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36  2020-04-11
标签:苏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6]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延假期间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
滨海中学高二年级延假期间阶段检测一
语 文 试 题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所以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它的尖端________而上绕,还点缀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的________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    )。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________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________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派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我们是以在书法里面有所谓“枯藤”、所谓“劲松倒折”等名目以喻书体者。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尽管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B.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也就是说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C.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D.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理所当然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蜷曲 雕琢 强劲挺拔 宁死不屈
B.蜷缩 雕刻 遒劲挺拔 宁死不屈
C.蜷曲 雕琢 遒劲挺拔 不屈不挠
D.蜷缩 雕刻 强劲挺拔 不屈不挠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这神韵融会于自己书法中的是他
B.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C.在自己的书法中他融会了这种神韵
D.这种神韵被他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现实生活中,__________重修旧好却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期许。
②我们过去为了一点小事闹不和;现在为什么不能__________,共图大业呢?
③茫茫人海,能够遇到__________的你,是我前世修来的福份,我怎能伤害你。
A.情投意合 破镜重圆 言归于好 B.言归于好 情投意合 破镜重圆
C.情投意合 破镜重圆 言归于好 D.破镜重圆 言归于好 情投意合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那少年时的__________,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呵!
②你在我青春的火焰中融化,在我轻涩的快意中沉沦,__________,须臾不离。
③世界上只有两种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情感:一种叫__________,另一种叫相忘于江湖。
A.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B.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C.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D.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秀丽的清明上河园,近年来因旅游业的兴盛而 _____ 鹊起。
②由于长时间干旱, _____ 禾苗都快枯死了。
③大陈庄的陈来运在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所以家里一直不 _____ 。
A .声名 以至 富余        B .名声 以致 富裕
C .声名 以致 富裕         D .名声 以至 富余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同_____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 _____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因此,地区合作 _____ 和大量的双边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浏览完整试题A .防御 整合 沟通        B .防御 整治 勾通
C .抵御 整治 沟通        D .抵御 整合 勾通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 _____ 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代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_____ 。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 _____ 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 .误解 甄别 周游        B .曲解 鉴别 漫游
C .误解 鉴别 漫游        D .曲解 甄别 周游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经常在整治之后又出现反弹,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地斩断灰色利益链条,以至于破除旅游市场潜规则造成的。
B.既然已选择了“脱欧”这条“双输”之路,欧盟与英国双方都必须展现政治智慧,努力做到好聚好散,不必避免“分手成冤家”的尴尬。
C.对西方智库关于南海问题的炒作,军事专家李杰表示,中国在自己控制的岛礁进行民用设施建设,域外国家尤其没有指手画脚的权利。
D.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约在10米左右,与此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
10.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个头最小的金橘是金柑属的典型代表,果肉 ① 少 ② 可带皮吃。金橘果皮的营养价值令人吃惊,80%的维生素C都储存在果皮中, ③ 对肝脏有解毒功能,还能养护眼睛,保护免疫系统等, ④ 营养价值在柑橘果类中名列前茅。金橘果皮肉质厚、光滑,有许多油胞点。 ⑤ 带皮鲜吃之外, ⑥ 常被用来制作蜜饯、饮料、果酒等休闲食品。
A.①虽 ②但 ③不仅 ④ / ⑤ 除了 ⑥ 还
B.①虽然 ②但是 ③/ ④而 ⑤除 ⑥也
C.①/ ②却 ③非但 ④其 ⑤除非 ⑥又
D.①尽管 ②也 ③不只 ④则 ⑤ 除了 ⑥ /
二、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寻 车
安 谅
说好晚上几位老同学聚聊的,葛君下午却给明人来电话,说有要事,不来了。明人问:“你有什么要事? 留校做了老师,就忙得屁颠屁颠的啦?”“真的是要事,待我这几天事完之后,一定做东请各位。”当晚明人和老同学们聚聊时,还惦记着葛君,悄悄发给他一则微信:“究竟碰到什么事了?”
葛君很快回复:“丢了一辆车!”
这回复倒让明人疑窦顿生: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 怎么会丢了呢? 两天后,明人又发给葛君一则微信,葛君回道,车还没找着,自己这两天都在校园里仔细寻找。现在东片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都搜寻了一遍,现在转移到西片区了。这番回答把明人彻底搞糊涂了:“你在找什么车? 要到自行车车库去找?”“我找的就是自行车呀!”葛君的回答毫不含糊。“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明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再与你说。”
过了两天,葛君自己打来电话,说他还是没找到那辆自行车,他请明人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
见到葛君,明人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了,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竟然把他急成这般模样?
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从别人手上转买的。转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显示出不凡的修养来。那人开价不算高,他一点儿也没还价,就把钱给了那位儒雅男子。
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寻找那辆车。
“不就一辆自行车吗? 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
“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那辆车,是个危险品,是颗定时炸弹。”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满是疑惑。
“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儿,就拨弄了一下龙头,谁知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儿就像散了架。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车铺。修车师傅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的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我这才明白自己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
修车师傅说算我命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上的车辆轧死。”
“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
“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葛君坦诚地说道。
“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明人嘲讽。
“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可是,我说实话,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突然紧张害怕起来。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
“所以你开始了寻车行动?”明人问。“是的,不这样,我心神不安。可几天下来,毫无结果,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麻烦就大了。”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
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簸,危险重重。启事提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去好好修理一番。
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是这辆,就是这辆。”
这时,三个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的。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意。
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儿,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儿力,车轴在原伤口处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此时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1期,有删节)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同学聚会写起,引出葛君和明人;一个“要事”,让明人误以为葛君留校后很忙;原来“要事”是丢了一辆车,又让明人误以为葛君丢了汽车。
B.当得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时,明人算是解开了“要事”和“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的结,但是他仍然不明白葛君缘何为一辆自行车而苦苦寻找。
C.葛君是大学青年教师,他在一个骗子手中买下了一辆像“定时炸弹”一样的自行车。由此可见,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
D.小说的结尾写葛君“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
15.明人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16.小说如果不设计葛君曾有过卖掉那辆自行车的想法,而是径直表现他丢车后就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的精神好不好? 为什么?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材料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 7月26日上映首日,成为中国影史首部单日过2亿的动画电影,上映三天加点映场收入,已经突破7亿元,不仅接连打破动画片首日、单日、首周记录,也让《疯狂动物城》保持的动画最高单周票房纪录(5.8亿)成为历史。
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弃医从事动画行业17年后,终于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这部电影最终写了66稿,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由60多家制作团队、1 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全片特效镜头占了近80%,由全国20多家特效团队制作完成。
剧本磨得很辛苦,饺子觉得画分镜头之后,就不会这么磨了,“没想到分镜头也画得非常累,每个细节、每个镜头挑,分镜头一共有五六个版本,开始有5 000个镜头,后来改了将近2 000个镜头。删掉这么多镜头,分镜师也被我们磨得疯了。分镜头磨完了,开始配音、做动画……一路走来,每次都是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后能够完成,我觉得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当被问及整部电影哪儿最难,饺子坦承记不住哪个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过程就是一个炼狱,困难到麻木。而付出总有回报,《哪吒之魔童降世》赢得了票房和赞美,更赢得了影迷对“国漫”的信心。
(摘编自2019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截止到7月29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已经超过了8亿,超过《大圣归来》的 9.56 亿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纵观中国火起来的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比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其实就算是动画产业高度发达的欧美的动画界,真正脱离了传统文化的作品也不多。以动画业巨头迪士尼为例,90年代那部轰动一时的动画片《狮子王》,其故事内核就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哈姆莱特》,这可是妥妥的传统文化。本国的动画作品取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人物等等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你对这些东西最熟悉,改编熟悉故事的难度总比原创一个新的简单。


展开余下试题虽然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是如何用好宝库里的资源,将故事变得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与审美才是真正考验电影创作者水平的。对于“西游记”这个大家熟悉的取经故事,《大圣归来》的编剧选择将其自我救赎的内核提取出来重新改编。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是把命运这个主题深化,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这些作品的改编都很大胆,也很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对故事内核的理解与把握。而近年来国产动画的一些改编并不成功,原因就在于改编幅度过大丢失了其精神内核。
当下许多影视公司都乐于学习迪士尼和好莱坞,那么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改编上,为什么不能也去学一学呢?
(摘编自2019年7月30日《新京报》)
材料三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度基本是靠点映“救”回来的。其实点映早已稀松平常,尤其对暑期档国产电影而言,点映早已成为宣发的必经之路。但点映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运用得当,会对口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但如果过度自信,盲目使用,则会过早暴露自身软肋,从而引发口碑两极分化,影响后续大盘走向。
本是最有希望凭借提档在逆市中“破风”的《银河补习班》就在点映上栽了个大跟头。其最初点映效果极佳,在200场点映阶段取得了单日票房破70万和高达80%上座率的表现。但人心不足蛇吞象,点映排片场次逐渐增多高达2万场。在影片正式上映前8小时票房已经破亿,这串看似可喜的数字背后是口碑两极分化,断送了其本来极有可能持续走高的盘路。
与之相较,《哪吒之魔童降世》采用的在7月13日到7月21日期间间歇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点映的决策,将双刃剑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7月13日到7月14日在全国范围内小规模点映,尽管票房和上座率都被《银河补习班》碾压,但口碑和舆论都已经开始发酵。第二波点映是在17号到19号这三天工作日,口碑开始初步转化为票房。最后一波点映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大规模投放,前面小规模点映的铺垫使得票房环比暴涨81.5%,饥饿营销般的戛然而止也吊住了观众的胃口,离上映还有五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实打实地做到了未映先火以及破圈式拉动后续大盘增长。
(摘编自2019年8月5日钛媒体)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接连打破动画片首日、单日、首周记录,也打破了动画影片最高单周票房纪录。
B.《哪吒之魔童降世》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赢得了票房,更赢得了影迷对“国漫”的信心。
C.《哪吒之魔童降世》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从而使命运这个主题深化,改编得很成功。
D.《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点映策略的运用方面非常得当,对该片的口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有人问饺子整部电影哪里最难时,他坦承记不住哪里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过程都非常困难。
B.各国的动画作品大多取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人物等,原因是改编熟悉故事比原创要简单。
C.如果能理解、把握好传统文化故事的内核,即使改编幅度大一些,也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D. 《银河补习班》之所以票房和上座率始终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因为该片过度自信,盲目使用点映策略。
五、古诗鉴赏(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六、名句名篇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写音乐的美好,不但使人类感动,也使世间万物都感动。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说箜篌声传到天上,天也为其所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点明天气和季节的句子是 , 。
(3) 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七、作文(3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时间2月28日17时,国际体育仲裁法院公布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诉孙杨和国际泳联案听证会”的裁决书,孙杨被禁赛8年,即日生效。这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有人认为这是由西方人把持的国际社会在体育领域对中国和中国人进行的又一次赤裸裸的欺压,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种族歧视的色彩。也有人认为,这次裁决是规则和体育精神的胜利,孙扬暴力抗检破坏了规则,理应承担相应的后果。
针对这一事件,你持怎样的看法,理由又是什么?请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滨海中学高二年级延假期间阶段检测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揭示了“枯藤的美的素质”所在,因而此句与“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构成因果关系。A项,“尽管”表让步假设;B项,“也就是”是复指“某种美的素质”;D项,“理所当然”后应该是结果,因果倒置。因而A、B、D三项均不符合。
2.C 蜷曲:弯曲。蜷缩:蜷曲而收缩。语境为“它的尖端________而上绕”强调弯曲而没有收缩之意,所以应该用“蜷曲”,排除B、D两项。雕琢:雕刻金、玉、木等器物。雕刻:在木、石、骨、金属上刻镂。二者均可指在木上雕刻,雕琢比雕刻更精细,语境为“还点缀着疏落的几片残叶”,应该用“雕琢”。遒劲:雄健而有力。强劲:强有力。依据语境“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形容“它的躯干”具有“美的素质”,应该用“遒劲挺拔”,既有力而且雄健,高耸直立。排除A项。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屈服,指人的态度。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依据语境“它的躯干……而枝杈转折下弯”,强调在压力下不屈服,应该用“不屈不挠”。
3.B 由上句“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和下句“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可知,话题为“中国文人”,可以排除A、D两项;依据下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重在强调“这种神韵”,而不是“在自己的书法中”,排除C项。故选B。
4.D解析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言归于好: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情投意合:投:契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破镜重圆”与“言归于好”有别:“言归于好”适用于朋友、同学、夫妻之间等,语气较轻
标签:苏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滨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