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74 2020-05-19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4]
北京市西城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阶段测试题及答案
北京35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阶段测试 2020.5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6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学生务必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测试结束后,将答题纸拍图,通过晓黑板上传到学科教师处。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一项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登时(dēng)连翘(qiáo)缄(jiān)默戛(jiá)然而止
B.凫(fú)水两栖(xī)脑畔(pàn)迁徙(tú)
C.亢(kàng)奋褪(tuì)色欺侮(wǔ)风雪载(zài)途
D.领域(yù)踪迹(jì)腐蚀(shí)天衣无缝(fèng)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C)
A.装置帷幕枯燥弥漫B.彗星致密次第农谚
C.思募束缚震撼严竣D.眼眶礼数照例凋零
3.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唐代文学家。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
4. 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① 陶先生是个科学家,和大多数科学家一般,在众人中间不大会说话,尤其是在女人面前,总是很局促,很______。
② 市里的演讲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老师______我积极报名参加。
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_________。
④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他在公开场合便________了。
A. 静默撺掇瞠目结舌石沉大海
B. 静默撺掇瞠目结舌销声匿迹
C. 缄默鼓励叹为观止石沉大海
D. 缄默鼓励叹为观止销声匿迹
5.对以下句子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比喻、拟人)
B.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排比)
C.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夸张)
D.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反问)
6.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D)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
C.看到同志们这样认真负责,我很受教育。
D.爸爸和哥哥两个人挣来的钱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7. 据说一位书生在看到村头一坑塘里柳影倒映水中,鱼儿畅游柳影间,便吟出了“柳影入池鱼上树”这一上联,其后很长时间对不出下联。你能够帮助他完成这幅对联吗?请在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合适的下联( B )
A.钻天树冠鸟下云 B.槐荫当道马登枝
C.风吹草低牛羊见 D.落花水面皆文章
二、填空题(10分)
(一)默写(5分,每空1 分)
8.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9.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关雎》)
10.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蒹葭》)
11.《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表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浏览完整试题
(二)名著导读(5分)
12.傅雷在《傅雷家书》(书名)中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 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每空1 分,共2 分)
13.这封家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凝聚着父母对子女深切的期望。下面三则是傅雷对儿子做人方面提出的建议。请选择其中一则,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谈对你有哪些启发?(3 分)
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②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选择:则(1分,填写序号)
启发:(2分)
答:意思对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14 -17题。(共12分)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 缘溪行 缘: 沿着
(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邀请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欲穷其林 翻译: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子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16.依据课文内容填空。(3 分)
《桃花源记》以 ① 为线索。从选文一二段中“缘溪行 ( ② )
穷其林 ( ③ ) 从口入”等词句可以看出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的过程。①武陵渔人行踪(1分) ②忽逢桃花林 ③得一山
1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B文中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交谈的情景,“皆叹惋”一句写出桃花源人为外面的世界动乱不堪、人民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热情、低调内敛的高尚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四、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母亲的年糕》,完成18-20题。(12分)
母亲的年糕
在乡下,人们普遍认为过了腊八就是年,便由此开始忙活。母亲也要着手做年糕了。年糕,是从我记事起她每年都要亲手制作的年货之一。
黍谷早已碾成米。母亲取下挂在储物间墙上的那个大竹篮,里里外外刷洗干净,里面铺上笼布,把事先用温水淘好的黍米用笊篱捞进竹篮,先沥水,水尽后再阴晾一天,这样每粒米都因吃进水而鼓胀起来,再上碾的时候就省劲多了,做完这些事,母亲就去了碾棚。
要推碾的人太多,得先排号。乡村过年的热闹首先是在忙的气氛中体现的。杀鸡宰鹅,磨刀霍霍向猪羊是男人的活儿;女人们的事更多,今天推碾倒磨摊煎饼,明日备柴烧火蒸馍馍,后天除尘扫灰洗床单…… 可要说最忙的还得是村里那盘石碾,进了腊月,那碾砣与碾轴相互摩擦吱吱呀呀夜以继日叫个不停。碾谷子,破豆瓣,压瓜干,磨玉米面……仿佛一年来堆攒而来不及整饬的所有粗陋都要经这碾砣的碾压才能变得平顺熨帖。也有电磨,人们却不舍得去花几毛钱,反正冬日闲着也是闲着 ,省下来的不就是孩子们眼馋了一冬的一锅爆米花或一串糖葫芦吗?碾棚里人不少,几个等碾的女人凑在那儿无事闲聊。母亲向她们交代一下便立刻转身回家去。
母亲不可能时时等在碾棚,作为一个六个孩子的母亲,一日三餐就够忙活的,还有猪鸡鸭狗也得伺候,平日都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儿,年根底下就更不用说了。于是“等碾” 就成了我这个小孩子的事了。我知道母亲从来没有和人闲聊的习惯和空闲,她总是像个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在家里家外忙碌;我也明白母亲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即使等碾的这段工夫她就能洗完所有被单,或者给我们姊妹缝制好一件过年穿的新衣服。母亲勤勉要强,家里条件虽不好,但是别人有的我们也不会缺,衣服可能旧,但绝不会脏,地虽薄,汗水勤洒也得丰稔。同是年糕,因为用料不同,工序的繁简不同,再加上母亲的用心和精细,和别家相比,味道纯正好吃那是必然无疑的。
与别人蒸糕用大黄米不同,母亲用的是粒小质硬的红黍米,这种谷子产量极低,而且晚熟,好处就是用它做出的年糕没有黄米糕的苦涩,在那个只求饱腹的年代,庄稼的产量是占第一位的,尽管都知黍米香,人们也不能在肚腹与齿颊之间愚蠢到舍本逐末,所以很少人种。黍米的小家子气还在于它只能用来蒸糕,如果做粥,那就成了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永远煮不烂 !黍米的香,包裹的太严实,须经水泡浸,经石碾研磨,经大火浴蒸才肯对人敞开心扉。当揭开锅盖的一刹那,那种浓郁米香,那种入口的糯软黏滑……什么是甜蜜?什么是幸福?都在这儿了。张爱玲说,“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那个菜好吃她就频繁地煮那道菜,她这辈子就是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
展开余下试题
三十年前的美食记忆不多,当年渴望而不可得的奢侈变成了今日的三餐日常,饱腹之余总觉寡淡,是味觉失灵,还是食物失去了原来的美味口感?古人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不是一种福气吗?而年糕,母亲的年糕,那种香已凝固成记忆。因为我已好多年不曾吃到母亲做的年糕了!不仅仅是缺失了蒸糕的那种黍米,而是蒸糕的人老了,做不动了。看着日益衰老的母亲,无端地想到了那片贫瘠干旱的山坡地,骄阳下那个躬身锄草的辛苦背影。
蒸过年糕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大黄米还是小黍米,要碾成细面都很费工夫,碾一遍,用细箩筛一遍,粗的再碾,然后再筛再碾,循环往复直到最后全部变成细面。二十斤的米变成面,没有两三个钟头是走不出碾棚的。天寒地冻的,可从碾道走下来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汗流浃背的。瘦小的母亲年年碾谷子,磨糕面,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乐此不疲。
碾好米面,母亲把大枣、爬豆、红豆放在一起煮烂,最后加入红糖。在一个大号面盆里将米面和豆枣汤搅拌和匀,攥成窝头形状,然后就是大火蒸的过程了。
饭棚里,热气弥漫中母亲添柴续水忙上忙下,把软塌塌黏糊糊散发着米香枣香豆香的年糕提溜出锅,她的脸被火烤得泛着红光,汗水淋漓……我们这些她的孩子,只知道在热气蒸腾的美味里欢畅!
腊月二十三辞灶,摆在灶王前的除了果品,当然少不了能粘住嘴的年糕 !
大年三十年夜饭,母亲把年糕切成片放到油锅里炸到金黄,撒上白糖,酥脆和软滑,米的香和糖的甜搅合在一起,在咀嚼还是下咽的矛盾纠结中,在你争我抢的吵闹声中,在满足于美食所带来的快感和幸福中,在母亲满含期望的祝福声中,一年年告别了我们单纯又无知的童年和少年,又一个个渐渐走出了母亲的视线,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
我是父母最挂心的孩子,从小身娇体弱,个子老是不见长。大年初一一大早,母亲摆完供品烧上香,然后把我叫起来,我知道母亲要我干什么,按照昨晚的嘱咐,我走到房后抱住那棵大杨树,母亲开始在屋里喊我的小名,我就双臂扳着树干答应。
她问:“你在干啥?” 我答:“我在长高啊!”
“多高?”
“和树一样高啊!”
“咋高?”
“年年高啊——” 这个长高的祈求并没有让我的身体长到母亲期望的高度。几年后在我的拒绝声中,她终于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只有嘱咐我好好上学。长大的岁月里,在风风雨雨的世事磨难中,在没有亲情相伴的人海里,挣扎,跋涉,奋进,母亲的味道便成了一种无形的牵引,它既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既是家的方向又是世界的方向。这个时候,母亲的年糕已然成为一种非食物意义的精神督促。步步高,年年高啊—— 母亲的年糕能保存到二月二。
大姐从南方回来过生日,那是母亲最后一次蒸年糕,她把早已干得四分五裂的年糕馏透端给大姐,说“给你留的。二月二吃糕,冬天不害脚冷”。我不明白这是什么逻辑或者说法,但却懂得这就是天下慈母的共性,母爱没有逻辑。并且母亲又忘了,大姐那里从来没有冬天。
(作者:张玲霞 文章有改动)
18.年糕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串联起了全文内容。阅读全文,说说围绕年糕文章写了几方面的事?(3分)
答:要点:全文以年糕为线索主要写了三件事:母亲做年糕;春节时,母亲借“年糕”谐音“年年高”希望我长高;母亲给大姐留年糕。评分:3分;每点1分。
19.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划线句子“母亲的味道便成了一种无形的牵引”的理解。(4 分)答:参考:这里所说的母亲的味道,指的是母亲在做年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母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不懈的努力。母亲做年糕的时候,选料很精细,做时非常用心,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做的年糕与别人家截然不同的味道,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了母亲对生活的态度。这些感觉,在我远离了母亲的时候仍然牢记在心,渗透进了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评分:4分。
20.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如何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母亲怎样的形象?(5分)
答:参考:作者抓住母亲生活中典型的几件事借助细节描写来刻画母亲坚韧、勤劳、慈爱的形象。做年糕的时候,母亲准备的很细心,排队等碾磨的时候母亲不像其他妇女一样在一起闲聊天,而是挤时间去做很多其他的家务,生动地刻画出了母亲的坚韧勤劳;给大姐留年糕,期盼我快点长高,则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慈爱、善良。评分:5分。
(二)阅读说明文,回答文后问题。(共 12 分)
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吗?
①近日,CCTV-4“中国新闻”栏目称“吃方便面等于喝油”,情况确实如此吗?
②为了弄清油炸方便面究竟隐藏多少油脂,有关人员进行了实验。实验员首先将方便面捏碎放入烧瓶中,随后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石油醚溶剂,萃取出 20 毫升油,重约 15 克。对此,实验人员表示,这些只是方便面面饼中所含的油,还不包括调料包中的油。实验结论是,一包油炸方便面的含油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油量,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并不夸张。
③上海华东医院主任营养师陈霞飞表示,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科学性,方便面的确含油量很高,阅读包装上的食品标签就能知道。以某品牌一款红烧牛肉味油炸方便面为例,一包 129 克的方便面,105 克的面饼中含有 20 克脂肪,24 克的调料包中含有 11.7 克脂肪。陈霞飞指出,这里写的脂肪其实就是油脂,也就是说,连汤带面吃一袋方便面会吃进 31.7 克的油脂。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应该控制在 25-30 克。可以说,吃这样一包方便面,一天的用油量就超标了。
④油炸方便面含油量高,那么非油炸方便面含油量如何呢?阅读同品牌一款红烧牛肉味非油炸方便面的食品标签后发现,包装注明每 100 克产品含脂肪 8.6 克,可以说这包面饼 75 克、配料 23 克的万便面,含油量约等于 8.6 克,确实远低于相同味道的油炸方便面。
⑤对此,陈霞飞表示,非油炸方便面相对健康,但也不能多吃,无论油炸还是非油炸,方便面只可用于就餐不便时补充能量,不能提供足够营养。实在想吃时,最好用锅煮,每次只放料包的 1/3,再加些青菜、鸡蛋、肉类,且最好不要喝汤。
21.请依据提示概括文章相关内容。(2 分)
①提出疑问,引出下文
②实验得出吃方便面等于喝油
③油炸方便面含油量高
④非油炸方便面含油量较高
⑤方便面不能提供足够营养
22.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D)(2 分)
A.方便面 B.方便面营养差
C.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吗?D.方便面含油量高,最好少吃
2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出两种即可) (4 分)
示例: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方便面含油量高。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方便面含油量高,
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分析作用正确1分
24.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相对”能否删掉,为什么? (4 分)
不能删掉。“相对”说明非油炸方便面与油炸方便相比较而言是健康的,去掉后则变成非油炸方便面是健康的,与客观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作文(40 分,二选一)
25.(1)浙江绍兴农村有热闹的社戏,陕北高原有高亢的信天游、奔腾热烈的安塞腰鼓,山东人则喜欢煎饼卷大葱,北京也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俗、习惯。无论你的老家是哪里,相信你都难忘记“家乡的味道”。请你以“家乡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和家乡“味道”之间的故事。
(2)请以“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为题,写一篇想象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文中不出现学校、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2.600 字以上;
3.书写规范。
上一篇:
2020学年北京市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无答案)
下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北京市西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