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邹农俭《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行会制度形成于唐代,明清时期达到了繁荣它的成长离不开城市经济的繁荣。 B. 行会是工商业者的自发组织,民间组织,它们主要是为各行业自身的利益服务。 C. 明清时期,货币交换、雇佣关系等资本主义因素在一批城市和一些市镇中萌芽。 D. 明代后期的苏州,纺织业内分工明显细化且相对固定,工匠按天数来计算工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从产生背景看,行会制度的产生既是工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封建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管理和征敛的需要。 B. 从存在形式看,行会是一种专门组织,曾经有会馆、公所,行、帮、公会,商会等称谓,内部具有一整套制度与行规。 C. 从发挥职能看,行会是官府与工商业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工商业者保护自身利益、提升竞争力的一种工具。 D. 从长远影响看,行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繁荣,导致城市手工业、商业的规模扩大,打开了商品经济发展新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古代城市中的主要经济组织之一,行会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独有产物,有一定的封建特性。 B. 明清时期,工商业者各自组织行会,解决同业矛盾,保护同行利益,行会具有强烈的利益自我保护色彩和排外性。 C. 行会及其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某些时期具有相当大的活动能量和社会影响。 D.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工商业者人数在城市居民总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部分是消费人口,与西方封建城市不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是北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内完成10箭19星发射,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我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高标准打造国际合作新亮点,成功主办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建成首个海外北斗/GNSS中心,签署中俄卫星导航合作政府间协定;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性能价格比肩国际水平,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这一年北斗产业中,形成了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产业区,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卫星导航企业。这一年,北斗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应用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个中心城市公交车,296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而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能驾驶汽车,有望2019年上市。这一年,北斗已服务于俄罗斯、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家,收获良好口碑。北斗已加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国际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批准北斗星基增强服务商标识号和标准时间标识号,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准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 (摘编自《中国北斗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材料二:
[注]E,表预测。 (选自《2018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行业发展规模报告》) 材料三: 日本媒体2018年12月27日报道称,中国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当天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意味着北斗系统跻身为仅有的四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其余三个系统为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北斗系统在中国经济领域和私营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期望北斗系统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一个支撑点。 美国The Next Web新闻网报道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惠及中国,也能造福其他国家。北斗一号,可提供全国范围的授时和导航定位服务;北斗二号服务范围覆盖亚太地区;而北斗三号可为全球不同地理区域提供服务。报道进一步指出,到2025年,亚太地区的GNSS导航设备数量(以智能手机为主)将从2015年的19亿增长至43亿,超过欧盟和北美地区的总和,因而有望成为该领域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摘编自《外媒:“北斗”拥抱全球中国卫星技术造福人类》) 材料四: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民用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位置服务主要由美国的GPS垄断,早前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站定位签到、搜寻附近服务等。 较之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这三大全球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拥有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性能和特点。北斗三号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可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其空间段采用高、中、低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北斗三号未来还将按照国际标准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服务。其定位精度、授时精度、抗干扰能力等都已与GPS相当,且北斗具备无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功能这一独门绝技。 (摘编自《中国北斗并不只是导航系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18年,我国北斗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行业都可见到其身影,发挥了巨大作用。 B. 2012年以来,在国内卫星导航产业中,北斗系统的贡献率一路见长,预计到2020年可达到国内卫星导航产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C. 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北斗系统评价较高,认为北斗系统能够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支撑点,也可造福其他国家。 D. 北斗系统出现前,我国大陆民用的如电子商务、网站定位签到、搜寻附近等位置服务主要由美国的GPS承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的脚步正在加快,目前北斗已加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等国际组织。 B.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自2000年开始,经过十八年的努力,在2018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系统建设。 C. 中国北斗三号比北斗一号、北斗二号更为先进,其覆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全球搜救等服务指标已达国际标准。 D.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区域组网阶段时间最长,前后共十年,全球组网阶段历时最短。
展开余下试题6.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北斗系统能够进入全球服务的技术方面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认识方志敏 牛升海 早就听说过弋阳,还是因为方志敏。两杆半枪闹革命。在方志敏纪念馆内,两杆半枪静静地站列成一组雕塑,守望着历史,幻化成不屈不挠的象征。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仿佛依然可以倾听到清脆的枪声和万众齐声的呐喊,革命的烽火照亮了暗夜。方志敏发动和带领家乡农民举行弋横起义,建立了人民武装,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个红色政权宣告诞生。这是一个思想进步、不屈不挠、一呼百应、揭竿而起的方志敏,面对屠杀和镇压,他选择了武装反抗,义无反顾地高擎起红旗。历史永远不会遗忘英雄,他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他的高度鲜有人企及,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永远怀念和仰望。 家被烧了十七次。方志敏的老家是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当年敌人的残暴没能让方志敏屈服和动摇,他的家被烧了十七次,烧了建,建了烧,一次又一次重生。现在供人们参观的故居重建于解放初,听说要为方志敏修建故居,乡亲们纷纷捐献出自家的材料,为他们敬佩的英雄重建新家。也正是有方志敏和弋阳人民的牺牲,中国革命之火才能熊熊不熄,从胜利走向胜利。当年全县只有十万人口的弋阳,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近万人,这种牺牲是何等的壮烈与伟大啊!弋阳的革命烈士耸立成一块巨幅历史纪念碑,方志敏就是他们的代表,方志敏是他们共同的名字。在方志敏简朴的故居里,我读到了他的豪言壮语,聆听到了他的慷慨陈词,也见证到了英雄的不凡。那一件件简陋的物件,那一张张斑驳的报纸,虽然与我们相视无语,但我们却从中找寻到了当年,读懂了当年。 一腔热血写清贫。怀着敬仰之心,我们追寻方志敏的足迹,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了他的崇高与伟大。方志敏精神富足,恪守清贫,经手的款项达数百万元之多,但在他被俘之时,除了身上的衣物,只有一支钢笔、一块怀表。国民党兵说什么也不信,拿出手榴弹威吓他,但收获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这一幕在小学课本上曾读过,至今仍印象深刻,他也成为我最早记住的一位英雄。在方志敏的故居里,我看到《清贫》的复制手稿,字迹工整,少有涂改。在书中,我看到方志敏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这种从容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为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死又算得了什么? 敌人的镣铐,困住了他的手脚,却禁锢不了他的心;敌人毁灭了他的身体,却毀灭不了他的精神。他一直向往自由,但绝没有因为自由而出卖信仰。信仰最宝贵,信仰也最坚定,方志敏用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他的信仰足以毁灭了一个旧世界,也可以开创一个新世界。 方志敏,是一个有品位、有格局的革命家,极具浪漫主义情怀。他无师自通,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把根据地作为一个国家来治理和运行,机构健全,运转有序,构建了国家的雏形。这完全颠覆了旧有印象,他建设了列宁公园、游泳池,组建了演出队,丰富了军民业余生活。革命者不是冷血,都拥有一颗浪漫之心,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世界,方志敏先行了一步。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正是方志教等英烈的奋斗目标吗?除了敬仰之情,还应有感恩之心。他奋斗是有价值的,他的牺牲是伟大的。 在弋阳,我认识了一个爱憎分明的方志敏。他亲五叔破坏革命、残害父老乡亲,被他捉住判了死刑,祖父母和母亲代为求情,他不为所动,五叔受到应有惩罚。爱憎分明是原则,也是底线,方志敏做到了,正是这样才有那么多的人信服他跟随他以命相许闹革命。 在闽浙赣军区司令部旧址的院子里,我们还看到了一簇生长旺盛的芭蕉树,高大挺拔,越过屋顶,这是我见过的最为高大的芭蕉树,叶子宽大、翠绿,生机勃勃。这是方志敏亲手栽植的,当年他裁下的是希望,如今这树成了纪念树,它在告诉我们,方志敏的精神不死。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会倒下的,他的身躯已化作座座青山,片片竹海,凝固为万古流芳的丰碑。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作者由眼前看到的“两杆半枪”,自然引发出对方志敏发动和带领百姓闹革命、建立红色政权等事迹的回忆。 B. 方志敏的故居是简朴的但“我”从保存的简陋的物件斑驳的报纸中,领会和读懂当年的方志敏式的革命英雄的群体特征感受到革命英雄之伟大。 C. 作者由眼前的文字联想到小学课本上曾读过的方志敏的故事既照应了开头的“早就听说过弋阳,还是因为方志敏”,也凸现了国民党兵的贪婪。 D. 方志敏将根据地作为一个国家来治理和运行极具浪漫主义情怀;方志敏处理问题时坚持原则,不顾家人的请求,将残害父老乡亲的亲五叔处死。 8.文章有两条叙事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段画横线两处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雪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展开余下试题C. 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⑵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朝诗歌,完成14~15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B. 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词尾直抒胸臆,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 15.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 ,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 ”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 。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我们 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B. 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 C. 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D. 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 B. 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 C. 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D. 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B.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D.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20.下面是我校某文学社社长给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贵校XX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青春足迹》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88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并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先表歉意! 祝您工作顺利! XX文学社 2018年11月7日 21.下面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