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432  2020-04-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2]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线上中期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重庆南开中学高 2020 级线上中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普及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而且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要想深入了解汉字问题,必须回顾历史。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远在周代,在宫廷教育中“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就是说,王室子弟可由老师教授汉字分析的六种条例。汉字因为是学习一切科目的基础,被称为“小学”。汉代一批古文经学家利用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把分析汉字形、音、义作为解读儒家经典的津梁,使文字学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几乎同等的地位。对汉字的崇敬,逐渐变成一种统治文化的观念,这种上层文化的观念对底层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民间“敬惜字纸”之风,便反映了这种崇尚汉字的观念对民众心理的浸透。
对汉字的崇敬背后,固然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继承在内,但其中暗含着两个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复古。汉字只能被少数人学习和掌握,下层民众多数没有学习的机会。迟至民国初年,国内的文盲到 80%以上,这与汉字的复古与垄断是很相关的。以前正统的文本都是文言,但文言早已不是适用的口语,不经过严格训练是写不好的。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首先起来对此发难,展开了三次关于汉字问题的大辩论:
第一次,是 19-20 世纪之交,发生的“切音字运动”,代表人物卢戆章和王照。他们特别强调复古思潮在主观上加深了汉字学习的难度,主张以切音辅助汉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汉字的繁难。可以看出他们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振兴国家的爱国主义初衷。
第二次,是 20 世纪初,在振兴民族文化前提下的“汉字存废之争”。吴稚晖鼓吹中国应废除汉文汉语,改用“万国新语”。同年国学家章炳麟发表《驳中国改用万国新语》进行针锋相对的论争。他驳斥了“汉字落后”论,提出:一、汉字繁难,无表音机制,难与语音沟通,对普及教育很有妨碍,需要制定一套标音符号来辅助扫盲和初等教育。他“取古文籀篆径省之形”制定切音方案,其中的 15 个字母后来为《汉语拼音方案》注音字母所采用。二、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特点各异。汉字适合于汉语,并与中国历史文化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是不能废除的。三、在强调便于扫盲教育与初等教育时,必须考虑到高等教育与高深的文化历史学习。对后者来说,汉字的功能是无法取代的。
第三次,是 1920 年代以后,伴随新文化运动的汉字改革思潮。章炳麟的弟子钱玄同提倡改用拼音文字。他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充分发展,世界公有的新学问决不能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这次汉字改革的提出,是与推行白话文、实行文艺大众化紧密相连的,是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的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何看待汉字大辩论中的知识分子?曾被批判为“保守”的章炳麟,现在看来,极有远见。而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对自己所受封建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向自己最擅长的文言反戈一击,这样做必然会受到强大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们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偏激与急躁会导致对科学的偏离,但是那种出于善良愿望的矫枉过正,又是我们应当怀着敬意来理解的。
(摘编自王宁《20-21 世纪汉字问题大辩论——汉字改革与简繁字问题》,有删改)


浏览完整试题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是学习一切科目的基础,所以文字学在汉代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几乎同等的崇高地位。
B. 吴稚晖鼓吹改用万国新语,因为他认为汉字繁难,难与语音沟通,对普及教育很有妨碍。
C. 章炳麟从古文取注音符号来辅助汉语教育,为《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了 15 个注音字母。
D. 钱玄同等人提出废除汉字,虽然是矫枉过正之举,但他们是出于善良的愿望,应当被理解。
2. 下列关于原文的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站在国家民族振兴以及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高度,回顾有关汉字发展的历史,以加深人们对汉字问题的了解。
B. 文章介绍了崇尚汉字的传统,分析了其中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重点梳理了三次关于文字问题的大争论。
C. 文章第二段具体讨论崇敬汉字的观念,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而又有所侧重,在结构上自然地引出下文。
D. 文章在梳理三次争论的过程中,大量转述了历史人物的言论,借此证明了作者对汉字改革所持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改革,既要面对汉字的垄断与复古问题,又要考虑到它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还要兼顾扫盲与高等教育。
B. 周代的宫廷教育对王室子弟进行“六书”教育,是崇尚汉字的表现,这种崇尚本身就是一种对汉字的垄断。
C. 在对待汉字的问题上,章炳麟以其深厚的国学根底维护着中国文化,他其实并不保守,在今天看来反而极富远见。
D. 汉字问题具有多重复杂性,三次关于汉字的激烈争论势在必然,在信息时代进行汉字改革也应科学谨慎。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张冠李戴,错在“他认为汉字繁难,难与语音沟通,对普及教育很有妨碍”这个地方,这个“他”是章炳麟,是他在《驳中国改用万国新语》文中的一句话的前部分,原文是汉字繁难,无表音机制,难与语音沟通,对普及教育很有妨碍,需要制定一套标音符号来辅助扫盲和初等教育。
C项,曲解文意,错在“为《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了 15 个注音字母”,原文是其中的 15 个字母后来为《汉语拼音方案》注音字母所采用,说明并不是章炳麟在制定,他的提法只是被采用了15个。
D项,张冠李戴,错在“钱玄同等人提出废除汉字”这个地方,原文:章炳麟的弟子钱玄同“提倡改用拼音文字”,真正提倡废除汉字的是吴稚晖等人。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的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分析不当,错在“借此证明了作者对汉字改革所持的观点”这个地方,通观全文作者并没有表达自己对汉字改革的任何观点,文章所提到的三次论争等都是客观地展现论辩双方的观点,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简单等价,表述绝对;以偏概全,断章取义。错在“崇尚本身就是一种对汉字的垄断”这个地方。原文:远在周代,在宫廷教育中“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就是说,王室子弟可由老师教授汉字分析的六种条例。这只是为了说明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而对汉字的崇敬背后,固然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继承在内,但其中暗含着两个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复古。也就是崇尚文字不一定都意味着垄断还可能有“复古”的意味。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 月 18 日,香港大学管轶教授课题组与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课题组合作的工作成果在论文预印网站 bioRxiv 上发布,该研究表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从蝙蝠到人类的中间宿主。
2 月 7 日,华南农业大学发布消息称,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此次管轶课题组在新发表的论文中又佐证了这一信息,在科研团队发表的这篇《中国南部马来半岛穿山甲中 2019-nCoV 相关冠状病毒的鉴定》的论文中提出, 尽管蝙蝠可能是 2019-nCoV 的宿主,但任何促进向人类转移的中间宿主的身份都是未知的。
此次研究科研团队从中国南部缉私行动中缴获的穿山甲中分离出了新冠病毒。鉴定结果表明,元基因组测序鉴定出穿山甲相关冠状病毒,属于 2019-nCoV 相关冠状病毒的两个亚系,其中一个在受体结合区与 2019-nCoV 高度相似。


展开余下试题该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穿山甲冠状病毒多个谱系的发现及其与 2019-nCoV 的相似性,所以应将穿山甲视为这种新型人类病毒的可能中间宿主,并建议应将穿山甲从潮湿的市场上移除,以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播。
(摘编自《新科学研究发现: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有新证据》,《环球时报》
2020 年 2 月 20 日)
材料二:
2 月 18 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立法,运用法治方式对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说“不”,倡导“舌尖上的文明”。当天,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此举将为福建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食用野生动物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决定共 15 条,主要对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范围、相关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职责和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为增强可操作性,决定明确本省依法对野生动物食用实行名录管理制度,由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渔业、市场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摘编自《福建:率先立法向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说“不”》,新华网 2020 年 2 月 20 日)
材料三:
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关于果子狸的不当表述。11 日,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回应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医治烫伤,它们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在部分网友反映的这本儿童读物中关于果子狸的介绍,引发网友抗议。
有网友感慨,“希望吃野味的习惯能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中逐渐消失,可是才发现给孩子们看的科普读物书,充斥着这类低俗的内容。”
(摘编自《儿童读物出现果子狸不当表述 出版社:已通知全面下架》,新华网 2020 年 2 月 12
日)
材料四:
1 月 31 日晚,百度发布《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拒绝野味篇》 ,报告
用数据显示了此次疫情爆发背后,“野味”的暗流涌动和用户观念的转变。

报告显示,疫情爆发之后,人们对于“野味”的搜索和关注度达到了历史峰值,但和过去不同的是,人们如今的关注点都放在野味的危害上。
此外,报告显示,过去一周,百度全平台新增的阐述野味危害相关内容量(视频、图文)是过去十年的总和;在微博平台上,#管住嘴拒绝吃野味#、#拒绝吃野味#话题阅读量分别超过了 8000 万和 5000 万,拒绝野味正在成为全民共识。
(摘编自《“野味”大数据揭秘:果子狸蝙蝠过去十年热度不减》,《第一财经日报》 2020 年 2 月 1
日)
4. 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管轶教授科研团队对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研究结果指向穿山甲,证实了之前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的结论。
B. 福建省制定法规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旨在倡导“舌尖上的文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C. 《动物小百科》关于果子狸的内容被批为“低俗”,主要是因为有“肉可吃”“稀有‘山珍’”的表述。
D. 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十年间蝙蝠、果子狸等野味搜索热度不降反增,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野味危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轶团队论文中之所以用了“可能”二字,是因为他们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并非 2019-nCoV。
B. 福建省制定的法规不仅明确了对野生动物食用实行名录管理制度,还指定了承担名录制定任务的部门。
C. 穿山甲位列野味热搜之首,说明它是野味中常见的种类,新冠病毒中间宿主溯源将其锁定可能与此有关。
D. 网络平台上关于野味危害的内容量和阅读量激增,既表明公众观念转变,也表明公众相关知识缺乏。
6. 在科学家对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进行溯源的同时,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需要相关方作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政府应该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食用野生动物相关违法行为。②林业、渔业及市场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制定野生动物食用实行名录管理制度,报批并切实执行。③文化主观部门要出版正确引导民众饮食消费的书籍,加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防疫宣传,倡导舌尖上的文明,培养绿色消费意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错在“证实了之前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的结论”这个地方,原文第一自然段是说“该研究表明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从蝙蝠到人类的中间宿主”也就是这正是初步估计,未完全证实。
C项,分析不当,错在:主要是因为有“肉可吃”“稀有‘山珍’”的表述这个地方。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有网友感慨,“希望吃野味的习惯能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中逐渐消失,可是才发现给孩子们看的科普读物书,充斥着这类低俗的内容”可知:主要原因是这种表述对孩子们的误导,这个危害性是很大的。
D项,张冠李戴“新冠疫情爆发之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野味危害”,从原文可知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 人们如今的关注点都放在野味的危害上。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项,于文无据。错在“也表明公众相关知识缺乏”这个地方。从材料四可知:网络平台上关于野味危害的内容量和阅读量激增,表明公众观念转变,拒绝野味正在成为全民共识,但看不出“也表明公众相关知识缺乏”。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在科学家对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进行溯源的同时,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需要相关方作出怎样的努力?这个题重点在于审题,“相关方”是指哪些主体?从材料二我们可以找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这个主体;从材料三我们可以概括出:文化管理部门;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公民消费观念, “拒绝野味”的意识的必须增强等。然后结合相关语句归纳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方
许达然
①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②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③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冰雪封蔽的远方变成绿土。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所不喜欢的远方。
④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雪莱的回忆——“我曾是远方原野的浪人,我曾航过大河”——也几乎是每个人的梦。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开展人们的胸怀,成熟人们的思想。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和我们的司马迁一样曾漫游远方,而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型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著作。人间到处可以找到异乡人,远方的憧憬把他们带到异乡,甚至在异乡成功了他们的事业。300 多年前,英国有个年轻人离开了故乡来到他的远方伦敦,给了我们不朽的礼物——莎士比亚的戏剧。
⑤如果有人卖梦,小孩子也许要买长大的梦。小孩子期望自己长大,而可以无羁地去远方的梦土远游。这虽是小说里天真的对话,其实也是真实人生的写照。
⑥从童年的梦里醒来,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一切对他好像那么远,连死亡对他也是远的。也许他一无所有,却至少有一股澎湃的热血与勇气。也许他不知走向哪里,却有着走向远方的决心。远方也许是凶恶的敌人,但他依然向前。远方也许有暴风,有狂澜,但他依然把船向前驶去。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满布死亡,但他依然走近。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他要去,去那远方。还有什么喜悦比抵达梦土更使人歆羡?——那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看到的梦土虽荒凉,却高兴得跪下来感谢上帝。也许他在远方造乐园。也许他又觉得老家是亲密的远方。也许他死在远方。也许他从远方回乡。也许他凯旋。即使手上一无所得,他的心里仍有收获:有一天,可以告诉别人,他曾去过远方,那很少人去过的荒漠!
⑦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实现抵达远方的奋斗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天文家总是全神观望天空,有一次不小心跌到井里去了。他呼救后邻人跑来,知道了他落井的原因后,就跟他说:“你怎么只注意天上的东西而不注意地上的呢?”伊索的这一则寓言,真的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的。
⑧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使人抱志饮恨。一个刚会走路,在生命黎明的小孩,也会有他的远方;一个走过长程,进入生命黄昏的老人,仍会怀抱着他的远方。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圣海伦岛曾经是年轻的拿破仑的远方,却也是老迈英雄倒下的孤岛。你,人生旅程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
⑨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尽管笼子很大,笼子不是天空。
⑩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有删节)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的“远方”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既指空间距离上的远方,又指人们在生命中不断追求的理想与境界。
B. 第三段列举了人们对远方的各种幻想,并揭示了人们幻想远方时的心理特征,进而引发下文对“远行”的议论。
C. “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点明了人们对远方的追求和向往是与生俱来的,并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热烈。
D. 作者在第八段用“命运”一词来评价拿破仑的英雄末路,表达了远方难以到达的观点,流露出宿命论的感伤。
8. 文章末段说“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为什么远方是“温柔”“有力”的挑战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本文围绕“远方”展开,行文妙趣横生,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妙趣” ?
【答案】7. D 8. 因为远方的“温柔”充满着神秘的诱惑,对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是人对未来的憧 憬和希冀。之所以说它“有力的挑战”是因为远方也有“丑的远方”,它是“莽林”荒漠”, 更意味着陷阱与死亡,这对我们的意志、体力就是一种挑战;所以面对远方,如果没有迎难 而上、 锲而不舍的挑战精 神是不可能见到更美的风景的。
9. 事例鲜活丰富,寓抽象的“远方”于具体可感的故事中;语言清新又不乏哲理和诗意,让人颇有启发和教益;全文紧扣“远方”,形散神聚,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妙趣天成。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D项,曲解文意,错在“表达了远方难以到达的观点,流露出宿命论的感伤”这个地方。从原文“你,人生旅程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作者以英雄拿破仑的人生作为例子说明:远方是无穷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这也说明并不是远方难以到达,而是有无穷的远方。这也是作者对生命和远方的领悟,是一种达观、彻悟,而不是“宿命论的感伤”。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品味其丰富含义及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末段说“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为什么“远方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分别理解:“温柔”是指远方是美丽的、神秘的,令人憧憬的。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而“有力的挑战”是指远方是无穷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到了一个远方还有另外的远方需要抵达。同时,一味追求所谓的远方,而不顾及现实,就会像那个只知道仰望星空,而不脚踏实地,最终掉进井里的天文学家一样。这就是一种矛盾,而这个矛盾对于远方的执着追求来说就是一种“有力的挑战”。总之,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温柔的”“有力的挑战”的内涵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散文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次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南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