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②漏窗是园林中的特有建筑式样,它与民用建筑中用来通风采光的窗牖不是一回事。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露景、透气、框画……有了漏窗,园林才顾盼有致,神采飞扬,灵动俊逸,缺了漏窗,园林便一览无余,死寂默然,呆板乏味。 ③漏窗首先漏的是光。从造型别致的漏窗中漏过的阳光、月光、灯光,诡谲变幻,晨昏不一,昼夜分明,四时异调,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经由漏窗进入庭院,就成了受控之光、人为之光、艺术之光、可观之光。明光本无价,入窗无限景,苏州园林漏窗的再造光景,令人叹为观止。 ④漏窗大都建在廊墙上,也有建在轩屋的壁墙上的。与可以闭合开启的窗牖不同,漏窗是固定的。它的造型多样别致,窗框有矩形、菱形、多边形、圆形、月芽形、宝瓶形、桃形……窗框内用砖瓦、竹木排列,塑造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案,苏州装璜设计公司曾选编过一本《苏州园林花窗图案集》,汇编了10座园林的216种不同式样的园林漏窗图案。日本园林研究学家横山正先生赞叹说:“看了这种永无止境地追求美的中国花格子的创造,不得不感到日本的造型艺术相形见绌了。”窗花是贴在窗糊纸或窗玻璃上的民间剪纸工艺品,苏州园林的漏窗造型则是优美的建筑小品,变幻的立体窗花。 ⑤漏窗的主要作用是露景、透气。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宅园,从外观上来说要藏而不露,但在庭院内又要显山露水,但这种显露又不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苏州园林布局讲究“亏蔽”术,“亏蔽”不同于“遮隔”,“蔽”相当于遮隔,它遮挡人们的视线,阻隔游人直行的路径;“亏”则指蔽而不密,隔而不死,人们的视线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之处,游人的行程可以迂回曲折地前行。“亏蔽”是遮而漏透,隔而不阻。透过漏窗,游客可以隐隐约约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荷蕖;嗅知桂子的浓烈,梅花的幽香;闻听翠竹的飒竦、黄鹂的鸣唱;扫瞄灵动的飞檐、瘦逸的湖石……廊墙分割园林景致,拉长游览线路,制造莫测高深的氛围,漏窗则让分割的景致相互渗透,诱导游人探胜的欲念,使不同的景区气息周流,气韵生动,水乳交融。苏州园林中廊墙的“甲”和漏窗的“乙”就是如此对立地统一,矛盾地和谐。 ⑥有一种特殊的漏窗就是框窗,形制不一,框中空如,它的功用在于框景,框窗的周围必有绝佳的景致。如网师园“竹外一枝轩”的南面廊墙上有一长方形框窗,南望,窗框中是一幅层次分明,山高水阔的立体山水画,北看,窗框里镶一帧师法板桥的翠竹图。 1. 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剔(tì)透 B. 瑰(guī)宝 C. 拘泥(ní) D. 汲(jī)取 2. 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这种造园艺术”是指 A.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 B. 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C. 江南园林的布局,尤其注重整体关系 D. 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3. 下面文字出自《红楼梦》,同样描绘江南园林景观。请根据内容选出与之对应的一项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A. 潇湘馆 B. 怡红院 C. 稻香村 D. 蘅芜苑 4. 阅读文字,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贾宝玉的“园林观”。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5.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览无余 B. 叹为观止。 C. 相形见绌 D. 水乳交融 6.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园林中设置漏窗主要为了漏光、露景、透气、框景,而民用建筑中的窗是为了通风采光。 B. 外界环境的各种光,一经漏窗“漏”入园林庭院,就会充满艺术气息,成为园林的风景。 C. 漏窗大多建在廊墙上,是造型多样别致的固定窗,这种建筑小品具有对园林的美化功能。 D. 漏窗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分割园林景致,阻隔直行路径,从而诱导游人迂回曲折地前行。 7. 请在材料二第⑤段的“甲”“乙”处各填上一个字,使上下语意连贯。 8.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条概括江南园林布局的妙处。 【答案】1. B 2. D 3. A 4. 贾宝玉的“园林观”:追求天然,但反对人力扭捏而成的“天然”,追求布局上的完整、自然、朴素,认为园林中的人工建筑也应该体现自然之理、自然之气。 5. D 6. D 7. 甲:“蔽”;乙:“亏” 8. (1)布局讲究完整、自由、朴素,以清新洒脱见称; (2)布局注重整体关系,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 (3)布局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使园林以景取胜、以小见大,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4)布局讲究‘亏蔽’术,廊墙的“蔽”和漏窗的“亏”相结合,遮而漏透,隔而不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A项,剔(tī)透; C项,拘泥(nì); D项,汲(jí)取。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 本题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前面提到“江南园林的布局,尤其注重整体关系,‘园林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紧接着引用了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关于园林布局的观点,再次提到“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所以划线句中的“这种造园艺术”指的是“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记忆名著中经典情节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展开余下试题题干中的文字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刚建成,贾政带众人游览,贾宝玉曾提匾额:“有凤来仪”,后文中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而更名为潇湘馆。第二十三回中宝玉文黛玉想住哪一处,黛玉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一”概括贾宝玉的“园林观”,既要理解题干中这段材料所体现的贾宝玉对于园林的见解,也要对材料一中的主旨有所理解和概括。 贾宝玉认为,人力穿凿扭捏而成的田庄不能体现“天然”,“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的行为过于牵强,没有自然之理,自然之气,而他的这种思想和材料一中“尽管它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但在布局上讲究完整、自由、朴素,并且在建筑上一反宫殿、庙堂、住宅的那种拘泥对称,以清新洒脱见称”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A项,一览无余: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文中用来形容没有漏窗之后,园林景物可以一眼全被看见,使用正确。 B项,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文中用来形容苏州园林漏窗的再造光景精妙之极,使用正确。 C项,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文中用来说明日本的造型艺术比不上“永无止境地追求美的中国花格子的创造”,使用正确。 D项,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融合得很紧密。“不同景区”不能做到“水乳交融”,使用不恰当。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说法有误,原文是说“苏州园林布局讲究‘亏蔽’术,‘亏蔽’不同于‘遮隔’,‘蔽’相当于遮隔,它遮挡人们的视线,阻隔游人直行的路径;‘亏’则指蔽而不密,隔而不死”,“亏蔽”是遮而漏透,隔而不阻。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前文是说“廊墙分割园林景致,拉长游览线路,制造莫测高深的氛围,漏窗则让分割的景致相互渗透,诱导游人探胜的欲念”,廊墙和漏窗的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依据后文“对立地统一,矛盾地和谐”的表述,可知应该填入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结合前文所论说的“亏蔽”术,应分别填入“蔽”和“亏”。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本题主要筛选关于江南园林“布局”的相关信息,材料一主要是“在布局上讲究完整、自由、朴素,并且在建筑上一反宫殿、庙堂、住宅的那种拘泥对称,以清新洒脱见称”,“江南园林的布局,尤其注重整体关系‘园林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材料二主要是“苏州园林布局讲究‘亏蔽’术”,通过廊墙的“蔽”和漏窗的“亏”实现“对立地统一,矛盾地和谐”。将以上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二、红楼梦阅读检测 9.《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的故事。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道:“ 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林黛玉所说的“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你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这句话中,“你”和“他”表面上分别指① 、② ,实际上分别指③ 、④ 。 A. ①紫鹃②雪雁③宝钗④宝玉 B. ①鸳鸯②紫鹃③宝玉④湘云 C. ①雪雁②鸳鸯③宝玉④紫鹃 D. ①雪雁②紫鹃③宝玉④宝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第八回中,黛玉来探病,偏偏遇到宝玉也在此,见到宝玉在此,并且对宝钗劝他少吃冷酒的话十分听从,黛玉心生醋意,故借着责怪丫鬟送手炉一事,拐弯指责宝玉,表达心中的不快。此处送小手炉来的小丫鬟是雪雁,在黛玉的“责问”下,雪雁说明是紫鹃姐姐让她送来的,这里黛玉表明责怪的是雪雁听紫鹃的话,实际上是在责怪宝玉听宝钗的话。 故选D。 10.《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情西施”。她所写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A. 史湘云 B. 薛宝钗 C. 林黛玉 D. 贾探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冷月葬花魂”,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是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的最后一句。此句意境优美,宛若天成,甫出黛玉之口便使得湘云认输,妙玉叹服。不仅是潇湘妃子才思敏捷的集中体现,更是她一生悲剧命运的影射,可谓寓意无穷,妙不可言。 故选C。 【点睛】对于名著阅读题,平时一定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正的爱上阅读,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于经典名著要了解作家、朝代(国籍)、作品表现的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不断地在文字中沉淀、涵泳,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 11.《红楼梦》中所说 金玉良缘的象征是① 的② 和③ 的④ 。 A. ①黛玉②金锁③宝玉④通灵宝玉 B. ①宝钗②通灵宝玉③宝玉④金锁 C. ①宝钗②金锁③宝玉④通灵宝玉 D. ①宝钗②金锁③宝玉④补天之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金”是指薛宝钗的金锁,“玉”是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宝玉的玉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内容上刚好凑成一对。 故选C。 12.“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① 和② 的“还泪之说”。 A. ①绛珠仙草②神瑛侍者 B. ①警幻仙子②补天之石 C. ①空空道人②补天之石 D. ①神瑛仙草②绛珠侍者 【答案】A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还泪之说”。 故选A。 13.第三十九回,李纨道: “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 A. 小红 B. 袭人 C. 香菱 D. 平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这丫头”指的是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左膀右臂,李纨此话的意思是,如果熙凤没有平儿的帮助,事情不会做得那么周到。 故选D。 14.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 “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他”指的是 A. 刘姥姥 B. 周瑞家的 C. 来旺家的 D. 林之孝家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带着板儿来到贾府,“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是有两间的。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这些老太太听听。’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说着,又吩咐下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全部都说与贾母听,贾母益发得了趣味,哈哈大笑。”可知此处的“他”是指刘姥姥。 故选A。 15.贾府姐妹中,探春的父亲是 A. 贾赦 B. 贾敬 C. 贾政 D. 贾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理解,并结合具体的提问,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探春是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侍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 故选C。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①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②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③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裨:副的 B. 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不好 C. 胡虏益解 解:和解 D.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17.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B. 避之数岁 广之将兵 C. 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D. 胡虏易与耳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1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B. 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C.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的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背叛投降,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D.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19.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李广善于骑射,匈奴对他很敬畏,因为李广的存在,匈奴多年不敢进犯。 B. 李广的军队曾被匈奴四万骑兵围攻,但最终以少胜多,使匈奴损失惨重。 C. 卫青故意调开李广,是因为得到皇帝告诫,担心会因李广而不能俘获单于。 D. 李广最终自刎而死,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因为景仰爱戴他而伤心痛哭。 20. 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A.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B.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C.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