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80  2020-06-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0]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6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2020级高三第九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然秉具诗性气质的中华民族,自始即是在“诗意中栖居”的民族。迄今最早见于记载的诗歌源于上古时期,即“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从那时起,诗歌承载着上古先民丰富的精神情感和繁杂的生活劳作,诗歌以唱诵、歌舞等多种方式融入先民生活,并逐渐衍生为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乃至文化形态,开启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诗歌传统。
从艺术起源视角追溯,中国诗歌“感物而动”(《礼记•乐记》)的创作原理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相契合,体现了诗性民族以“人化自然”为特征的审美理想追求,也多维度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现实的感受方式,其中优秀的诗篇不乏深邃的哲学内涵。长期以来,中国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超越了文学与艺术的局限,关涉哲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思想史等,它从一开始就重视个人情感、人文情怀,关注现实生活,在以“诗言志”为核心诗学的理论系统中,“志”包含广博的精神世界与繁杂的人生经验,以及不同个体内心所想所感。闻一多曾将“志”解释为:“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歌与诗》)前两点并无太多歧义,至于“怀抱”,不同时代不同文本不同诗人可阐释的方向尤为丰富。
纵观几千年中国诗歌发展史,诗歌的“记忆”和“记录”功能并不乏见,以抒写“怀抱”为特征的抒情诗在不同历史阶段均有佳作涌现。如果我们略加审视那些经过历史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经典名篇,会发现一个并不新奇但比较普遍的艺术品格,即它们多是将“记忆”和“记录”融会于“怀抱”之中或曰“怀抱”涵摄了“记忆”和“记录”的诗作,换而言之,脱离了“怀抱”,单纯的“记忆”或“记录”无法架构起撼动人心的经典诗作的骨骼。
以具体诗作为例,对安史之乱记录最切入人心的首推杜甫的“三吏三别”,但是当后人读罢“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而感思战争的残酷之余,真正撼动心扉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春望》时,诗人亲历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目凄凉,因而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感怀,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浸透着个体民胞物与的精神,这也是杜诗的“怀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李清照南渡后对国破家亡、孀居之苦的切身感受,无尽的悲惨孤寂却不落于小我的牢骚抱怨之琐碎,蕴蓄着家国忧叹,浓缩了诗人流离失所的现实遭遇。有“千古词帝”之称的李煜,在其众多词作中经久传诵的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的后期词多从具体可感的个体形象出发,倾吐身世家国之痛,摆脱了花间樽前曼声吟唱的艳情之风,兼有刚柔之美,拓展了词言怀述志的狭隘空间,对后来豪放派词也有影响,后人常常把他定格在亡国之君而忽略了诗词中幽深的“怀抱”。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开篇记录了元宵节车水马龙热闹缤纷的现场,这些无非是为了反衬一个超群脱俗、宁静淡泊的女性形象,她的出现点亮了千百年来上元节所有的灯,千古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恰恰寄寓了孤高的作者在政治失意屡次被贬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后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引借这一句形容立业治学的最高境界。对美好女性或理想爱情的追慕与其笔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构成内在的精神品质的呼应,命运多劫、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把他的爱国信念、对民族命运的忧患,通过不同形式把“怀抱”寄予在诗词里。再看百年来新诗名篇,面对民族灾难,那些经典不衰的诗作留给历史怎样的回响: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冯至的“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穆旦的“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郑敏的“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欧阳江河的“永远的维纳斯站在石头里/她的手拒绝了人类”,以及“离去的重新归来/倒下的却永远倒下了”……这些经典诗句穿越了时空,至今仍直击人心,无一例外它们来源于有“怀抱”的书写,向我们展现了中国诗人崇高深切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幽深的情思、在场的生命感悟,同时从诗艺层面表达了他们对诗歌文学样式的特殊体认。


浏览完整试题波兰诗人押当•扎嘎耶夫斯基曾称赞赫伯特是一个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人:“每一位伟大的诗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其中一个是真实的、有形的历史世界,这个世界对某些人来说是私人的,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公共的,而构成另一个世界的是密实的梦境、想象和幻象。”从某种程度上讲,上述关于两个世界的比喻得到大部分诗人的共识,在创作观念上基本对应着闻一多的“记录”“记忆”和“怀抱”的两个诗学维度,不过,“怀抱”远远漫出了“梦境、想象和幻象”空间,它还兼及思想境界、人格修养、道德情操、智慧情怀以及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涌现出一批优秀抗疫主题诗歌。疫情面前,诗歌如何焕发温暖、凝聚人心?如何兼顾诗歌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超越语言和现实,留下经得住推敲和品味的诗作?闻一多的“怀抱”说,不失为进入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路径,也就是说,抗疫诗歌写作要有与抗疫匹配的“怀抱”。
  (摘编自孙晓娅《激活诗歌的“怀抱”传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民族“人化自然”的审美理想追求,在中国诗歌“感物而动”的创作原理与“天人合一的字宙观中得到了体现。
B.从几千年中国诗歌发展史来看,“记忆”“记录”和抒写“怀抱”均是诗歌具有的功能,但后者才是抒情诗的唯一特征。
C.饱含忧国忧民的胸怀,体现崇高深切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以抒写“怀抱”为特征的诗作的重要内涵。
D.波兰诗人亚当.扎嘎耶夫斯基提出的“两个世界”,基本对应着闻-多的两个诗学维度 ,因此得到了大部分诗人的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诗歌的特点,进而明确提出了“诗言志”的中心论点,并引述闻一多的相关阐释进行论证。
B.文章选择杜甫的些诗作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抒写“怀抱”的诗歌较之“记录的诗歌更具撼动心扉的力量。
C.文章在梳理古今诗歌的基础上,总结出经典诗句能够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根本原因,突出了有“怀抱”抒写的意义。
D.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诗歌创作为立论背景,希望通过激活诗歌的“怀抱传统,为抗疫主题诗歌创作指明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注现实生活,重视个人情感、人文情怀,中国诗歌才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上超越文学与艺术的局限,拥有深邃哲学内涵。
B.杜甫的《春望》将“记忆”和“记录”融会于怀抱之中,所以能成为经过历史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经典名篇。
C.李煜的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抒发个体哀愁,不属于文中所说的有“怀抱的书写。
D.在创作中能兼及思想境界、人格修养、道德情操智慧情怀以及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诗歌便能焕发温暖、凝聚人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发布抗疫群像,外卖骑手高治晓登上封面。报道称,如果没有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外卖骑手们,很多家庭会挨饿,病人也无法得到赖以生存的物资供给。法新社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疾驰而过的中国“外卖大军”被誉为保障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英雄”,让“宅”在家中的民众有饭吃、有货国。英国《金融时报》则将外卖小哥形容为“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生命线”。
随着疫情暴发,外卖行业产生了新变化。
第一,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加速发展。众多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特别是堂食。餐饮企业堂食摁下了“暂停键”,纷纷向外带、外卖、食品零售、社区团购等新业务发力。
第二,“万物到家”理念逐渐兴起。近几个月来外卖骑手扮演起了“城市摆渡人”的角色,除餐饮外,他们还承担起了配送居民日用品、部分医疗用品等物资的工作。
(摘编自《疫情推动外卖行业新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4月)

图表2:2015- 2020 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及预测(单位:亿元,%)
(摘编自《中国外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网络运营公司借助软件搜集外卖订餐客户的信息,打包后倒卖给电话销售公司,甚至一些外卖骑手也做起了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
外卖平台首先应该积极展开自查,及时堵上管理环节的漏洞。作为监管层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追踪的联合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机制,加强监管。
外卖骑手的行为涉嫌违法。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下违法成本过低,另一方面也与相关法律知识、意识的匮乏不无关系。当下,网络安全法虽然已经正式实施,但相应的具体技术安全规范仍未出台。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仍处于“危险期”。
(摘编自《你在网络这头订外卖,送外卖的却订了你的隐私》,《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
材料四:
最近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网文火了,认为外实业是塑料垃圾污染的罪魁祸首。那篇网文缺乏的正是对外卖与整体垃圾污染之间关联的论证。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所有的产业,外导数的塑料产品需求增长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多。
新产业可能带来新污染,但并不意味着旧产业就天然环保。那种认为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就毫无污染的想法,只是幻想。如印度,现代化用所的普及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多年来人畜粪便污染是让印度森无治理者感到头疼的问题。显然,只有现代化生活方式才能改变原始如厕方式的污染。


展开余下试题对于外卖污染,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终究可以逐步减少餐盒、塑料袋的污染。环保理念和日常习惯同样重要,如果长期在工作单位吃外卖,是不是可以常备一套个人餐具,让商家不必提供次性餐具?
(摘编自《毁掉下一代的不是外卖,而是片面的环保观》,《经济日报》2017年9月)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1-4月中国餐饮业收人同比增长9.3%,可以预测中国餐饮业收人2019年全年的增长速度可能与2018年大致持平。
B. 2015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业收人从3万亿级突破到4万亿级,与之前从2万亿级突破到3万亿级相比,所用时间缩短。
C.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却大幅放缓,但不能就此推断中国餐饮外卖市场已趋饱和。
D.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高于餐饮业收人增速,可见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卖骑手被外媒誉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在疫情中不计得失,挺身而出,让人们得到了物资供给,保障了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B.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后,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又随之兴起,并且发展势头迅猛。
C.网络订外卖可能泄露隐私,公民个人信息处于“危险期”,这与违法成本低、倒卖用户信息的外卖骑手法律知识匮乏等因素不无关系。
D.材料四举印度粪便污染的例子,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幻想回归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只有新的生活方式才能改变原始如厕方式的污染。
6.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形。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浇地李娟
①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
②锁倒是又大又沉,锃光四射。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
③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吩咐:“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然后绝尘而去。
④被关了禁闭的赛虎把狗嘴挤出门缝,冲她的背影愤怒大喊。丑丑兴奋莫名,追着摩托扑扑跳跳、哼哼叽叽。在后面足足跑了一公里才被我妈骂回去。
又⑤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门口的水渠只在灌溉期的日子里才来几天水,平时用水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排碱渠取。那么远的路。幸好有摩托车这个好东西。
⑥她每天早上骑车过去打一次水,每次载两只二十公升的塑料壶。
⑦我说:“那得烧多少汽油啊?好贵的水。”
⑧我妈细细算了一笔账:“不贵,比矿泉水便宜。
⑨可排碱渠的水能和矿泉水比吗?又咸又苦。然而总比没水好。
⑩这么珍贵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碗,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剩下的供一大家子日常饮用。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
⑪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
⑫其实能有多少脏衣服呢?我妈平时....就没怎么穿过衣服。
⑬她说:“天气又平又热,稍微干点活就一身汗。比方锡草吧,锄一块地就脱一件衣服,等锄到地中间,就全脱……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
⑭我大惊:“万一撞见……
⑮她说:“野地里哪来的人?种地的各家干各家的活,没事谁也不瞎串门。如果真来个人,离老远,赛虎、丑丑就叫起来了。”
⑯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地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权、喷药,无比耐心。
⑰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凝滞处挖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水在光明之处艰难跋涉,在黑暗之处一路绿灯地奔赴顶点。那是水在这片大地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一株葵花的高度。这块葵花地是这些水走遍地球后的最后一站啊。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⑱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 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母亲吩咐狗、狗追逐母亲的摩托车等细节,描绘了一幅人与狗和谐相处的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母亲外出一定要锁门、合理安排水的使用,劳作时却又赤身穿行在地里,可见她既有细腻的一面,又有粗犷的一面。
C.文中评价母亲“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体现出了母亲高贵的气质、乐观的精神,以及丰收在望的满足。
D.作者将轻快活泼的口语化表达与华丽雅致的文学化表达自然糅合在一起,使本文语言既生动鲜活,又充满诗意。
8.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分)
9.文章以“浇地”为题,前十二段却未写浇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韩非子•和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土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B.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C.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D.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厉王,是帝王谥号。谥号一般分为恶谥、平谥、美谥,恶谥如纣王、厉王,平谥如哀帝、少帝,美谥如穆公、高宗。
B.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曾辅佐楚悼王变法,著作有《吴子兵法》,与孙武并称“孙吴”。
C.爵禄,爵位和俸禄。爵位是古代君主对大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等;俸禄是朝廷给官吏的报酬。
D.什伍,古代军队或民户编制。军队编制中以五人为伍,十人为什;民户编制中以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氏连遭不公,心生悲慨。他向君王献玉却被砍掉双足,于是抱璞泣血,悲叹世人把宝玉当做石头,把贞士当作骗子。
B.吴起眼光独到,治国有术。他认为大臣权势太重,分封贵族太多,会造成楚国贫弱,主张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改革。
C.商君变法有功,结局悲惨。他的策略得到秦孝公采纳,秦国得以富强,但是孝公仅仅在位八年就死去,他也惨遭车裂。
D.本文善于说理,深人浅出。先从和氏献玉的故事引人,再列举吴起、商鞅的事例,说明君王信任对法术之士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5分)
(2)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塞下曲(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③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官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塞下曲》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本诗运用夸张与想象,描绘了边塞的战斗生活,表达了出征将土的心声。
B.诗歌一、二两句劈空而来描写了战马飞奔如风的动态和将土英姿飒爽的形象,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雄壮气象。
C.三、四句描绘了军队出发与克敌两个场景,“辞”一“破”,省略具体的鏖战场面,高度概括,极富表现力。
D.五六句笔锋转描写星芒退尽海雾消散的景象烘托冷清凄凉的气氛,表现将土战后茫然失落的心境。
15.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模拟蜩与学鸠的口吻,展现了它们的目光短浅;用“”直接表达对二者的嘲讽。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阐释不要因为面临分离就悲伤哭泣的原因的两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表现了主客再次欢饮、酩酊大醉后放浪不羁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_______。通过改革开放,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让十几亿中国人民走向小康,摆脱贫困。改革开放是历史的潮流,是把握世界发展的机遇,是中国走向富裕的正确道路,对于这个道理,每个有眼光的中国人都。“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世界的郑重表态,更是全体国人的普遍共识。()。民心不仅是友谊、信任,更是未来。在国与国的交往中,由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道路不同等不可避免的因素,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怎样实现民心相通?古人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到能否将中国故事讲述得____,能否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
A.印象了如指掌那么委婉动听
B.印象了然于胸那么娓娓动听
C.映像了然于胸然而娓娓动听
D.映像了如指掌 然而委婉动听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
A.民心相通,才能走向世界
B.民心相通,对走向世界至关重要
C.走向世界,就需要民心相通
D.走向世界,民心相通是需要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分)
A.通过改革开放,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让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
B.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让十几亿中国人民走向小康,摆脱贫困。
C.通过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
D.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让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 分)
如果说蜜蜂是大自然的精灵,①。蜜蜂的窝不仅排列得整整齐齐,②,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以前曾有学者测量过蜂窝的尺寸,得到一个有趣的发现:六角形窝洞的六个角都有一致的规则,那就是钝角都是109度28分。后来科学家经过精确的计算发现,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六角形容器,它的角度应该是109度26分,这比蜂窝的角度仅小2分。原来,蜜蜂窝成六角形是为了③。后来事实证明,在其他地方,如房屋建筑中,蜂窝夹层式的建筑也同样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21.下面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复学后某中学的校门筛查处置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你,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到处都能看到“00后”的身影。
20岁海南护士陈玉婷,主动请战奔赴湖北抗疫一线,她说:“穿上防护服,我就是个战士了。”
19岁上海大学生余森乐在口罩生产工厂通宵赶工,但“看到口罩运到前线,非常自豪”。
19岁的吉林双胞胎姐弟崔馨月、崔众博在收费站卡点志愿值守,他们说:“小时候别人保护我们,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南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