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32  2020-06-0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2]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近代社会新因素的下层市民文艺和上层浪漫思潮,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受了本不应有的挫折。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资本主义因素在清初被全面打了下去,在那几位所谓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漫长统治时期,巩固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的儒家正统理论,成了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艺各个领域,都相当清楚地反射出这种倒退性的严重变易。与明代那种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为伤感文学。《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则是这一变易的重要杰作。
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明清文艺思潮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三阶段(乾隆),时代离解放浪潮相去已远,眼前是闹哄哄而又死沉沉的封建统治的回光返照。复古主义已把一切弄得乌烟瘴气、麻木不仁,明末清初的民主民族的伟大思想早成陈迹,失去理论头脑的考据成了支配人间的学问。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那是多么黑暗的世界啊。像戴震这样先进的思想家也只能以考据名世,得不到人们的任何了解,他自己视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痛斥宋儒以理杀人的《孟子字义疏证》,连他儿子在编集子时也把它排斥在外,视为无足轻重。那是没有曙光、长夜漫漫、终于使中国落在欧洲后面的十八世纪的封建末世。在文艺领域,真正作为这个封建末世的总结的要算中国文学的无上珍宝《红楼梦》了。
无论是爱情主题说、政治小说说、色空观念说,都似乎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上述具有深刻根基的感伤主义思潮在《红楼梦》里的升华。其实,正是这种思潮使《红楼梦》带有异彩。笼罩在宝黛爱情的欢乐、元妃省亲的豪华、暗示政治变故带来巨大惨痛之上的,不正是那如轻烟如梦幻、时而又如急管繁弦似的沉重哀伤和喟叹么?还是鲁迅的几句话比较精粹: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这不正是人生空幻么?尽管号称康乾盛世,这个社会行程的回光返照毕竟经不住内在腐朽,一切在富丽堂皇中,在笑语歌声中,在钟鸣鼎食、金玉装潢中,无声无息而不可救药地垮下来、烂下去,所能看到的正是这种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糜烂、卑劣和腐朽,它的不可避免的没落败亡。严峻的批判现实主义于是成熟了。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样,创作方法在这里达到了与外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相比美的辉煌高度,然而也同样带着没有出路、没有革命理想,带着浓厚的挽歌色调。《儒林外史》也是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把理想寄托在那几个儒生、隐士的苍白形象上,如同《红楼梦》只能让贾宝玉去做和尚,解脱在所谓色空议论中一样,这些都正是《桃花扇》归结为渔樵的人生空幻感的延续和发展。它们充满了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苦痛、悲伤和求索。但是,它们的美学价值却已不在感伤,而在对社会生活具体地描述、揭发和批判。《红楼梦》终于成了百读不厌的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注】觌面:见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自成 失败,使落后的满族接受并且强制推行了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从而导致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等盛极一时。
B. 清朝前期,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相当清楚地反射出国家指导思想发生了倒退性的严重变易。
C. 清代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把一切弄得乌烟瘴气、麻木不仁,以致出现了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样黑暗的情形。
D. 《红楼梦》的创作方法能与外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媲美,但是这部作品带有浓厚的挽歌色调,也不能给人指明出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康乾盛世时的繁荣,其实是中国封建社会行程的回光返照,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因素被打压,中国的发展落在了欧洲的后面。
B. 作为近代社会新因素的下层市民文艺,是明代新文艺思潮的基础,它有着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和钦羡,是一种现实主义。
C. 《儒林外史》把理想寄托在几个儒生、隐土的苍白形象上,《红楼梦》最终让宝玉出了家,都延续和发展了《桃花扇》的人生空幻感。
D. 《红楼梦》应该定位于深刻的感伤主义,爱情主题说、政治小说说、色空观念说,都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一使之带有异彩的主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戴震只能够以考据名世,他自己视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的《孟子字义疏证》被他儿子视为无足轻重,那个时代民主思想之匮乏可见一斑。
B. 《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这三部作品,分别是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市民文艺、上层浪漫主义、伤感文学的代表作。
C. 在鲁迅看来,表面繁华的贾府已经布满悲凉的雾气,然而能够感觉到这种隐隐变化的、并从中体验到人生无常之悲苦的只有宝玉一人。
D. 《桃花扇》带有感伤这样的美学价值,《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则不在感伤,而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具体地描述、揭发和批判。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强加因果,“李自成的失败,使落后的满族接受并且强制推行了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错误,原文是“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D选项“《红楼梦》应该定位于深刻的感伤主义”错误,由原文“这样,创作方法在这里达到了与外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相比美的辉煌高度”可知,《红楼梦》的创作方法是批判现实主义。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选项无中生有,“分别是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市民文艺、上层浪漫主义、伤感文学的代表作。”错误,根据原文“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为伤感文学。《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则是这一变易的重要杰作。”和“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明清文艺思潮三个不同阶段。”可知,原文没有说“《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市民文艺、上层浪漫主义、伤感文学的代表作。”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展开余下试题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 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D. 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 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 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 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 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6. 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答案】4. D 5. C
6. 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③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及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表达绝对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题中D项,“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错,根据原文“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可知,是收效甚微,并非完全不适用,选项表达绝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题中C项,“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错,根据原文“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知,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选项因果颠倒。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原文“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概括出“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原文“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可概括出“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原文“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可概括出“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原文“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可概括出“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原文“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可概括出“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根据材料三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的内容,可概括出“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


展开余下试题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 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 ——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便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贏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宇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吓!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 张太太等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小气贪财是导致相亲失败的原因之一。
C. 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
D. 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8. 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上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9. 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迷信,请算命人排生辰八字。②传统守旧,给十八岁的女儿相亲,认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③自私狭隘,怕女儿嫁出去受罪,希望招一个上门女婿。④势利庸俗,认为方家家世头衔都不错,但现在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方鸿渐会服服帖帖入赘张府。
9. ①算命人说方鸿渐和张小姐的命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但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②张先生说话里喜欢嵌着英文字,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附庸风雅)。③张太太打牌输钱不付账.想以此试探未来的女婿,结果方鸿渐却拿这笔钱买了皮大衣.这是对她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④张小姐的书架上摆着《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表明她虽然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体现了作者的讽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选项“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错误,原文并没有说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而且后来也没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由原文“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可知张先生迷信。由原文“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可知张先生传统守旧。由原文“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可知,张先生自私狭隘。由原文“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可知,张先生势利庸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欣赏作品中艺术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手法的题目,题干中给出了手法,在文中找到例句分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即可。由原文“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 ‘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可知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由原文“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可知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由原文“张太太道: ‘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可知是对张太太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有原文“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可知体现了作者对张小姐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的讽刺。
【点睛】文章的艺术手法实际是一个较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包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