
3.(3分)C(“发展前景不好”于文无据.)
4、D(A项,没有用“第一人称视角”,将故事概括为“交往”也不妥;B项,“惟利是图”太过,注意“安慰”“ 夺回来”等信息;C项,“清江浦来了两个日本人”是故事第三部分的内容,说是“小说的叙事背景”错,关于“抗战”的说法也不妥;D项,第一次愧疚于自己学术有亏,第二次愧疚于国宝被碎与自己有关,故说法成立。
5、①眼瞎之后的自我解嘲;②鉴宝这一行有时候的确会被眼见表象蒙蔽;③自信能通过触摸鉴宝,“能与造物之人神交”; ④鉴宝之人的心灵和价值选择更重要。
(评分细则:1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6、①胸有成竹之人/自信之人。对于徐熙真迹的辨识,自信能通过触摸鉴宝。②有家国情怀的人/品德高尚之人:不让珍宝外流,同情革命党人,舍生修复国宝;③手艺高超之人:艺高胆大火烧徐熙真迹,巧手补天修复元代瓷瓶。
(评分细则:6分。1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7. C (2分)
8. B(2分)(“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9. C (2分)(“莅职未期年”中的“期年”是一年,该句是“任职还不到一年”之意。)
10.(1)不久封为平阳县子,食邑九百户。任职期间为人清白正直(纯洁坦率),不附和当时风气,降职为同和郡守。(得分点:寻,不久;简亮,正直;左迁,贬官。1点1分,句子大意1分。)(4分)
(2)前后郡守大多经营产业来获取 钱财,只有刘璠不占取丝毫财物,妻子儿女都随从羌人风俗,吃麦子穿皮衣,始终不改。(得分点:致,获取;赀,通“资”,钱财;妻子,妻子儿女,衣:穿 1点1分,句子大意1分。)(5分)
(二)诗歌鉴赏
11.D(没有运用借喻的手法,有拟人“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明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想象“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等手法,但没有借喻。)
12.①因人生无定而痛苦。“云何,当此去”诉说自己不得不接受任命,“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运用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事变迁、失意坎坷的感慨。
②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想象自己可以闲看秋风洛水,表达了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愁苦之情也有所排解。
③ 对黄州的惜别与留恋。“好在”二字情感开朗达观,写细柳应该会念着自己,请父老时时为自己晒渔蓑,表达了对黄州的惜别与留恋之情。(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4、D(A逐渐: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改为“逐步”;B“忽略”应该改为“忽视。忽视:多指有意的漠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多指无意的疏忽,没有注意到;C项,生荣死哀:指活着受人崇敬,死后令人悼念。多用来称颂生前有卓越贡献的死者;D项,玉成其事:指成全某件好事。多用于男婚女嫁,也可用于其他好事。)
15.D(A“几乎被消耗殆尽”错误,“殆尽”已经包含“几乎”之意。B.“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介词残缺,在“与我国”之前加上一个“和”。C.“不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语序不当。)
16.B(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17.经济富裕、社会公平、心态良好 (每个1分,全对3分)
18.(1)不吝赐教(2)忝列(3)敬赠(4)府上(每个1分,全对4分)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抛砖引玉:比喻用
上一篇: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三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