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236 2020-04-28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6]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卷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0届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卷
命题:萧山中学审题:桐乡高级中学元济高级中学富阳中学
校稿: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的惆怅(chàng)乡愁消失在无数清雅的巷(xiàng)道里,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向充实。
B.平日的人事暄嚷、混(hún)水摸鱼、滔滔名利、尔虞(yú)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
C.言论自由在哪都有边界,当年快船队老板斯特林的录音被曝(bào)光,其中的言论涉及种族歧视,随即他遭到口诛笔伐,NBA对其处以终身禁赛并强(qiáng)迫他将球队出售。
D.苏州人的脾性一发让人再也认不出来,说他们藏巧露(lù)拙,说他们忠奸分明,说他们报效朝廷,苏州人只笑一笑,园林依然这样纤(xiān)巧,桃花依然这样灿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认识进而读懂良渚文化应是探寻中华文明绚丽瑰宝的必修课。【甲】它并非历史教科书中被轻轻带过的一处遗址,也非地图上被简单标注的一个地名,而是五千年文明中越擦越亮的文化金名片,需要我们用心感受。
申遗成功对文化保护提出了间不容发的要求。世界遗产不只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更属于全人类。无论是开发还是保护都要对遗产心存敬畏。【乙】前有厦门鼓浪屿人满为患、环境恶化,后有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引发对过度开发的批评:这些都为文化遗产保护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当努力在保护遗产和弘扬遗产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守住适度开发和遗产保护的底线。【丙】通过游客限流、加大宣传、优配专业人员、设备等举措,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旗帜鲜明地拒绝过度消费世界遗产。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而B.间不容发C.人满为患D.践行
3.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的任务,也就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探测器环绕、着陆和巡视火星的计划,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B.高居票房榜首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要通过“前夜”“回归”“相遇”7个故事,再现的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7个历史瞬间感动了众人。
C.确保休假制度的执行能够落实落地,让公众有更多弹性自主、错峰出游的机会,是改变景区“人从众”现象、增强公众休假质量的首要前提。
D.一场场热火朝天的供需洽谈,一笔笔真金白银的订单协议,一款款“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创新产品,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有力脉搏。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①。口满,难以兑现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并侵害他人;富奢,挥金如土而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盈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②?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③,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浏览完整试题
①
②
③
6.下图是020(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网络平台在020商业模式中的功能。
(2)从消费者角度点评020商业模式的优势。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自1906年诞生至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越剧上演剧目有6千余个,虽其中杂一剧多名的情况,但演出剧目仍非常可观。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现在的一大批保留剧作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而鲜有90年代以后新题材的。其中1953年摄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电影,被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扭转了当时西方世界盛行的“共产党不要文化”论。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国戏曲“虚拟”“写意”和“象征”的舞台表演和处理形式,使得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可以不受任何影响。女小生借助于程式化的表演,从一开始就可以使自己不和被表现的人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女小生通过女人的理解来呈现的理想化、艺术化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这种“性别错位”单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在观众眼中更显得诗意、空灵、梦幻和飘逸。
中国戏曲舞台不存在西方戏剧美学中的所谓“第四堵墙”,中国戏曲在演出中演员和观众是通过相互交流完成一次戏剧活动的。女子越剧独特的美,在于这种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不管是温文而雅的才子,还是落难的公子、落榜的士子,或者悲愤的将领、含冤的贤良,都达到一种或者优美、或者壮美的审美感觉,这些,从越剧《何文秀》《碧玉簪》《柳毅传书》《屈原》等一系列代表戏目中可以体会得到,甚至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样难以传达的人物,都被越剧女小生们演绎得罕见成功。可以说《红楼梦》的所有戏目中,没有哪一个剧种,能像越剧这样适合演绎这样一个题材。而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贾宝玉的形象,唯有女子所扮演的越剧才塑造得出来。
(摘编自毛珂婉《从美学角度浅析越剧中的美,《文学教育(下)》2014年)
材料三:
不管有没有提改革,仔细比对,这么多年越剧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服装越来越漂亮,舞台布景设置越来越豪华,高科技不断引入,话剧式的写实表演味越来越浓。
这么多年,越剧的配乐也有很大变化。现在乐队变得复杂,庞大,甚至引入交响乐。相比之下以前的配乐简单朴实很多。规模不大的几个人组成的乐队跟着演员的演唱,适时地拉琴敲板,看起来朴素,却配合得十分恰当自然,既有利于演员感情的表达,也有利于演员功力的展示。现在的配乐越来越复杂,却总显得华而不实。这种变化,或许是因为当代演员唱腔的个人特色与功力不足以吸引观众,因此需要引进这么庞大的乐队来增加吸引力吧。伴随着配乐的改变,表达语言上也越来越国语化,丧失了越剧该有的韵味。
现在的越剧较之前变软变柔。浙江人的性格比较温和,长相也斯文温婉,说话吴侬软语细声细语,但是温软不等于软到没有骨头。老辈们的风格每个人都非常鲜明,没有一个缺少风骨。除吕瑞娟老师偶有压着嗓子的唱法,其他人的声腔都打得很开,完全不压抑。现在越剧的共同特征是声音很软,喜欢压着嗓子地唱越剧,不让声音与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故意唱得又软又柔。戏曲的特点就是通过唱来表达感情,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跟穷困落难时唱得一个味,如何能打动观众?
现在的越剧总以悲情为主,演员们善于悲伤啼哭,却不善于表现轻松与喜悦。动不动唱得哀哭啼啼,好像越剧的精华就是哭。在热衷啼哭的同时,还喜欢用浮夸的的动作来演绎。老辈演员的戏却没有一场是刻意悲伤的,不但不悲伤,反而非常注重观众的愉悦感。对观众来说看老辈演员的戏,不是看她的情节和舞台动作的幅度,而是看她的细节上的情感表达,同时听她优美的唱腔。
(摘编自《越剧的改革与变化》)
7.下列对材料中“越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男女合演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B.越剧长于抒情,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C.越剧独特的美,在于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
D.现代越剧唱法流行压抑着嗓子唱,声腔没有充分打开,不像老辈们的表演,全都把声腔打得很开,完全不压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剧中的小生诠释的不是生活中的男人,而是女人眼中的男人,并非完全模仿男人表演,而只是戏曲演员演给观众看的人物。
B.越剧“性别错位”的表演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更显得诗意和飘逸,这种展示不需要观众的互动参与。
C.越剧的表演不管用小嗓子还是大嗓子唱,只有声腔充分打开了,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才能表达得充分彻底,戏才能打动观众。
D.现代越剧表演缺乏对细节的把握,一味求悲,舞台动作表演动作很大又很夸张,看起来很卖力,但却不能使观众愉悦。
9.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越剧在新时期需要传承的另外两个方面。
(1)角色: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女小生);
(2)音乐:配乐简单朴实;
(3)声腔:;
(4)情感表达:。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最后的柏庄(节选)
姚中华
一堵老墙,连同它支撑着的村庄上的最后一间老屋,在一阵刺耳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溅起烟雾般的尘土扑向周围的断垣残壁,也扑向周边无辜的花草。尘土弥散之后,倾圮的老屋如同给村庄画上了一个句号。村庄不再是村庄,像大地上一枚空心腐烂的果实。
展开余下试题
一群柏庄人,还有一只夹着尾巴的狗,仓皇而去,像逃离一场灾难。溅起的尘土覆盖了他们留在村庄上最后一行混乱的脚印,也终结了皖北大地上一个关于柏庄村的叙事和传说。
其实,随同人群一同逃离的不仅仅是狗,还有许多柏庄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动物,走的、飞的、爬的,它们的祖先尾随着村民的祖辈而来,在村中筑巢,或是掘穴,组建家室,一代代繁衍,进行着生命的接力。柏庄不仅仅是柏庄人的村庄,也是它们的家园。它们把命运嫁接在柏庄人的命运上,如同树木与果树之间的嫁接,有些牵强,却一直借力生长。
同样是逃亡,只是,它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等持它们的或许只有死亡。
我无法想象柏庄人离去时的眼神。淡定,惊慌?快意,悲伤?抑或是木然,惆怅?村庄的拆迁,远处的钢筋水泥垒起的楼宇将会接纳他们的身躯,但是否能安放他们的灵魂?无论如何,他们的眼眸里一定会装着村庄昨天的模样。古朴的房舍,爬满青藤的老墙,密密匝匝的树林,还有袅绕在屋顶上的烟……我知道,逃离是柏庄人现实生活中一种无的选择,不久的将来,这里机器的轰鸣声会替代村庄曾经的鸡鸣狗吠。
只是,柏人的双脚,曾经在村庄上停泊,如同庄子里的柏树扎下的根系,盘根错节。
柏树是柏庄最早的村民,在柏,它们最早与上地签下了契约。
柏树耐早,质地坚硬,最宜生长的地方是在山地,或者是丘陵。柏庄地处一马平川的平原,前不靠山,后不依岭,柏树却生长得葱茏苍翠,云飞鸟绕。
柏庄人谁也说不出村中柏树的来历,如同说不清楚村里那些长眠在地下陌生却又令人敬畏的祖先。村中的柏树,有人说是祖先有意栽植,有人说是鸟儿携带来的种子,周围十村九里,见不到一棵柏树的影子,唯有柏庄的柏树郁郁葱葱。时光带走了有关柏树与村庄最初的秘密,只留下几段关于村名的传说。
然而,这似乎并不影响柏树的生长,走进柏庄,你会看见一排排柏树苍老而青翠,宝塔状的枝干指向天空,如同精神抖擞的卫士,柏树无人修剪,也无人刻意雕琢,但每一棵都是神形兼备,绿叶葱茏,无论是头顶烈日,还是风雪裹身,它们总是呈现出一种态,带着绽放在时光里的绿,从容而挺立。
在如水流淌的岁月中,一代代柏庄人与柏树相互偎依,互相守望,似乎有一种缘分和气息彼此相连。柏树将柏庄人经历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一件件刻进年轮里,变成一种不离不弃的陪伴。柏庄人眼中的柏树是一种伟岸的姿态,从柏树的身上,他们学会了生存与成长。
柏庄也有其它树木,魁伟挺拔的杨树,四季常青的香樟、纤枝细叶的杨柳等等。在柏庄,它们只是柏树留白处的一种陪村。
老墙轰然倒塌的时候,柏树依然挺拔而从容。只是,村庄消失,那些柏庄人从村庄土地上逃离,将带走它们所熟悉的生命气息,它们会形影相吊,渐渐沉寂,最终走向消亡。这是个无法改变的宿命。
岁月里,一代代怕庄人如同一棵棵行走的树,而柏树未尝不是最为忠诚的柏庄人。
褐色土地上,有两条路在柏庄人目光中延伸。
一条是泥土路,泥泞的路面被柏庄人踩踏之后,柔和而松软。路边是一块块棋盘式的庄稼地。地里,泥土黄褐,如同柏庄人被阳光烤晒过的肤色。
曾经,柏庄人对泥土路有着说不出的亲近,对路边的庄稼地有着道不尽的虔诚,每走进一次,都是一次朝圣。他们弯下腰身,与耕牛同行,与农具相伴,与泥土相亲。他们的身影一次次被暮色吞没之后,土地也一次次分娩。收获的季节,每一粒稻谷,都是对朝圣最好的回报。
因此,泥土路虽然凸凹不平,散发出潮湿的腥味,却寄托着柏庄人最原始的希望。
后来,泥土路开始延伸,一直延伸到柏庄人日光够不着的远方,村庄的脚步也被吸引到远方。远方的诱惑虽然无踪无影,却像一阵风,穿过柏庄一道道古老的院墙,也穿过柏庄人的胸膛。从此,路上行走的人越来越少,路也一天比一天寂寞,像一个垂暮的老人。
黑色的土地上,还有一条路,时隐时现,在柏庄人迷离的日光中蜿蜒到岁月的深处。柏庄人虽然看不清路面,却能看得见路上飘动着老辈们的身影。柏庄人没人知道祖辈从何处而来,口口相传的村史中,他们只知道是柏树最早陪伴着先来到这里,从此,这块土地渐渐有了烟火气息。祖辈们经营着一个村庄,如同经营一个小小的王国,他们小心翼翼,专注而虔诚,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垒起了家室,也垒起了村庄最的雏形。从此,柏庄人开始与村庄在岁月风雨里相守。
时光不会打结,柏庄却走到了尽头。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村是人类在大地上最古老的栖所,也是依恋土地最生动的杰作。村庄不再是树庄,是大地上被丢弃腐烂的果实。通向柏庄的路,从此消失。
(有删减)
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它们把命运嫁接在柏庄人的命运上,如同树木与果树之间的嫁接,有些牵强,却一直借力生长。
(2)这是个无法改变的宿命。
11.从语言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12.分析本文构思上的特色。
13.根据全文,探究文末“通向柏庄的路,从此消失”的深层意蕴。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时习堂记
(明)许孚远
不佞远抚闽①之二年,因怀安废学葺为书院,名之曰共学书院,俾闽士有志于圣贤之学者咸可入也。其明伦堂,易名“时习”,遵先师“学而时习之”之训也。
夫《鲁论》开卷第一义,在此一言,学者靡不童而诵说之矣。及问其所学何事,或茫然不省,亦有语之而不详者。何与?盖天命之性,人为全;人之所以首出乎庶物者,学为大。学非性不因,性非学不尽,性无穷,学亦无穷。孔子所以十五而志学,学之终身而不厌者也。是故富贵而不学则骄淫,贫贱而不学则志慑,蒙稚而不学则愚,强壮而不学则僻,衰老而不学则耄。学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学也。是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者弗能弗措,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学之如此乎其力也。非忠信之言不敢道,非中庸之德不敢行,学之如此乎其淳也。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终日乾乾,斋戒以神明其德,学之如此乎其密也。不矜其能,不伐其功,若无若虚,如覆如载,学之如此乎其量也。学乎学乎,岂易言哉!或作焉,或辍焉,乍明焉,乍蔽焉,总不可以为学。故人必贵于学,学必贵于时习。日新之谓富有,盛德之谓大业,由此其选也。此圣人所以教天下万世为学者之法程也。
然则时习之而说者何?学以复吾之性,则天全而志得,所谓礼义之悦心,犹刍豢之悦口者也。然则朋友而乐者何?性非有我之所得私,必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而后可以成吾一体之仁也,此其所以乐也,独学不可谓之学也。然则人不知而不愠者何?学以为己而不为人。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此六经、《语》《孟》所载古之圣贤学问渊源,历历可考也。
嗟乎!道在天下,如日中天,圣训洋洋,万古为则。学不山斯道,如康庄而堕坑中,舟中国而之四夷也。有志于学者,辨之可以不早辨耶?余故特著其说,以诏闽之多士,所以诏天下之为学者,必时习乎孔子之学而后可也。
(选自明刘鳞长《浙学宗传》,有删减)
【注】①抚闽:万历二十年,许乎远升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所以首出乎庶物者庶物:众物,万物。
B.终日乾乾乾乾:自强不息。
展开余下试题
C.不矜其能。矜:怜惜。
D.犹刍豢之悦口者也刍豢:牛羊猪狗等牲畜。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问其所学何事其正色邪
B.学之如此乎其密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必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登高而招
D.以诏闽之多士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提出对当地士人的期盼,表达对先师的追慕,接着对学而不明、学而不精者表示赞同与理解,态度鲜明,情感突出。
B.第二段就“学”对于修己的重要性,从“力“淳”“密”“量”四个方面进行铺陈,展开分析,内容丰实,语势极强
C.第三段从“悦”“乐”“愠”三方面入手谈学说,“悦”是保全天性、实现志向;“乐”是教英才、成仁德;“不愠”,则是学无弊端,归于正道。
D.全文夹叙夹议,叙述简洁,议论深刻,开头讲述“时习堂”得名来由,中间围绕“时习”展开论说,结尾点明“时习”的意义。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名之曰共学书院,俾闽士有志于圣贤之学者咸可入也。
(2)学不由斯道,如舍康庄而堕坑堑中,弃中国而之四夷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①
(宋)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①本词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熙宁7年)初春,时好友杨元素为杭州知州。
19.词中的“玉蕤”指的是,“微酸”指的是。
20.本词名为“梅花词”然通篇没有“梅”字,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请结合全词,分析本词侧面描写的手法。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
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①德不回②,非以干禄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经:行。②回:违背。
21.“齐衰者”泛指,“瞽者”指。
22.朱熹曾点评上述两者材料:“内外一者也。”请从“内”“外”的含义及关系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不愤不启,。,则不复也。(《论语》)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司马迁《报任安书》)
(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首席自我关怀心理学大师克里斯汀娜•布莱勒说,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就不再低迷,才能更好地照料他人。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想着自我的人最先灭亡,他只为自己而生活。
对两位名人的观点,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0届第二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项,B项“暄嚷”的“暄”改为“喧”,C项“强迫”的“强”应读qiǎng,D项“藏巧露拙”的“露”应读lòu。
2.答案B项,根据语意和逻辑,这里应该用“刻不容缓”,间不容发指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没有一点破绽。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3.答案C项,前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4.答案D项,A项“前所未有的第一次”重复累赘;B项主语偷换导致成分残缺,最后一句改为“再现了新中国成立……瞬间,这些瞬间感动了众人”;C项“增强……质量”搭配不当。
5.富奢为盈
怎样才能做到不盈不盛呢
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三个填空意思相近即可,每个空1分)
6.(1)网络平台收集实体店服务、打折等信息(1分),供消费者在网上挑选、下单并提供订单凭证(1分)。
(2)①商品信息丰富,便于消费者快速挑选下单;
②订单有凭证,消费有保障;
③消费者主动提取商品,直接享受实体门店服务。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相近即可)
7.答案C项(A项应该是“经历了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的演变过程”,B项原文表述为“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D项老辈们里吕瑞娟老师偶有压着嗓子的唱法)
8.答案B项(“这种展示不需要观众的互动参与”错误,原文是“在演出中演员和观众是通过相互交流完成一次戏剧活动的”)
9.参考:③充分打开,声情并茂,风骨鲜明,④优美唱腔与细节上的情感表达有机结合(答出一点给2分)
10.(1)指在柏庄的动物随柏庄人定居并借力生活在柏庄(1分),表现出动物对柏庄人的依存关系。(1分)
(2)指柏树随着村庄的消失以及柏庄人的逃离而走向消亡的过程(1分),流露出作者的无奈和遗憾之情。(1分)
11.(1)运用拟人,将尘土人格化,“扑向”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屋倒塌时的尘土弥散的状态;(1分)比喻,“句号”“果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失落,流露出作者的无奈和伤感。(1分)
(2)精选了富有表现力的名词和动词,如断垣残壁、弥散、倾圮等词语,(1分)形象地再现了老墙、老屋的倒塌,使行文富有表现力。(1分)
(3)善用“一X”式数量词(1分),突出强化最后的柏庄的孤独荒凉的意味。(1分)(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
12.(1)全文围绕柏庄的消亡,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别叙述了柏庄人、柏树、泥土路等内容,脉络分明,思路清晰。(2分)
(2)首尾呼应,结尾的“村庄不再是村庄,是大地上被丢弃腐烂的果实”与开头遥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2分)
(3)文章形散神聚,这篇散文在选材上比较散,既写了柏庄的消亡,也写了柏庄人和动物的逃离,既写了柏树的坚守,也写了柏庄泥土路的落寞,文章思路开阔舒展,但又始终围绕表达对柏庄消亡的遗憾和无奈这一点展开。(2分)
13.(1)通往村庄的泥土路上劳作的柏庄人越来越少,暗示着柏庄人开始远离传统的农业劳作,柏庄传统的农耕文明从此消亡;(2分)
(2)有烟火气息的柏庄在岁月风雨中走到了尽头,柏庄过往岁月中祖辈的人事没了载体,柏庄的历史至此被人遗忘;(2分)
(3)流露出了作者对柏庄及其代表的传统农耕文明在历史发展潮流中逐渐消亡的惋惜、遗憾和无奈。(2分)
14.C(矜:自夸)
15.D(连词,用来。A项,代词,他们;连词表选择。B项,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助词,……的样子。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16.A(“赞同与理解”错,应是批判。)
17.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3分,断对一处得0.5分,断错或漏断一处扣0.5分)
18.(1)命名它为共学书院,使闽地对圣贤的学问有志向(有志于圣贤学问)的读书人都可以入学。(“名”“俾”、定语后置句各1分,整体通顺给1分)
上一篇: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名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