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传统文人基于自身际遇及审美喜好,在园林营建中往往主张回归自然、____, 力 求将山水画的审美意境融入园林设计,使观景者如同 于山水长卷之中,顿觉画意之境与园林之美. A. 返璞归真 置身 相得益彰 B. 返璞归真 栖身 交相辉映 C. 叶落归根 栖身 相得益彰 D. 叶落归根 置身 交相辉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叶落归根: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结合语境“回归自然”,故选“返璞归真”。置身:存身。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栖身:寄生;暂住。结合语境“于山水长卷之中”,故选“置身”。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结合语境“画意之境与园林之美”,故选“相得益彰”。 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矗立在眼前的柏树高大肃穆,历经千年风霜。______ 它任由风吹雨打,依然顽强生长。 ①树干挺拔,直指苍穹。 ②它虽饱经沧桑,却生机勃勃。 ③底部扎向四面八方的根,如虬龙一般。 ④枝叶繁茂,苍翠浓郁。 ⑤有的水分充足,充满活力。 ⑥有的虽显腐朽,却有力量。 A. ①④③②⑥⑤ B. ①④⑥②⑤③ C. ②①④③⑥⑤ D. ②③⑤⑥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结合四个选项,第一排序①或②,结合语境“历经千年风霜”,选②,排除AB两项;结合两个“有的”,显然与横线后面“它任由风吹雨打,依然顽强生长”意义相合,紧密,故排除C项。
浏览完整试题故选D。 3.下列诗句与节气,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②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③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④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A. ①立夏②立冬③惊蛰④秋分 B. ①秋分②立夏③立冬④惊蛰 C. ①惊蛰②秋分③立冬④立夏 D. ①立冬②惊蛰③立夏④秋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①“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是张元干(宋)《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中的诗句。意思是:人老了害怕过节,因为节日更容易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引起伤感的情绪,在看花灯的半夜忽然听到春雷震震。对应的节气是“惊蛰”。 ②“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是强至(宋)《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中的诗句。意思是:秋天的气息从今天才开始,天高气爽,树叶打算向枝条告别。对应的节气是“秋分”。 ③“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是左河水《立冬》中的诗句。意思是:北风吹来,天气寒冷,萧疏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一半绿,一半黄。对应的节气是“立冬”。 ④“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是左河水《立夏》中的诗句。意思是:南方的夏天就好像是本国的春天一样,江淮两岸一片绿色,树木蔚然成荫。对应的节气是“立夏”。 故选C。 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帘外缺月挂疏桐,漏断更深人初静。 B. 齿颊清香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C.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D.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给漫画拟题并分析启示,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观察画面,画面中间是一张方桌,几把椅子;桌上有茶壶茶盏等物;一人独坐桌旁;一轮弯月悬挂天上。画面表现的是朋友聚会后曲终人散的场景。最符合情境的是B项。 A项,“帘外”与画面角度不符;“梧桐”“漏断”画面中没有; C项,“江楼”地点与画面不符;“月光如水”与画面中“弯月”不符; D项,“人不寐”与画面内容不符。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天长县学记 归庄 三代之人才出于学校,近世之人才出于科目。科目之士,虽未能如三代之学成而后入宫,然禾有不从学校出者,则近世之学校,固人才之渊薮,不可不重也。汉高帝谓:“以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陆贾日:“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卒无以难。是故戡乱以武,守成以文,不易之理也。我国家崇儒右文,受命以来,郡县学悉如故,近虽裁省儒官,减乡会取士及弟子员之数,此非轻视学校,特以其过于冗滥而汰之。所以责成学官,使事无可诿,不得不举其职;督励士子,使知不易得,不容不进其业也。诚使学官皆举其职,士子皆进其业,则学校之中,为国家异日储将相官尹之才,备奔走御侮之用,岂有既哉? 天长之有学,其始不可考,今之学宫,则元之旧基。后尝迁于南隅,未几复故。数十年不修,颓圮矣。启圣祠近有废址,县令江侯、司谕张君慨然以修废为已任,首捐俸资若干,庀材鸠工;濠州司李黄侯继,亦捐俸若干。张君又监工,日号委诸生之能者董其事。以某年某月讫工。于是材之朽者易,瓦璧之败者完,丹垩之剥者新,堂庑门墙,焕然改观,昔之废址,亦祠宇屹立矣。凡用材木瓦甓之数若干,为金若干,而人不以为侈;为工若干,而人不以为劳。春秋重用民力,如城中丘、筑廊台之类,无不书,皆讥也;独修闊宫则不书,以为当修也。故诗人作颂,以美僖公。天长当冲烦之地,又比岁多不稔,而勤于是役,独以为不可缓也。 抑邑中前此科第颇少,明朝三百年,登第者仅数人。自国朝以来,人文蔚起,以余之不敏,亦幸获一第。今郡功曹、县尹、学博士诸先生,勤于修废,不惮倾橐;告成之日,率诸弟子释奠于先圣先贤。诸弟子其益思自励,大修其业,期无负先圣贤之训,无负朝廷养士之恩,并无负官长师儒奖成风励之意。从此人才蔚然奋兴,安知不轶前朝而希三代欤!余在都闻之喜甚,是以为之记而勒诸石以俟之。 (选自《归庄集》)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家崇儒右文 右:重视 B. 日号委诸生之能者董其事 董:督察 C. 并无负官长师儒奖成风励之意 风:劝告 D. 安知不轶前朝而希三代欤 轶:散失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古和近世,人才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只是选拔任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B. 陆贾反对汉高帝在马上得天下而不需文治的观点,汉高帝没办法诘难他。 C. 天长县学从南隅迁回旧址后年久失修,全部毁坏,江侯、张君决心重修。 D. 天长县以前科举考中的人很少,到了清朝,也只有作者一人有幸能考中。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长当冲烦之地,又比岁多不稔,而勤于是役,独以为不可缓也。 (2)余在都闻之喜甚,是以为之记而勒诸石以俟之。 8.作者认为重修县学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 【答案】5. D 6. D 7. (1)天长处于位置重要、运输繁重的地方,并且近年来大多不丰收,而唯独对(新修县学)这件事,(大家)急切期盼(或译:尽力)完成,认为不可以延缓。 (2)我在都城听说这件事,非常高兴.因此为这件事作记并且在石上刻下它.来等待我的期望得到实现。 8. ①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②可以激励当地读书人提升学业。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正确。“我国家崇儒右文”意思是:我们国家崇尚儒学重视文治。 B项,正确。“日号委诸生之能者董其事”意思是:每天号召委托能干的诸生督查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