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19 2020-05-09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9]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疫情延期开学考试(4月)语文试
注意: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切磋砥砺足千日 紫电龙光助鹰扬
东北师大附中2018级
高二年级下学期阶段验收(语文)学科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今时代,文学发展面临诸多不利或有利条件。
就不利条件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不管我们在感情上是否愿意接受,文学的日趋边缘化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极为复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密化和资讯的日益发达,原先属于文学的天然权利正在逐步丧失。从文学的教育功能来看,社会教化的责任主要由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来承担;从文学描述、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来看,现代媒体早已取代文学,成为无远弗届、无孔不入的信息终端;而从娱乐功能方面来说,文学也已经有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娱乐和文化工业体系。举例来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读小说还是日常生活中首屈一指的文化娱乐和消遣方式,而在今天,我们的业余时间大多为看电视、旅游、玩电子游戏、上互联网等娱乐方式所占据。
虽然文学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但我们无需为此感到担忧和悲观。因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从来都是一项既非重要亦非不重要的事业。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之所以会对文学在往昔的辉煌念念不忘,完全是因为文学黄金时代的出现。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指的是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差不多两百年的文学发展时期。在这个时间段中,由于现代小说的兴起,文学的声望和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然而,这个黄金时代在文学整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只不过是一个特例。也许会有人问,这个黄金时代怎么会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按照伊格尔顿在《英国文学的起源》中的说法,文学之所以会忽然变得重要,首先是源于西方宗教的衰落,其次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异化和情感分裂。人们把文学视为治愈资本主义精神危机的良药。而在近代的中国,为了启蒙大众,抵御外侮、挽救危亡,文学的作用和功能也被大大强化了。众所周知,梁启超在《论文学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把小说的作用归结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并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小说不发达,而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亦着眼于对社会的启蒙和疗救。
伴随着文学黄金时代出现的是一系列文学制度、写作机制、文学观念的重新确立。比如说,现代版权法的产生,从根本上规定了作者对作品的所有权,使得文学的商品属性凸显出来,原本无利可图的文学作品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文学作者终于可以获得合法和稳定的报酬。这也反过来刺激了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再比如说,由于大学设立了文学专业,也使得原先处于“业余状态”且多少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文学,成为一门科学。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精彩纷呈,而文学的科学化始终是其重要内核。
不管怎么说,到了今天,文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并未衰落,它实际上不过是重新回到了常态化的状态之中。如今的社会上,充斥着“文学已死”一类的悲叹,对于这种看法,我们无需理会。其实,“文学已死”这类声音,早在15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文学在今天依然活得好好的。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格非等主编的《文学写作》,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黄金时代”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文学是既非重要亦非不重要的事业,黄金时代的出现是个特例。
B. 曹禺的话剧《雷雨》自发表后,一次次被搬上舞台,是文学处于黄金时代的具体表现。
C. 一系列文学制度、文学观念等的重新确立,促使了文学“黄金时代”的产生和发展。
D. 黄金时代已结束,文学重新回到常态,作者认为不必发出“文学已死”一类的悲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在开篇即指出了当今时代文学日趋边缘化的事实,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原因。
B. 文章在论证文学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C. 文章大体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探讨了文学写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状况。
D. 文章引用了伊格尔顿等人的论述,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文学为什么会忽然变得重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表明在其所处时代文学也是既无所重轻又有一定地位的。
B. 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以写作启蒙和疗救社会,说明文学的作用和功能在那个时代被大大强化了。
C. 现代版权法的产生,刺激了作家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并带来了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
D. 根据文中伊格尔顿的观点,随着未来社会不断发展变革,不排除文学再次出现“黄金时代”的可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后父的老 刘亮程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
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
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
后父活到84岁,走了。
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34年。
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12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
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
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
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可是,我们没有让马车把他接回村里。我们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
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在离县城70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17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回老家时看到叔叔和其父到年老时都白了头,一脸皱纹,像“兄弟”一样,这样的父子关系
就是作者理想的父子关系。
B.村里人将提前备好的“老房”摆在院子里,老人也会试躺,可见村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比较重视
“老”,对于谈“老”并不排斥。
C.很多人家在老人健在时就备好寿材,而直到后父去世时,我也没有给他备寿材,前后形成鲜明对
比,更渲染了后父去世时的凄凉。
D.文章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以及老家备老房的习俗,意在告诉读者“老是人生的最终归
宿,应该坦然接受”。
5.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
6.请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文言文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24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而幼孩 字:疼爱。 B.愿无伐善 伐:夸耀。
C.吾与点也 与:赞成。 D.以俟君子 俟:等待。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之以饥馑 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
B.为国以礼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就有道而正焉 根拳而土易
D.摄乎大国之间 风乎舞雩
9.下列句子中包含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饭疏食,饮水 B.且硕茂,早实以蕃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1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理,非吾业也
C. 故不我若也 D.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早缫而绪 B. 鼓瑟希,铿尔
C. 病偻,隆然伏行 D. 莫春者,春服既成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B.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指不到20岁的人。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语录体著作,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D.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世称“柳河东”“柳屯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13.下列各项中,孔子的观点与所给材料中老子的观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A.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B.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D.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14.下列各项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不能表现他对弟子的认可与赞扬的一项是(3分)
A.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B.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C.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D.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四、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子立嗣。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15.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B.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C.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D.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康:是今天的南京,又称为秣陵、金陵 、石头城、江宁、建业、建邺、应天、天京等,被人们称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B.孝闵:是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谥号用字有褒、贬、怜的不同,“闵”为贬谥。
C.碑志:镌刻于石碑上的书法、文辞。为安葬设立的称为“墓碑”,列于墓道前的称为“神道碑”,入墓穴者称为“墓志”。
D.大象:是北周静帝宇文阐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庾信聪敏过人,博学多才。庾信少年时才识卓越,超出常人,身材魁梧,举止恭顺,擅长《左氏
春秋传》,梁武帝时,任抄撰学士。
B.庾信生性懦弱,临难退缩。“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独自一人先行撤退。
C.庾信命途多舛,身不由己。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一直被迫留在北方,江陵被平定后,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怀念故乡,忧愁忧思。庾信出仕北朝以后虽然地位尊贵、爵禄丰厚,他还是对故乡念念不忘,用写文章来寄托怀乡之情。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5分)
(2)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
浪淘沙•秋夜感怀
刘辰翁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
起舞故无成。此恨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宋亡后,矢志不仕。
19.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叶著秋声”两句写深秋时节,树叶已经落光,虽无秋声,但鬓角的凉意让人难耐。
展开余下试题
B.“惟有老人心似醉”一句写出作者放下了俗世忧愁,借酒沉醉,希望不用醒来。
C.“起舞故无成”使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词人渴望收复失地却又无能为力的情感。
D.“此恨难平”中 “恨”字具有深意,对于词人来讲,国家灭亡的痛苦令他难以释怀。
20.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了“曹孟德”,这首词的下片也写到了“曹孟德”,两处都借“曹孟德”表情达意,请分析两处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9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假设的语气发表议论,说明强大的秦帝国没法延续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不够爱惜百姓的句子是: , ,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
。
(3)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将美好的意象同与之不和谐的动词搭配,营造破碎、反常意境的诗句是: , 。
(4)《将进酒》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李白的自信气质与盛唐精神的诗句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2题。
走到山腰,站在“迎笑亭”前,回头一看,眼下是一片松树的海。闭上眼睛,就能听到一种飒飒的声音,正如风平浪静的时候,海水舐着沙滩的声音一样。再远一点有整齐的农田,有蜿蜒的小河,有模糊的远山。你怎能相信这条满怀青春的小河倒有两千岁的年纪?
22.以下各项修辞手法,文段中都使用的一项是(3分)
A.比喻 比拟 排比 B.比拟 排比 借代
C.通感 排比 反问 D.反复 夸张 拟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26题。
论文收集网站arXiv具有文本检测功能,该网站在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左右。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公司曾撤销了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该公司解释,这些论文出现“伪造同行评审的痕迹”,而这些问题也只是 。
尽管抄袭严重,但相应的处罚却是 。在被曝光学术造假后,一些人的名字还堂而皇之出现在各种高精技术人才的名单内。当没有足够严重的违法成本要承担,抄袭者就会 、为所欲为,( )对那些抄袭者类似“什么是脸”的狂妄回复,就应该有一个干脆利落的强力回击,不仅原作者可以对其进行民事诉讼,中科院等机构也应该对其职务一免到底,其享有的相应政策支持也该应声而止。唯有如此,才能关紧学术不端的旁门,造假者们才会 ,才会明白“什么是脸”有多么可耻。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该网站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
B.该网站在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
C.在该网站1991年至2012年收集的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中,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左右。
D.该网站在1991年至2012年收集了75万篇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论文,6372名中国作者中有688人被标记抄袭,所占比例超过10%左右。
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冰山一角 蜻蜓点水 肆无忌惮 黔驴技穷
B.九牛一毛 蜻蜓点水 暴虎冯河 江郎才尽
C.冰山一角 走马观花 暴虎冯河 黔驴技穷
D.九牛一毛 走马观花 肆无忌惮 江郎才尽
2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最终受损害的则是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
B.他们损害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乃至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
C.而最终受损害的则是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乃至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
D.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乃至某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将被损害。
26.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浪线部分“什么是脸”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应该严于律己,否则,明星“完美”的人设一夜之间就崩塌了。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虽然“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几年,但是人们对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仍然记忆犹新。
D. 若“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或“原住户”想把它赶出去,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六、微写作(20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从句号、感叹号、破折号中选择一种,围绕此标点符号,联系自己现在的人生,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写一段抒情文字。
(2)《论语》蕴藏着孔子思想的精髓。请从“孝”“信”中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它对你成长的启示。
要求:解说准确,条理清晰,运用两种以上修辞,200字左右。
高二年级下学期阶段验收考试(语文)科 参考答案
1.C(原文“文学制度、文学观念”是伴随着“黄金时代”产生,它们不是“黄金时代”产生的条件)
2.B(未使用类比论证)
3.C(20世纪文学理论繁荣,文学的科学化是其内核)
4.B(A项“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属于无中生有;C项“前后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前后不构成对比,并且“后父死时凄凉”无中生有;D项“意在告诉读者‘老是人生的最终归宿,应该坦然接受'”错误,文章开头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意在告诉读者“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5.①感激之情。后父让我感觉到有庇护,将我们兄弟几个抚养成人。②愧疚之情。未能及时给后父准备好寿材,让他安心变老,也没有为他送终。③怀念之情。回忆与后父生活的过往,表达对后父的追忆和思念。
6.主旨句: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理解:①“老”的前提是活到一定的年龄,但是生命无常,人未必都能长寿,比如作者的父亲;②“老”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陪伴,这样在变老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安心,如村里家家都备寿材,后父因为家庭的重担,在50岁时又干起重活累活;③在变老的过程中,人们要担负起对长辈和晚辈的责任,如奶奶和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们要赡养他们,而且在他们面前,我们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7.A(字:养育)
8.D(A接着/顺应 B用/目的连词,来 C顺承连词/并列连词 D介词,在)
9.C(例句中“早”和“蕃”均为使动用法,A饭:名词作动词,B实:名词作动词,蕃:形容词动用C外:名词作状语,斗:使动,D辇
上一篇:
四川省泸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深州市长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省东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