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23 2020-06-15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2020.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创生一种能够开创中国和世界未来的新型文明,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这是已经被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证明了的史实。
B.中华文明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才能复兴,而“梦回唐朝”的复古并不可取。
C.人们理论上很容易明白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
浏览完整试题
D.中华文明的复兴要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所以新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例证法,以近代改良者的事例证明,只有完全抛开西方文明,中华文明才会复兴。
B.创造出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明,坚持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是高标准的,反之则是虚假的。正反对比,说服力强。
C.文章引用罗素的话有力论证了100多年前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文章中心观点,再对传承、创新和引领展开论述,最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华文明复兴具体实践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合作,符合中华文明复兴传承、创新和引领的要义。
B.把中华文明复兴等同于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时势不同也不必要。
C.中华文明的再造和创新过程,包含着对中西方文明的扬弃,这与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的精神是相一致的。
D.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博大的格局和世界眼光,有义务引领世界文明按照中国模式建构和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炊烟
胡宗波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的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鄂西南山区的人对炊烟、故土的依恋及他们生活、思想的禁锢,与下文父母为“我”设计的对炊烟的背叛形成对比。
B.文中“背叛炊烟”实际上就是逃离贫穷的家乡,以知识改变命运,追求富足的生活。
C.作者将“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比作邮戳,生动形象地写出对故乡的难忘之情。
D.“背叛炊烟”是经历痛苦挣扎的,“背叛炊烟”成功后,其实是陷入更深的痛苦挣扎,本文表达了对“背叛炊烟”的后悔之情。
5.结合文本,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6分)
6.文章以“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材料二:
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靠SCOOT、 SCATS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
展开余下试题
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让公交集团更加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材料三: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卫星经过在轨测试,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达到0.5m,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5m-5m。除了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之外,我国正在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cm级、mm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北斗系统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截至2018年,已经有500 多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系统,车联网平台通过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等信息,使得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在高速公路沿线利用北斗等技术,可对车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整合报警手机定位、路况预判等功能,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上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智能公交位置服务系统,能够对公交到站时间进行精准预报,误差时间<1min,通过公交调度、实时信息采集,降低公交公司10%以上的运营成本。北斗智能支付方案要求每辆车安装北斗模块,手机安装APP后即可使用支付服务,该模式相对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车牌识别技术的支付场景可延展性更强。随着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力争把中国的ITS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实时、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
B.大数据可以改造传统公交模式,提供便捷、个性、精准的智能服务。
C.自主开发的软件应用不多、很多数据没有形成共享,也是制约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原因。
D.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可以提供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
8.下列选项不属于“智能交通”服务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报警手机定位,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
B.安装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车道的通行能力。
C.在地铁售票机上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投币买票。
D.对被盗车辆进行远程断油锁电操作并追踪车辆位置。
9.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发展智能交通有何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代裴舍人作)
白居易
公讳某,字士宽。父讳升,为京兆府咸阳令、河南府伊阙令,有文行学术,应制举对沈谋秘略策登科,诗入《正声集》。
公即伊阙第三子,好学善属文。天宝中应明经举及第,选授婺州义乌县尉,以清干称。刺史韦之晋知之,署本州防御判官。无何,租庸转运使元载又知之,假本州司仓,专掌运务。岁终课绩居多,遂奏闻真授。永泰中,敕迁越府户曹,属邑有不理者,公领之,所至必理。大历中,本道观察使薛兼训以公清白尤异,表奏之,有诏权知余姚县令。时海寇初殄,邑焚田荒,公乃营邑室,创器用,复流庸①,辟菑畲②,凡江南列邑之政,公冠其首。其制邑、辟田、增户之绩,则会稽之牒、地官之籍载焉。建中初选授扬州仓曹参军。至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疾殁于江都县之私第,春秋六十二。
夫人清河崔氏,凤阁舍人融之侄孙,郑州司户法昂之女,妇顺母训,中外师之。贞元二十年十一月十三日,疾终于三原县之官舍,享年六十二。有子曰播、曰炎、曰起,咸以进士举及第。播应制举对直言极谏策,授集贤殿校书郎,累迁监察、殿中侍御史、三原令;炎既第未仕;起应博学宏词科,选授集贤殿校书郎。昆弟三人,不十年而五登甲第,时论者荣之。
呜呼!夫懋言行,蓄事业,俾道积于躬者,在人也;践大官,赞元化,俾功加于民者,由命也。有其人,无其命,虽圣与贤,无可奈何。维公在家以孝友闻,行己以清廉闻,莅事以干蛊闻,如金玉在危,动而有声。又常以致君济人为己任,有识者深知之,宜乎作王者心膂耳目之官,以经纬其邦家。而才为时生,道为命屈,名虽闻于天子,位不过于陪臣,郁郁然殁而不展其用者,命矣夫!古人云:“有明德大智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馀庆。”今其将在后嗣乎?不然,何乃德行、政事、文学之具美,聚乎公之三子乎?天其或者殆将肥王氏之家,大王氏之门,以甚明报施之道者也。某不佞,与炎同升诸科焉,祗命于宪府也,与播联执其简焉,及为考文之官也,又起在选中焉,辱与公之三子游,而聆公之遗风甚熟,故作斯文,无隐情,无愧辞焉。
(选自《全唐文》第七部卷六百七十九,有删减)
注:①流庸:亦作“流佣”。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②菑畲:耕耘。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属邑有不理者 理:条理
B.时海寇初殄 殄:消灭,灭绝
C.夫懋言行,蓄事业 懋:勉励
D.某不佞,顷对策于王廷也 佞:才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旧时直呼尊长的名字为大不敬,但某些情况下又不能不说,就用讳某某,表示避讳之意。
B.敕:指帝王的诏书。与圣旨常用的“召”“制”相比,“敕”有告诫官员不要恃宠而骄的意思。
C.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词语“迁进”“迁除”“迁延”等都表示升迁。
D.辱,谦辞,表示承蒙。古人常常用谦辞表示自己的谦虚,这样的谦辞还有“鄙”“愚”“拙”“老”等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士宽为官清廉干练,所到之处都治理得很好。他担任余姚县令时,积极建城、开田、增加人口,政绩在江南城市中居于榜首。
B.王士宽的夫人清河崔氏为妇顺从恭敬、为母谆谆善教。她精心养育的三个儿子均高中进士,当时人们都认为这很荣耀。
C.即使有人在言行、事业上不断精进,使自己堪比圣贤,也不一定就能做大官、辅佐国君教化天下、对百姓有功绩。
D.作者认为王士宽虽有治国之才,却因为命数不好没有机会成为君主得力的重臣,一直压抑到去世,宏才也没能施展。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明德大智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馀庆。(4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腊日①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②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③随恩泽,翠管银罂④下九霄。
【注】①腊日:本诗作于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安史之乱后,杜甫回到长安时。②侵陵:亦作“侵凌”,侵犯,欺凌。③口脂面药:防口唇龟裂的油膏香药。④翠管银罂:盛“口脂面药”的器物。
展开余下试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对比了今年腊日与往年在气候上的巨大差异,“尚”“全”二字透露出诗人浓浓的喜悦之情。
B.颔联选取了残冬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侵陵”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了春天的来势汹汹、不可阻挡。
C.颈联和尾联表述了作者在时局稳定之后重回长安、仕途理想得以实现后的激动感恩之情。
D.全诗情景交融,满怀对寒冬结束春日即将到来的期盼之情,体现了诗人不计个人荣辱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操。
15.为什么在杜甫《登高》中,我们感受到秋之悲凉,而本该是一年中最冷的“腊日”里,我们却感受到冬之暖意,请从景与情的关系对两首诗作简要分析。(6分)
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 ,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原因在于: ▲ , ▲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乘小舟进入港口时,发现水中大石能发出窾坎镗鞳之声的原因是: ▲ , ▲ 。
(3)屈原在《离骚》中借饰以香草来表现诗人注重自身修养的两句是: ▲ , ▲ 。
(4)李白《蜀道难》中“ ▲ ,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自然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不同的比喻描写了琵琶弹奏出的不同乐音,其中表现力量崩泻的两句是: ▲ , ▲ 。
三、课外名著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17.下列关于《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控诉了浓厚封建色彩的大家庭对生命的戕害与罪恶,歌颂了青年一代的觉醒意识与反抗精神。
B.觉慧是受五四影响的新青年,他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反对专制礼教与封建迷信,不满于觉新与觉民的“作揖主义”和 “无抵抗主义”。
C.觉慧的恋爱悲剧和觉新的婚姻悲剧,主要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爱情、婚姻与封建礼教及封建专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爱情被旧制度扼杀了。
D.《家》在艺术结构上设置了鲜明的对立模式,一方是以专横顽固的“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一方是以勇敢真诚的“觉慧”为代表的反抗封建的叛逆者。
18.《红楼梦》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判词写的是 ,她玩弄手段,借刀杀人,致使 吞金自杀。最后自己也身败名裂,万事皆休,并将孩子托付给 。(3分)
四、语文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12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 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他 不迎合社会心理去 ,但是他是一个热情者,总不免希望世有知音同情。因此艺术不像克罗齐派美学家所说的,只达到“表现”就可以了事,它还要能“传达”。艺术好比一棵花,社会好比土壤,土壤比较肥沃,花也自然比较 。艺术的风尚一半是作者造成的,一半也是社会造成的。
A.泰然自若 当然 沽名钓誉 蓊郁
B.自得其乐 固然 沽名钓誉 茂盛
C.自得其乐 当然 故弄玄虚 茂盛
D.泰然自若 固然 故弄玄虚 蓊郁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 。 。
。 。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①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
②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
③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
④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
⑤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
A.⑤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⑤③
C.⑤②③①④ D.②④⑤③①
2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资政殿学士行 以其无礼于晋
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虽董之以严刑
C.臣乃敢上璧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2.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非我也,岁也 ④具告以事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此世所以不传也 ⑦古之人不余欺也 ⑧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①/②/③⑥/④/⑤⑧/⑦ B.①⑦/②/③⑥/④⑤/⑧
C.①⑦/②/③⑥/④/⑤⑧ D.①④⑦/②/③⑥/⑤⑧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欣赏是人们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情趣的一种行为。我们可以欣赏自然风景,也可以欣赏人文景观……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选好角度,自选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错误,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
2.B(A项“完全抛开”错。原文是说“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C项引用罗素的话是从反面论证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D项文章采用“总——分”结构。)
3.D(“按照中国模式建构和发展”错,“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不会强加自己的标准。)
4.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的独特情感以及背叛炊烟后的内心挣扎与追思,但没有后悔之情。)
5.①拟人手法的运用(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故乡传统农耕生活必然会被富裕、先进的现代化生活所取代。(3分)②蕴含作者对这种变化既欣慰、期望,又充满伤感、留恋的矛盾复杂情感。(2分)
6.①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②炊烟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故乡特有的景致,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原点,是家和温暖的隐喻,但同时也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与贫穷;③抒发情感的载体,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B(“大数据”偷换概念。原文是“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可见应该是“信息化”改造了传统公交模式,而不是“大数据”。)
8.C(这是用户自己的行为,没有提到运用大数据等智能化服务。)
9.①有效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解决城市交通等问题。②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③提供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和支付等服务,让人们出行更便捷。(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A(A 理:治理。选项“条理”与答案“治理”词性就不同,原句“理”是一个动词。)
11.C(C “迁延”是指延后或拖延,不能表示官职升迁。)
12.B(B 当
上一篇: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扬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