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66  2020-05-2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6]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语文试题
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研究经历了从学徒心态到自我反省的转变过程,包括对“西马”的学习、对外国哲学的学习、对阐释学的学习等。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处在从“拿来主义”到“消化吸收”的转化过程之中,这也是我国哲学研究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但随着“学徒补课”阶段不断深化推进,我们应逐步培养主体自觉的批判意识,适时提炼出其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中国学术话语的影响力。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我国兴起了哲学关注现实的讨论热潮,比如关于东方社会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等问题的讨论,都是以一种迁回的形式回应、呼应、反映时代问题。最近这些年党中央已走在理论界前面,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将马克思主义概括为九个方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这是高屋建瓴的,也是对理论界提出的“命題作文”。中国哲学既要深入阐释和论证这些“命题作文”,又要关注现实,主动契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题,不断拓展哲学研究视域,瞄准社会发展涌现出的新课题展开前沿研究,努力贡献出一大批具有前瞻性、髙品质的理论成果。
哲学特別注重主体性的问题,但按照传统哲学范式,“照着讲”所能发挥的主体性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以哲学的方式介入其他学科,从其他学科中发掘新的哲学素材,吸取新的哲学智慧,进而拓展“接着讲”的理论空间。如果只会用哲学的话语,只喜欢以哲学的方式阐释哲学,我们的哲学话语必定是空洞无物的,不能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和共鸣。如果只局限于哲学领域搞哲学,就很容易被其他学科边缘化,哲学精神也很难在其他学科领域得到彰显。我们应鼓励以哲学的方式介入文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介入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动物医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促进这些学科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处,进而彰显哲学“在场”的时代价值。
增强中国的哲学自觉,必须科学把握哲学的规律、本质和社会功能,不能仅停留在文本阐释层面的“照着讲”,还应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境遇“接着讲”,在“照着讲”与“接着讲”之间应该始终贯穿“中国逻辑”。这个“中国逻辑”既是指与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也是指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相关联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品格。“中国逻辑”是当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应坚持以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为导向,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世界和平发展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为载体。哲学界应在紧扣“中国逻辑”方面多下功夫,将自身的哲学旨趣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为増强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贡献更多力量。
(摘自郝立新《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与哲学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学徒补课”阶段不断深化推进,中国哲学提炼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浏览完整试题B.20世纪80年代,我国哲学已经开始以一种迂回的形式回应、呼应、反映时代问题。
C.如果只局限于哲学领域搞哲学,哲学精神就不能在其它学科领域得到彰显。
D.“中国逻辑”是指与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从关注社会现实、介入其它学科的方式、把握“中国逻辑”等方面论证增强新时代中国哲学自觉的途径和方法。
B.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章运用层进式结构论证如何实现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
C.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国哲学需要关注现实,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文章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论述在“照着讲”与“接着讲”之间应该始终贯穿“中国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研究实现了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的转变。
B.哲学要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和共鸣,就不能只以哲学的话语和方式阐释哲学。
C.新时代,应鼓励哲学介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彰显哲学“在场”的时代价值。
D.新时代中国哲学应将自身的哲学旨趣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C.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展开余下试题5.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
6.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其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毅死。扶苏已死,蒙毅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毅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毅。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遂杀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改动)
7.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B.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C.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D.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8.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国古代以黄河以南为河内。
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
D.致万乘之势----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又以万乘代指天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的将领,攻城略地,出生入死。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立下赫赫战功。
B.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而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从此以后赵高与蒙氏兄弟结下怨仇。
C.胡亥在扶苏死后曾打算放过蒙毅,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最后蒙恬也难逃一死。
D.本无罪过,可蒙恬自杀前却说自己挖绝地脉应受到上天的惩罚,这实际是他不愿直接指责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的一种无奈之举。
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②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别房太尉墓①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②,把剑觅徐君③。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①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②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③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1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题目中“别”交代了事件,而“房太尉墓”交代了地点。整体上看交代出此诗的目的是致哀亡友。
B.诗人虽然公事在身,行色匆匆,但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哀悼亡友,可见两人之间情谊深厚。
C.诗人在房太尉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房太尉坟前如此凄凉,令人心伤;二是诗人与房太尉感情深厚,凭吊时内心极为哀痛。
D.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云层压得很低,还下起了细雨,仿佛上天也和诗人一样悲伤。
12.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②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③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④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⑤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39分)
1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中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展开余下试题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百年来,开卷有益一直被人们视为至理名言。其实好坏不分, 开卷未必有益。正确
B.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C.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杜绝侃侃而谈、废话连篇的工作作风。
D.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领导积极调查市场,狠抓产品质量,真可谓处心积虑。
B.稻壳餐具登堂入室,让人们大开眼界。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在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这次巴勒斯坦名士遭暗杀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1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谨庠序之教
19.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3分)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2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填然鼓之 ②五亩之宅
C.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21.下列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选项是( )(3分)
A.河内凶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涂有饿莩
22.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3分)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3.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3分)
A.余威震于殊俗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
D.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2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爱珍器重宝肥之地 爱:吝惜
B.委命下吏 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
2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B.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抢夺
D.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
2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南取百越之地
五.写作(50分)
2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己亥冬末,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疫情来临,各地医护人员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留给世界背影;战“疫”前线,十万“逆行者”争分夺妙与病毒斗争,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老百姓“宅家”“不出门”,各社区积极加强防控,抗击疫情。而从武汉返乡人员也陷入囧途,他们必须隔离14天,有的甚至有家难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
2、B
3、A
解析:1.A 项,范围扩大,“中国哲学提炼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错误,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应逐步培养主体自觉的批判意识,适时提炼……”,“适时提炼”不等于“提炼”,该项错误。C 项,说法绝对,“哲学精神就不能在其它学科领域得到彰显”原文的表述是“也很难在其他学科领域得到彰显”,“很难彰显”不同于“不能彰显”,该项错误。D 项,以偏概全,“是指与中国实践、 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错误,第四段的表述是“这个‘中国逻辑’既是指与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也是指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相关联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品格”“中国逻辑”含两个方面内容,而选项中只是一方面,该项错误。故选B。
2.B 项,文章第一段写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段写哲学关注现实的讨论热潮,第三段写哲学特別注重主体性的问题,第四段写增强中国哲学自觉的方法。这是从不同的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与哲学自信进行阐述,属于并列式结构。故选B。
3.A 项,张冠李戴、时态错误,“有学者认为”“我国哲学研究实现了……转变”说法错误,依据第一段“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处在……这也是我国哲学研究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可知,“我国哲学研究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应是作者的观点,而且是“我们现在依然处在……”,不是“实现了……的转变”。故选A。
4、C
【解析】C项,“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说法错误。话语中有对年老的感慨,但并没有无奈的伤感。他们不是对“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人生虽短暂和艰难,但要脚踏实地地去面对、经历。
5.
①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海浪风雪越大,老刚和金豹不放心,走出铺子搬动舢板,才发现了落水者。也因为恶劣的天气,两个年轻人才会迷路,才有后面下相关的情节。
③烘托两位老人舍己救人的形象。为了救起巨大海浪中的落水者,两位老人点燃铺子救人,舍弃了个人利益,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老人的高尚品质。
④凸显主题。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文章“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主旨。(共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6、
①与前文写儿子深夜回家的情节呼应,使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
②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
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更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