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47  2020-04-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7]
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4月练习卷
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4月统一练习
语文
2020年4月13日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
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
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
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
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
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
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黄花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2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浏览完整试题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16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
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取材于陈忠海、和静钧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
C.“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防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材料三
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一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一词,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这种病毒晶体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草叶上,病毒侵入烟草叶细胞之后就马上开始增殖。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区分和辨别”。
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蔓延,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些医疗防疫手段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20%—40%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过快繁殖得以抑制。以此而言,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或细菌都不能称王称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取材于苗德岁、内森•沃尔夫等人的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是在条件合适时又充满活力。
B.病毒的遗传信息少,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
C.人类与病毒之间不断作战,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强大。
D.病毒杀死海洋中的一部分细菌,有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回答,病原微生物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影响?
二、本大题共6小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情采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①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②,织辞鱼网之上③,其为彪炳,缛采名矣。
《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采辩说”,谓绮丽也。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④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也。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摘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⑤,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取材于刘勰《文心雕龙》)
注:①(kuò):革,去毛的皮。②镂心:精细雕刻推敲;鸟迹:文字。③织辞:组织文字,指写作;鱼网:古人用渔网、树皮、麻头造纸,故用渔网代纸。④诸子:指辞赋家。⑤正采:正色,代表雅正的好的文采。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若乃:至于
②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信:相信
③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乎:介词,译为“在”
④诸子之徒,心非郁陶郁陶:忧思积聚
⑤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淫:过分
⑥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而:表顺承,译为“就”
⑦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翳:遮蔽
⑧理正而后摛藻摛:铺陈
A.①⑦B.②⑥C.③⑤D.④⑧


展开余下试题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
犀和兕的皮虽然坚硬可做战甲,但还靠涂上丹漆来显示他们的色彩
B.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
用绮丽的文辞来辩说,用巧妙的辞藻来描绘万物
C.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如果文辞和情志相反,文章怎能经得住事实真相的验证?
D.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本知要用装饰有翡翠的纶线垂钓、用肉桂做钓饵,反之则钓不到鱼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情采”为题,“情”指情理,即文章的思想内容;“采”指文采,即文章的表现形式;二者关系为“采”依附于“情”,“情”也需要借助“采”。
B.刘勰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居于主要地位,是“立文之本源”;在此前提下,刘勰也不断强调着形式的重要性,其“重采”思想在文中随处可见。
C.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形式主义的创作风气,作者强调学习辞人的“为文而造情”,强调“述志为本”,反对“为情而造文”。
D.刘勰在如何运用文采的问题上提出要“联辞结采”,文采是为情理服务的,不能用得太过,如果文采泛滥怪异,势必使思想内容的表达模糊不清。
9.将文中画曲线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
10.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述文学艺术的“情”和“采”的关系。请选择两种,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
11.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③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1)上述材料中的“文”“质”应如何理解?
(2)比较二者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
三、本大题共5小题。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5题。
雨晴至江渡
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1】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2】在高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2】浮槎(chá):水中浮木。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C.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水落,一写潮涨,各有寄托。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B.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14.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对田园风光作了简笔勾勒。
②王羲之写兰亭雅集之乐:“,,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归去,。”
④学习中离不开积累。如果想表达积累对于结果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引用的古诗文名句有:“,。”
(二)根据要求,完成16题。
16.《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四、本大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大敦煌
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
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
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
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展开余下试题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
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
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
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
(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胜收:指从兰州到敦煌,一路上的异域风光让人觉得目不暇接。
B.心醉神迷:指月牙泉地区的满目苍凉带给人内心一种强烈的不适应。
C.皓首穷经:指无数学者穷尽自己的一生,潜心研究敦煌的文献文物。
D.义无反顾:指中国学者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文化。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B.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
C.虽然敦煌莫高窟里的佛像已经残破,但是前往瞻仰的人们依然能够平静面对,这让人顿生豁达之心。
D.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
19.作品第五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
20.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
五、本大题共3小题。
21.语言基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位校长对全体学生的开学寄语如下:面对疫情,你们除了赞美,我希望你们更多的是思考,是学习,是成长。因为10年、20年后,是你们在建设这个国家,是你们在管理这个国家,是你们在保护这个国家。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要汲取哪些教训,积累哪些经验,如何真正()我国的治理水平、()治理体系,()重大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当这样的传染病刚一发生就能从政府向公众第一时间预警,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今天的世界就在你们闪动的双眸和笑靥中,未来的世界就在你们独立的思想和情感里。
①在括号内填上三个动词,使语句搭配合理,句意明确。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找出语病并作修改。
22.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字左右。
①文学作品经常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凸显出人物性格。请在《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分析作品如何借助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要求:情节典型,符合原著。
②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
③请以“你”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3.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睬,它永远是一根稻草。如果用它捆绑白菜,它的身价就与白菜相同;用它捆绑螃蟹,它的身价就与螃蟹相同。其实,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认为“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人的价值不应依附他人存在,而在于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②主持人大赛康辉评价选手说: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
请以“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有细节,有描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人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