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美育不但不妨害德育,而且是德育的基础。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第一是情感的解放。第二是眼界的解放。第三是自然限制的解放。 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史诗悲剧时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哥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以为证。我们中国人,古代对于诗乐舞的嗜好也极普遍。《诗经》、《礼记》、《左传》诸书所记载的歌乐舞的盛况,常人觉得仿佛是置身近代欧洲社会。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恢复周以前歌乐舞的盛况,这就是说,必须提倡普及的美感教育。这是负教育责任的人们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具有知、情、意三种心理活动,这决定了追求世间的真、善、美是人类的天性。 B. 对英文中“教育”一词语源及其含义的分析,突出的是西方教育富于启发性的特征。 C. 儒家“尽性”的观念,虽然并非谈论教育,但与教育应发展人天性的思想是相通的。 D. 柏拉图和卢梭都认为艺术会败坏人的道德,主张用理性压制感情,以达到至善之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指出真、善、美三者都具备的人生才完美,这是进一步论述须重视美育的必要前提。 B. 文章运用例证法,以园丁扭曲草木本性的事例,论述了某些西方哲学家德育观念的错误之处。 C. 文章将儒家思想与柏拉图诸人的德育思想加以比较,指出了二者的异同,论证了美育是德育的基础。 D. 文章从对个人的意义与对社会的意义两个方面,对美育的价值进行了剖析阐述,论说全面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西方在对美育的认识上都曾经存在误区,“以美育代宗教”体现了对美育的忽视,柏拉图的看法则体现了对美育的仇视。 B. 美育是否发达,与民族的兴盛与否密切相关,我们若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重视美育,甚至借鉴周以前的歌乐舞形式。 C. 在中文里,“善”与“美”虽然各有其字,但表意有时可互相替用。这一语言现象大致能印证文中提及的美善关系。 D. 歌德失恋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将痛苦倾泻于书中,书成后烦恼尽消。这表明文艺能使人从自然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突出的是西方教育富于启发性的特征”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应该突出的是“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所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而不是“西方教育富于启发性的特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 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运用例证法,以园丁扭曲草木本性的事例”从我,论证方法错误。“例证法”不当,应该是“喻证法”。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以美育代宗教’体现了对美育的忽视”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文意,“以美育代宗教”是一种重视美育的说法,但不为当时的人重视。 B项,“借鉴周以前的歌乐舞形式”错误,张冠李戴,原文为“必须恢复周以前歌乐舞的盛况”,恢复的是“盛况”,而非“借鉴周以前的歌乐舞形式”。 D项,“……这表明文艺能使人从自然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错误,文外文内关联出错,歌德的事例能表明的是文艺能带给人“情感的解放”。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多地启动无人驾驶汽车路测,引发关注。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的扶持,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不过,当前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角逐的阵地。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预计至2030年,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虽然无人驾驶在技术方面日趋成熟,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无人驾驶的包容性还不足,尚未在国家层面形成明确、完整的无人驾驶法律和政策框架。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无法明确“驾驶人”,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责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难。 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又需要智能交通设施完善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普及,还需要道路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使用的传感器受特殊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遭遇恶劣天气,车辆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感知距离、识别标志和行人。而且,目前虽然多地已开展道路测试,但大多是封闭道路测试。此外,在现有条件下,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一些“无人驾驶”汽车也并不能真正做到“无人”,而是需要在特定范围、规定场景以及有人员监管的前提下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