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53 2020-06-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3]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语文八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
语文(八)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的。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通过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
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以及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等,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对各种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
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珍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于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在绵延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时代内涵,正是敦煌文化的魅力与活力所在。对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
(摘编自黑晓佛《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浏览完整试题
A.敦煌文化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体,同时又吸纳了多种外来文化元素,内涵丰富。
B.虽然历经社会变迁,自然环境恶劣,但是敦煌文化崇德向善的底色却从未改变。
C.敦煌的文学艺术都是为反映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人生的关怀。
D.融通是敦煌文化的特点之一,它体现了“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提出问题,中间分析原因,最后发出倡议,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
B.文章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总结了敦煌文化在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四个特点。
C.文章论证敦煌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具体例举了构成敦煌文化的多种元素。
D.文章在论证敦煌文化特点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敦煌文化对于当今时代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敦煌文化的研究表明,一种文化只要能在其原来的基础上开放纳新和再创造,就一定能取得开拓发展。
B.关注现实人生和当下生活是敦煌文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一旦进人玄想,文学艺术将失去其生命活力。
C.敦煌文化的魅力在于文化融合,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D.传承发展敦煌文化,今天还需要深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人文精神,并赋予它时代的内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天内,共撰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30篇以上。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AI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例如,国外有美联社的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Heliograf以及纽约时报的blossom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dreamwriter等。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5W1H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 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
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2014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6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6.8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USGS错误发布的1925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92年的笑话。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 数以万计的稿子。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本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B.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者的内涵不同。
C.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普遍,所写新闻已 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D.现在,《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性能要好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它不仅可以检索、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
C.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展开余下试题
D.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6.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超人
冰心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从局里低头独步的回来,关上门,摘下帽子,便坐在书桌旁边,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
房东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叼叨的问上几十句,何彬偶然答应几句说:“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把腿掉坏了,自己买块膏药贴上了,还是不好。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她端着碗,站在门口,只管出神。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
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时,忽然想起绳子忘了买了。他打开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喚:“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
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进屋去了。
累了两天了,何彬闭上双眼,又想起了深夜的病人——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微微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屡屡清香,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
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报先生的恩德。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叩上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清香还在,母亲走了!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早晨程姥姥进来的时候,车也来了,箱子也都搬下去了,何彬泪痕满面,静默无声的谢了谢程姥姥,提着一篮的花儿,遂从此上车走了。
禄儿站在程姥姥的旁边,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却放着一张纸,写着:
小朋友禄儿:
你说你要报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应当怎样的报答你呢!
你深夜的呻吟,使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头一件就是我的母亲,她的爱可以使我止水似的感情,重又荡漾起来。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
我再深深的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小朋友,再见!再见!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呵!
何彬草
“他送给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儿,呆呆的望着天上。
(选自1921年《小说月报》,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何彬是个冷心肠的青年”是很突兀的一句断语,作者借此表明此时的何彬是一个空虚苦闷的青年,为后文的发展作了反向的铺垫。
B.全文谋篇布局很见匠心,比如何彬要调到别的局了,聊聊数语交代,便起到推波助澜、引发下面一系列故事情节的作用。
C.看到禄儿的留言后,“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情景交融,艺术地展现了人物心灵上的深刻变化。
D.本文语言有一定的抒情色彩,梦乡中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月光,星光……直白、浅显而又充满诗情画意。
8.文中画横线部分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9.文中的何彬先认为人与人之间“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后来却写了“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呵”的话,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东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非故杀子孙,罪止拘。”卒从之。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止,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达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B.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C.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D.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入太学学习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掌管土木、水利、屯田、手工业等事项。
C.祠是为纪念死去的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与庙有些相似,如“武侯祠”;后来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辞官、退休的说法有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告老等,原因不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是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之子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是对方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淮西任职期间废除了许多于百姓不利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升迁离开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为国家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5分)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首联采用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B.颔联写秋风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容颜已衰老,由此生发出时光流逝的感叹。
C.尾联“为君”照应开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D.尾联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相似。
15.诗歌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与“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眺,却“__________________”。
(3)在苏轼《赤壁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洞箫声的悲凉。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班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B.众口纷纭 无案可稽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C.莫衷一是 无案可稽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众口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B.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D.“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40年闯出一条新路——我们艰苦奋斗、上下求索,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迈向新境界。
材料:40年 力量 天地 群众 凝聚 推广 打开 干部 试点 创造
与时俱进 敞开胸襟 一往无前 举世瞩目 融入世界 东方奇迹 拥抱世界
全方位开放 封闭半封闭 不断丰富自信 展现大国担当 物质精神生活
21.下面是张岱《西湖梦寻•明圣二湖》中的一段文字,请仿照所给示例,给加点词“滟潋”做批注。(5分)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示例)绰约:“绰”和“约”都是绞丝旁,和丝有关。这里的意思是“柔美的样子”,写出了早晨花朵的娇嫩柔美,更衬托出皎洁月
上一篇: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语文二
下一篇: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20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