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359  2020-04-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2020年高考二轮语文专题训练:选用、变换句式、仿写句式(包括修辞)
专题4 选用、变换句式、仿写句式(包括修辞)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答案】D
【解析】就内容来说,作者不认为古琴音量小是缺点,只有D选项符合这一点,而且D项内容和后文衔接恰当。故选D。
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补写的部分在语境中是因果关系的结果的部分。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应使用主动态。AB两项省略了主语,而采用了被动态表达,与语境表达不连贯。排除AB两项。D项 “观察月球”的立足点应是“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们”语言累赘,说法不妥,目前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人类。排除D项。故选C。


浏览完整试题三、【2019年高考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学研究,③,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答案】示例: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阅读语段,分析空缺处前后的句子,关注语意上的联系,做到补写的句子与前后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合乎逻辑。本段主要阐述的是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物质文化历史,也应该关注精神文化历史。根据横线前的“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以及横线后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可知第一空应填写“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第二空,据“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可知后面应用“更”呼应“不仅”,用“思想”呼应“生活”,即“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第三空,据“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可知,用“既要”呼应“更要”,用“物质”呼应“精神”,即“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难点一选用句式
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选用恰当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选用句式时需注意文体、语体、语境、语气、句式和感情等因素。它融于仿用、变换句式中,一般结合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综合考查。
【方法技巧】选用句式的五个“关注点”
话题
统一 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关系密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件、场景或思想观点。在试题中又常常表现为整个句子的主语相同
前后
照应 词句的前后照应和暗示是选用句式的重要条件。要注意通过对关键词语和句意的分析,准确地找出与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照应的内容
句式
一致 选用句式往往考查短语类型的一致、句式结构的一致。作答时,要具备良好的语法基础。①掌握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②掌握句子类型:陈述句和疑问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单句和复句等
逻辑
合理 选用句式题所给语段围绕明确的话题展开,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判断时要看句子是否符合事理,比如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时空的变换等
氛围
协调 选用句式题所给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情调,或明丽蓬勃,或冷落萧条,或闲适畅快,或悲凄伤感……对于景物描写的语段,要分析出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分远、近、动、静,色彩有亮丽、暗淡之别,气氛有热情、凄凉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有褒有贬。这些风格和特色在语段中都应保持和谐一致
例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答案】C
【解析】横线前的内容陈述的主体是“刺激”,表述的主要内容是辣味物质的刺激使机体产生各种现象等;横线后的内容陈述的主体是“内啡肽”,表述的主要内容是“内啡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人吃辣上瘾。由此可知,横线处内容陈述的主体应是“刺激”,表述的主要内容应是“刺激”让“大脑”释放“内啡肽”。四个选项表述的内容都是“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与“大脑释放内啡肽”的关系。
难点二、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依照给定(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方法技巧】无论哪种仿用句式题,句式仿写的方法基本是相通的,仿写的最高境界是形神毕肖。作答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确审题,明确仿写要求。一审内容。要明确题干要求,确定表述对象,做到主旨明确,内容协调完整。二审句式。要明确例句的句式特点,理清句间的关系和层次。三审修辞。要准确把握题干中明示或者例句中暗示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理清思路,明确仿写步骤。一是确定对象。明确仿句的具体表述对象(主语或本体等)。二是遣词造句。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进行联想和想象,选择恰当的词语,拟写出符合句式和修辞要求的语句。
第三步:通读验证,检验仿写效果。审视所写的句子,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例句内容协调一致,句式、修辞是否与例句一致。要尽可能推敲措辞,力求使仿句意境优美,富有新意,内涵丰富,有思想,有深度。
1.命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即话题式仿写,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的话题组织材料,按照例句句式进行仿写。
2.自由式仿写
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示例,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依照示例的句式进行仿写。
3.嵌入式仿写
所写句子在已给材料中间或末尾,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语意连贯,句式与给出的例句相同。


展开余下试题4.对联式仿写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许多有趣的特征: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例2.(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建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具有的某种精神。
【变式探究】(2017•浙江高考)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所以难度不大。
难点三、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地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变换句子有两个原则:一是必须服从表达效果的需要,二是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它考查的类型较多,综观历年高考题,经常考的有长短句变换、重组句子、整散句变换、语体的变换等题型。
1.长短句互换
(1)长句变短句。
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2)短句变长句。
短句变长句的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的方法相反,首先,以其中一个主要句为主干;其次,把剩余短句作主要句的定语或状语。介宾短语(如“在……中”等)表示时间、频率、对象、处所、原因等,可提到主语之前做状语。
2.散句变整句
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其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渲染气氛。散句是相对整句而言的,它是结构错落,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其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使用整句或散句,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整句、散句也是可以互换的。散句变整句,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子,改为相同的句式,或都改为长句,或都改为短句。
3.重组式变换
句子的重组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内容或者形式)在保持基本语意的基础上把原句改组成新的句子。要求学生根据题干要求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实际上重组句子就是考查学生选用、变换句式和语言连贯方面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3分)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解析】本题可以选择“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基准句,而把其他的句子按照这个句式的形式改写即可。
【变式探究】阅读下面语段,变换①②两处画线句子的句式,使它们所在的句子成为整句。
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酝酿了北京的古老韵味;①北京的尊荣大气是因历代帝王的青睐形成的;时代的发展,又带来了北京的现代繁荣。②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漫步,置身于宫廷楼宇丛中,行走于高楼林立的街头。用心去感悟这座焕发美丽的古城,或许你才能真正感悟到北京古老而独特的魅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历代帝王的青睐,造就了北京的尊荣大气 ②漫步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
【解析】此题注意第一句和“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酝酿了北京的古老韵味”结构的对称;第二句注意和“置身于宫廷楼宇丛中”结构的对称。
难点四、修辞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比喻中喻体多是具体形象的、可以感知的、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①生活是海洋。
②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头肿成了大熊掌。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例如: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
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展开余下试题“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横的标志,所以称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例如:“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
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而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
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
“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三、比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点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四种。
例如: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人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以物拟物)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分类
(1)扩大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高、多、强、大等方面说。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低、少、弱、小等方面说。
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3)超前夸张
把在时间上后发生的事情或行为说成先发生,或者说成同另一先发生的事情或行为同时发生。
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
(1)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①严对:就是严格的对偶。“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宽对: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2)从内容上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现介绍前三类:
①正对:由意思相近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正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补充、强调、充实的作用。
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反对:由两个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反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对比映衬的作用。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又名“流水对”,上句和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的对偶。串对句在语气上紧密衔接,一气呵成。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
例如: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
(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
七、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分类
(1)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
八、设问
设问是指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
(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
(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或自拟他答。
2.分类
(1)一问一答式
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一问两答或数答式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两问或数问一答式
例如:我能光向总理诉苦吗?我能空手去见总理吗?不行,谁也别想拦住我。
九、反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0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