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97  2020-06-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7]
天津市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试题(逐题解析)
2020年普通高考(天津卷)适应性测试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晚央视一套8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将诞生最终的冠军。(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一百余位诗词达人、十场擂台赛的激烈角逐,将带领全国电视观众完成一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相较于去年,节目几处升级效果很好。首先是内容有所拓展。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诗歌的( )《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 )、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观众品读文化、寻根中国。
其次,赛制上的升级也成为一大亮点,增设了具有“一对一”对抗特点的“飞花令”环节。“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场上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______________。《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永言。”这也是中国人喜欢作诗、痴迷诗歌的根本原因。“飞花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朝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谓的“即席作歌”的饮酒风俗。魏晋时,名士四十余人,丁会稽山阴的兰亭“流觞曲水”,抒展抱负,众人所作的诗篇会年成果,促成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而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如诗不成,罚你金谷酒数”,就是“当筵歌诗”的最好例证。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秉承 源头 耳熟能详
B. 继承 源流 耳熟能详
C. 秉承 源流 耳濡目染
D. 继承 源头 耳濡目染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不仅考查诗词储备,更是对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B. 这不仅是对诗词储备的考查,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
C. 这不仅考查诗词储备,更考查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D. 这不仅是对诗词储备的考查,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前人有“六义”的说法,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
B. 《尚书》,原名为《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被列为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四书五经”的“四书”之一。
C.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写的《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盛行于两宋,代表词人有柳永、苏轼、辛弃疾等。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秉承:指接受,承接,按(命令或指示]办事或处理问题。继承: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等),泛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后人继续做前人遗留下来的事业。结合“宗旨”分析,用“秉承”。
源头:意思是水发源处,比喻事物 本源。源流:水源和水流,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结合“中国诗歌的”“《诗经》”分析,选用“源头”。
耳熟能详:释义为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复述出来。耳濡目染: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修饰“诗词”,选用“耳熟能详”。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前面内容“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分析,这不仅是考查诗词知识储备,更是考查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
A项,应该去掉“对”。
B项,病句,“这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表意错误。
C项,“考查”“较量”搭配不到。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也是‘四书五经’的‘四书’之一”错误。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故选B。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 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C. 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 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5.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 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C. 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D. 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有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6. 这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 )
A. 博物馆的科研价值
B. 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C. 博物馆对文化品牌的贡献
D. 博物馆的多样化价值
【答案】4. D 5. B 6. A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展开余下试题D项,“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的说法不准确,根据稳重图表内容,2003年比2002年也有所减少。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错误。结合“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分析,“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说法无中生有。
C项,“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 全部贡献”错误。结合“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分析,“全部贡献”错误。
D项,“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有非常重要的贡献”错误。结合材料三“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分析,选项内容与材料三说法相悖。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结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等分析,①可以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历史、研究文化、进行考古科研等,并获得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针对藏品的研究,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从而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③博物馆可以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④博物馆可以向社会提供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文物巡展或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方面的产品或服务。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博物馆的科研价值。
故选A。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子。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换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汛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日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答,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丕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徽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蓝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相关链接】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必失实者矣!
(王充《论衡•儒增》,有删节)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岁凶,横道伤杀 凶:凶险
B. 间里未尝让 让:责备
C. 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
D. 援笔而众奇 奇:认为……奇特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 勉以行操为基 以象鸢形
C. 逸乐而欲不放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 俗材因其微过 其孰能讥之乎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10.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④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⑤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⑥行苟离俗
A. ①②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 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 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 《自纪篇》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13. 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出了王充哪些治学态度?
【答案】7. A 8. C 9. C 10. B 11. B
12. (1)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


展开余下试题(2)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
(3)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
13. 养成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凶”,结合“岁”分析,“凶险”错误。此处应该译为年岁不好,遭遇灾年的意思。句意: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人。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兼词,在那里;助词,置于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B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C项,连词,表转折,却,然而。
D项,代词,他的;副词,相当于“难道”。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尚”不宾语为“苟作”,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
“好”是喜欢的意思,宾语为“谈对”,且句式和“才高而不尚苟作”对称,排除D项。
句意: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理解题中6个句子的意思,考查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正确答案。题中,“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的意思是:“(王充)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这属于王充的美好品德。“礼敬具备,矜庄寂寥”的意思是:“(王充)很懂礼貌,庄重寡言。”这也是讲王充的美好品德。“以笔著文,亦如此焉”的意思是:“(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这不属于美好品德,因此凡含此句的选项皆不是正确答案。由此排除C项、D项。
“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的意思是:“(王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这也是王充的美好品德。“幽处独居,考论实虚”的意思是:“(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这是美好品德。“行苟离俗”的意思是:“(只要这个人)品行不同于世俗,(王充就同他交朋友)。”这句讲的不是王充,因而应排除此句。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他追求好名声”错误。原文为“不好徽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会”,恰逢,正好赶上;“为……所”,被;“擒”,抓住;“恐为怨仇所擒”(被动句)。(2)“其”,代词,他的;“始”,开始;“于”,介词,和;“其论说始若诡于众”(状语后置句);“终”,最后;“是”,意动,认为……是正确的;“之”,代词,指他的观点。(3)“淫”,沉迷;“甘”,乐于;“闻”,听说。
【13题详解】
本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出了王充哪些治学态度”,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人物的治学态度。结合“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常言人长,希言人短”等分析,体现出了王充养成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合“必失实者矣”分析,看来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体现出了王充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王充,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的祖先籍贯在魏郡元城,又姓孙。祖上几代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泛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专爱推荐没有作官的读书人,给已经当了官的人开脱过错。自己认为不好的人,也不会去称赞他,人家有了过失,即使不为他开脱,也不会再去陷害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20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