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5  2020-06-1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5]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宁夏育才中学高二语文试卷
I 卷 阅读题(共7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她,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 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 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 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 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 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2、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
A. 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 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浏览完整试题C. 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 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 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 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 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二、古代诗歌阅读(17分)
(一)课内阅读(8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4-5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4、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首先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下半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B.“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C.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真实地表现了夔州的偏远,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D.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5、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5分)
(二)课外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①
欧阳修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②渐下云间雁,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夷陵(湖北宜昌)途中。②滮(biāo)田:充满水的田地。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描写“孤舟”“雾霭”“山浦”“星斗”等景象,体现旅途的遥远与孤寂。
B.前两联融情入景,用旅途的迷茫来衬托内心的伤感,暗示诗人贬官后的失落之情。
C.颈联笔锋一转,写水田上大雁、霜日中红枫,美丽景色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D.全诗层次清晰,构思精巧;行文平易流畅、从容舒缓,彰显本诗鲜明的创作特色。
7、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三、文言文阅读(两道大题,共36分)
(一)课内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理:道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与尔三矢
B.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称伶官。
B.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
D.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后用“ ”和“ ”两个包含对比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历经金人入侵战火的人们淡忘当年的屈辱岁月、而今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与批判。
(2)韩愈的《师说》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指出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态度,必将会导致“ ,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3)《登高》中“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
(5) 在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一意思时,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是: , 。
II 卷 表达题(共7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 ,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 ”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 。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我们 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 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B. 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
C. 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D. 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
B. 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
C. 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D. 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B.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D.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2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字。(4分)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接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 __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就是空间, ① ,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西方人也常常说,所谓人是在生死之间的一个旅客。旅行是有不同动机的, ② 。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教育的旅行。孔子去拜见老子,司马迁为了他的史学大业,去访问名山大川,这些也都是为了教育。《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非常生动的记游之作,值得一看。徐霞客不仅文笔好,而且是地理学家、科学家。他认为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所以他从杭州一路往西旅行,一直到昆明,到金沙江。旅行的另一个动机是政治,是不得已的, ③ 。唐朝韩愈被贬到潮州,宋朝苏轼被贬到最南边的海南岛,这都是政治的旅行。还有一种旅行的动机是宗教,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你到罗马,到普陀山,到宗教圣地去,都要跋山涉水。


展开余下试题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疫情,短时间内即蔓延全国。在这场旷世灾情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无数医护人员、公务人员甚至普通公民,都化身意志坚定的战士。媒体人白岩松说:“疫情的数字给我们震动,逆行的面孔却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当事人爱华的身份完成写作。
(1)某市举行以“传承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代表“复兴中学”参加比赛的演讲稿。
(2)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日子里,涌现出一些触动你灵魂的人物,你选择其中一位给他(她)写的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泄露个人信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800字。

宁夏育才中学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
解析:B项是第二段内容,只分析人类的“优越的力量”C项只涉及第三段前半部分内容D项只涉及第四段内容
2、C
解析:C项是写文章的具体做法步骤,不是“调节心情”
3、D
解析:D项在第五段结尾和最后一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根本所在”中的这是指上一段中第一、二句话的内容,选项中“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在原文中只是举例子,不是作者论述的“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课内阅读
4、C
解析:A项,“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 “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B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D项,“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5、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②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③ “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意思相近即可,一点2分,两点4分,以此类推,共5分)
(二)课外阅读
6、C
解析:C项“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错误,在颈联中,作者笔锋一变,雄壮激扬起来。他通过写水田上飞的大雁、落日中的红枫这些乐景,写出自己已经摆脱了贬谪的孤独与忧伤,寻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这些美丽的场景都是在暗示着作者的心情已经逐渐开朗。
7、莼菜和鲈鱼味道正鲜美,远方而来的我为还能赶得上秋风而高兴。诗人借西晋张翰因为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美食、弃官归乡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遭受贬谪,但内心依然乐观、豁达的感情。
三、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8、C 本:推究,考查
9、B
10、B 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
11、(1)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2)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2、D
解析:本句大意是:(谢弘微)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
13、B
解析: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14、 B
解析:B项,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
15. (1)弘微性情严肃正直,一举一动一定遵循礼节法度,侍奉继嗣家的亲戚,格外恭敬谨慎。
(2)曜喜欢评价别人,他每次发表言论,弘微常常用其他的话打乱他的话。
解析:第一句中,循:顺着、合乎;事:侍奉;党:亲族、家人;过:超过。第二句中,臧否:褒贬;以:用;乱:打乱。
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産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産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着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説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説:“亲戚之间争夺财産,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産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四、名句默写
16、(1)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2)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 A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育才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