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04 2020-05-2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4]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明光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而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各种专门考古也有很大的进展。儒学考古就是其中之一。儒、佛、道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思想文化体系,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无疑是儒学。考古学界素有以石窟寺研究为主流的中国佛教考古,其集大成者为宿白先生的《中国石窟寺研究》;而道教考古则是自张勋燎/白彬先生写成《中国道教考古》后,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考古体系。在中国佛教考古、中国道教考古的映照之下,“中国儒学考古”的提法已呼之欲出。
近30年来中国儒学研究进展神速,《儒藏》和《中国儒学史》代表着儒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不断出土的战国楚简为早期儒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刺激了学界对儒学的关注。目前,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日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作为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儒学,自然不应被忽略。在中国儒学和中国考古均有很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很有必要提出“中国儒学考古”,以填补学科空白。
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是对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例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对儒学考古颇有助益。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豆,器内刻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宣圣庙即孔庙。用佛教禅师管理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根据儒学发展的历史,可将中国儒学考古划分为五个时代:前儒期、形成期、发展期、革新期和后儒期。前儒期为孔子之前,主要是探索礼、仁等核心理念的历史渊源。形成期为孔子至董仲舒之前,重心是孔子及其弟子之学。发展期为董仲舒至朱熹之前,重心是两汉经学。革新期为朱熹至清末,重心是理学与三教合一。清亡之后儒学失去主导地位,但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与儒学相关的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与其相关的遗迹、遗物远没有佛、道两类特征明显,因此人们很容易熟视无睹;而且与佛、道两种出世宗教不同,儒学是入世的政治、伦理之学,有些话题不易处理。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儒学史的研究。夏鼐与王仲殊先生认为,仅限于文献研究的儒学史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而考古学的加入很重要,它为儒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域。有了考古学的支撑,中国儒学史研究才会更加丰富,就不仅仅只是历代儒生的论说,还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
作为新提出的一种专门考古,儒学考古目前的主要任务仍是提请政、学等方面的重视。具体包括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立专项基金,组织学术研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招收研究生,编辑出版专门的系列出版物,建设专题的“中国儒学博物馆”,以“通史”或“专题”的形式向全社会展示最新的学术成果等等。
“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旨在引起儒学、考古两方面学者的注意,以促进各个学科对儒学文化遗产的研究。相信,呼之欲出的中国儒学考古前景光明。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张立东《“中国儒学考古”呼之欲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宿白、张勋燎/白彬等人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和道教建成了完整的考古体系。
B.中国儒学考古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学科分支,是儒学研究和考古研究的交叉学科。
C.中国儒学考古按时间脉络可分五个时代,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
D.与佛、道考古相比,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相关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段介绍了“中国儒学考古”的社会背景及学术环境,并以此推论出开展儒学考古的必要性。
B.文章探讨了中国儒学考古和儒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得出了儒学考古是儒学发展的必要补充的观点。
C.学者们认为儒学考古可以丰富儒学研究的内容,开阔视域,进一步证明了儒学考古研究的重要性。
D.文章就儒学考古研究的提出、必要性、研究对象、现状及发展等问题展开论述,把论证推向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大思想文化体系三足鼎立,使得儒学研究有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B.相关专著的问世,简牍的出土,社会的重视,使得中国儒学考古在近30年来进展神速。
C.包头市出土的元代祭孔礼器,其铭文反映出元代对孔子的礼敬,和对儒学最高的推崇。
D.文章提出儒学考古应从政、学两方面入手,多方努力,并对其发展前景表达了乐观的预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5月26日,张火丁版《霸王别姬》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表示:“张火丁用心、用情、用功改编《霸王别姬》,我们的学生需要追随这样的艺术家。”巴图院长说,“作为在艺术和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张火丁,正在有座、有底、有活、有样的托举后辈、研究艺术、探索流派发展,这就是有责任的艺术家在传统文化‘双创’的路上承担的责任。”
“京剧是讲理的艺术,一招一式一调都是讲道理的。”在看过张火丁改编的《霸王别姬》后,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看到了张火丁对这出戏的敬畏,并且研究得很深。“她没有刻意的表现程派、表现行当、表现张火丁,而是遵循这出戏的要求和标准,全身心地去刻画人物,这是非常可贵的!”叶少兰还谈到,张火丁在刻苦练功、练唱、练舞剑、练身段的同时,又深刻地分析、理解和研究,吃透了《霸王别姬》这个戏。所以她集一切技术、理解的创作都是为剧情服务。
95岁的北京人艺老艺术家郑榕,演出结束后坐着轮椅登台献花,对张火丁表示感谢,感谢她和高牧坤演绎了一出这么精彩的作品,“我一边看一边掉眼泪,京剧艺术不会死!”说着他又掉起了眼泪。
92岁高龄的话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也认为,看张火丁的《霸王别姬》是一种享受,“现在的京剧拼命亮嗓子。而张火丁从头到尾都是按人物脉络在唱,强弱收放节奏掌握得特别好”。
散场后十多分钟,换掉湿透了的戏服,坐在化妆间的张火丁还在微微地喘息。“要是在十年前,我会表现得更好,如今体力跟不上了,(舞完剑)现在感觉还有点儿累。”她略带遗憾地说。
(《张火丁版京剧<霸王别姬>刷爆了朋友圈》,2019年5月28日“央广网”)
材料二:
“张火丁演绎的《霸王别姬》展示了一条继承发展京剧文化的道路,在保留经典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新的解读。”在中国戏曲学院26日举办的演出艺术座谈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
仲呈祥也表示,张火丁是在梅派经典基础之上,融入程派风韵。“张火丁胜在了她的程派功底,更胜在她继承了经典的思想精神。她做到了各美其美,并且以敬畏的心态美梅派之美,实现了美美与共。”“张火丁的《霸王别姬》是建立在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基础上的。她的成功或许可以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流派表现打开一个新天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说。
(《张火丁京剧<霸王别姬>:美梅派之美,实现美美与共》,“新浪娱乐”2019年5月28日)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面临的已被认为是“全面的、深层次的、整体的行业危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办戏曲剧团数量的锐减。1965年,全国有国办戏曲剧团2318个。1980年尚存2224个,2002年只存有1472个。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剧团年演出场次不足100场或不能演出整台大戏。民营剧团的生存状况更是举步维艰,总体演出条件和演出质量都无法令人满意。二是戏曲演出场次快速下降,观众人次锐减。20年来,全国人均观看舞台艺术的场次,从人均年1.2场锐减为0.4场,下降幅度达三分之二。三是剧目生产能力急剧下降。新编创作的作品是由不足20%的院团创作的。四是人才断层严重,戏曲剧种消失。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尚有367个戏曲剧种,其中包括50多个新产生的剧种,而目前,全国尚在演出的剧种仅存二百多个,有的上演率还极低。五是戏曲评论和宣传的声音微弱。以大众传媒为依托,拥有话语权的媒体精英们,彻底抛弃了民族戏曲这个弱势群体,戏曲几乎被完全地边缘化,民族戏曲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实质上,在电台、电视台戏曲频道等传媒的黄金时段被低级庸俗的选秀类节目和商业广告垄断的背后,是国家理性被商业利益全盘吞噬的恶果,是民族文化的肌体被个人及小团体的经济利益全盘侵蚀的严峻现状。
(摘编自彭奇志《中国戏曲现状概观》)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的张火丁版《霸王别姬》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高度评价了张火丁在艺术和教育领域的影响和贡献。
B. 叶少兰指出,这场演出张火丁没有表现程派、表现行当、表现自我,而是遵循戏的要求和标准,全身心地去刻画人物,为剧情服务。
C. 老艺术家郑榕和蓝天野分别从不同角度评价了张火丁的精彩表演,郑榕肯定张火丁的艺术贡献,蓝天野则肯定了张火丁的唱腔处理。
D.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也肯定了张火丁的探索,认为其是在梅派经典基础之上,融入程派风韵,各美其美,实现了美美与共。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火丁版京剧《霸王别姬》刷爆了朋友圈,说明京剧这种传统艺术依旧有生命力,精彩的演出依旧可以赢得当代观众的欢迎。
展开余下试题
B.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认为,只要坚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张火丁或许可以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流派表现打开新天地。
C.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艺术出现了严重的行业危机,无论是剧团数量,戏曲剧种,出演场次,还是观众人数,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趋势。
D. 以大众传媒为依托,由于拥有话语权的媒体精英们,彻底抛弃了民族戏曲,戏曲几乎被完全地边缘化,以致民族戏曲陷入了衰落的境地。
6. 如何促进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 磨 曾冠华
土围村人对屹立在湄江河畔的三角寨山有着深厚情感,谁出远门时,便会听到一句话:想三角寨了,就回来。
他第一次出远门,娘也不例外,声声句句叮嘱说,儿啊,想三角寨了,就回来。他跟娘点头时,还是挺机灵的一个小伙子。可是,回来了,却是傻样了。好在,娘再也看不到他了。那年,土围遭鬼子,娘跑得急,半道上脚打滑,摔下了山崖。然而,爹在呀,看他愣愣的样子,听他嗡嗡嗡地说话,急火攻心,一下子病倒了。鬼子投降了,万盼着他从广州读书学成归来,可眼前这?为什么呀?三年后,全国解放,他家的家产、田地前后被分。不久,爹也撒手人寰。
当年,他离开大屋,提出要青磨。农会主席说,你背得动它,就送你了。他先抱走磨盖,回头背走磨座,那份英武无人能比,农会主席擦着额头的汗说,牛呀,青磨。他由此得名。
他以五谷庙为家。“破四旧”那年,五谷庙被毁,他才又搬回村子,住进生产队的一间闲屋里。老旧的碗碗罐罐就算了,他依然带着那副笨重的青磨,这成了全土围的笑话。
青磨喜欢喝豆浆,可不会种豆。他种豆怎么也不成功。别人只要撒下种,日后便会有收成,青磨不然,他种的豆连芽也没见发过。猪都想不出锅炒豆种,就他使那样的昏招!老天……
年底分粮,青磨将一半的工分换大豆。人们疑惑了,豆浆能当饭?
田间地头,重活非青磨莫属,众人在旁起哄吼号子:一二三、一二三。大伙喜看他汗如雨下的狼狈,爱听他气喘吁吁的执着。土围的男人女人,笑成一团。
青磨原本聪慧机灵的一个读书人,出门几年人变傻了,让人牲口那样使唤干活,推磨做豆浆算是唯一干的自家活了。
青磨似难忘某种场景,他嗡嗡嗡不间断地自言自语,一边埋头干活,直到收工为止。一天下来,别人10分,他8分。
青磨问,为啥少2分?
人回他,那2分,叫二。
青磨摇头摆脑,一脸纳罕。
人说,二是两条棍子,一条棍子多一条棍子的意思,权当它筷子吧,吃饭用。
青磨说,豆浆就好。
土围逢闹运动,青磨都上前台,成分高,不斗他,斗谁?
转眼几十年时间过去,青磨仍旧一个人住在老屋,一有时间就转动那副笨重的青磨。青磨发觉屋里的碗碗罐罐陆陆续续少起来。某晚,传来有人翻墙摔伤的呻吟声。青磨叹息,把凳子放到墙根去。再有人翻墙,搭到凳子的脚收住了。
青磨不全傻的消息由此传开。
上面来文,以字为证:青磨,原名洪文轩,永安土围村人,抗日期间,任国军营长,台儿庄一战,率部与敌浴血奋战,致残。
原来,青磨在广州读书期间,瞒着家里,投笔从戎打鬼子去了。
只三天,青磨死了。他屋里的碗碗罐罐一只都没了,墙角落的那副笨重青磨静默无声。
一位操着半洋半中口音的俊后生找到土围,说是洪文轩的后代。
战场上,青磨把军需大豆放炮火轰烫的钢盔里搅熟,靠它充饥,攒力气打鬼子。台儿庄一战前夕,青磨接受任务,务必安全护送女上尉屈颖离开。他们原本相爱,只是因为打仗,谁都没有袒露心迹。屈颖知道这次战斗非同寻常,那晚含泪抱住了青磨。屈颖跟青磨说,炒大豆燥,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等抗战胜利,我天天磨豆浆给你喝。屈颖脱险后,传来战报,青磨率领军队,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阵地遭受狂轰滥炸,将士们伤亡殆尽。
青磨奇迹般回来,嗡嗡嗡地说话,爹发觉不对头,合计着趁早给他蒙一门亲事,说儿子留洋归来,会操外语。只是,没人上当。
俊后生说,屈颖是我奶奶,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她带着我爹去了美国。奶奶临终说,在土围村,找着一副座底刻篆体“御”字的青磨,便是家了。
果然,翻起磨底,“御”字赫然入目。原来,厨官洪氏告老还乡,朝廷为奖其忠诚勤勉,特赐青石御磨一副,以表皇恩浩荡。
青磨的坟墓被修葺一新,土围村人常来祭拜。不久,由俊后生出资,将本土作家创作的小说《青磨》改编拍成同名影视作品。土围村成了特色景点,观光的游客抚摸青磨,纷纷品尝用它打磨的纯正豆浆。
青磨转动,磨口的豆浆往桶下滴答滴答……
奔腾的湄江河,屹立的三角寨,说不完的故事流传,青磨最重。
(摘编自2019年10月31日《金麻雀》网刊)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围村人对“青磨”挖苦讽刺、起哄,固然有不知情的原因,但也反映了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表现出人性丑陋的一面。
B.文章写“青磨”不会种豆时,采用“猪都想不出”“老天……”等语句,用以突出“青磨”出身成分高,从小缺乏农业知识。
C.“青磨的坟墓被修葺一新,土围村人常来祭拜”,这句话表明人们对英雄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尊敬、怀念英雄,令人欣慰。
D.文章结尾对湄江河、三角寨山的描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相结合,增添了故事的厚重感。
8.小说主人公“青磨”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的事物青磨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传三世至父邴,广南平,入朝为保章正。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旦不寝,号“四友”。进士中第,授江阴尉。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向学。历会灵观副使、同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执亲丧,自括发至祥练①,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多识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
(节选自《宋史•冯元传》)
【注】①祥练,丧期或丧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展开余下试题
B.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C.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D.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是唐至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C.翰林学士,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北宋翰林学士承袭唐朝制度,仍掌制诰。
D.谒通常指拜谒,也指平时在亲朋同僚之间通名时使用的一种简易的名片。文中指拜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元面对质疑,依然充满自信。他自我推荐精通《五经》,因年轻遭到谢泌的质疑,但是对于那些疑难经义,他能清晰流畅地进行辨析,后来被补为国子监讲书。
B.冯元通晓经术,深得重用赏识。他和孙奭一同进宫为仁宗讲学,后来二人又一同进入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的大儒们心悦诚服。
C.冯元淡泊名利,性情简朴至孝。除了庆吊他不曾因他事去过二府;为亲人办丧事,只是根据礼仪规定穿戴衣服,遇到祭日,就只是和门生诵读《孝经》。
D.冯元学识渊博,终日诵经不辍。他通晓《五经》,并且对古今台阁规格标准都有着很深的了解;直到他晚年的时候,大约三日还诵读一次《周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
(2)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①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②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②双旌,镇帅的代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
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
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
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作者用“ , ”两句,表现男主人公心愿达成后对女主人公变得粗暴无礼。
(2)《逍遥游》中用“ , ”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之大。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写戍边将士的外貌和神态,表现他们的思乡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生活发生了____的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人们的物质需求有____的产品可以满足。但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却时常陷入选择的障碍和满足感的匮乏之中。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所需求的人们。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外部世界追求速度、效率,但人们的内心却想慢下来;外部世界都在讲变化,跟不上变化似乎就会被淘汰,但人们内心却渴望那些生命中的永恒。这是当代人生存的真实状况。
荥窖这些年销售得最好的一个系列就是风炉加茶壶的组合。风炉烧的是炭火,煮一壶水需要两小时。从功能性上讲,这是一个应该被这个时代淘汰的产品,它与讲求效率的“主旋律”____。但为什么人们喜欢它?我想,风炉煮茶也许能让人联想到“围炉夜话”这四个字,这个场景打动了太多的当代人。( ),也许就是这组产品的当代价值。被这组产品打动的人,我相信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摆脱外部世界那些强大裹挟力量的内心需求。哪怕有些人买回去也是将其____,但它疗愈内心的作用已经显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翻地覆 琳琅满目 相悖 置之不理
B.翻江倒海 成千上万 向背 置之不理
C.天翻地覆 成千上万 相悖 束之高阁
D.翻江倒海 琳琅满目 向背 束之高阁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围炉夜话,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B.围炉夜话,促膝长谈,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面对面交流
C.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D.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对话,所以需要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人们。
B.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
C.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技术、工艺、材料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
D.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人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南北极到处都是厚厚的冰雪,冷得要命, ① ?原来,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水温而改变,不害怕冰冻。和其他地方的鱼类相比,南北极的鱼类体液中蛋白质比较多,而 ② ,是“不冻液”,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南北极的鱼类才得以在冰天雪地里健康成长。当然,不要妄想把南北极的鱼类放到热带海洋中去, ③ 都有极限,超过了极限就会死亡。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北京时间2019年8月1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7月议息会议结果。一如市场预期,美联储本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调至2.00%~2.25%。这是2007~2008年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启动降息周期后,美联储十年多以来首次降息。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美股下跌,美元上涨,人民币汇率下跌。全球多家央行跟进降息,中国央行暂未对美联储降息做出回应。
美国此次降息的原因在于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美国通胀的疲软。与6月份的会议声明相比,本次会议声明对于美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描述基本相同,不过对于未来经济的展望措辞有些许变化。7月份的会议声明表示:“降息行动支持委员会的观点,即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状况强劲、通胀率接近委员
上一篇: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滁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