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请从两个角度点简述这张图给你带来的感悟。(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IP”是知识产权的首字母缩写,“文旅 IP”指的是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下,文旅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如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IP”与文化旅游形象,这是各地旅游业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那么,文化、文创 IP 与旅游该如何融合?业内人士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IP 是文化旅游的代言人。“因为一个吉祥物,因为一部剧、一首歌、一句诗,我们可能就会赴一座城”,或许这就是文创 IP 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最好诠释。如安徽泾县著名风景区“桃花潭”,就因为李白的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现在成为了一个特别火热的旅游目的地。 (摘编自 2019 年 9 月 16 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产业是文旅 IP 价值转化的落脚点,要以文旅 IP 为核心,利用本地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创新多元业态,连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文旅 IP 与相关产业 (大数据、体育、教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发展,搭建 IP 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 IP 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振地方经济。文旅融合时代,文旅 IP 的建设已不单纯是一个产业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增强当地居民对文旅 IP 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以 IP 建设为抓手,持续扩大 IP 影响力,提高本地文化知名度,真正实现宜居宜游、主客共享常态化发展。 (摘编自 2019 年 12 月 10 日《中国旅游报》) 材料三: 文旅 IP 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旅游产业打造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IP 不断进入文旅行业,
很多旅游是通过看电影、看视频驱动起来的,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游体验。 文旅 IP 的发展核心,是产生一种共情的效应,这是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心理反应。它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可以强化旅游 IP 的个性化发展,强化 IP 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通过对景区人格化的赋予, 从抽象到具象,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 文旅的 IP 加持了人工智能以后,可以使得这种 IP 产品以更加个性化的形式,引导用户从对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的认知到理解,从身心的愉悦到精神的升华。所以,文旅产业智慧化的方向,要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 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推动旅游信息的深度采集深度应用,引导旅游行为更加文明,包括路径、时间、消费类型的选择等等方面。 (摘编自 2019 年 9 月 7 日新旅界)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各地旅游业要提升自我竞争力,就应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提升文旅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 B. 一个吉祥物、一部戏剧、一首歌乃至一句诗,往往会成为大家前往旅游的原因或动力。旅游业可以通过文创 IP 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为提振地方经济服务。 C. 近年来,IP 不断进入文旅行业,通过看电影、看视频推动了很多旅游的发生,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游体验。 D. 文旅 IP 的发展核心是产生一种共情效应,它可以强化旅游 IP 的个性化发展,强化IP 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文旅融合时代,产业是文旅 IP 价值转化的落脚点,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大数据、体育等产业,才能有效实现文旅 IP 的价值。 B. 加持了人工智能的文旅 IP 产品,可以用更加个性化的形式,引导用户从对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的认知到理解,从身心的愉悦到精神的升华。 C. 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桃花潭成为了一个特别火热的旅游目的地,这说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D. 文旅 IP 作为一个产业,要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同时,它还要服务于当地社会,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这样才能增强游客的认同感。 9. 结合材料,请从不同角度概括文旅 IP 建设的有效措施。(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霍去病墓读石韩若春 告别了空降兵头上那广阔的蓝天,我的着陆点选在了西汉青年将军霍去病的墓前,成了一位半路出家的守陵人。工作和爱好,使我时常徘徊于墓上和墓周的石头之间,端详着形体各异,纵横爬站的岩石,不放过每一凿钎痕,每一处字迹,反复的审读和考问:你从哪里来?来此做什么?尤其是在月上东山,夜深人静之时,这叩问,有时连自己也分不清,是在问石头呢?还是在问自身。 据有关史志记载,霍去病墓上的石头,是隆冬铺冰道从附近的南山中运来的。质地为“麻石”,学名叫火成岩,比较耐风化。当年,霍去病率军平叛匈奴,在祁连山一带屡战屡胜,战果最为辉煌。但霍去病英年早逝,生前汉武帝要为他修造府第,他曾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而拒绝,在他死后,汉武帝满怀痛惜之情,亲示要为他修造一座大墓,送葬时“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仪式非常隆重。堆竖在墓上的岩石, 当是摹仿祁连山形状的。 霍去病墓建成后,剩下的石料,初看无用,其实不然。太史公最先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说它是“旌.功.表.勋.”的。当初,中规中矩的石头,全都派上了用场,被埋入墓坑中;稍有一个平面的,被刻上官署之名如“左司空”或“平原乐陵”之类的题石,成为职官和军吏们到此督工的见证,从而身价不菲; 还有的石头,虽然不能入墓或作为题记石,但有棱有角,于是就堆诸墓上,充当象征祁连山的峰石;最后,
【注】欧阳内翰:指欧阳修,当时他为翰林学士,唐宋时也称翰林内翰。第二书:第二封书信。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虽欲求仿.佛. 仿佛:相似,近似 B. 而后属.之韩愈氏 属:连接 C. 且惧张公之不能副.其言 副 : 符 合 D.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折衷:用作准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士之.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 儿之.成,则可待乎 B.天下而.有斯人也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C. 顷者张益州见其.文 而不知其.所止 D. 曰:“信矣,其戏也.!” 固一世之雄也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 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B. 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 /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C. 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 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D. 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 /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苏洵曾呈献文章给欧阳修,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与推荐。虽然因此赢得文名,但却迟迟未得朝廷重用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又写作了本文。 B. 作者阐说读书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极其不易,自孔子之后,只有孟子、荀子、扬雄、韩愈四人,言语之中表达了对以韩愈的后继者自任的期待。 C. 文章结尾,作者写欧阳修没有时间读自己多次呈上的文章,于是退而静处,不敢再见到作者,觉得很是有愧于朋友,确实不应该说那些戏言。 D. 本文表达开阖跌宕,曲折婉转。文中既有对朝廷不重贤才的不满,也有对欧阳修敷衍自己的抱怨,表达得虽似含蓄,实则用意明显感情强烈。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4 分) (2) 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4 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19-20 题。(8 分)(本题由李炯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