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59  2020-06-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一中2020届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桓台一中高三模拟(三)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来纷纷发表了他们的小说新作。
“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是一个可贵的尝试。
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着日常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个“样本”。
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伟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历史题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
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己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
(摘编自《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
材料二:
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
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钟书的《围城》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浏览完整试题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
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
(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
材料三:
批评家写小说经常写成丑闻,可还是忍不住。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应该说,纯粹的小说对每个批评家都构成一个诱惑。不要说批评家了,不都那样吗?很多相声观众,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也能上去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都忍不住啊。批评家写小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当然,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
(摘编自《李敬泽:“看来看去”,又与谁秘密交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评论家跨界写小说,是因为不满于现有文学生态,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或写真正的历史小说。
B. 李云雷认为,评论家写小说有很多困难,除了对非专业领域知之较少外,还受文学本身的局限,但仍值得尝试。
C. “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识使得人们对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跨界写小说存在着某种担忧。
D. 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这是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房伟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照应了材料二中评论家写小说在生产环节有优势的论点。
B. 批评家拥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C. 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没有先天优势,因为此时他已不再是普通读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
D. 在文学的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代文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读者在对批评家创作小说质疑的同时也充满期待。
B. 有些批评家写小说爱炫技,但如果对文学理论处理得好,并不影响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喜爱。
C. 文学评论一般是专业人士看的,没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样接受普通读者的检验。
D. 李敬泽认为评论家写小说就像观众上台说相声一样,很件冒险的事,不认可这种行为。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5. 你是否看好批评家写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D 3. D
4. ①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述。②采用并列式的论证方式,分别从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角度对批评家写小说进行了分析论述。③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5. 示例一:看好。①批评家具有高度 文学自觉性,在小说的创作、传播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②现在的文学生态令人不满,批评家尝试小说创作,有可能改善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新的风气。示例二:不看好。①擅长写文学评论不一定擅长实际的小说创作,他们缺乏实际的创作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多。②批评家写小说容易出现“掉书袋”和炫技问题,可能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最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整理出答案。
A项,“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材料中张柠、李陀的目的,“写真正的历史小说”是材料中房伟的目的,这些目的都只能代表个体,并不能统一概括全部评论家跨界写小说的目的。
B项,“李云雷认为……但仍值得尝试”说法错误,材料中李云雷的话意思是,每个人只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之中,不了解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很难产生大师,因此应该尝试“跨界”。他的“跨界”(写小说)仍是在文学领域的范围内,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他并不是在讲跨界的困难。
D项,“这是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根据原文“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可知,“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只是小说越来越难写的原因之一,而非“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D项,“在文学的生产……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可知,批评家在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这三个环节并非都具有优势,只是在文学生产、传播环节具有优势,在消费环节则不具有;且文中并没有对批评家在这三个方面的优势进行对比。因此不存在“逐步下降的趋势”。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通读全文,准确把握全文大意;其次要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提出的概念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既要对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解,又要联系全文,对概念进行全面的阐释。


展开余下试题D项,“不认可这种行为”说法错误,材料三中李敬泽并没有不认可批评家写小说,而是认为很冒险,很多人写不好,经常出“丑闻”;但他也说“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可见并没有不认可这件事。只是认为“很冒险”。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中,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就要从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论证手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说明。从论证结构来说,材料二采用了并列式论证,分别从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角度对批评家写小说进行了分析论述,论述了批评家在文学生产、传播环节具有优势,在文学消费环节则不具有优势的状况。从论证思路上来说,材料二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首先提出问题“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继后从“文学生产角度”“文学传播和消费角度”进行问题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从论证手法上来说,材料二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举例论证“钱钟书的《围城》、张柠的《三城记》”;引用论证“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比喻论证“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非连续性文本中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从四个维度去把握。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探究的范围和角度。其次要紧扣原文,寻找相关线索。要善于发现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特征,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再次,要整体感知,注意抓个性。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文本内容,善于进行个性化解读。最后,客观准确,注意委婉性。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文学作品,探究的开放度受文本事件、主流观点、舆论氛围等因素影响,不能脱离材料作无限度发挥,遣词造句要委婉辩证,全面公正。
本题一方面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个人的“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对有关评论作出有独特见解的评判,是对文本谈讨论研究的变体,考生有一定的自由进行拓展,但必须立足文本内容进行探讨。本题属于开放式问题,回答“看好”或者“不看好”均可。回答“看好”,可根据文本内容,寻找支持自己论点的论证内容,即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所在,以及批评家写小说,能带来新的风气,或许能改善文学生态。回答“不看好”,可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出批评家写小说的劣势所在,比如文中提到的缺乏实际经验、易“掉书袋”和炫技等。
【点睛】议论文的三种论证思路:(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走向北方
邹荻帆
穿过了滴绿的树林
与淡墨水的远山,
赭石色的大路上,
我们以沉重的脚步
走向北方。
北方是广阔的,
那些线条模糊的地
我们走近了,
更想望着
那更远的
萦在白云下
爬上青苔的古城,
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
每天,
我们跋涉在
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
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
贴在背上
的是湿答答的汗衣,
沙子钻破了草履呵,
一天天
我们的脚掌磨得更粗粝了,
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
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的每一条路上,
吻合着祖先们的足迹。
晚间,
我们投落在
墙壁霉湿的屋子里,
围着跳跃的烛光,
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
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
“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
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的风车,
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
它们的主人走了,
只留着黄犬叫着寂寞。……
烛火跳跃着,
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
祖国呵,
我们为着争求您的自由与光明,
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
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
烛火以微弱的光
剪破了黑暗,
我们微弱的力量
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
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
烛火跳跃着,
我们以红色的笔
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
在明天啊,
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
1938年7月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是对行军状况的描写,从前两节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
B. “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写前进时“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我们”对走向北方的态度坚决。
C. 诗歌三、四两节概括地叙述行军的过程,写白天时侧重描写细节,写夜晚时则侧重描写村中景象。
D. “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用笔的颜色与勾写的内容暗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的风车”,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了寂寥落寞、毫无生气的氛围。
B. 诗歌抒情多用象征,如烛火象征跳跃的心,烛光代表光明;黑暗象征沦陷,星火燎原代表全民抗战。
C. “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直抒胸臆,余韵悠长,表达了走向抗战最前线的决心。
D. 整首诗的格调是先抑后扬,上半段是冷色调,下半段转向了暖色调,正暗合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
8. “我们将以粗粝 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的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的足迹”中的“吻合”如何理解?
9. 诗歌用“走向北方”作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6. A 7. C
8. 我们要走遍祖先开辟的每一寸土地,这每一寸土地我们都不会放弃;表达了诗人对保卫祖国河山的信心和决心。
9. ①统领全诗。全诗紧紧围绕“走向北方”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展开。②“北方”指代抗战前线,“走向北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斗志。③用四字短语作标题,短促有力,有利于抒发情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展开余下试题A项,“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说法错误。诗人描写了“滴绿的树林与淡墨水的远山”“赭石色的大路”,可见北方的大地美丽如画,色彩丰富;“线条模糊的地”“萦在白云下爬上青苔的古城,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可见北方的大地广阔无垠,层次分明,并不是“萧条荒凉”的。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品读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余韵悠长”说法错误,余韵悠长:形容一样事物令人久久回味,难以忘却。诗歌结尾是:“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这句话直抒胸臆,干脆有力,充满信心和决心。并没有“余韵悠长”的意味。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诗中某个重要词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这个赐予的含义时,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才能准确把握住这个词语的含义。不能脱离诗歌而毫无依托地片面理解,也不能单从字面意思去猜测。
本题中,“吻合”的意思是完全符合,结合“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的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的足迹”可知,“吻合”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我们要“和”祖先一样不畏艰苦,快乐和自由地努力前行;另一方面,“中国的每一条路上”是我们祖先披荆斩棘开辟的,他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必将完全契合、追随他们的足迹,“寸土不让”守护每一寸疆土,表达了作者永不放弃的信念与保卫祖国河山的信心和决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诗歌标题的作用。诗题是诗歌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提供给读者窥视诗歌内容的独特视角。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解答此类题型,可从标题与诗歌内容的关系、情感主旨以及表达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中,从内容上来说,全诗围绕诗题“走向北方”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展开。所见的是树林、远山、大路、古城、屋脊,所闻的是风车响、黄犬叫,所想的是“争求自由与光明,追逐着遥远的风沙”。这些都是紧扣住“走向北方”来写的,标题统领了全诗。从主题上来说,“走向北方”实际上是指走向抗战最前线,“走向北方的北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斗志。从语言特色上来说,“走向北方”是四字短语,短促有力,用其作标题能更强烈地抒发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①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②,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置幕府,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晡,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脩莳园区,优游自怡。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
(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减)
【注】①僚婿:同门女婿。②艾:对老年人的敬称。
10.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B.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C.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D.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辈行,辈分、排行,也可指同辈的人,文中借以指学问水平相当的一群人。
B. 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文中萧嵩的任职属于后一种情况。
C.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有时也借指将帅。
D. 晡,申时,即十五点至十七点,古时十二时辰之一,每个时辰等于两小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嵩还未做官,名声不显。相士夏荣却断定萧嵩将来比陆象先寿命长且家族兴盛,但时人都不认同相士的看法。
B. 萧嵩胜任边疆事务,有效解除边境危机。他知人善任,派将收复瓜州;他富有谋略,连续拒敌,使敌军溃败。
C. 萧嵩得到皇帝的恩赏,被人羡慕。出师远征,皇帝作诗送行;取得战功,被授予高官,与皇帝结成亲家,地位显贵。
D. 萧嵩懂得臣子进退之道。他在帝王宠眷未衰减时恳请退休,反而得到皇帝郑重挽留;退休后修园置,安度晚年。
13. 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
(2)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
14. 萧嵩为什么要辞去宰相之职?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萧嵩于是实行反间计,制造可疑的事情给吐蕃看,赞普果然杀了他。(2)卿说得很恳切,朕(现在)不能决断。卿(先)回去,傍晚会有诏书。
14. 为让皇上评判他与韩休的争执感到惭愧;懂得进退之道,知道在荣宠未衰减之时隐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①明句式,助断句②修辞句,找特点③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
本题中,根据古代文化常识,“待罪”是谦辞,供职的意思。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所以“待罪宰相”是担任宰相的谦虚说法,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B、D两项。“有如厌臣”意为如果陛下厌恶臣,“臣”作“厌”的宾语,所以中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A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淄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