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57  2020-05-1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7]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同步练习题
《马说》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不以千里称也
(3)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不饱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执策而临之
(9)祗辱于奴隶人之手(10)奴隶人之手
(11)食马者(12)才美不外见
(13)不能尽其材
2、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一词多义。
①之:虽有千里之能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甚矣,汝之不惠 何陋之有
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
②食: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设酒杀鸡作食
③策: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⑤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⑥其: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其此之谓乎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如土石何? 食之不能尽其才
其视下也 其名为鲲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
5、理解性默写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6、内容理解
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5、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6、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
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7、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8、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7、拓展训练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 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2)其真无马邪 其:表示诘问,岂、难道
(3)臣闻古之君人 闻:听说
(4)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学而时习之
(解析: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A.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并列;C.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并列。)
3.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只屈辱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死马尚且要花五百两黄金来买,何况是活马呢?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以千里称”;【乙】文中,因为君主渴求得到“千里马”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所以“千里马”得以脱颖而出。
附【乙】文参考译文:
我听说古时候的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一位近侍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得到了千里马,马已经死了,用五百两黄金买了死马的头,回去把此事回报给了国君。国君很生气,说:“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花了五百两黄金!”近侍答道:“死马尚且要花五百两黄金买,何况是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就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