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39  2020-04-0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9]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承德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 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 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 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更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 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 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 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 即便建筑, 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 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 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 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 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 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第一段“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可见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D项,“故”字强加因果,原文是“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常用论证方法有: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D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结合“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等分析,文章并不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A项,“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原文说“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可见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而不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盲人国
[英]H•G•威尔斯
努涅斯是个山民,聪敏而有胆识。他善登山,航过海,见识过世界,爱阅读古籍,是一个深刻而有进取心的人。他在一次登山时失足跌下悬崖,因摔进厚厚的积雪而没有死。悬崖下面有一道狭窄岩缝,陷于绝境的他冒险从那里往下爬。到达一个树木葱郁的山坡,地面有大块的葱嫩草地,星星点点的缀着美丽的花朵。在山坡后面,峡谷豁然开朗,有连绵的草地,一道墙把山谷环绕。
三个人沿着一条小路走来,努涅斯大喊一声,那三个人停下脚步,把耳朵转向这边。他看见他们的眼脸凹陷,里面的器官已完全萎缩。
努涅斯迈着很自信的脚步走上前,他想起了关于盲人谷的古老传说:盲人国里,独眼称王。
努涅斯说:“我来自波哥大,那里有十万居民、市区很广大,在视力之内看不见尽头。”
“视力?”那三个人很利落地抓住他,在他身上摸了一阵后,认为他那两只眼睛是很奇怪的东西。
“他的感官有缺点,且说没有意义的话。”盲人说,“领他去长辈那里。”
他看见所有的石舍都只有门没有窗,呈直线地列在异常干净的中心街道两边,每所屋子表面都是色彩斑驳。他们的色彩极无条理,上面涂的泥灰时而是灰色,时而是土褐,时而是灰蓝或深棕。
几位老人开始诘问他,努涅斯向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一群山,天空,云朵,日出。但他们既不信,也听不懂。
最年长的盲人向他说明他们如何把时间分为温暖和寒冷两部分,温暖的时间宜于睡觉,寒冷的时间宜于工作。他们让他睡觉,直到寒冷把他们唤醒,又开始另一天。但是努涅斯根本没有睡。
“喂,波哥大!”一个声音喊,“到这里来,跟着我脚步声走。”
努涅斯跟在后面,有些儿气恼。
“我的机会会来的,”他说,“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们,盲人国里,独眼称王?”
“什么是盲?别说这种傻话!”
四天过去了,这位“盲人之王”仍被他的子民认为是一个又笨又无用的外人。
盲人们过着简单而辛劳的生活,注重音乐和歌唱,有爱情和小孩。在那个有秩序的世界里,他们的感官非常敏锐,可以在十二步之外听到人的心跳,能像狗那样凭气息分辨人。
一天早晨,两个盲人和努涅斯在一起坐着,他想向他们表明视力的实际价值。他打算把他们之中的一个打倒在地,借着公平的格斗来表明眼睛的功用。


展开余下试题他大声说:“我在这山谷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抄起锄头,他们耳朵朝着他听,他感觉到无可奈何的恐怖,跑开了。许多人拿着锄头和棍子,朝他走来,他们时而停下,用鼻子嗅闻,用耳朵倾听。
他们摸索着前进,可是走得很快。那情形很像玩捉迷藏,除了一个人之外,所有的人都蒙住眼。忽然间,他发觉自己置身在追逐者所构成的一个大弧形阵线内。
“我要伤害你们了,”他说,由于情绪激动而抽搐着喘气,“老天在上,我真要伤害你们了。”
一个大个子冲来,对他发声处挥击。他胆怯了,急忙转身,在惊慌中朝围墙的一个小门逃去。到了墙外,他绊倒在岩石上,抽喳地喘气。
这场政变就此结束。他在外面待了两天两夜,没东西吃,也没遮蔽物。最后,他爬到墙边大声喊叫,两个盲人从门里出来。
“我疯了,”他说,“我的感官有缺点。”
他们说这样就比较像话了。他们问他能不能“看见”。
“不能,”他哭了——现在他身体很虚弱,而且病了。
努涅斯变成了盲人国的公民,他和那些人慢慢熟了,其中有他的主人叶考布和小女儿麦迪娜。麦迪娜不受人尊重,因为她的眼睑不像山谷中一般人凹得那样深,被认为是严重破相。
在一个休息日的集会里,他们两人并肩坐在朦胧的星光之下,他的手落在她手上,她也紧握回报。
他向叶考布和长辈们要求娶她为妻。
这件事遭到激烈反对,青年男子都认为这会败坏他们的种族。一位长辈提出建议:“波哥大眼睛的毛病影响了他的头脑,他眼睛鼓胀,眼睑能眨动,因此他的头脑常烦躁激动。手术可以除去那些有刺激作用的器官。”
“你总不会要我丧失视力吧?”在失去视力前的最后一天,他问她,“我的整个世界都是视觉赐与,美丽的花、夕阳……和你。单是为了看见你可爱的脸,就应有视力。”
她伸开双臂搂着他,呜咽着说“噢,只要你答应就好了!”
他说:“那样我就看不见你了。
她紧握着他的手:“你是为了我而受这痛苦的。”
次日早晨,他看见朝阳像身披金甲的天使,青草地上开着白花。于是他往外走,出了墙垣,爬到岩石上面,不停地往上爬,衣服撕破,血迹斑斑。日落时,他已经爬到很远很高的地方,恬然躺在那里。
落日余晖映照天空一片金黄,夕阳的红光逐渐消逝。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不同,描述的并不是作者期望的理想世界,而是在揶揄的语调中充满了深切的忧虑。
B. 努涅斯婚事遭反对时,接受长辈为他提出除去刺激头脑的器官的建议,不失为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C. 盲人国建立了独特的秩序,盲人们感官残缺而敏锐,生活辛劳而简单,思想保守,他们留下努涅斯并尽力想同化他。
D. 这篇小说荒诞玄幻,显示了作者惊人的幻想才能,情节和细节的设置,强化了故事的讽刺效果,引发读者思考。
5. 请简要概括文中努涅斯在盲人国的行动和心理变化过程。
6.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三处划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4. B 5. ①初入盲人国,挑战山谷盲人,幻想成为盲人国的王;②挑战失败,谎称自己“看不见”,满心屈辱和无奈;③放弃爱情,逃离盲人国,为保住了眼睛而感到满足。
6. 划线句子在小说中都是环境描写,对小说的情节发展都有推动作用。第一处,写努涅斯意外发现的美丽风景,表明此时他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美好的幻想;第二处,表现了盲人国独特的风景与封闭的特点,为后来努涅斯逐渐了解盲人国做铺垫;第三处,努涅斯逃出盲人谷之后所看到的落日,表现了他心情的喜悦。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不失为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错误,这不是好办法,而是残忍、非人道的,体现扼杀、同化异己的霸道作风。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要求概括努涅斯在盲人国的行动和心理变化过程,答题时注意文中的事件的过程和心理,根据文中的“盲人国里,独眼称王”“四天过去了,这位‘盲人之王’仍被他的子民认为是一个又笨又无用的外人”“一天早晨,两个盲人和努涅斯在一起坐着,他想向他们表明视力的实际价值”“这场政变就此结束”“他们说这样就比较像话了。他们问他能不能‘看见’”“他向叶考布和长辈们要求娶她为妻”“次日早晨,……不停地往上爬……日落时,他已经爬到很远很高的地方,恬然躺在那里”,重点抓住文中表事件推移和内心情感变化的词语概括作答即可。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环境描写的特征,然后分析其和情节推进、人物塑造、主旨表达关系,文中第一处描写“地面有大块的葱嫩草地,星星点点的缀着美丽的花朵。在山坡后面,峡谷豁然开朗,有连绵的草地,一道墙把山谷环绕”,环境的特征是“美丽”,表明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美好的幻想;第二处“所有的石舍都只有门没有窗,呈直线地列在异常干净的中心街道两边,每所屋子表面都是色彩斑驳。他们的色彩极无条理,上面涂的泥灰时而是灰色,时而是土褐,时而是灰蓝或深棕”,写出其“封闭”的特征,后文写努涅斯在盲人国行为,此处描写,为后文作铺垫;第三处“落日余晖映照天空一片金黄,夕阳的红光逐渐消逝”,是“努涅斯逃出盲人谷之后所见之景”和和上文“日落时,他已经爬到很远很高的地方,恬然躺在那里”吻合,表达内心的喜悦。
【点睛】分析自然环境的作用的切入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或者暗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雷绍,字道宗,武川镇人也。九岁而孤。有膂力,善骑射。年十八,给事镇府。尝使洛阳,见京都礼义之美,还谓同僚曰:“徒知边备尚式,以图富贵;不谓文学,身之宝也。生世不学,其犹穴处,何所见焉?”遂逃归,辞母求师,经年,通《孝经》、《论语》。尝读书,至人行莫大于孝,乃投卷叹曰:“吾离违侍养,非人子之道。”即还乡里,躬耕奉养。遭母忧,哀毁骨立,由是知名。镇将召补镇佐。
后随贺拔岳征讨,为岳长史。岳有大事,常访而后行。及齐神武起兵,岳耻居其下。绍乃劝岳迎孝武西都长安,以顺讨逆。岳曰:“吾本意也。”后岳信诸将言,欲保关中,坐观成败。绍知计不用,请为边州,建功效。岳曰:“君有毗佐之力,当总大州。”遂以绍为京兆太守。清平理物,甚得人和。
在郡逾年,岳被害。初,绍见岳数与候莫陈悦宴语,尝谓岳曰:“公其慎之!”岳不从,果及于难。绍乃弃郡,驰赴岳军,与寇洛等迎周文帝。悦平,以功授大都督、凉州刺史。绍请留所领兵以助东讨,请单骑赴州。刺史李叔仁拥州逆命,绍遂归。永熙三年,以绍为渭州刺史,进爵昌国伯。初,绍为岳长史,周文为岳左丞,及居相,常以恩旧接之。卒于州。


展开余下试题绍性好施,禄赐皆分赡亲故,及死日,无以送终。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还葬长安,天子素服临吊,赠太尉,赐东园秘器。
(节选自《北史•雷绍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
B. 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
C. 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
D. 兼敬信佛道/遗敕其子曰/吾本乡葬法/必杀大马/于亡者无益/汝宜断之/敛以时服/事从约俭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孤”和“独”有时也连用,指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
B. “骑射”属于我国古代“六艺”的内容,“六艺”包括礼、乐、骑、射、书、数六种基本技能。
C. “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多设长史。
D. “伯”位居中国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位,有时也指管理一方的长官。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雷绍颇有识见。他出使洛阳,见京都礼义盛美,认识到学识才是立身之本,他反对用尚武的手段来追求功名富贵。
B. 雷绍事母至孝。他曾亲自耕种以奉养母亲,后来母亲去世,在为母亲守丧期间,他因为极度悲伤损毁了自己的身体。
C. 雷绍有谋略。他献计贺拔岳,建议在西都长安迎接孝武帝,以正义的名义讨伐神武帝,但他的建议最终仍没被采纳。
D. 雷绍为官清正,深受器重。他担任京兆太守期间,处事清廉公平,深得百姓拥戴。他死后,皇帝着丧服前往吊唁。
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读书,至人行莫大于孝,乃投卷叹曰:“吾离违侍养,非人子之道。”
(2)初,绍见岳数与侯莫陈悦宴语,尝谓岳曰:“公其慎之!”
【答案】7. D 8. B 9. A
10. (1)雷绍曾经读书,读到人的道德品行没有比孝道更重要之处,便扔掉书卷叹息说:“我背离了赡养母亲(的孝道),这不符合做儿子的道义。”(2)当初,雷绍见贺拔岳多次与侯莫陈悦闲谈,曾经对贺拔岳说:“你可要谨慎啊!”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其子”是“遗敕”的宾语,不要断开;“于亡者”是“无益”的状语,不要断开,前面断开。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六艺’包括礼、乐、骑、射、书、数六种基本技能“错误,“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指的是驾车,“六艺”中并不包含“骑”。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A项,“反对用尚武的手段来追求功名富贵”错误,原文“徒知边备尚式,以图富贵;不谓文学,身之宝也。生世不学,其犹穴处,何所见焉?”,可知雷绍反对的是“徒知边备尚武,以图富贵”。故选A。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尝:曾经;乃:便;投:扔掉;违:背离;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第(2)句,数:多次;宴语:闲谈;其:表祈使,可要。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雷绍,字道宗,是武川镇人。他九岁时丧父。雷绍有臂力,擅长骑马射箭。十八岁时,在镇府中供职。雷绍曾经出使洛阳,看见京城的礼义盛美,回来后对同僚们说:“我们只知道成边防卫崇尚武艺,用以追求富贵。却不知道文章博学才是立身的宝物啊。人生在世不学习,就如同身处洞穴之中,能看见什么呢?”于是逃回家,辞别母亲外出拜师求学,经过一年时间,通晓《孝经》、《论语》。雷绍曾经读书,读到人的道德品行没有比孝道更重要之处,便扔掉书卷叹息说:“我离开家,不去赡养母亲,这不符合做儿子的道义。”他便立即返回家乡,亲自耕种奉养母亲。在为母亲守丧期间,他因为极度悲伤身体损毁骨瘦如柴,雷绍因此知名。镇将征召他补任为镇佐。
后来,他跟随贺拔岳征讨,担任贺拔岳的长史。贺拔岳凡是有大事,常常先征求他的意见然后行事。当北齐神武帝起兵时,贺拔岳耻于在神式帝之下。雷绍于是劝说贺拔岳在西都长安迎接孝武帝,用正义的名义来讨伐叛逆。贺拔岳说:“这也是我的本来意愿。”后来贺拔岳听信各位将领们的说法,准备保全关中,坐观北齐神武帝与孝武帝相战的成败,雷绍知道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纳,便请求到边境州郡任职,以建功立业。贺拔岳对他说:“你有辅佐的能力,应当统领大的州郡。”于是任命雷绍为京兆太守。他在任上,处事清廉公平,很得百姓拥戴。
雷绍在郡任职一年多,贺拔岳被谋害。当初,雷绍见贺拔岳多次与侯莫陈悦闲谈,曾经对贺拔岳说:“你可要谨慎啊!”贺拔岳没有听从,果然导致灾难。雷绍于是舍弃郡守的官职,骑马赶赴贺拔岳的军中,与寇洛等人一起迎接北周文帝。侯莫陈悦被平定后,雷绍因为立功被授予大都督、凉州刺史。他请求留下他带领的士兵以协助向东讨伐,请求独自一人赶赴凉州。州刺史李叔仁占据州城叛逆,雷绍于是返回。永熙三年,朝廷任命雷绍为渭州刺史,晋爵为昌国伯。当初,雷绍担任贺拔岳的长史,北周文帝担任贺拔岳的左丞。当北周文帝官居相位后,常以有旧日的恩情对待雷绍。雷绍死在渭州刺史的任上。
雷绍生性乐善好施,他的体禄和朝廷给他的赏赐都分别周济了亲朋故友,到他去世时,没有资财可以供送终。加上雷绍恭敬地信奉佛教,他给儿子留下遗书说:“按照我们家乡的埋葬方法,一定要杀大马祭殉,这对于死者没有什么好处,你应该终止这种陋习,装验时给我穿上平时的衣服就行了,丧事一定要省俭。”他死后被送回长安,天子也穿上白色丧服前往吊唁,追赠雷绍为太尉,并赐给他棺木葬具。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承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