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225 2020-04-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5]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练(二)
拜谒卡夫卡墓地
李辉
①拜谒卡夫卡,难道还有比走在雨中的冷清与静谧更好的意境吗?
②细雨纷纷,飘洒在林荫道的葱翠树冠,只有少许水滴,溅到布满青苔的沙砾小道。偌大的墓地,冷清而静谧,只有我们夫妇两人打着伞走在小道上。太冷清了,静得能听到雨敲打树冠与伞,听到脚底发出的被雨水打湿的细微声。
③在布拉格去了三个墓地。两个最有名、拜谒者最多的墓地都不属于卡夫卡。
④在老城,一处旧犹太人墓地位于犹太人居住区内。墓地最古老的一块墓碑立于1439年,现存一万多座墓碑。这一墓地早在1787年就被废弃。环绕墓地,有著名的教堂,二次大战期间,布拉格抵抗组织的最后一批成员就躲藏在教堂的地下室,被发现后全部遇难。(墓地和教堂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头戴小白帽,神情凝重,在苔藓斑斑参差歪斜的墓碑间缓缓走过。)
⑤另一处捷克文化名人墓地位于布拉格西南近郊的威舍堡。威舍堡是布拉格最为古老的地区之一,斯美塔那的交响乐《我的祖国》的第一乐章,就是以“维舍堡”为题。穿过威舍堡古道,走进一片树林,再往前,圣彼得圣保罗教堂迎面矗立,教堂旁即是著名的捷克文化名人墓地。音乐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画家姆哈--我只知道这些名字--都安葬于此。(前来拜谒的人不少,他们找着各自倾慕的名人,在墓碑前献一束花,摆几块石头。)
⑥教堂报时钟声敲响,余音袅袅时,又奏起一句斯美塔那的乐句。墓地之美,生者与死者的呼应,尽在其中。
⑦卡夫卡与这里无关。孤独者匆匆辞世,生前本不属于布拉格的主流文化,身后他依然与之疏远,根据犹太人传统,他被安葬在布拉格东郊一个犹太人墓地。与威舍堡名人墓地相比,这里多了肃穆,多了朴素,墓碑也以简单的石碑为主,远不像威舍堡名人墓地那样注重墓碑设计,更少有构思巧妙、雕刻细致、风格张扬的雕塑。但这里有更多的树,树干上长着更多的青苔;有更多的草,厚厚的草把墓碑后面的地盖得严严实实。一切显得收敛。一切与自然融为一体。
⑧其实,卡夫卡并没有自己单独的墓碑,他与父母拥有同一个墓碑。墓碑不大,约两米高,灰色花岗岩被雕刻成不规则的方尖碑状。卡夫卡1924年先于父母去世,父亲与母亲分别去世于1931,1934年。墓碑上,卡夫卡的名字刻在最上面,下面依次是父亲和母亲。
⑨与卡夫卡同在的还有三个妹妹。墓碑下方,另有一块薄而小的黑色大理石,上面刻着三个妹妹的名字。她们分别出生于1889、1890,1897,去世的时间却模糊地统一写为“1942--1943”--她们没有逃脱犹太人遭遇的种族灭绝之灾,在这期间死于纳粹集中营,遗骨难寻。
⑩忽然发现,卡夫卡墓碑对面的围墙上也嵌着一块又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每块墓碑上,镌刻不止一个人的名字,而他们去世的时间都是在1944年前后--无疑,他们都是那场种族灭绝中的罹难者。仔细一看,墓碑上的死者,不是根据家族排列,而是根据他们的职业。一块墓碑为“作曲家”而建,有五位;一块墓碑为“视觉艺术家”而建,有六位。每块墓碑下方,还用捷克文和英文刻上“还有其他许多人”--许多无法寻找到的布拉格的犹太艺术家……他们的墓碑与卡夫卡相对,布拉格人以这种简单却又庄重异常的方式,将苦难时代犹太人艺术家群体汇聚一起,供世人拜谒。
⑪凝望墓碑,只有叹息。卡夫卡如果活到了二战爆发该如何面对呢?爱因斯坦逃离了德国,茨威格逃离了奥地利,孤独的卡夫卡有可能逃离布拉格吗?他能摆脱与妹妹一样的结局吗?不敢设想。
浏览完整试题
⑫雨下着,落在卡夫卡墓碑上。
⑬回到北京,再看照片,发现雨水已淋湿墓碑上端,正向卡夫卡的名字蔓延……
(1)下列对于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④⑤段的括号,将墓地情况的介绍文字与拜谒者的行为区分开,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到清晰别致。
B.文章写卡夫卡与父母拥有同一个墓碑,既写出了他与父母感情至深也体现出生前的清贫与孤独。
C.第①段连用三个问号,极大地加强了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也引发了读者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思考。
D.文章以“雨”开始,以“雨”结束,既使结构浑融,也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让伤感的情感绵延
(2)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⑨⑩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
(3)本文题为“拜谒卡夫卡墓地”,但写其他墓地的文字却很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细致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把握,具体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B.“体现出生前的清贫与孤独”于文无据。
(2)散文的第⑨⑩段之中,数据和年份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死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数量之多,生命之悲凉,也写出了时间是特别的集中,更加清楚地展现出纳粹集中营对犹太人人性的摧残,对他们生命是一种漠视。特别是第十段中出现了“一块又一块”“不止一个人”“还有其他许多人”等一系列具体而详实的概述词,这些词句鲜明地体现出布拉格人对这些无名的犹太人去世的一种深沉的思考,展现出其内心的苦痛,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无限的敬重,从而突出生命的伟大。
(3)作品的这种叙述方式是极为巧妙的,用自己拜谒访游的踪迹来安排文章的内容组织文章的素材,都是自己真实经历的体现,这是自己所经历的具体情况,能够很好地突出当时内心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具体的方式体现出文章内容叙述的真实性。本文是借助拜谒卡夫卡的墓地的具体经历,来展现出纳粹对犹太人所犯下的滔天罪孽,写其他的具体的墓地,是为了更好地深化文本主旨,进而让读者具体把握文本所反映出的核心内涵。写其他的墓地,也是为了能够使得文本内容更为详实更为丰富,进一步展现出作者对每一个生命的无限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文本内容的价值。另外其他的墓地与卡夫卡先生的墓地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来
上一篇: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练(一)
下一篇: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练(三)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0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