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50分 时长:150分钟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计124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千乘(chèng) 喟然(kuì) 莫春(mù) 师旅(lǚ) B. 沂水(xí) 率尔(shuài) 比及(bǐ) 曾皙(xī) C. 鼓瑟(sè) 冠者(ɡuàn) 饥馑(jǐn) 铿尔(kēng) D. 侍坐(shì) 小相(xiàng) 哂笑(xī) 舞雩(y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 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售卖,这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 ③“90后”女孩小赵和男友双双辞职,二人轻车简从,以徒步和搭车的方式走访56个民族,并记录的特色文化。 ④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⑤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 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 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⑥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建立的七十年间,列强纷纷入侵,我国国土几乎被瓜剖豆分。 A. ③⑤⑥ B. ②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鼓瑟希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 早缫而绪 D.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 C 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 D.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路率尔而对 ②鼓瑟希,铿尔 ③求也为之 ④夫子何哂由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 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项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 有朋自远方来 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7.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 B.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 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9. 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 文章的第2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 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 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10.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 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 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 C. 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 选文对孔子的描绘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形象。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褊小(biǎn) 庖厨(páo) 侃大山(kǎn) 陈词滥调(làn) B. 忖度(dù) 鞭笞(chī) 闭门羹(gēng) 沐猴而冠(guàn) C. 商贾(gǔ) 庠序(xiáng) 碍面子(ài) 卓有成效(zhuó) D. 浸渍(zì) 赡养(shàn) 孺子牛(rú) 瞠目结舌(chēng)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 B.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其本矣 C.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 1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 B 百亩之由,勿夺其时 夺:夺取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说明 D. 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 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②臣请为王言乐 ①若无罪而就死地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A.两个“请”字相同,两个“若”字不同B.两个“请”字相同,两个“若”字相同 C.两个“请”字不同,两个“若”字相同D.两个“请”字不同,两个“若”字不同 15.“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牛何之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④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⑤未之有也 ⑥莫之能御也 ⑦王之不王 A.①⑦/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①③/②/④⑥/⑤/⑦ D.①③/②⑥/④/⑤/⑦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得闻与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B. 王坐于堂上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1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臣未之闻也 B. 莫之能御也 C.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臣闻之胡龁曰 18.下列对文本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政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 B. 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盂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王道”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 C. 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 D. 孟子在这里提出 “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1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的一组是( ) 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②无以,则王乎? ③然则废衅钟与? ④不识有诸? ⑤是心足以王矣。 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20.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说的话,让我的内心产生了伤感。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统治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C.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D.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不服从约束、行为不端的事,没有不做的了。 21、下列词语中加红色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丁(páo)砉然向然(xū) 莫不中音(zhōnɡ) B. 肯綮(qìnɡ) 有条不紊(wěn) 度长絜大(qiè) C. 发于硎(xínɡ)怵然为戒(chù)踌躇(chóu chú) D. 批大郤(xì)刈旗(bó) 良庖岁更刀(ɡēnɡ)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视为止,行为迟 B. 虽然,每至于族 C. 依乎天理,批大邻,导大窾 D.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K] 2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 技盖至此乎 盖:何,怎样。 C. 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技术。 D. 如土委地 委:卸落。 2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砉然向然 B. 善哉!技盖至此乎? C.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D.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25、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刀刃者无厚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良庖岁更刀,割也 C.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 越国以鄙远 2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踦:依靠。 B.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进乎技矣 ②依乎天理 B.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②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 ①吾见其难为 ②怵然为戒,视为止 D. ①吾闻庖丁之言 ②臣之刀十九年矣 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道理) B.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方法) C.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 D.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 虽然,每至于族 因其固然 C.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D.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善刀而藏之 3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