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65  2020-05-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5]
广东省湛江市2020届高三普通高考测试(一)语文试题
湛江市2020年普通高考测试(一)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四川忠县(现属重庆市)出土的手提鲜鱼等食材的陶俑,成都出土的表现案上持刀操作的陶俑,都是笑盈盈的。四川还出土过大量的说唱陶俑,动作夸张生动,表情兴高采烈,其快乐原因,大概也不乏庖厨经营的快乐和宴饮享受。出土的宴饮图像往往有乐舞场面形成的欢娱环境,人物形象从容曼妙,烘托出柔和安逸的气氛。蓝勇在《中国川菜史》写道:“汉代画像砖石中,以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尤为世俗化,其中特别是以宴乐烹饪题材偏多为特色……”他还认为 “巴蜀社会中对饮食的关注度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晋代《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说“蜀之为国”,其地“尚滋味”“好辛香”。蓝勇对所谓“尚滋味”的理解,就是对较高层次消费生活的追求、对较高等级饮食质量的享用、对较高水准烹饪艺术的欣赏。这种“滋味”的品尝,是美好的生活体验,也是人幸福指数的表现。说到“好辛香”, 自然离不开对川菜史上“蜀椒”的追溯。唐代《艺文类聚》卷八九引《范子计然》(相传成书于春秋时期)说:“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西汉扬雄《蜀都赋》“木艾椒篱”,西晋左思《蜀都赋》“或蕃丹椒”,北魏的《齐民要术•种椒》关于“蜀椒”的文字,说明蜀人对“辛香”的偏爱。而这种偏爱,就是通过被今天称作花椒的“蜀椒、巴椒、川椒”等调味品的厨艺应用实现的。
后来,辣椒传入中国,对传统川菜形成了显著的影响。《中国川菜史》考察诸多方志资料和民俗文化信息,注意到贵州及其相邻地区“清初开始食用辣椒”,“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乾隆十四年修《大邑县志》卷三《物产》有关于辣椒的记载:“家椒、野椒、秦椒,又名海椒。”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川菜中使用辣椒,经历了“逐渐增辣增量过程”。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录清光绪年间饮食民俗:“惟川人食椒,须择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椒不可。”
除了从“辛香”到“麻辣”的历史变化而外,《中国川菜史》还注意了川菜系列中“动物类荤食菜品的开发利用”和“郫县豆瓣与传统川菜味型特征的形成”,以及“川酒”和“蜀茶”在巴蜀饮食生活中的地位等,并对“晚清传统川菜的代表性菜品”进行具体介绍,同时又就“民国以来传统川菜菜品的定型”进行了梳理说明。关于清末至民国时期“巴蜀饮食商业”的经营状况,作者考察了重庆、成都、自贡等28个地方饮食业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描绘了多姿多彩且香气四溢的巴蜀饮食风味地图。有关“传统川菜内部亚菜系的出现”,作者分别就“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等有所考论,分析了这一区域饮食文化生成和发育的“来龙去脉”。
饮食史是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中国川菜史》的作者蓝勇,任职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对于烹调真心热爱,曾发掘传统文献中的宝贵信息,开发出古川菜菜品,并参与组建餐饮服务企业,还创建了西南大学地方史研究所川菜文化研究室和烹饪实验室。


浏览完整试题如果更多的历史学家能在讨论王朝兴衰、执政得失、治国成败之外,关心普通人的生活、考察世俗文化、记述平民经济中的发明和创新、发现民众在柴米油盐日常中的喜好和快乐,也许可以使得学术事业更为丰满、充实,富有生活气息。
(摘编自王子今《品味“辛”“辣”中的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川出土的表现出欢娱情绪的陶俑都与饮食有关,这些都表明了蜀人的“尚滋味”。
B.汉代的巴蜀地区画像砖石多有宴乐烹饪题材,表明当地人对饮食的关注度举世无双。
C.历史上蜀人偏爱“辛香”,而食用辣椒则始于清初,后来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辣。
D.辣椒传入我国后,川菜就逐渐以辣为主,《蜀游闻见录》记载只有四川人爱吃辣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出土文物为例证,直接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史料来支撑观点,说服力强。
B.第二段由《华阳国志》引出蜀地“尚滋味”“好辛香”的特点,并从这两方面来阐述。
C.文章对蓝勇的《中国川菜史》一书,有引述,有评论,做到了言之有据,评价中肯。
D.文章以《中国川菜史》为例,阐述了历史学家考察世俗文化更有学术意义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滋味”可理解为对较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享受和艺术欣赏,是美好的生活体验,表现了人的幸福指数。
B.蓝勇编写的《中国川菜史》从时间的维度,系统地介绍了川菜的特点、演变、流派,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
C.饮食史是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考察民众在柴米油盐日常中的喜好和快乐,可以挖掘出不尽的文化知识。
D.由于没有关心普通人的生活,不去考察世俗中民众的喜好和快乐,导致了历史学家的学术事业欠丰满充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08年版“限塑令”实施已有12年之久,从最初的严厉控制,到随后的逐步松弛,“限塑令”早已日渐式微,失去了原有的强制效力,各地塑料包装制品使用量也触底反弹,“限塑令”的减量效果不再。而且,随着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餐具等使用量剧增,却不在“限塑令”约束范围之内,未免有些尴尬。因此,从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等立场出发,“限塑令”升级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量超过500亿件,其中消耗的塑料袋就达到245亿个,所用的胶带达到430亿米。可见,需要加强源头控制,把快递、外卖等纳入限塑令范围之内,新版“限塑令”弥补了这个漏洞。
  调查显示,超过85%的零售企业表示缺乏替代品是推进减塑的主要困难之一。目前,替代品价格高一截,缺乏性价比,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也就难以实现替代。因此,新版“限塑令”在明确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之时,提出要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由此,可以促进生物降解、环保塑料制品的生产消费,进而形成规模效应,达到降低成本、刺激消费的良性循环。
之前“限塑令”失去效果,关键就在于没有严格落实和长效监管机制,导致其逐渐沦为“一纸空文”。因此,新版“限塑令”要吸取教训,遵循时间表全力推进,对各地落实情况予以考核,对不达标者实施惩戒,从而督促各地严格落实“限塑令”规定,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替代产品的使用,方能达到塑料包装制品减量、禁用效果。
(摘编自江德斌《新版限塑令需要严格落实和长效监管机制》,光明网2020.1.21)
材料二:
据《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1月19日公布,2020年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此次《意见》提出了禁塑限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但《意见》能否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仅靠意见的反复重申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理性思考和科学决策。一方面,需要加强宣传,改变公众消费习惯,消除监管难点;另一方面,还应提升塑料袋的“绿色含量”,或者尽快找到安全的、环保的替代产品,并通过推广使用纸袋、可降解塑料袋,或者简易打包的方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同时,还应织密法律法规的“篱笆”,明确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各个环节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推动建设一套完整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在这方面,政府除了要做好相关宣传引导外,还应严格控制生产环节,打击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黑作坊,严格监控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只有多方合力,才能令行禁止。总之,“限塑令”升级重在执行力和强制力发威,才能实现绿色发展方式。
(摘编自王恩奎《“限塑令”令行禁止重在执行力发威》,《法制日报》2020.1.22)
材料三:
欧盟曾提出一项“限塑”草案,禁止包括棉花棒、吸管、餐具等10种一次性塑料制品。这项草案于去年通过欧盟理事会欧洲委员会的审批,欧盟成员国有两年时间将其转变为国家法律,也就是说,2021年,欧洲将实现全面限塑。
  日本政府决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有偿提供塑料袋的规定,要求所有零售商店在提供塑料袋时都必须收费。这项规定针对所有行业及规模的商店,凡是使用石油等原料制成的塑料购物袋都要对顾客收费,塑料袋的价格将由商家自行决定。为起表率作用,日本环境省和日本厚生劳动省已从2019年12月起,在总部内的店铺停止使用塑料袋。
  美国西雅图从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餐饮业者提供塑料吸管及塑料刀叉,鼓励改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或可堆肥塑料制品。
  韩国从2018年就开始推广一种用70%的大米和30%的木薯做成的吸管,单月产量高达3亿根。
  去年,印度总理莫迪也提出,将全面禁止包括塑料袋在内的6种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预计将减少5%至10%的塑料制品消耗。
(摘编自高原《“限塑令”再升级》,《法治周末》2020.1.21)
4.下列不属于控制一次性塑料白色污染措施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A.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
B.到2025年,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C.推动建设完整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
D.对使用石油等原料制成的塑料购物袋的顾客收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版“限塑令”如果能吸取教训,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替代产品的使用,就能达到塑料包装制品减量、禁用效果,就不会沦为“一纸空文”。
B.2020年1月19日我国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了禁塑限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但能否解决问题,还有待实践检验。
C.只有从生产、批发、零售、消费等各环节,对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严格监控,升级执行力和强制力,做到令行禁止,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D.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欧美、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加以控制。
6.为确保新版“限塑令”不重蹈旧“限塑令”的覆辙,需要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
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①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
【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创设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表现了她神往城市生活,渴望成为城里人。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勇于挑战世俗,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战世俗的记忆。
8.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禹锡由是留心问学。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三年,改翰林副使,迁如京使,仍掌翰林司。每夜直,上以藩府旧僚,多召访外事。迁宣徽北院使,赐第宝积坊。告秦王廷美阴谋,擢枢密副使。逾年,转南院使。服劳既久,益加勤敏。雍熙中,议广宫城。禹锡有别业在表识中,请以易官邸,上因是薄之。又与宰相宋琪厚善。会广州徐休复密奏转运王延范不轨状,且言倚附大臣,无敢动摇者。上因访琪及禹锡曰:“延范何如人?”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上益恶其朋比,坐琪以诙谐罢相,不欲显言之也,下诏切责禹锡,以骁卫大将军出知沧州。在任勤于政治,部民诣滨州列状以闻。改涪州观察使,徙澶、镇二州驻泊部署,俄知潞州,州民乞留三载,诏奖之。徙知永兴军府,再召为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至道初,制受镇宁军节度、知泾州。入谢日,上谓曰:“由宣徽罢者不过防御使尔,今委卿旌节,兼之重镇,可谓优异矣。”禹锡流涕哽咽而已。咸平中,移知贝州。是岁,契丹兵奄至城下,禹锡内严备御,寇寻引去。明年,徙陕州。景德初,子宗庆选尚,召禹锡归阙,令公主就第谒见,行舅姑礼,固辞不许。顷之,还镇。未几,卒,年六十二,赠太尉。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
B.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
C.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
D.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翰林司为官署名,掌管茶茗汤果,以供皇帝宴饮需要,职责与苏轼供职的翰林院相同。
B.旌节,指古代使者所持的节杖,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唐代也借指节度使、军权。
C.选尚,被选中与公主匹配。尚,仰攀婚姻,古代特指娶公主为妻,又称“尚主”“尚公主”。
D.舅姑,称谓,古代也用于妇女称丈夫的父母,即公公婆婆,公公称为“舅”,婆婆称为“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柴禹锡气度非凡,好学上进。他年轻时就表现出不凡的气质,受人点拨后虚心学习,终于逐步走上了政坛,不断得到提拔。
B.柴禹锡忠于朝廷,颇有政绩。他敢于告发秦王搞阴谋;无论转任南院使,还是出任沧州知府,都能勤勉执政,深得百姓拥戴。
C.柴禹锡被疑朋党,遭到疏离。徐休复密告王延范依附柴禹锡干非法之事,柴禹锡又帮宰相替王延范说情,因而被皇上疏远。
D.柴禹锡懂得感恩,注重礼节。他得知皇上不计前嫌让他担任重镇节度使时感激涕零,公主要给自己行家礼时坚决予以谢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夜直,上以藩府旧僚,多召访外事。
(2)是岁,契丹兵奄至城下,禹锡内严备御,寇寻引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属官。②符:这里指军中移文。③薏苡(yì yǐ):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仁叫薏米,形似珍珠,可入药。“薏苡明珠”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后世用以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当年接到紧急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毅。
B.颔联用典言事,表明诗人自己因为遭受他人的诬谤而离职,并为有功部属未能得到应有的奖赏而深感愧疚。
C.颈联表明诗人自己既有知人之明,又有论事之胆,点明他受谗被谤的原因,暗含对湖南部曲的赞赏和勉励。
D.全诗既申明己志,又慰勉友人,襟怀坦荡,层次井然,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苍凉、雄健沉郁。
15.本诗尾联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荀子《劝学》中“ , ”两句,设喻取譬,从反面论证学习必须用心专一的道理。
(2)曹操的《观沧海》描写了沧海之辽阔仿佛“ ”和“ ”都是从大海中产生的。
(3)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的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新冠肺炎疫情 后,广大军地医护人员闻令而动, 奔赴一线,成为人民生命安全的最美守护者。为了方便辨认与沟通,他们在防护服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签名签字。这些签名和签字,是一种敢战敢胜的 宣言。当“加油”“雄起”等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在防护服上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信心被激发,一股蓬勃的力量在迸发。有祖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动员能力、执行效率作支撑,有这么多技术 和大爱无私的医护人员当先锋,有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力量为基础,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必胜的信心。
“隔离不分离,逆行不独行”,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情人节最浪漫的表达方式,显示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云能量,无限大”,通过网络发动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新时代另一种形式的“与子同袍”。还有那俏皮的“湖北姑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打赢湖北保卫战倾心尽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发生自然灾害,还是应对外敌入侵,( ),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爆发 破釜沉舟 豪迈 精深
B.爆发 义无反顾 豪放 精湛
C.暴发 义无反顾 豪迈 精湛
D.暴发 破釜沉舟 豪放 精深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在情人节用最浪漫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
B.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情人节最浪漫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的胸怀格局。
C.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在情人节用最浪漫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的胸怀格局。
D.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在情人节用最浪漫的表达方式,显示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的胸怀格局。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抗击是中华儿女秉持的文化精神
B.中华儿女始终秉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抗击的文化精神
C.中华儿女秉持的文化精神是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抗击
D.中华儿女始终秉持的是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抗击的文化精神
20.仿照下面示例,恰当地选用所给材料中的词语仿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做人如花,艳丽娇媚、姹紫嫣红固然诱人,清逸秀丽、暗香幽远也同样美丽。
材料:
如水 如树
千姿百态 直入云霄 汪洋恣肆 高大巍峨 波涛汹涌
清澈明净 芬芳四溢 亭亭如盖 宁静无波 枝柔叶嫩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5分)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18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2个,工程规模120.17万
吨/日。
据了解,2018年,新增海水淡化工程5个,新增规模1.25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最大单体规模为20万吨/日,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截至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湛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