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54  2020-06-1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2021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位经济学家曾抛出一条“毁三观”的结论一“ 劳动致不了富”,迅速遭到众多网友从事实到逻辑、从学理到情理的全方位反驳。事实证明,靠双手实现梦想、用劳动创造价值,既是人之为人的朴素道理,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更是我们时代深植于每个劳动者内心深处的真诚信仰。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是事关社会根基的大命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主张,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更进一步提炼了劳动的意义;因为中国人历来重视勤劳致富、信奉劳动创造价值,中国的变革甚至被外媒称为“勤劳革命”。回溯历史,从“铁人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劳动者手不停歇、抓铁有痕地实干,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中国。不可否认,社会上一度对劳动的价值有所怀疑,但时至今日,蓝领工种薪酬普遍提升,一些企业的大工匠年薪甚至高达百万,劳动价值在回归。这些都构成了十九大报告中“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坚实基础。
今天,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网络主播、职业电竞选手、健身私....这些之前很少见的工种被创造出来,同时也催生了这个时代新的“人生赢家”。重庆朝天门的“棒棒军”谢幕了,纯粹作体力要求的工作越来越少,呼唤创造力的行业在急剧扩张。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激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细化的分工既在拓宽劳动者内涵,也在敦促劳动精度的提升。同样加工一个零件,精度99%是工匠,精度99. 99%就成了令人仰视的大国工匠。劳动不仅没有过时,其市场价值还将进一步凸显。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正因为知识与劳动已如卯榫般紧扣,我们重申勤勉的意义,更要强调知识的分量。在知识经济风口起飞的创业者,“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是知识向他们提供了杠杆。这是一种风向,更是一种取向:强调埋头苦干不等于一味蛮干,新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离不开创新。拥抱知识、技能和创新,是中国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个个体放大人生价值的关键砝码。正所谓技多不压身、不看学历看能力,新时代这杆秤,比任何时候都掂得出一个人的真正分量。
让劳动者梦想成真,勤劳勇敢者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30多年前,正是城乡间闸门的打开,让束缚在土地上的手脚一下子伸展开,让中国的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今天,随着户籍改革继续推进,市场机会持续增加,更多人有机会跻身成才成功的大门。但这条大路仍需要进一步拓宽。从金融浇灌“三农”到孵化创业项目,从强化职业培训到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从增进劳动权益保障到消除就业歧视,当每一个最初的梦想被善待,勤勉劳动自然会成为一种信仰。
(摘编自何鼎鼎《让“劳动者”梦想成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友全方位反驳某经济学家结论的事实证明,用劳动创造价值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B.随着时代发展,“劳动者”的内涵被无限拓展,劳动精度不断提升,劳动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C.不拥抱知识技能和创新,中国人口红利就无法完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型。


浏览完整试题D.公平的就业环境、市场机会持续增加,是劳动者梦想成真、人生更加出彩的首要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中外两个角度,结合历史和当今的事实,论证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这一事关社会根基的大命题。
B.从尊重劳动的重要性到时代对劳动者的新要求,再到让劳动成为信仰的具体做法,文章论证逐层深人。
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列举国家助力“劳动者”梦想成真的措施,对勤勉劳动成为信仰进行了深层次论证。
D.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论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内涵及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新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只要社会还存在怀疑劳动价值的现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营造劳动光荣和敬业的风尚就十分必要。
B. 新时代纯体力工作趋少,勤勉劳动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埋头苦干上,而是体现在知识技能和创新上。
C.劳动与知识、技能、创新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与改革持续推进,劳动分工日趋细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D.给每一个期待靠双手实现梦想的人提供更优质的就业环境和更多助力,勤勉劳动自然会成为信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展开余下试题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1日)
4.三则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B.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C.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C.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应”的表述为材料二和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主政者,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寒江鸭景
张立忠
冬日正午,漫步江边,阳光温暖地铺洒在路上、身上,心也跟着暖了起来,阳光下,景致鲜亮了许多,山川河流比傍晚时更显旷阔,也更为真实、山拉着白雪的披风,更加巍峨峻峭;水盖着冰雪的被子,更为安静温和。
今冬较暖,江封得比往年要晚了一些,直至大雪节气才魅强封上,如今的老天爷和人一样,做事没有以前认真了,江封得潦草,有的江段竟被粗心地漏封了。漏封的江面,水清澈见底,潺潺地流着,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波光,像一个熟睡了的人心脏,有节奏地律动着,似乎在昭告人们:江依然醒着。
在江南大桥上游,有一小片江面今年一直未封上,于白雪皑皑中开了一个长长的黑色口子,像一只大地的眼睛瞪着天空和城市,最初“眼睛”很大,长有二三百米,宽也有一百多米。令人意外的是,那一小片未冻水域,竟然招来了许多野鸭子。野鸭在这江中出没,本不稀奇,每年春天开江伊始或秋天江面封冻之前,都有大批迁徙中的野鸭在这里落脚打尖,但在封江的时候都飞走了。今年不一样,这些野鸭入冬以后并没有飞走,而是一直在那未封冻的水域流连着,大有今冬在此安营扎寨不再走了的意思。
这群野鸭约有百只,早在深秋时节就已经来到这片江面上,那时江未封冻,鸭子们三五一群、八九一伙,分散于江的各处。入冬后,江面渐渐结冰,鸭们的活动区域被一点点收窄,慢慢地就集中到这片未冻冰的水域来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群,成为江中引人入胜的一景。由此,观鸭成为我每天必散步的理由。
观鸭的最佳地点是在桥上,站在江南大桥上往下看,江水清清,视线直达水底。鸭子们悠闲地在水面上浮着,或漂游,或觅食,慢悠悠地过着属于它们的日子。它们经常地把头和身体大部分扎进水中,用它们那著名的扁喙,在水下寻食,两只脚掌急速地在水里划着,屁股则垂直地撅得老高,看着它们那份打食的辛苦,觉得不比人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轻松多少。当然,许多时候它们都是在水上漫无目的地游着,脚掌不紧不慢地划着水或者压根就不划水,只是随波逐流地漂着。还有些干脆爬上冰面,卧在那看着水中的同伴们,还不时地窃窈私语,好像是在评论着某个同类的游泳姿势和进食动作。有时某只野鸭猛然间在水中使劲扑闪起翅膀,吓得水珠四散奔,引来水面一片凌乱。偶尔,会有一只或几只野鸭不知什么原因突然间飞了起来,看似要远去,可飞了没多远,换一个位置又落下,终归还是没有离开这片水域。在这庞大的鸭群中,有一只小小的鸭雏颇引人注目,它经常落单,总漂在鸭群的下游。它的觅食方法与成年鸭子们也不太一样,总是一个猛子扎进水中,箭一样地在水底穿行,速度极快,像一条在水下梭游的鱼,好一会儿才冒出来。
桥上车来人往,两岸亦行人不绝,但野鸭们却并不在乎,怡然自得地演绎着自己闲情逸致般的生活。这一份人鸟和谐的图景,让人心生感动,我想起王维《画》这首诗颇合此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野鸭子虽然耐寒能力极强,但能留在繁华市区内的一小段江面上越冬,这是过去从未见过的事情。我想,它们能留下来,须具备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是要有足够的食物,另一个是安全。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旧闻:2010年,内蒙古草原鼠害成灾,草场受灾严重。鼠患的原因,是草原狼、狐以及鹰隼等鼠类天敌被人们猎杀殆尽。这让我想起这么一件事情:三十年前的一个秋日,一位农村朋友给我带来一只野鸭。我把这野鸭炖了,没料到吃了头一口就把牙崩坏了一颗,疼了半年多,至今亦常有不适。原来野鸭是朋友用猎枪打的,鸭身上还留下数颗枪沙,被我咬到了。“崩牙”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可我觉得,这是野鸭对人的一种特别的报复,也是大自然给人的一份警示。
走在江边上,望着澄澈的江水,观着寒江上徜徉在水中的野鸭,看着阳光下安恬的山川与河流,一种愉悦随着气血畅游通身,而后从毛孔中慢慢地渗透出来,感觉冬日的阳光不冷了,顺着江面吹来的风也不寒了。风拂去了心中的尘霾,拂去了日积月累的阴郁,蓝天高远,心胸敞亮。
(摘编自《西南作家》杂志)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野鸭能留下来,说明这段未封冻的水域有着足以养活们的食物,也说明它们在这段水域没受到人为惊扰。
B.文章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写出野鸭在江面自由欢快活动的场景,侧面体现自然环境得到改善。
C.文章插叙“我”因食用野鸭而“把牙崩坏”的回忆,是为了突出表现“我”以后食用野鸭感到恐惧及排斥。
D.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到江边散步感受到冬阳和暖,江风不寒,天高心亮。这部分内容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了主旨。
8. 作者在文中引用王维《画》这首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 文章以“寒江鸭景”为标题有什么意蕴?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题。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人。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于世。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兴定末,召为英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转应奉翰林文学。拜监察御史,言五事称旨,又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棰杀之。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坐此为人所讼,罢去。久之,用宰相侯挚荐,起为太学博士、南京转运司户籍判官,迁翰林修撰。一夕暴卒,年四十八。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为人躯干雄伟,髯张口哆,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为文章、诗喜新奇。善结交,凡当涂贵要与布衣名士无不往来。居京师,宾客踵门未尝去舍,家无余赀,及待宾客甚丰腆。莅官喜立名,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锐,击豪右,发奸伏,一邑大震,称为神明。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金史•雷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B.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C.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D.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产生在周朝,所以也叫《周易》。它既是儒家经典,又是道家经典。
B.庶出,封建宗法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子女为“嫡出”,继室、非正妻的妾室、嫔妃所生的孩子都叫“庶出”。
C.河朔,河,指黄河。朔,凡始之称。中国古代把北方看作是万物之始,因此称北方为“朔方”,称黄河以北为“河朔”。
D.登第,也称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文中“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即考中了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渊自立自强。雷渊是偏房所生,兄长们都不愿与他同列,以致父亲死后不能在家中安身,于是发愤学习进入太学,后考中进士,由此闻名。
B.雷渊偃然不屈。河朔军队里的将领骄横自重,行台以下的官员都尽量安抚他们,雷渊到军中却不向他们屈服,军中大将也不敢怠慢他。
C.雷渊嫉恶如仇。雷渊检举官员从不避开权贵要人,对不守法的奸人豪强就立刻杖杀之。在蔡州时因杖杀的人过多,被起诉而罢官离职。
D.雷渊交友真诚。雷渊交友广泛,不管对方是权贵要人还是普通百姓,虽然家里并不富足,招待客人的食物却丰盛精美,毫不吝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
(2)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杂诗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注]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东路,指曹植从洛阳回自己封地鄄城(在今山东省)的路。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四句自问自答,强调诗人心中的远游是要远征东吴,为国杀敌。
B. 诗人远游时遇到了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暗示理想受阻的现实。
C. “惜哉无方舟”一句语义双关,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与无奈。
D.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闲居封地、甘心替国分忧的情感。
15. 曹植的诗歌具有“刚健之美”,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1)《离骚》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遭小人嫉妒甚至恶意污蔑攻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先揭露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长期“_________________”,使珍宝堆积如山;这为后面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就足够来抗击秦国作了铺垫。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寄寓离情,释却离愁后,表达美好祝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美丽中国”愿景是“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___________,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国城市建设几十年来取得瞩目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某些扩建的城市新区,缺乏个性和特色。从美学角度深入探究这一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改善提升城市建设,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好目标。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___________。从南到北1.8万多千米海岸线,海岸城市从南部的海口、三亚到中部的上海、厦门,再到北部的青岛、大连;从东到西,从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起伏的山岭到崎岖的高原,各具特色;长江、黄河、松花江、伊犁河,以及青海湖、洞庭湖等各类水系,___________,神州大地,___________。然而,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 )。其审美效果是,如果只看建筑风貌,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也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城市就与自然割裂开来。让城市美丽起来,不仅需要建筑师、规划者、开发者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更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观基础上的城市美学误区。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劈山填海 五光十色 平分秋色 丰富多彩
B.夷为平地 众彩纷呈 各有千秋 五光十色
C.劈山填海 丰富多彩 各有千秋 众彩纷呈
D.夷为平地 丰富多彩 平分秋色 五光十色
18.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都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B.人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是很难的
C.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很难让人们直观感受到
D.人们很难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B.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运用、有所建树。
C.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宜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