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87  2020-04-1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7]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遵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等基本原则。先来看“不忘本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上,一些人存在一种文化悲观主义的看法,即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因其所依附的封建政治体制的消失,二者注定一同成为历史。同时,当今人们生活在资本霸权所主导的全球化语境中,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日益分离。对此,美国学者列文森就认为,“生活也不再干扰它们(传统文化),它们已成了博物馆的老古董”。
这个观点实质上早在中国寻求“站起来”的时期便已存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悲观的背后,是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确实,儒家学说中存在不合时宜的观念,如封建等级制等。这在越来越追求现代文明的今天,很难赢得认同。但这并不等于说要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开始摆脱因落后、自卑而带来的情绪化否定,逐渐看到西方社会在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发展道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西方文化等同于“先进的”、代表“现世的趋势”的看法正在被打破,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不断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忘本来”正在指引、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它将打破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有助于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精神养料。
“不忘本来”不是“固守本来”,而要用“吸收外来”的方式来助益“本来”,要用现代文明成果及适应现代生活的话语去激活传统的生命力。一些人强调,弘扬传统只要对流传下的经典文本给予原汁原味的解读即可。他们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鉴别转化。这种原教旨主义的立场,表面上看是在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出力,实质上会把传统文化送进故纸堆、博物馆。发展到极端,还会出现另一种倾向——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就是好的,都值得顶礼膜拜;人类在资本全球化和现代性发展中遭遇的问题,都能在老祖宗的智慧中找寻到“药方”。由此,他们拒绝“吸收外来”。国内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吸收外来”,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坐标位置,才不至于将一些野蛮、粗俗甚至丑恶的东西假借传统之名予以宣扬。新时代,倡导“吸收外来”依然需要进行世界文明成果的广泛阅读、了解和借鉴,需要积极促成“外来”与“本来”相结合,促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中国化,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下列对“不忘本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忘本来”与依附于封建政体的传统文化必成历史的观点并不相同。
B.“不忘本来”有助于新时代的中国汲取传统营养,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C.“不忘本来”需要我们“固守本来”,还需要我们“吸取外来”,二者能得兼为上。


浏览完整试题D.不认同文化悲观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不忘本来”,符合时代的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中既有对文化悲观主义态度的陈述,又有对文化悲观主义实质的直接揭示。
B.美国学者列文森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对中国文化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形象指出了对传统文化持悲观主义理念的荒唐性。
D.文章对文化悲观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层分析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渐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近几年来文化悲观主义的观点开始出现。
B.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在今天根本不可能得到人的任可。
C.“不忘本来”的理念帮助许多人打破了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使传统文化生机日显。
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需“外来”和“本来”的结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人工智能专题》报告显示,G20国家除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土耳其,其他国家在近年来均发布或制定了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规划。其中, 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和欧盟均发布了人工智能专项战略或规划, 而印度和韩国则发布了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相关的专项战略或规划, 其他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巴西,虽未发布人工智能专项战略或规划,但是在其他的政府战略文件中均提及了人工智能技术, 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不过,从研发人力资源和基础研究经费方面来看,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水平还是分出了高下。在这方面,《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人工智能专题》报告称,目前已经形成了“美国一家独大,英国、印度和加拿大等紧随其后,中国尚有差距”的竞争局面,相较美国,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储备、学术研究、产业研发力量、经费资助等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群雄逐鹿人工智能,中国该怎么赢》——《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数据和计算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中国在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创新,不仅表现在数据生态方面,而且表现在包括算法、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内的诸多领域和环节。
在数据生态方面,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占网民总数的97.5%;农村网民规模为2.09亿,占网民总数的 27.0%。
  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2017年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64.6%;手机外卖、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6.2%和29.7%;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的50.3%提升到65.5%,线下手机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下手机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12月的31.7%提升到47.1%;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2.21亿人通过共享单车解决城市短距离交通出行需求。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如何更发展》——《光明日报》)
材料三:
“虽然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应用很广,但这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中国要研究新一代的基础理论。”潘云鹤说,60年前“人工智能”刚提出时的信息化基础是单个计算机,而现在传感器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的出现使得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人工智能的定义——‘让计算机变得和人一样聪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人的自然智能与机器智能终究不同,如何通过人机混合的脑机系统形成更强的智能,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是下一步的发展空间。”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包含很多外国人没有提过的想法。我们应该结合国家的发展用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理论,同时也跟踪全世界的先进理论。”潘云鹤说,“例如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是分开进行的,而人在处理这种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合在一起进行的。如何将视觉、听觉、味觉等这些感觉和文字触觉融合在一起,中国人提出了跨媒体智能,人工智能2.0要瞄准这个方向进行。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增强智能、智能自主系统等新的人工智能领域,这都是实现从‘并跑’到‘领跑’所必需的。”
(摘编自《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在哪》——《光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数据和计算是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规划呈现出基于自身基础和优势的考量。
B.中国在智能科技等领域有多方面的创新,而出现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智能化需求促进了智能科技与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中国智能领域的发展在数据生态、算法、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内的诸多领域和环节都有创新表现。
D.原有的人工智能理论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中国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发展空间是通过脑机系统形成更智能的基础理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一些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规划,或把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其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B.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缩小与部分国家的差距、未来还要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国家问题。
C.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将立足于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理论,也跟踪世界的先进理论。
D.我国尽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与部分国家存在差距,但也提出了“领跑”所必需的跨媒体智能、智能自主系统等新的人工智能理论。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跟大自然说句话
鲍尔吉•原野
我们说过许多话,我们记不起来都跟谁说过哪些话。可是,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这份细心体察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在这里等你。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膀、后背和鞋子,只是你没察觉而已。


展开余下试题风是大自然千万种语言中的一种,可以叫风语,还可以叫其它语,随便你,风并不在意这个。就在我们在做所谓“上班”或“上学”的活动时,在我们前往目的地而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小鸟可能已经飞翔了三个多小时,已经看过了壮丽的日出。
它从天空看到人像蚂蚁一样陆陆续续从房子里走到大街上,它在树枝上看到草地上一朵小黄花正徐徐打开叶片,准备迎接阳光。
而人们对这一切浑然无知,径直走着,或径直开车走着。他们不知道天边的白云跟昨天不一样,跟一小时之前也不一样。人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外貌,而云可以。
云尽其一生变幻无穷却不停歇。
即使在城里,大自然也在人的身边,土地、天空、空气与光,俱有大自然的核心要素。可是人并不关心大自然在做什么,人的皮肤和心灵已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他们要通过资讯——比如说智能手机了解气温变化。
是不是可以说,人正一点点远离大自然。人的心灵里装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因为世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在他们内心的容积中有关大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少。
如果是这样,人会失去好多欣赏美的机会。如实说,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审美,即使如美术师也不需要时时审美。可是,美是真与善不可分割的并存物,是奠定人之人格的基础。
历史告诉人们:不懂美的人也是离愚昧与残暴很近的人。而美的根源在哪里呢?大自然,只能是大自然。我们看到的许多样式的艺术品,比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等,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
它们是“假的”,是抒发、是表白、是再现、是提炼、是集中;而大自然是真的,它并不抒发再现,它浑然一团而已。
几天前,我坐车去科左后旗探望重病的堂兄朝克巴特尔。这是冬季,天很早,因而很冷。车窗外萧疏的景物使我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在高速路上开车,地势越走越高,几乎可以俯看四野。
这时,东方的地平线横贯晨曦,红了约摸上百里,人不期然来到这块高地,不期然在此与晨曦相遇。尔后朝阳以最初的红丸模样浮腾地表,四周万物静穆。随着旭日初升,光线成万倍增加,刺破天穹。
我真的被惊呆了,如果立身土地,纳头便拜也完全有可能。车继续往胡四台方向开,太阳越升越高。我心里如同获得什么启示却说不出来,但至少不那么黑暗了。
如果我是一堆火,太阳往火里添进了我所不知道的可燃物,使火烧得更紧凑,更不易被风吹灭。我堂兄是否可救尚未可知,但我知道我的心被日出扩大了一些。这就是大自然的教育。
我一直想对别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教人学会爱,学会忍耐、节制、倾听、观察、学会体面地活着与死去。但这些话没机会说——在超市、在大街、在车站,你对谁说呢?即使面对亲密的朋友,你也说不出这些话,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将愕然。
大自然教给我们清洁自身,让人知道人不过是万物之一种,而非之灵。大自然教人懂得谦卑,懂得美的样式多至无限,懂得所有人头顶都有爱的护佑,懂得对立从来不是法则,懂得宇宙的秘密永远不可穷尽。
那么爱呢?你说大自然教我们学习爱,爱在哪里呢?当你开始关注大自然的时候,不管是关注一朵花,还是一条河,只要你关注少顷,爱在你的心里已经发生。而且,那一刻你的面容一定好看。
(选自《新华日报》 2019年11月)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二段将自然人格化,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类展开的密切交流。
B.文章从小鸟视角写人类的渺小,二者的行为对比旨在突出小鸟对自然的热爱。
C.我的心情“沉重”,是因为堂兄病重,而冬季萧疏的景物加重了心中的悲凉感。
D.文中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从抒情中体悟哲理,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8.标题“跟大自然说句话”,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文中三次出现破折号,对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淮人。图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洎凝问宣歙,辟为上客。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 尝过图舍,手题于壁曰:“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明年,携复入朝,路由陕虢,谓陕帅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渥即曰奏为宾佐。其年,携复知政事,召图为礼部员外郎,迁本司郎中。其年冬,巢贼犯京师,天子出幸,图从之不及,乃退还河中。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退还河中。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河北乱,乃寓居华阴。景福中,又以谏议大夫征。时朝廷微弱,纪纲大坏,图自深惟出不如处,移疾不起。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一至阙廷致谢,数日乞还山,许之。昭宗迁洛,鼎欲归梁,柳璨希贼旨,陷害旧族,诏图入朝。图惧见诛,力疾至洛阳,谒见之曰,堕笏失仪,旨趣极野。璨知不可屈,诏放还山。图有先人别墅在中条山之王官谷,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自考槃高卧,曰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尝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图既脱柳璨之祸还山,乃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图布衣鸠杖,出则以女家人鸾台自随。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唐祚亡之明年,闻辉王遇弑于济阴,不怿而疾,数日卒,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
【注】屯奇:艰难,不顺利。考槃:避世隐居。寿藏:生时所建的墓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
B.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
C.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
D.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主司: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这里指科举的主试官。
B.出幸:原指皇帝出外所至,后也讳指帝王外逃避难。
C.鼎: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为传国重器;后代指国家政权或皇帝。
D.雩祭:指中国古代求雨的祭祀,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司空图品行高洁,懂得知恩图报。他受王凝赏识,在王凝贬官任商州剌史时,请求跟从,因此更受器重;等到王凝任宣歙观察使时,他又被征召为上等门客。


展开余下试题B.司空图明哲保身,政治敏锐力强。他看到朝廷微弱,便“移疾不起”;柳璨陷害旧族,司空图惧怕被诛杀,故意失礼将手中笏板掉落在地。
C.司空图性情放达,醉心山水文章。他归隐中条山别墅后,每天和名僧高士游赏赋诗,还带朋友到他为自己营造的墓圹中赋诗对饮。
D.司空图平易近人,不居功自傲。退隐之后,司空图并未因为自己曾在朝中任职为官而自傲,他乐于参加民间活动,和村野老人同席而坐。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河北乱,乃寓居华阴。(5分)
(2)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答高博士①
[南朝]何逊
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蜨②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③。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注】①高博士指高爽,写此诗时,何逊在吴县任职,高爽在晋陵太守府为客;高爽心情烦忧,给何逊寄诗,何逊以此作答。②蜨:蝶。③鼓腹:犹言“腆着肚子”,这里用来表现安闲之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两句,交代时令是初夏,背阴的“北窗”之下,自然清凉,窗外是幽静的庭园,凭窗而望,还可饱览园中的佳卉秀木。
B.诗人把自己的居处之境写得分外美好,与高博士身处烦忧之中形成对比,颇有自我陶醉之意,暗含对高博士迷恋“嚣尘”的批评。
C.五、六两句讲的是生活哲理:要想欢乐,就痛痛快快尽兴而乐;有了安闲的时日,不妨鼓腹而游,这两句写得明快旷达。。
D.诗歌最后,诗人表达了邀请朋友来与自己共赏清幽之景的意愿。从整体来看,诗的前面描绘景象讲述哲理,都是在为最后一句作铺垫。
15.“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了春来万物复苏,草木繁荣,清泉不绝流淌的两句是:“ ,_________”,由此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2)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在《登高》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异地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情。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 ”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 ”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7~19题。
意境是可以借助艺术作品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亦即是文人士大夫所向往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们在吟诗、作画、奏乐、唱曲或造园之时,会将某种精神寄托其中,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使欣赏者在观摩、聆听或游览时,能够 ,产生共鸣。因此,要了解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必须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态度和哲理。园林意境的欣赏具有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特点。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感受到的意境会 。园林主人以自我的兴趣造园,因而园中诸物皆具园主之色彩,见园如见主人。园林兴作的意境营造,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也正是由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其中,才足以打动人心,才经得起时间考验。
有我之境是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 、外化于自然景物,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同样在中国园林中得到了体现。唐代柳宗元曾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所以东方造园艺术并不注重对真山真水的 ,而是追求“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神似,重视意境的表达,即“山川与神遇而迹化”的“人化自然”。强调抒情写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能文善诗、挥毫泼墨的文人将诗词书画融入园林中,使之成为造园的要素,故“诗情画意成了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特色”。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园林景物之中,激发观景者类似的情感或理念的联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身临其境 泾渭分明 移植 效仿
B.触景生情 泾渭分明 移置 效仿
C.触景生情 大相径庭 移置 模仿
D.身临其境 大相径庭 移植 模仿
18.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园林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不仅是山川树木的实体结合,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
B.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园林不仅是实体结合的山川树木,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
C.园林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不仅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更是山川树木的实体结合。
D.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园林不仅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更是实体结合的山川树木。
19.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通常意义上,①铠甲是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但在现代社会实际操作中,②很多高危领域依然需要类似这种安全程度比较高的护具。③生物学一直是铠甲设计的灵感,④但灵活性却永远是铠甲开发的一个主要问题。生物学家们此前已知,⑤海洋软体动物石鳖的背部有较大的壳板,能起到保护作用。⑥石鳖其实属于原始类型的一种贝类,形状有点像陆地上常见的潮虫。⑦但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其贝壳周围还有一圈外套膜,⑧因为它们有成排的矿化鳞片可以保护未受壳板覆盖的部位。研究团队利用多项技术研究了不同石鳖物种的矿化鳞片的结构和功能,⑨随后3D打印并设计了一款合成聚合物铠甲,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鳞片结构和功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教师惩戒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极度敏感的社会话题。 ① ,对犯错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既维护了教师的职业尊严,也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种做法既合情又合理。当然, ② 必须有效区分两者的边界,惩戒权的使用要保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不得以惩戒为由对学生进行超越限度的身体惩罚,否则就是滥用惩戒权,这是决不允许和容忍的。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 ③ ,特别是学校和家长必须统一思想。只有学校和家长达成一致,才能确保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避免因为观念不一致而引起的摩擦。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4分)
2019世界帆船联合会(世界帆联)年会10月25日至11月3日在百慕大举行。在11月1日进行的世界帆联理事会上,确认了巴黎2024奥林匹克帆船竞赛项目和器材。这次调整是近年来项目变动最大的一次,对中国队的影响可谓是最为“颠覆性”的一次。在谈到这次项目设置对于中国帆船奥运会备战的影响时,出席本次代表大会的中帆协主席张小冬说:“这次项目设置的变化非常大,可以用‘巨变’来形容。东京奥运会的10个比赛项目,到了下届巴黎奥运会就有5个项目出现了巨大调整,其中4个项目是新设项目或新设器材。”“为应对这一新的重大变化,中帆协将于本月举行的中帆协代表大会上重点研究应对措施,将在全运会设项、迅速在全国进行项目布局、加速启动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有效措施,做好充分准备。”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威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