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鹿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 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 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 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浏览完整试题B. 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 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 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 “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 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各个时代”错,文中说的是“在当今时代”;B项,曲解文意,文中是说“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D项,无中生有,应该是“遵从自然规律”,未提及应遵从“人们的欲望”。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A项,结合文本内容“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分析可知,“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说法绝对,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分析,混淆概念,“坚守……中庸之道”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为期4天的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9月6日在银川开幕。博览会以“务实、创新、联动、共赢”为主题,在工商业、铁路、科技合作上亮点纷呈,推动一批境内外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中阿互利合作领域越来越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作为近年来“大国重器”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为期3天的中国高铁技术成就专题展无疑是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最丰硕的成果。1000余平方米的超大展位,“中国铁路成就“及“铁路国际合作展”两个自带光环的“星级展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高铁在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成绩单。 (选自“湖北日报网”,《技术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最强通行证”》) 材料二: 3月9日,从中车唐山公司获悉,该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开始型式试验。这列编号为CR400BF-A-3024的动车组,正在位于北京东郊的铁科院环形试验线上开展试验工作,这是我国16辆长编组“复兴号”首次亮相。目前是世界上同等运行速度下,最长编组的列车。 为适应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和条件,满足更为复杂多样、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高速运行等需求,完善中国标准动车组平台系列化产品。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下,中车唐山公司在8辆编组“复兴号”基础上,研制了16辆编组CR400BF-A型“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总长度超过415米,列车采用8动8拖配置,总定员1193人,成为新时代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 (选自“澎湃新闻”,《骄傲!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 材料三: 2月13日公布的2018春运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春运的相关内容中,火车票、火车站、购票时间表、高铁是被浏览最多的内容关键词,而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则是最受关注的三条春运线路。据中铁总的统计显示,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伴随着高铁的建设发展,2018年春运动车组预计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1289万人次,占旅客总发送量的54.9%,但平均在途时间缩短至327分钟,平均运程524.5公里,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着中国高铁干线网络逐渐成型,高铁越来越被春运期间的旅客重视,客流逐步增加,一等座和二等座之和占比达到43%,合计接近春运期间火车票的一半;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普通硬座目前仅有24%,甚至比硬卧还要低。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与过去相比,新时代的春运不仅要满足“走得了”,更要满足“走得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高铁唱主角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 材料四: 除火车外出行方式用户比例
(选自“中国新闻网”,《浏览器抢票大数据分析:90后成主力军,高铁回家成主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务实、创新、联动、共赢”为主题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将促进中阿互利合作。 B. 春运期间,乘火车的旅客大多选择高铁,普通硬座失去了曾经的绝对优势地位,占比比硬卧还要低些。 C. 高铁是春运的相关内容中被浏览最多的关键词,京沪、京广和沪昆高铁则是最受关注的三条春运线路。 D. 人们回家过年的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拼车是除火车之外最受人们欢迎的出行方式,占的比例最高。 5.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4. C 5. ①高铁作为“大国重器”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合作。②先进的高铁技术向世界显示了强大的国家实力。③高铁让旅客出行更加舒适,缩短了出行的时间。④高铁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展开余下试题【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 ,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①“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这句话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②小说通过“我”和老李的四个阶段的对话从侧面描写了常远这个有个性、敢于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物形象。对比手法:①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对比。外貌表现朋克、叛逆、感情用事与内在有主见、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②“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我”和老李先是认为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反叛,不愿作律师的青年,后来面对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的常远,让我惊讶,感叹、佩服,对比鲜明,突出了常远的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9.《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考查对典故的理解。解答本题考生需要掌握典故的相关知识,注意教材内容的积累,同时要注意作者运用典故的用意是什么,是正向使用还是反向使用。 C项,典故“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故C错误。 故选C。 10.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 A. 乐夫天命复奚疑 B. 奉晨昏于万里 C. 彼且奚适也 D. 之二虫又何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状语后置要注意“于、乎、以”三个介词组成的短语后置的情况;被动句注意“见、于、为、所、被、见……于、为……所”这些标志词以及语义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例句“复驾言兮焉求”是宾语前置句,应为“复驾言兮求焉”,翻译: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A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兮”,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与例句相同,故A排除; B项,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万里奉晨昏”,翻译: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母;与例句不同,故B符合答案要求; C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彼且适奚也”,翻译:它将飞往什么地方呢?与例句相同,故C排除; D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之二虫又知何”,翻译: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与例句相同,故D排除。 故选B。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密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密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B.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C.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D.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 “洗马”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为太子管理车马,并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 C.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D. “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李密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祖母在世时,他曾多次拒绝,不曾出仕。 B. 征西将军邓艾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