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389  2020-06-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9]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现代文阅读
矫正卷0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流经浙、苏、鲁、冀四省及京津两直辖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文化,属于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包括大运河物质文化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前者是指在开凿、经营大运河过程之中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大运河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古代信息,对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等领域而言,是一部“大运河百科全书”;对研究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态度、审美价值等传统文化概念而言,是一座“运河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运河文化特点归结“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
(摘编自张田《悠悠运河情 璀璨文化路》)
材料二:
大运河文化,是“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大运河开凿出了一个新的大环境,把若干小的割据的自然环境贯通成为一个体系,转化成人文环境,这直接刺激了“运河商业城市群”的兴起: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在这个线形的城市带上,形成了著名的发达的“运河社会区域经济”,如古代“南粮北运”“盐运”通道、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当代的防洪灌溉干流等。
大运河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包括建筑、文学等;大众文化,指沿途习俗、仪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层文化,指价值观取向,即黄河文化延伸出来的那种民族精神,早已渗透在大运河文化深处。那么,大运河文化作为一种活化石文化,必然把大运河精神回归成一种活化石,因为她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脉。运河高级文化,是没落的封建时代的产物,而运河大众文化却植根于运河深层文化里。运河深层文化概念,则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依旧存活于运河民间、运河文化遗址、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之中。
(摘编自姜师立《中国大运河文化》)
材料三:
大运河为历代皇朝大一统局面的最重要的政治纽带。它驾驭南北,政局总揽全国,维系中央集权。隋唐政权北移,到元明清,大分裂始终未出现,证明了大运河文化的同化作用是存在的。
大运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统一性、开放性、凝聚性和向心性。大运河在沟通物质交换的同时, 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以黄河文明为中心,同化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差别。由此,把东南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黄河文化、燕北文化、西部文化等等几乎全部文化错综融会在中国传统思想悠久的时空里;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与其周边文化,始终以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为文化中心。换言之,大运河文化脱离不开其母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文化。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梅芸《大运河历史兴衰及原因之探究》)
1.下列对材料中“大运河文化”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运河文化依托京杭大运河而兴起,包括大运河物质和非物质两种文化,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
B.鉴于大运河文化是研究古代中国各领域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座研究各民族多方面传统文化的“博物馆”,2014年,大运河文化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大运河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脉,其深层文化概念,以运河大众文化的方式,依旧存活于运河民间、运河文化遗址、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之中。
D.大运河文化以黄河文明为中心,几乎把中国全部的文化,错综融会在中国传统思想悠久的时空里,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文化的形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杭大运河既创造了显性的物质文化,也形成了隐性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B.大运河的开凿造就了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进而刺激了“运河商业城市群”的兴起,形成了著名的发达的“运河社会区域经济”。
C.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运河文化的评价,可知大运河文化具有流动性、多维性、互惠性、交流性和互补性等多重特点。
D.大运河在政治上促进并维护了历代皇朝的大一统局面,从隋唐到元明清,中国始终未出现大分裂,其中大运河文化的同化作用功不可没。
3.根据上述材料,再概括出两条我国传承并发扬大运河文化的可行性措施。
①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大运河及其优秀的文化,增强民族和文化自豪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2.B
3.加强运河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让大运河长流不息。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整理、研究、发掘、保护和展示或保护大运河的物质文化,提炼并发扬大运河的隐性文化。
【解析】
1. A项,“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错误,文中无据,相关信息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B项,“大运河文化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错误,材料一“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大运河”,非“大运河文化”。 D项,“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文化的形成”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二段“大运河文化脱离不开其母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文化”,可知是离不开不是促进。故选C。
2. B项,“大运河的开凿造就了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进而刺激了‘运河商业城市群’的兴起,形成了著名的发达的‘运河社会区域经济’”错误,前后顺序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可知应为:大运河的开凿刺激了“运河商业城市群”的兴起,进而造就了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最终形成了著名的发达的“运河社会区域经济”。故选B。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表层上,“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流经浙、苏、鲁、冀四省及京津两直辖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可知要加强运河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让大运河长流不息。深层次上,“大运河文化,属于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包括大运河物质文化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大运河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包括建筑、文学等;大众文化,指沿途习俗、仪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层文化,指价值观取向,即黄河文化延伸出来的那种民族精神,早已渗透在大运河文化深处”“大运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统一性、开放性、凝聚性和向心性”“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可知要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整理、研究、发掘、保护和展示或保护大运河的物质文化,提炼并发扬大运河的隐性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网络成瘾综合征”,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C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稍高,已接近10%。网瘾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据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同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极易引发冲突,导致违规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
(摘编自《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
材料二:

网瘾在不同年龄上的分布

不同职业的网瘾分布
(摘自《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材料三:
网瘾不是中国社会独有的问题。美国哈里斯调查公司200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85%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瘾问题。在我国,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已成为网瘾泛滥的重灾区。究其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位是导致网瘾泛滥的因素之一,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料,这些实际监护人因对孙辈的溺爱及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温饱需求。此外,农村文娱活动相对匮乏,城市青少年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博物馆、儿童剧院、手工作坊等文化空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在农村是很难想象的。最后,互联网企业挺进中小城市与农村市场,瞄准了农村青少年这一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自控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中招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编自《抵御网瘾,重塑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材料四: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危害的一项是( )
A.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直接表现就是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学习成绩下降。
B.青少年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易导致角色混乱,道德感弱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同时,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D.“网络成瘾综合征”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
5.下列对材料中“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相关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成瘾综合征”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成了世界性的难题,患者无法彻底根治。
B.调查显示,从年龄阶段来看,我国13~17岁的青少年患网瘾的比例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患网瘾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职业分布来看,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生患网瘾的比例最高;从成因分析来看,满足感缺失、自控能力弱、过于清闲是主因。
C.“网络成瘾综合征”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颈椎病、失眠、自闭症等都是由“网络成瘾综合征”引起的。
D.要解决我国农村网瘾泛滥的问题,需要政府、互联网企业、学校、家庭等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当前尤其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防沉迷措施,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
6.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只顾赚钱,缺乏社会责任感,请你联系实际对其提两条合理的建议。
【答案】4.D5.B
6.①设置身份认证,限制上网时间;②游戏分级,禁止未成年人玩某些游戏。
【解析】
4. D项,“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极易引发冲突”分析可知,“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于文无据。故选D。
5. A项,“患者无法彻底根治”说法过于绝对。结合“网瘾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分析可知,“患者无法彻底根治”错误。C项,“颈椎病、失眠、自闭症等都是由‘网络成瘾综合征’引起的”以偏概全。“颈椎病、失眠、自闭症”成因很多,把它们全归因于“网络成瘾综合征”显然是错误的。D项,“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无中生有。结合文本内容“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分析可知,“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于文无据,况且老年人素质不是短期内就能提高的。故选B。
6.解答本题,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题干要求“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只顾赚钱,缺乏社会责任感,请你联系实际对其提两条合理的建议”,可抓住材料四中“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一句,联系实际思考怎样建立防沉迷机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实名制,进行身份认证,然后结合不同的年龄,规定上网时间,或者进行IP监控,一些暴力的游戏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城垣,用以阻断敌骑的行动。但它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头、亭堡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统一天下后,泰始皇连接和修缮各战国长城,长度超过1万千米,始有万里长城之称。历史上,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据测绘,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1961年,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摘编自《中华大百科全书•长城》)
材料二:
在布局上,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凡是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为原则,创造了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多种结构;在沙漠中还采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到明代,砖制品产量大增,明长城许多城墙都以巨砖砌筑,这不仅方便了施工,而且提高了工程效率和质量。还有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虽然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摘编自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世界文化遗产——长城》,2015-08-04)
材料三:
城墙是长城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在城墙外侧建垛口墙,垛口墙上部设瞭望口,下部设射洞和礌石孔。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以住宿巡逻士兵和储存武器粮秣,使长城的防御功能大大加强。
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遇有敌情发生,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台台相连,传递讯息。烽燧的布局也十分重要,往往建筑在高山险处或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临近的三个烽燧都在彼此的视野范围内,以便于随时察看和传递消息。


展开余下试题长城防线上还建有城堡,城堡按等级分为卫城、守御或千户所城和堡城,按防御体系和兵制要求大多配置在长城内侧。卫城、所城与长城的距离或近或远,视长城内位置适中、地势平缓、便于屯垦的地方而建,城内有衙署、营房、民居和寺庙。堡城或称边堡,城内有驻军营房、校场等,边堡同长城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里,遇警时可迅速登城。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位置均选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长城沿线的关城大小不一,数量众多。有的大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
(摘编自国家文物局网站《历代长城概况》,2017-11-20)
7.下列对材料中“长城”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的修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历史上,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而且修筑里程最长的朝代。
B.长城的城墙是长城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为了既能控制险要,又能节约人力和材料,城墙往往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
C.烽燧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情报传递系统,往往建筑在高山险处或峰回路转之处,一旦发现敌情,为便于相邻烽燧察觉,白天放烟,夜间则举火。
D.长城防御体系中还建有卫城、守御或千户所城和堡城等不同级别的城堡,它们一般建筑在地势平缓、便于屯垦的地方,与长坡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里。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中国古代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而建筑的,以城墙为主体,配有大量的城、关、亭、堡的防御体系。
B.长城的布局主要依据地形,重点是控制险要之处;建筑材料则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为原则,建筑结构多样化。
C.长城外侧的垛口墙上部设瞭望口,下部设射洞和礌石孔,明朝时威继光又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大大加强了长城的防御能力。
D.长城上的各种城堡有一个共同功能——防守据点, 因此选位都在易守难攻之处,而关城作为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其选位更是如此。
9.根据上述材料,再概括出长城能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大依据。
(1)历史悠久,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更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答案】7.C8.D
9.(2)设计科学、完美,建筑艺术一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3)长城的工程量巨大,修筑时间漫长,施工极为艰难,体现了中华民族先辈们的坚韧和毅力。
【解析】
7. A项,“其中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而且修筑里程最长的朝代”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材料一中“秦统一天下后,泰始皇连接和修缮各战国长城,长度超过1万千米,始有万里长城之称”和“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据测绘,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据此可知,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但不是修筑里程最长的朝代。B项,“城墙往往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二“凡是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可知,“关城隘口”设在险要之处,而“城墙”只是充分地利用地形来建筑,并不是设在险要之处。D项,“长城防御体系中还建有卫城、守御或千户所城和堡城等不同级别的城堡,它们一般建筑在地势平缓、便于屯垦的地方,与长坡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里”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材料三“卫城、所城与长城的距离或近或远”“堡城或称边堡,城内有驻军营房、校场等,边堡同长城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里”可知,并不是长城的所有防御体系都与长城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里,只是堡城与长城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里,而卫城、所城与长城的距离有近有远。故选C。
8. D项,“因此选位都在易守难攻之处”理解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材料三“卫城、所城与长城的距离或近或远,视长城内位置适中、地势平缓、便于屯垦的地方而建”“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位置均选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可知,并不是各种城堡选位都在易守难攻之处,只是关城无论大小位置均选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故选D。
9.本题题干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再概括出长城能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大依据”,依据原文材料一“历史上,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可知,长城的修筑时间漫长;由“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可知,长城的修筑工程浩大;由原文材料二“在布局上,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及原文材料三“城墙是长城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位置均选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可知,长城的修筑难度之大。但长城依然岿立不倒,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坚韧和毅力。材料二,长城“在布局上,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为原则,……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据此可知,长城在设计非常科学、完美,在建筑艺术上技能高超,在建筑装饰上技术精细,匠心独运。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0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