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93 2020-05-2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3]
北京八中2020届高三5月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北京八中2019-2020学年度
高三第二学期5月诊断性练习题
语 文
本试卷共7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
智能交通自1973 年大力发展以来,早期因受限于通信手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1995-2000 年,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通信技术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因素,此时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主要受限于计算能力。2000-2010 年,智能交通技术全面推进,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等在城市交通领域得到全面应用。2010 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随着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是引领了整个公共交通行业往精益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为例,500 亿条数据信息让公交集团能够更加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同时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以保障司机和车辆的最佳状态。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智慧化的交通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更能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腾讯2019 年复盘了深圳改革开放40 周年灯光秀的热力图,发现8 万人集中返回,交通疏导一定是个问题。而利用LBS 技术和腾讯生态体系下产生的大数据连接交通管理部门,有效验证了城市现有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进行新公交线路的设计,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智能交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智能交通的发展取决于通信技术、计算能力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B. 未来智能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病”的问题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 未来大数据可以改造传统公交模式,提供便捷、个性、精准的智能服务。
D. 智慧化交通可以解决公共线路规划问题,精准快速地处理公共交通事件。
材料二
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就控制范围而言,信号控制可以分为单路口信号控制、干线协调控制(线控制)和区域信号协调控制(面控制)。在模型方面,当前国内外单路口信号控制从模型到应用已经成熟,干线协调控制也有大量应用型产品和案例,但区域协调控制技术应用案例有限。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靠SCOOT、SCATS 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自20 世纪80 年代至今也在尝试建立适合中国混合交通流特性的控制系统。
浏览完整试题
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每千人拥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指标,目前中国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市每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为59个,仅仅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60%。而二线城市摄像头覆盖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二线城市的摄像头数量为5万〜10万个;三线城市则<5万个。就摄像头密度而言,三线城市的摄像头密度远远低于10个/千人。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制约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主开发的软件应用不多
B.缺乏企业数据保护政策
C.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D.很多数据没有形成共享
材料三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卫星经过在轨测试,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达到0.5m,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5m〜5m。除了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之外,我国正在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cm 级、mm 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北斗系统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截至2018 年,已经有500 多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系统,车联网平台通过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等信息,使得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2017 年12 月,江西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宁定高速公路建成试运营。在高速公路沿线利用北斗等技术,可对车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整合报警手机定位、路况预判等功能,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2017 年3 月,北京公交公司基于北斗基础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对公交车发车时间进行调整。上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智能公交位置服务系统,能够对公交到站时间进行精准预报,误差时间<1min,通过公交调度、实时信息采集,降低公交公司10%以上的运营成本。北斗智能支付方案要求每辆车安装北斗模块,手机安装APP 后即可使用支付服务,该模式相对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车牌识别技术的支付场景可延展性更强。随着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力争把中国的ITS 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实时、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
3.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北斗三号”卫星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组建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 B.提供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
C. 实现对交通事故快速处置。 D.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4. 下列选项不属于“智能交通”服务的一项是(3分)
A.自驾车出行,使用高德地图进行路况导航。
B.出行时,使用二维码扫码提取摩拜自行车。
C.公交车站候车时,用手机查看公交车辆进站时间。
D.在地铁售票机上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投币买票。
5.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未来智能交通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6 分)
二、 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9分)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shù) 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①,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②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释:①嚣嚣:百姓苦苦哀叫。②收孥(nú):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虚囹圄而免刑戮 虚:使……空
B. 更节修行,各慎其身 更:改变
C. 而主不收恤 恤:顾虑
D. 是以牧民之道 牧:统治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约法省刑,以持其后 宁伪睡以觇之
C. 刑戮相望于道 儿童相见不相识
D. 下虽有逆行之臣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将皇帝的位置礼让给天下贤士。
B. 而暴乱之奸弭矣
因而,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C.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
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推诿。
D. 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
9.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4 分)
①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
②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10.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选文集中指出秦二世为政之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教训,作为汉王朝巩固政权借鉴。
B. 贾谊直接指出秦二世是平庸的君王,未能及时修正始皇的错误,导致败亡。
C. 选文既有为政之道的宏观对比,又有陈涉与秦朝实力的对比,从而凸显作者的政见。
D. 本文以赋的笔法写政论文,行文多骈偶、排比、铺陈,文气丰沛,一气呵成。
1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秦二世治国理政的错误表现。 (3 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6分)
12.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概括归纳孔子对于“为政”的思想。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三、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3-15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①。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①浮玉:喻指金山。
13.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14. 筝是一种拨弦乐器,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
15. 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6分)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为了突出鹏鸟的形象,将夸张用到了极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④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 ”的感喟。
四、 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长毋相忘
①我有一个学生,她先到澳洲,后到英国,如今暂时栖泊在加拿大。飘泊的成果是英语说得像流水一样畅快,举止温柔舒曼,很有些欧美气味。可是这些年,总是会在假日里到唐人街去买些字帖、笔墨。她的才华并不在把笔挥毫上,她只是喜欢字帖里古典的气息。
②我想起秦汉瓦当、竹简上让人心跳不已的四个字——“长毋相忘”。这是怎样的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啊!
③有时我总是想,一个人的信念被遏止,譬如不让我纵笔泼墨,沉醉于这千年的回声里,日子将是何等昏暗。有时候出长差,宾馆舒适的环境只能看看电视,我明显地感到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这使我生出几许恐慌来。可以消遣的娱乐场所无处不在,却从来没有一处摆上文房四宝,让这些痴迷于翰墨的游子放牧心灵。于是时间一长,心绪就纷乱,惶惶然急着赶回,步入书斋,倒上一缸子墨汁,拈起那杆已经枯干多日的羊毫,痛快淋漓地埋头狂写,不知今夕何夕。
④人是很需要有一种牵挂的,并且要用精神浇灌使之精湛和持久。从一些过往的人事中,看多了模模糊糊的剪影,时而宦海沉浮时而艺苑张帜,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了。转眼春风化为秋月,才知凡是触及过的仅得皮毛之相。有一段时间我感悟《论语》,一直很回味孔夫子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矢志传经布道的执着。孔夫子毕竟是凡人,根本想不到以后会受封圣人。凡人有踌躇满志时,也就有心如死灰时。孔夫子有时也哀叹吾道衰也,有时也恨恨地骂,好像真的就甩手了之,其实只是说说而已。现在,很多人看到了萦绕在孔庙上空的光环,却看不见孔夫子当年的持守。
⑤在都市,每到周末,总会看到不少家长载着小孩,背着琴袋、画夹,提着笔墨、颜料,去学手艺。而我没有兴致教这些孩童,他们的监护人总是希望早日学成,眼神里闪烁着催促之光。他们没有耐心通过逝去的古代名家的遗留笔墨,回归到遥远而又寂寞的意境中。我只想循着自己的思路,培养一种兴趣,让其随时日推移而长,顺其自然地延伸,如听松风天籁,如观山光水色。这就是艺术生命的自然律。我听过《击壤歌》,见过那些带着泥巴气味的乡村人,他们该播种时播种,该收割时收割,该耐心等待时则和土地上的植物同在岁月中不急不躁地守望。他们面对好年成不喜,面对坏年成不忧。在他们看来,有了好的光景也必然有不好的年成,五个指头伸直了还不一般齐呢。那么,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吧。他们心目中没有搏一把就走的怪念头,他们缠系着最久远的亲情:人与土地长毋相忘。
⑥再回到艺术的话题上来吧。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古典艺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今人所把握呢?人总是希望一生更多地拥有,只是,不经磨难而拥有,则多半易逝。有几次我走进北方几家大的书画社,看到了名人之后的丹青,笔墨太平庸了,却在落款处都标明与祖上的亲缘。这是何等的笨拙呢。在我的印象中,父子同嗜一艺,子跃居其父之上的终归是少而又少。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算是走出了其父的影子,而后来的欧阳通之于欧阳询、苏过之于苏轼、米友仁之于米芾,大都在前辈荫庇下讨生活。他们缺乏筚路蓝缕的拓跋精神,屋下架屋床上叠床,大气象萎落成了小格局。
⑦有一些质量充实的生命,要最后离去,不为我们琢磨,真是很难很难。这对于人们追逐时尚的天性来说,未免是一种悖反。时尚的追逐,显然容易多了,这支有声有色的队伍始终是以狂欢的状态行进的。而人,难以破开迷雾飞升。苏东坡活了大半辈子,最有价值的就是悟出了这个道理。远离,是对古典更真切的亲和。相对的控制力量被摆脱,那种支配艺术的利益、欲望会相应地远去,守护精神家园的愿望会愈发坚韧起来。曾经有几次,在偏僻的乡村,我看到了出手不凡的墨迹,贴在破旧的祠堂的柱子上。书写者远离文化中心,远离都市名人,却凭着由衷的喜欢,常常是晚饭毕,扯来几张旧报纸垫着,再放上一张毛边纸,不计新墨宿墨,不择笔尖笔秃,畅畅快快地写去。不知不觉,平平淡淡地萦回着田园牧歌。
⑧那些湿漉漉的古典情绪,期待着梳理和归位,还有些在喧闹的季节里走失了,需要找寻。青年时代的热烈和自信,也掺和着目空古人睥睨古典,似乎古人的笔墨也没有那般神奇。如今我们知道穿过古典的皮表很难,更不消说在古典的内核漫游了。我们为自己找到了理由,爱归咎于外界的诱惑呀,困扰呀,是它们使我们的精神锋芒如此疲软。如果从个体生命来剖析,我只能固执地认为,是元气流失了。人身上原来充足的精气神,漫漫旅程上,这儿滴漏一点,那儿跑冒一点,待用于自己喜爱的古典艺术上,已经力不能穿鲁缟了。养气从来为文人所重,老庄提醒过“万物无足以铙心”,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都在于提升净化人的自然生命,去除生理过分的欲求。当时光老人的巨手叩动我中年的心扉时,“删去平生多余事”的念头就转化为渴望。安宁清明中,我觉得自己仿佛坐落在古典的层面上,大量流逝的时光在这里汇聚,隔着老远的距离,可以察觉到古贤人正无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展开余下试题
⑨每晚睡前,我总是取出枕边的一本《汉简书风》细细玩味,让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长久相守,长毋相忘。
(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 荒疏:因缺乏练习而书写生疏。
B.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了 频仍:频繁,连续不断。
C.睥睨古典 睥睨:斜眼看,厌恶。
D.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 湮没:沉浸,浸润。
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⑤段写不少家长周末载着小孩去学书画,其用意主要是批评都市人揠苗助长,急功近利,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的现象。
B. 文章第⑥段中“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一句赞赏了王献之不攀附祖上亲缘,摆脱父亲影响,肯历磨难,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C. 文章第⑧段引用老庄和孟子的言论,意在强调涵养元气能使人去除生理上过分的欲求,执着于古典情绪的梳理、归位与找寻。
D. 文章第①段以学生喜欢字帖、笔墨中的古典气息开篇,第⑨段以“我”细细玩味《汉简书风》收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9. 文章第⑤⑦段都写到了乡村人的生活,其用意有何不同?(6分)
20. 本文题目“长毋相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第21题。(共5分)
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助兴。宝钗掣的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探春掣的签画的是杏花,诗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李纨掣的签画的是一支老梅,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湘云掣的签画的是海棠,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香菱掣的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黛玉掣的签画的是芙蓉,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袭人掣的签画的是桃花,诗句是“桃红又是一年春”。
21.从整本书看,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体现了掣签人的性格命运。请任选一签,根据原著简要分析签中隐含了掣签人怎样的性格命运。
五、 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2. 语言基础运用(5分)
司马迁与班固,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合称“班马”,就如他们的著作《史记》、《汉书》被合称为“史汉”一样。司马迁及其《史记》,已有诸多褒赞。 。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被读书人大为推崇。比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都酷爱《汉书》,明朝的几个皇帝对《汉书》也爱不释手,可以说,在众多《汉书》爱好者中,明朝的粉丝级别是最高的。
(1)下列在文段中画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然而,班固的《汉书》却遭受各家的攻诘,后代大多数读书人对他并不认同。
B.虽然《汉书》与《史记》齐名,但是《汉书》的认同度比《史记》要低。
C.班固的《汉书》,虽然后人有些微词,但仍得到了大多数读书人的认可。
D.虽然对《汉书》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大多数读书人还是表示认同。
(2)划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有以下两种修改方法,你觉得哪一种修改方法更好?请说明理由。
①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对简练、晓畅的《汉书》大为推崇。
②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简练、晓畅的《汉书》得到了读书人的大力推崇。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字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任选一处从情节设置或细节刻画的角度,阐释其“惊人之处”。
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②京郊某公园草坪上竖有一块标语牌:“践踏花草太不仁,乱挖野菜实无德”,这则标语有欠妥之处。请在该公园的网站上留言,就这则标语提出修改建议。
③临近毕业,学校准备为高三同学制作高中生活纪念册。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在高中校园生活中感觉最幸福的一个片段。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字。
①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以“入与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无论何时,鲁迅先生这句话都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北京八中2019-2020学年度
高三第二学期5月诊断性练习题
语 文 答 案
一、 多文本
1.(3 分)C 2. (3 分)B 3. (3 分)D 4. (3 分)D
5.(6分)答案要点:
①提高城市道路路口的通行效率,使道路畅通。
②大数据的精准定位,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
③编织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提供精准服务,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④有效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解决“城市交通病”等问题。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给满分。
二、
(一)文言文
6.(3 分) C【解析】(应为“救济”)
7.(2 分) C【解析】(C 项前者“相”,相互;后者“相”偏指“我”。A 项“而”表修饰, “而且” B 项“以”连词,可译为“为了” D 项“虽”,即使)
8.(3 分) A【解析】(“将皇帝的位置礼让给天下贤士”错)
9.(4 分)【解析】
①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2 分)
(译出“利”给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②处于安定状态的人可以和他人共同行仁义,可是处于危难之中的人容易和他人一起做坏事。(2 分) (译出“与”后省略的成份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0.(3 分)【答案】B(“直接”错,文中为“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
11.(3 分)【参考答案】(每点 1 分,三点 3 分)
①破坏宗庙,残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宫;
②使刑罚更加繁
上一篇: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北京八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