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6  2020-05-2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6]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周练三
4月12日高一年级语文周练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一、课内文言文练习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 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 B.沛公不胜杯杓//不胜枚举
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D.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白白地
B.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没有才能
C.独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将军廉颇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仅仅 B.臣等不肖,请辞去 请:请求
C.独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毕礼而归之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 B.臣愿奉璧往使 C.从径道亡 D.可予不
11.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徒见欺
D.大王来何操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B.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因跪请秦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旦日:第二天
B.范增数目项王 数:多次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请示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1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常以身翼蔽沛公


浏览完整试题C.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 D.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默然不应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得兄事之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籍吏民,封府库
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⑤道芷阳间行
A.①②/④/③⑤  B.①⑤/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⑤/①③/④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因:继承
B.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致谢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意料
17.下列各项对加点字的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②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B.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②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C.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①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②拔剑撞而破之 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18.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豪毛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啗之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⑥⑧
C.①③⑤⑥⑦⑧ D.①④⑤⑥⑦⑧
1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2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度我至军中 度:估计
C.沛公则置车骑 置:置办,准备 D.会其怒,不敢献 会:遇上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道芷阳间行”中的“道”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通“纳”,接纳
B.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C.张良出,要项伯 动词,要求
D.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为动词,“登记”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介词,引进动词涉及的对象,作“对于”讲
B.君安与项伯有故 疑问副词,作“怎么”讲
C.不如因善遇之 动词,作“因此”讲
D.所以遣将守关者 助词,与介词“以”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原因。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C.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D.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由此可见他是刘邦、张良安插在项羽身边的一个“间谍”,跟刘邦身边的曹无伤是同一类人。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涘:水边
B.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端:边际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不久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长久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我之谓也
C.少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7.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广阔,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8.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  涘:水边 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C.众闻则非之 非:诽谤 D.以亏人自利也 亏:损害
2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野语有之曰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以亏人愈多 D.望洋向若而叹曰向吾不为斯役
30.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B.以为莫己若者
C.大王来何操 D.君何以知燕王
3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D.从而誉之,谓之义
32.下列各句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 B.顺流而东行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3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②终苟免而不怀仁 ③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④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展开余下试题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34.下列对墨子《非攻(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两类。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掠夺性战争。
B.本文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侵略别国的战争是不义之战。
C.作者开头叙述“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马牛”“杀不辜人”四个事例,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但并未真正得出结论。
D.墨子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如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人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
3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推荐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驽:愚笨,拙劣
D.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披:掀开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题。(共10分)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 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 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1.全曲塑造了____________这一人物形象。(4分)
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语言特色。(6分)

三、翻译句子(共20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再拜”为“拜两次”之意,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2.答案D。D项,两个“间”都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A项,①句中的“去”为“距离”;②句中的“去”为“离开”。B项,①句中的 “胜”为“能承受”;②句中的“胜”为“尽”。C项,①句中的“安”为疑问代词,哪里;②“安”为“养”。
3.答案D。D项,均为“接纳”。A项前者为“放弃”,后者为“放置”;B项前者为“辞谢”,后者为“感谢”;C项前者为“坐下”,后者为“座位”。
4.答案A。徒:只是。
5、解析:选B。顾:只是,不过。
6、解析:选D。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状语。
7、解析:选B。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所以B项分析正确。
8、解析:选B。请:请允许我们。
9、解析:选A。“辱”与例句中的“归”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B项,形容词作动词,尊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D项,名词作动词,穿。
10、解析:选C。A项中“庭”通“廷”;B项中“奉”通“捧”;D项中“不”通“否”。
11、解析:选A。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疑问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12、解析:选B。含有“请允许我”之意。其余为“请求”。
13、解析:选C。示:示意,暗示。
14、解析:选C。C项,“于”,介词,在。A项,“因”,就/趁机;B项,“以”,来(表目的)/用(表方式);D项,“然”,这样/……的样子。
15、解析:选B。“兄”、“间”在句中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目”、“籍”在句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从”在句中是使动用法。
16、解析:选C。谢:道歉。
17、解析:选C。“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是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18、解析:选A。①“距”通“拒”,拒守;“内”通“纳”,接纳。②“倍”通“背”,违背、背叛。④“豪”通“毫”,细长而有锋的毛。⑤“要”通“邀”,邀请。⑥“蚤”通“早”,早些。⑦“啗”通“啖”,吃。
19、解析:选C。“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
20、解析:选C。置:留下,弃置。
21、解析:选B。A、D为使动用法,B项与例句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22.C(要,同“邀”,邀请)
23.C(因,介词,趁着)
24.D(项伯不是刘邦、张良安插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项伯通风报信是为了救出恩人张良,同时,他也似乎不同意项羽攻打刘邦)
25、解析:选C。旋:掉转。
26、解析:选B。B项,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三项,助词,的。
27、解析:选C。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是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28、解析:选C。非:非难,指责。
29、解析:选B。见:介词,表被动。A项,代词,指下文所引野语/助词,的;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介词,对着、面对/副词,从前。
30、解析:选A。A项为省略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31、解析:选B。A项,东面:古义为“面向东”,今义为方位词,“东边”;C项,面目:古义指“神态”,今义为“面貌”;D项,从而:古义为“反而”,今义为“因此就”。
32、解析:选A。B.东,名词作状语,向东;C.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D.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33、解析:选B。①假如;②苟且。③代词,他;④难道。
34、解析:选C。“并未真正得出结论”错。
35、解析:选B。简:选拔。
二、诗歌鉴赏
1.思妇(怨妇)
【解析】仔细研读诗歌,“自别后”可见是描写相思之苦,“透内阁香风 阵阵”身份为女性,“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可见此人满腹惆怅,据此推断抒情主人公为思妇或者怨妇形象。
2.①上片大量使用叠词,如“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语言生动形象,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②下片前四句运用反复(复沓)的手法,如“黄昏”“销魂” “啼痕”“断肠人”,有一唱 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③全首曲子口语化,如“更那堪”“忽地” “怎地”等,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读起来 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④化用诗句,如“怕黄昏”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中“到黄昏点点滴滴”;“对桃花”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销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 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香肌瘦”化用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巧妙化用使全曲充满文学韵味,丰富了内涵。
【解析】首先从元曲本身而言,比较俚俗,口语化较重,本曲中“更那堪”“忽地” “怎地”等口语的使用,让语言明白如话,读起来有一种浓浓的烟火气息;其次从语言形式上,上片大量运用了叠词,如“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下片前四句“黄昏”“销魂” “啼痕”“断肠人”等词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唱三叹,精妙的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大量的化用古诗句,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让曲子充满文学韵味,如“怕黄昏”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中“到黄昏点点滴滴”;“对桃花”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等。
三、翻译
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2、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3、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4、“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5、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注意“夫”、“举”、“刑”、“胜”)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西省晋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