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91  2020-06-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1]
2020届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试题类型:A 秘密★启用前
语文
姓名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市治理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疫情大考下,大数据已然成为各个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选择,大数据对于城市人员流动管理,城市民生服务保障、疫情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研判、疫情处置防控举措落实等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数据预警和决策的“后知后觉”、城市公共基础数据的不完善、实时定位追踪下数字立法不完备的隐忧、谣言四起时权威数字信息平台的失位等,都暴露出当前技术运用在城市治理中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善用大数据这一国家治理“利器 ,趋利避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运用大数据实现“城市之治”,本质就是借力数字化信息技术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疫情之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在很多城市推行,实时疫情数据信息地图的普遍应用,赋予了大数据这一技术工具温度和能量,体现了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善用大数据提升堿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就是深入挖掘大数据的人文价值,找准数据服务群众需求的突破点,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烦心事。
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质是要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简单地说,大数据思维就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通过对海量、完备、多样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进而揭示城市治理相关问题的特征、规律与前景。作为城市治理的主导者,政府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技术与思维方法,实现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社区治理精准化。
要积极制定完善城市大数据治理发展规划,打造大数据的施政平台,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从全局长远上谋划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要树立大数据与城市政务服务相融合的理念,正确看待大数据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将大数据广泛融入城市政务、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生态环保、教育服务等公共领域,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效化,精细化和普惠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品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针对当前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和错位等矛盾,善用大数据改善和优化公共服务是明智选择。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巨量数据资源进行收集、分析、存储、管理,对公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识别、及时预测和有效回应,从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就是要用大数据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辩证统一,加快推进流程再造,补足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根本是要完善大数据治理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大数据服务城市治理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数据库开放共享机制,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打架现象,树立信息共享思维,加快实现各部门、各区域、各行业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共享。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利器,又存在威胁信息安全的风险,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法定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数据采集权和数据有限使用的边界,确保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得到保护,切实处理好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燕芳敏《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光明日报》2020.4.13)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据预警和决策的“后知后觉”、谣言四起时权威数字信息平台的失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利用大数据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
C. 城市治理水平的现代化要求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从而实现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高效化、社区治理精准化。
D. 大数据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利器,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可根据需要行使数据采集权和使用权,从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今年疫情中的种种防控举措切入,指出完善并善用城市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已是当前城市治理的迫切任务。
B. 文章在正论部分采用纵式结构,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当前善用大数据对于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作用和价值意义。
C. 文章以疫情中很多城市推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为例,意在阐明大数据的运用要以人民为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 文章立足于宏观,指出要从全局长远上谋划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既要看到它的优势,也要注意机制的完善,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我国在善用大数据方面还问题多多,诸如数据预警和决策滞后、公共基础数据不完善、共享机制不完备、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等。
B.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是控制和监督,而是让大数据赋予城市发展的温度和能量,体现其人文价值,急人民之所急。
C. 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就是要杜绝凭经验办事的传统思维模式,也就是“唯数据论”,这样才能提升政府城市治理水平。
D. 善用大数据治理城市必须完备数字立法,否则在实时定位追踪下会有很大隐忧,发生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之间的矛盾冲突。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D项,“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可根据需要行使数据采集权和使用权”错误,最后一段“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法定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数据采集权和数据有限使用的边界,确保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得到保护,切实处理好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可知是“有限使用”,并且需要法律约束。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在正论部分采用纵式结构”错误,“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质是要建构政府治理的大数据思维”“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效化,精细化和普惠化”“善用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根本是要完善大数据治理体制机制”,可知正论部分采用横式结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B项,“而是让大数据赋予城市发展的温度和能量”错误,第二段“疫情之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在很多城市推行,实时疫情数据信息地图的普遍应用,赋予了大数据这一技术工具温度和能量,体现了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可知疫情之下让大数据具有了温度和能量。
C项,“就是要杜绝凭经验办事的传统思维模式,也就是‘唯数据论’”错误,“杜绝”“唯数据论”绝对化。
D项,“……发生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之间的矛盾冲突”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相关信息“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利器,又存在威胁信息安全的风险,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法定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数据采集权和数据有限使用的边界,确保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得到保护”,没有说到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之间的矛盾。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健康的概念在我国已几度更新,今天已不同于昨天。当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较低时,人们只期望身体能够胜任体力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健康的概念就是“不得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为追求高寿命,人们将健康理解为“长寿”。其后人们又发现,延长了的生命如果伴随着疾病和伤痛,一样不能幸福地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做出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同时对健康提出三个“新”指标:新的概念、新的原则和新的目标。新的概念,即从满足物质需求向满足精神需求方面发展。新的原则,即从经验养生向科学养生发展。新的目标,即从生活质量目标向追求生存质量目标转化。


展开余下试题(摘自王秋慧、王枫《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初探》,《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
材料二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老龄化及城镇化加速,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刚性需求爆发式增长,健康服务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有望成为我国拉动内需和重大科技源头创新的新引擎,更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9)
材科二
建设健康中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思路,统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就是把健康优先体现在社会生活全过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健康目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中向健康倾斜,财政投入上保障健康需求,切实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到农村和城市社区,突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用中国办法破解医改世界性难题;特别倡导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推动政府、全社会、人民群众共同行动,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出发,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加快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进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生态环境保护、体育健身、职业安全、意外伤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实现对生命全程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基本与非基本的关系,绝不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政府承担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组织管理职责,切实履行好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的办医责任,同时注重发挥竞争机制作用。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增加服务供给、优化结构。
(摘自十九大学习文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日报》2018.1.12)
4. 下列不符合新的健康要求的一项是
A. 有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愿望,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焦虑感,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B. 为了预防常规感冒型流感,平日里经常会主动购买服食--些抗生素类或保健品类药物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C. 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每日三餐搭配合理,饮食有规律,且顿顿吃得津津有味,享受吃饭的乐趣。
D. 刚刚升到某大学,能主动清理宿舍卫生,并能协调舍友关系,和他们分工合作,完成日常宿舍清洁工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树立人民健康优先的理念,那么就会改变中国人的健康面貌,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B. 随着世卫组织健康标准的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政策也拓展了范畴,与传统疾病防治相比,更着眼于健康影响因索的广泛性。
C.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和数据可以判断出,2017年医疗与大数据紧密结合、快速发展,与十九大的召开密不可分。
D. 公平正义在基本医疗卫生事业领域体现为社会医疗的公益性,政府要承担好组织管理职责,绝不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
6.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卫生与健康工作中应坚持怎样的工作方针?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答案】4. B 5. A
6. ①思想明确: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
②重点突出:主抓基层,创新突破。
③政策融合: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为了预防常规感冒型流感,平日里经常会主动购买服食--些抗生素类或保健品类药物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错误,没病吃药不是新的健康要求。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只要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树立人民健康优先的理念,那么就会……”错误,绝对化,“改变中国人的健康面貌,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多方面努力而不是某一个方面。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即思想明确,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强调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到农村和城市社区,突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用中国办法破解医改世界性难题;特别倡导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推动政府、全社会、人民群众共同行动,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即重点突出,主抓基层,创新突破;“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出发,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加快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进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生态环境保护、体育健身、职业安全、意外伤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实现对生命全程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即政策融合,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展开余下试题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朋友
叶圣陶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儿子今天结婚。我去扰了他的喜酒,喝的醉了。不,我没有喝的醉!
他们玩的把戏真有趣,真有趣!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他们俩都有迷惘的、惊恐的、瞪视的眼光,好像已被猫儿威吓住的老鼠……不像,像屠夫刀下的牲牛。我想:你们怕和陌生的人面对面站着么?何不啼着,哭着,娇央着,婉求着你们的爹爹妈妈,给你们换个熟识的知心的人站在对面呢?
我想的晚了,他们俩的躬已鞠过了,我又何必去想它。
那些宾客议论真多。做了乌鸦,总要呀呀地叫,不然,就不成其为乌鸦了。他们有几个人称赞我那位朋友有福分,今天已经喝他令郎的喜酒了。有几个满口地说些“珠璧交辉”“鸾凤和鸣”的成语。还有几个被挤在一群宾客的背后,从人丛的缝里端相那一对小新人,似羡似叹地说:“这是稀有的事!”我没有开口。
那几个说我那位朋友有福分的,他们的话若是有理,今天的新人何不先结了婚再喝奶汁?那几个熟读《成语辞典》的,只是搬弄矿物动物的名词,不知他们究竟比拟些什么?
“这是稀有的事!”这句话却有些意思。
然而也不见得是稀有。“稀有”两字不妥。哈!哈!我错认在这里批改学生的文稿了。
我那位朋友结婚的时候,我也去扰他的喜酒,也喝的烂醉,和今天一样的醉。这是十四年前的事——或者是十三年?记不清楚了。当时行礼的景象、宾客的谈话,却还印在我的脑子里,一切和今天差不多,今天竟把当年的故事重新搬演一回。
我记得那位朋友结婚之后,我曾问他:
“可有什么新的感觉?”
他的答语很有趣:
“我吃,喝,玩耍,都依旧;快意的地方依旧,不如意的地方也依旧,只有卧榻上多了一个人,是我新鲜的境遇。”
我又问他:
“你那新夫人的性情和思想如何?”
他的答语更有趣:“我不是伊,怎能知道那些呢?”
“伊快乐么?”
“伊快乐呀。伊理妆的时候,微微地,浅浅地对着镜里的伊笑。那时伊颧颊间总含着无限的庆幸、满足、恋爱的意思。伊和女伴商量装饰,议论风生。伊又喜欢‘叉麻雀’①,下半天和上半夜的工夫都消磨在这一件事上。你道伊还有不快乐的一秒么?”
后来他们夫妻俩有了小孩子了,便是今天的新郎。他们俩欢喜非常,但是说不出为什么欢喜……我又傻了,觉得欢喜,欢喜就是了,要说出什么来?这个欢喜,还普及到他们俩的族人和戚友,因为这事也满足了彼等对于他们俩的期望。然而他们俩先前并没有什么预计。论到这事,谁有预计?哪一家列过预算表?原来我喝的醉了!
他们俩生了儿子,生活上丝毫没变更。他吃,喝,玩耍,依然如故。伊对着镜里的伊笑,谈论装饰,“又麻雀”,也依然如故。
小孩子吃的,是一个卖了儿子,夺了几子的权利换饭吃的妇人的奶汁。他醒的时候,睡眠的时候,都在伊的怀抱里。不到几个月,他小小的庞儿会笑了,小手似乎会招人了。
他们俩看了,觉得他很好玩,是以前不曾有过的新鲜玩意儿,一个便从乳母手中抱过来和他接个吻,一个不住地摩抚他的小面庞。他觉得小身体没有平常抱的那样舒服,不由得哭了起来。他们俩没趣,更没法止住他的哭,便叫乳母快快抱去。
“我们不要看他的哭脸!”
那小孩子到了七八岁,他们俩便送他进个学校。他学些什么,他们俩总不问。受教育原是孩子的事,哪用父母过问呢!
今天的新郎还兼个高等小学肄业生的头衔!他的同学有许多也来道喜。他们活动的天性没有一处地方一刻工夫不流露,刚才竟把礼堂当作球场踢起球来,然而对于那做新郎的同学,总现出凝视猜想的神情,好像他满身都披着神秘似的。
我想今天最乐意的要算我那位朋友了。他非但说话,便咳一声嗽也柔和到十二分;弯着腰,执着壶,给宾客斟酒,几乎要把酒杯敬到嘴边来。他听了人家的祝贺语,眉花眼笑地答谢道:
“我有什么福分?不过干了今天这一桩事,我对小儿总算尽了责任了。将来把这份微薄的家产交付给他,教他好好地守着,我便无愧祖先。
我忽然想起,假如我那位朋友死了,我给他撰《家传》,应当怎祥地叙述?有了,简简括括只要一句话:“他无意中生了个儿子,还把儿子按在自己的模型里。”呀!谀墓②之文哪有这种体例!原来我喝的醉了……
1920.12
(有删改)
[注]①叉麻雀:一种牌戏,常用来指赌博。②谀墓:指为了死者歌功颂德,在制作墓志铭时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夺大其词予以颂扬的行为。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借助“我”的视角和口吻,把一对小新人的新婚行礼称作“把戏”,含有对封建早婚习俗的讽刺和抨击。
B. 小说中的“新鲜的境遇”“这是稀有的事”等语言,看似有欣喜赞叹之感,实则表达出说话者卑琐无聊的心境。
C. “我”的朋友根本不关心他的夫人“性情和思想”如何,表现出庸俗人生思维影响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淡漠。
D. 小说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描写了“我”的朋友父子两代人的人生经历,揭示了他们的命运悲剧,构思别具匠心。
8. 小说中的“我”究竟酒醉与否?这样的设计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9. 优秀小说的主题往往被隐藏在形象和情节深处,并且具有多义性。请就此对这篇小说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我”是看似酒醉而实则清醒的人,作者这样设计的好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叙述上,便于对丑陋的事物加以揭露和批判;②语言表达上,便于幻化出奇思妙想的语言,增添作品幽默讽刺的效果;③情感上,借助人物“我”醉与非醉的状态,便于表达出作者对于现实既愤恨又无奈的矛盾心理。
9. (1)人物形象上:①孩子从出生到结婚,没有自我,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复制着父辈的人生经历。隐藏主题:反对封建,追求个性解放。②“朋友”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他是一个遵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形象,还要把儿子也塑造成自己这样的人。隐藏主题:封建礼教对人思想感情的戕害。③宾客的表现:成年宾客言行举止,表现出庸俗、卑下、虚伪、无聊的特征。隐藏主题:影射了当时国民的醉生梦死和麻木不仁。“朋友”孩子的同学们表现出的玩闹无知,与新郎官形成鲜明对比。隐藏主题:封建礼教对于儿童天性的扼杀。(2)情节上,家长让孩子早早结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却让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天性;父亲只是按部就班地为了“尽责”“无愧祖先”,孩子是在重复父辈的命运。隐藏主题:通过两场婚礼和“朋友”与他的孩子人生经历的虚实呈现,表达出对封建家族意识的批判。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表现出庸俗人生思维影响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淡漠”错误,表现出封建婚姻观念对人的戕害,没有爱与不爱,只是被动接受家庭的安排。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情节安排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情节作用,①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0届山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