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烈度也是衡量地震的标准,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遭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如果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 地震可分为几种: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叫构造地震,由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叫火山地震,由地下空洞坊陷而引起的叫陷落地震,由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叫人工地震。后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征兆。比如,地形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出现异常反应等等。有时,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 材料三 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张衡一号”主要用于监测地震发生时的电磁现象,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近些年,科学家发现地震会对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电磁场产生影响,有些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在地震发生前。因此,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空间等离子体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联规律,探索如何攻克“地震预报”这一千年难题。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因此而诞生。 “张衡一号”将成为一个试验平台,重点监测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量。这些数据有助于探索地震前兆信息和空间环境监测预报,为未来建立地震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作技术准备。 对于“张衡一号”,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张衡一号”真正投入运行后,能重点监测中国全境,检验卫星电磁监测新技术设备的效能和空间适应性。具体来说“张衡一号”可以开展全球7级以上、我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按照赵坚的说法,该卫星并不能直接预测预报地震,而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作为我国首个天基地震电磁综合观测平台,“张衡一号”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是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为地震电磁立体观测提供更多种类、更加海量的电磁类信息,“张衡一号”投入使用后还将带动其他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应用,加快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后续,国防科工局将会同中国地震局,开展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即“张衡”系列卫星的在轨测试及相关应用,提升民用卫星地震监测与应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天基信息防震减灾服务能力。“张衡一号”及其后续卫星计划已经纳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前“张衡二号己经通过可研评估,预计2020年发射。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代君王应对天象灾异所采取的一般做法的一项是 A. 远离华丽之衣、荤腥辛辣之食、女色、热闹享乐场所。 B. 下达“罪已诏”来公开承认错误并布改过之策 C. 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为难天下百姓,一切罪责自己担当 D. 采取应对天象灾异的具体措施来控制灾情或消灭灾害。 2.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8年汶川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据第二段文字,它属于破坏性大的浅源地震 B. 2008年汶川地震的震级是8级,其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约6级地震的1000倍 C. 震级和烈度是与地震密切相关的两个成正比的概念,一次地震,震级是固定的,烈度则因地点不同而不同。 D. 据引发地震的原因的不同,地震可分为几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3. 下列与“张衡一号”相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衡一号”填补了我国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领域的空白。 B. “张衡一号”主要是用来研究空间等离子体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联规律的。 C. “张衡一号”可监测全球7级以上、我国6级以上地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D. “张衡一号”是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4. 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衡一号”将以其获取的各项监测数据为未来建立地震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作技术准备 B. “张衡一号”真正投入运行后,将能够准确地预测预报地震,书写我国地震预测预报的新篇章 C. “张衡一号”投入使用后,不仅能提供电磁类信息,还可以带动其他空间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 D. 国防科工局将开展包括“张衡二号”在内的“张衡”系列卫星的在轨测试及相关应用。 5.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述人们认识和应对地震的发展过程。 【答案】1. D 2. D 3. A 4. B 5. ①认识:由认为地震是上天决定的,是对有过君王的惩罚,发展到认识到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进而发展到认为地震会对(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电磁场产生影响。 ②应对:由君臣改过,祈祷上苍,但一般不采取具体的措施,发展到对震级、裂度、种类、征兆等进行观察研究与科学分析,再发展到研制“张衡一号”等卫星来监测电磁波,希望能为预测、预报地震提供服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D项,原文中没有这种做法。原文是“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地震、日蚀、流星、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采用一般的做法:常常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于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还会下“罪已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过之策;有的虽无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为难天下百姓,一切罪责自己担当:有的为了感动上天,在举办正常的祭祀典礼之外,还要举办其它的祭祀或祈求仪式”。可见ABC项都是古代君王的做法,D项不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展开余下试题D项,“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错,原文有“地震可分为几种: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叫构造地震,由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叫火山地震,由地下空洞坊陷而引起的叫陷落地震,由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叫人工地震”,其中,人工地震不属于自然现象。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原文中的“它使我国成为……”“我国首颗”等表明A项的“填补……空白”的说法成立,原文首段末句表明A项的其它内容说法成立。 B项,应是“‘张衡一号’主要用于监测地震发生时的电磁现象,作为一个试验平台,重点监测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量”;而不是“用来研究空间等离子体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联规律”。 C项,错误点在“可监测”及不加区分地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原文是“具体来说“张衡一号”可以开展全球7级以上、我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D项,“是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错,要注意原文第六段中的“‘张衡一号’投入使用后还将带动其他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应用,加快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注意“将”等标志词的表达作用。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B项,“张衡一号”“准确预测预报地震”说法不当。原文只是说“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空间等离子体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联规律,探索如何攻克‘地震预报’这一千年难题。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因此而诞生”。但是能不能做到“准确”预报还是个未知数。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简述人们认识和应对地震的发展过程,注意根据材料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可根据材料一中“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治理不当之过,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用不了多少人力物力。可一旦度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若万一无效,这是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力,自然也不会被百姓责怪”;材料二中的“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征兆”“测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单位叫震级”“烈度也是衡量地震的标准,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遭破坏的程度”;材料三中的“‘张衡一号’主要用于监测地震发生时的电磁现象,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张衡一号’投入使用后还将带动其他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应用,加快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监测能力”等句子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巴?盖欲还先王之曰,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1】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投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大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大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 注释:【1】乾:宋孝宗年号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者学之施 施:施行 ②元元本本 本:探究 ③则无道揆法守 揆:准则 ④旋以废忘 旋:随即 ⑤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 以:在 ⑥居无何而学成 无何:不久 ⑦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 盖:大概因为 ⑧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抑:还是 A. ①⑧ B. ②⑦ C. ③⑥ D. ④⑤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视薄书期会之事 一看到官府的文书档案、遇到施行政令的事情 B. 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士人认为价格不便宜,又搬回原来的地方 C. 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三人管辖之地,安定有序,被称赞治理得好。 D. 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并且(要)考虑佐国君、施恩于民的大事 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君臣重视“学”就像农人重视自己的田地一样。 B. 后世之人的学习条件更好,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不及先王之时的人。 C. 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建造了石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