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只会产生与作者完全一样的感动。 C. 子贡从《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悟到做人的道理,是对原意的曲解和否定。 D. 读者只要“背离作者原意”去读诗,就能到达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最能感悟到生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用较大篇幅论证阅读诗歌时有限的形象能引起更多的联想。 B. 文章采用类比的论证手法,来阐明西方“读者反应论”和中国传统诗学间的相似性。 C. 文章举王国维对李璟和晏殊词另类解读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诗可以兴”的观点。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论证了中国诗歌在创作和阅读时都重视“兴”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感动层次看,只有那些能激发读者更多联想和“兴”的感发的诗才是好诗。 B. 读者读诗感动层次越高,他们达到的鉴赏层次就越高,阅读鉴赏能力也越强。 C. 读者读诗感动要达到第三个层次,离不开对作品原意的理解和对形象的欣赏。 D. 能否解读出一首诗的丰富含意,跟读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力的强弱有一定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山姜 练建安 夕阳西下,秋风凉,树叶落。 汀江边邱集镇外的北山脚,是莲塘村。乌黑的瓦屋顶上,飘出了几缕袅袅炊烟。招娣躲在灶间,将一把芦箕添入灶膛,火光熊熊,噼啪微响,米饭清香弥漫。村里青壮,大多到城里打工了。一些山田荒芜了,小树摇曳,茅草疯长。后龙山外,是芦苇滩。招娣听到了隐约的怪鸟叫声。怪鸟成群结队的,大如匏勺,身躯洁白,尾巴、颈脖子漆黑,头上有红斑。叫什么?她说不上来。儿女外出,没事的,上午还通了电话。老头子庆祥一大早扛着锄头到黑风谷去了。秋谷登场后,他闲不住,转山去了。 月亮升起来了,遍地清辉。老头子怎么还没有回家呢?“嘎啊……嘎啊……”“呸,呸!”招娣吐口水,“霹雳蹊跷。”吱嘎,大门开了,庆样回到屋家,拉灯,满脸堆笑:“老婆子,米饭煮好了?”“咧着个嘴,捡到金元宝啦?”“饿了,食夜,食夜。”“啥喜事啊?你看你。真个日头从西边出来啦。”本来,庆祥通常是要喝两口家酿米酒的,葱花炒鸡蛋。这次,他只是一个劲地催促开饭。饭菜端上桌,豆腐、青菜、地瓜、芋头。看来真是饿坏了,庆祥大口大口吧唧吧唧。 “咦,锄头嘞?”“哦,忘啦。忘山上啦。”“老糊涂啰。圩上老张家铁匠铺,没啥生意的,都快要关门喽。你可买不到这样好的锄头。”“你烦不烦?丢不了的。”饭后,庆样掏出香烟,点燃,淡蓝色的烟雾在灯光下飘散。“啥喜事啊,看你笑的。”“没有,就不让笑啦?”“总有的。还不晓得你。”“去,收拾谷箩担,两双。”找出谷箩担,庆样又不走了,他在客厅看电视。当地电视台播放一部自制的微电影《追牛》,讲述的是红军为老百姓夺回被土匪抢走的耕牛的故事。 牌友阿根来了。庆祥说,困了,不想玩。阿根笑笑,喝杯茶,走了。江边的荣发又来了,邀同钓鱼。庆祥说不想去。荣发捡起饭桌上的一根香烟,夹在耳朵上,也走了。关大门,还看电视。招娣不时地瞄一眼庆祥。这个老头,今晡,像是成精了啊。庆祥手持遥控器,不停地转台,似笑非笑,就是不多说话。 山村寂静,时闻犬吠。夜深了。 庆祥站起了,从橱子里翻出一把配背带的手电筒,试了试,挎在肩上:“挑箩担,走。”庆祥夫妇踏着月色,在山间小路疾走。庆祥在前,招娣在后。一路上,气氛紧张。庆祥老是怀疑前面有人,慌忙躲在暗处。一次,他们发现了几个行夜路的邻村人。庆祥拖着招娣,伏在田坎下,屏声敛息,等他们走远了才蹑手蹑足溜了出来。 圆月西移。他们来到了黑风谷。月影里,沙壤土上,半米多高的植物繁密茂盛。揿亮手电月。亮光下,一大片生姜弥望,披针形的叶片蓬蓬勃勃,淡黄色花朵美如稻穗。招娣看清了,这是南山姜。这可是好东西,谁家生孩子了,用黄酒、鸡蛋加南山姜煮吃,药性足,味道正,大补。 庆样夫妇当夜挑了三个来回,接连折腾了十多个大半夜。悄悄地,他们把南山姜装上麻袋分批销往外地,卖了个好价钱。 三年后,他们建起了一排砖瓦房。其中一间,常年大门紧闭。 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有人探了个明白:空荡荡的房间,正中,贴了一张大大的剪纸:红色五角星。老式香案上,供奉着三大海碗的南山姜。 多年以后,邱集镇成了远近闻名的南山姜种植基地。许多外出者回乡了,山村又热闹了起来。 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寒冬,大雪封山,一支衣衫单薄、饥困交加的红军小队伍途经当年店铺林立的邱集镇。他们鸡犬不惊,秋毫无犯,用现钱平价购买了少量米粮后,咬着自带的生姜,紧急向黑风谷方向撤退。午时,谷口传出了密集的枪炮声,持续半日之久。后来,他们全部牺牲,被就地掩埋。 南山姜,是这支队伍的御寒宝物,藏在衣袋里,然后长在这里。 (摘编自《福建日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圩上老张家铁匠铺,没啥生意,都快要关门啰”,从侧面表现出农村空壳化严重的现状。 B. 小说对庆祥这一人物的塑造主要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也采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 C. 小说以“南山姜”串联起庆祥夫妇、红军小队伍两条叙事线索,一明一暗,颇具艺术匠心。 D. 小说语言雅俗结合,既有散文化语言的叙写,又有地方方言的表达,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 5. 小说叙事悬念迭起,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6. “对比”是这篇小说凸显主题的重要笔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狐楚,字殻士,德棻之裔也。生五岁,能为辞章。逮冠,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时许正伦轻薄士,有名长安间,能作蜚语,楚嫌其争,让而下之。既及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材,将辟楚,惧不至,乃先奏而后聘。李说、严绶、郑儋继领太原,高其行,引在幕府,由掌书记至判官。德宗喜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儋暴死,不及占后事,军大欢,将为乱。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犹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以亲丧解,既除,召授右拾遗。宪宗时,累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俄出为华州刺史。镈既相,擢楚河阳怀节度使,代乌重胤。始,重胤徙沧州,以河阳士三千从,士不乐,半道溃归,保北城,将转掠旁州。楚至中潬,以数骑自往劳之。众甲而出,见楚不疑,乃皆降。楚斩其首恶,众遂定。敬宗立,拜楚为河南尹,迁宣武节度使。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楚至,解去酷烈,以仁惠镌谕,人人悦喜,遂为善俗。入为户部尚书,俄拜东都留守,徒天平节度使。始,汴、郓帅每至,以州钱二百万入私藏,楚独辞不取。久之,徙节河东。召为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楚外严重不可犯,而中宽厚,待士有礼。为政善抚御,治有绩,人人得所宜。疾甚,自力为奏谢天子,其大要以甘露事诛谴者众,请霁威,普见昭洗。书已,敕诸子曰:“吾生无益于时,无请谥,勿求鼓吹,以布车一乘葬,铭志无择高位。”坐与家人诀,年七十二,赠司空,谥曰文。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新唐书•令狐楚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B.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C.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D.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表示已经长大成人。 B. 京兆尹是古代对京师所在地区行政长官的称呼,也作“京尹”“京兆”,是“三辅”之一。 C.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题名有次第之分,故称及第,其中第二名被称为“探花”。 D. 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一般会为死去的功臣追赠官阶,用以表示褒奖和肯定。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令狐楚年少聪慧,文才出众。他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在太原幕府任职时,他写的上报朝廷的奏章,每次都能被德宗辨认出来,并获得称赞。 B. 令狐楚有胆有识,沉着平乱。河阳三千士卒溃散而归,据城作乱危害四方,他仅带数名骑兵前往,以劳军之名降服士卒,斩杀首恶,安定军心。 C. 令狐楚为人宽厚,竭忠尽智。任宣武节度使时废除残暴刑罚,施以仁惠,形成良俗;病重之时,仍上书请天子为甘露之变被诛谴者昭洗冤屈。 D. 令狐楚性情谦和,立身清正。被荐进士时,把第一名让给许正伦;任天平节度使时,不将州府的二百万钱据为私有;临终时告诚诸子葬仪低调从简。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 (2)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②不分:嫌恶的意思;“分”也作忿;③生憎:最憎恶。 11. 下列对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首句不仅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 前四句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 C. “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是诗人对景伤情的缘故。 D. 尾联中的“剑南春色”,是诗人眼前的风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12. 诗歌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请结合诗歌首联和颔联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3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4)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 (5)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迷离、凄怨意境。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5)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贾谊《过秦论》)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6)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三、课内知识(本题共8小题,共8分) 16.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古人常用“天干”“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比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就指“永和九年”。 B.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星宿和各诸侯国相关联,比如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C.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为人治病。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周礼》中描述的六种技艺。 17. 对课内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 《蜀道难》中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全诗咏叹基调的重要体现,统观全诗,诗人的感叹思路是:先叹蜀道之高,再叹蜀道之险,最后叹蜀道战祸之烈。 B.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C. 《琵琶行》中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