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20  2020-06-25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0]
江苏省连云港市老六所四星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学习”作为一个词语,人们 ▲ ;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 ▲ 。自古以来,学习就是思想家们 ▲ 的主题。“学者,觉也”(《礼记•王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就是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的真义、学习的原则的经典性表述。
A.耳熟能详  司空见惯  关注   B.耳闻目睹 习以为常  关心
C.耳闻目睹 司空见惯  关心 D.耳熟能详  习以为常 关注  
2.下列各项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春蚕到死丝方尽 B.不为五斗米折腰
C.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D.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啊,来,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十月的微风像孩子的小手,在清晨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卧床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会是愉悦的。
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的接近死亡,这是一个永远改变不了的诅咒。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 ▲ ,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
①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
②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
③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
④月亮的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作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
⑤也濡湿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
A.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①④③ C. ①⑤②③④ D.②⑤④①③
5.下列对联所写人物与选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菊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A.①岳 飞②陶渊明③屈 原④杜 牧   B.①范仲淹②黄 巢③屈 原④杜 牧
C.①岳 飞②黄 巢③杜 甫④白居易 D.①范仲淹②陶渊明③杜 甫④白居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 轼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佑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浏览完整试题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 扰:安抚
B.卒免死 卒:最终
C.遇吏民简易 遇:遇见
D.杭人德公 德:感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抃去世三年之后,苏轼受皇帝之命,为他撰写了这篇碑文。
B.为了使一个伪造印章的人免于被处死,赵抃巧妙地修改了赦令。
C.赵抃入蜀为官,随身仅带一琴一龟,皇上听说后称赞他的清简。
D.赵抃从杭州退休,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赵抃答应六年后一定回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4分)
(2)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5分)
9.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竹林寺别友人
许 浑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10.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
11.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结庐在人境, ▲ 。 (陶渊明《饮酒》)
(3)扪参历井仰胁息, ▲ 。 (李白《蜀道难》)
(4)天街小雨润如酥,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 ,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
(8)历览前贤国与家, ▲ 。(李商隐《咏史》)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5题。
田间话絮
和 谷
  ①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也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
  ②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
  ③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菜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
  ④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菜丛中剜荠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⑤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菜籽比小油菜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不见增量,好的纯菜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菜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菜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捋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
  ⑥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
  ⑦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
  ⑧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 文章第二段描写了雪霁后的乡野景象,请分析其表达特色。(5分)
13.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
14.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分)
15. 请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文能穷人”辨
甘正气
①钱锺书在《围城》里写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董斜川,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但“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对他的命运,作者有一句“判词”:“文能穷人,所以他官运不好。”默存先生一锤定音:董斜川官场不得志的原因就是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文能穷人”一语惊醒读书人。大师的戏谑被奉为真理,很多人常常将其挂在嘴边,作为不读书的金灿灿借口和敲打文学爱好者的沉甸甸“大棒”。事实却正好相反。
②读书写作并非命途多舛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是“穷人能文”,而不是“文能穷人”。读书写作是“穷人”所能选择的最廉价的消遣。简而言之,就是穷得只能读书写作了,而不是读书写作使人变穷。
③出生钟鼎之家,锦衣玉食的人,他的爱好也是烧钱的,花几亿买个鸡缸杯泡茶喝,也是小事一桩,根本不用到读书写作中找寻乐趣。生活在底层的呢?房贷要还,车子要慢慢存钱买,孩子上学的钱要预备。在这样的境况下,爱好也因陋就简,一本《经典常谈》会让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一套《古文观止》他能消磨一个炎热的夏天。
④其实,读点书,还能有转机。博雅能文,妙笔生花,是一般人转穷为贵、化穷为达的终南捷径,读书改变命运,知识铸就人生,自古而然。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相如一赋值千金,文也能富人,因写作而致富的人也不计其数,大仲马、杰克•伦敦、郑渊洁、郭敬明等,都是富豪。
⑤可是,为什么单单文人给人“穷困”的印象就那么深呢?
⑥靠读书而“有学有术”后来位极人臣、既富且贵的也不少,但与古今圣贤相往来的读书人多了一点风骨与气节,少了一点圆滑与世故,不喜欢揣摩上意,不屑于溜须拍马,更不会损公肥私、巧取豪夺,死守俸禄,难得大富,这是给人“穷”印象的原因之一。
⑦谁都有不顺,人都有牢骚,但一般人诉苦哭穷往往都停留在口头上,说完烟消云散,不留把柄。文人能写,心情不佳不仅要说出来,还要写下来,不仅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还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这样一来,白纸黑字,有了“穷”的铁证,于是再也摘不掉“文能穷人”这顶铁帽子了,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⑧要说的是,“文”与“穷”没有必然联系,“文能穷人”在逻辑上是不严的,既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理,还是少提为妙,不要吓退了一些未来的爱书人。
(选自2015年第9期《书屋》)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请概括“文能穷人”观点被普遍认可的原因。 (6分)
18.请分析本文论证方法。(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请教一位智者:“是什么让你成为智者?”
“看见的能力。”智者说。
这个人听了不解地问:“看见什么呢?”
智者平静地说:“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从自私的人身上看见圣徒,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从人性中看见神性,从神性中看见人性。”
七、作文(70分)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节选自袁宏道《雪涛阁集》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与 ▲ 、 ▲ (姓名)合称“公安三袁”。(2分)
22.作者认为当时的“诗文之弊”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关羽在攻打樊城时中了毒箭,关平派人去请华佗来医治,关羽与马良下棋,伸臂让他刮骨疗伤,自己却饮酒吃肉,全无痛苦之色。
B.《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爷爷向翠翠所说的“走车路”的求婚方式,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C.《茶馆》全剧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D.桑地亚哥是《老人与海》中的一个“硬汉”形象。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过23岁生日时,公证人的侄儿查理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阿道夫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贾宝玉不愿读四书五经,不求仕进,许多人都劝过他。请指出以下文段各是谁的“劝词”?有何不同?(6分)
①“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
②“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
(2)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 (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一是,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二是,在统治发生危机、无计可施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意见,而知识分子也觉得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高兴“出山”,这时的知识分子成了“帮忙”。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的衙门,隐入山林。但是中国隐士与西方隐士不同。西方隐士是宗教性的,因信仰而隐,因此西方隐士常常同时又是苦行僧,不断对自己施以苦刑,做精神追求。中国隐士是政治性的,是“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一有机会,便由隐士自然转为帮忙帮闲,算是“候补的帮忙帮闲”。由此,隐士成为一种进一步做帮忙帮闲的资本。在中国做隐士还有一个好处:易出名。出名之后成为高士,名声若传到皇帝耳中,也许有机会得到重用。鲁迅曾尖锐指出隐士心理:“泰山崩,黄河溢,隐士目无见,耳不闻,他心平如水”,但是“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们一伙的”,则“虽在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也是“耳聪目明,奋袂而起”。可谓入木三分。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针对上述状况,鲁迅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他说:“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任务。”在与大众的关系上,“他也用权,但不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喽啰”。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钱理群《鲁迅笔下的九类知识分子》有删改)
25.“帮闲”“帮忙”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6.文中的“中国隐士”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27.结合文段,说说作为“觉悟的知识者”应该怎么做?(5分)

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参考答案
1. A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耳闻目睹,意为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 司空见惯,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关注,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关心,留意,注意;关怀,挂念)
2.(3分)B(“五斗米”代“俸禄”。A项为谐音,C项为夸张,D项为拟人)
3.(3分)C(A项“回家乡”与“无故人”不符;B项季节不恰当;D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逃脱不了国法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
4.(3分)B(从结尾确定与后文衔接的是第③句,从前面几句的逻辑顺序看应该先说露水引出后面的句子,②⑤两句由“也”连接,④③两句由指代词“它”连接)
5.(3分)D
6.(3分)C(对待)
7.(3分)B(赵抃灵活地利用了赦免令。)
8.(1)(4分)有一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在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方”“系狱”“溃”、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
(2)(5分)根据先例,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成都回到京城,将要被重用,一定要(先)调任到省府就职,不能直接任命为谏官。( “故事”“近”“用”“更”“为”各1分)
9.(3分)仁爱宽厚;简政放权;敢于直谏。(每点1分)
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死后三年,他的儿子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皇上说:“啊,这位我前辈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方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赵公名抃,字阅道。(他)幼年丧父,并且家境贫困,他就约束自己努力学习,考取景祐元年的进士乙科。任武安军节度推官。百姓中有个伪造印章的人,官员们都认为他应当被处死。只有赵公说:“(他的印章)伪造在大赦之前,使用在大赦之后。大赦之前没有使用,大赦之后没有伪造,依法都不应该处死。”最终(那个人)免于死罪,全府的人都很佩服。过了一年,改任宜州通判。有一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在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赵公派医官为他治疗,使他不至于死在狱中。后来遇上朝廷大赦天下,这个士兵获得了赦免。赵公关爱百姓的周至,大致都像这样。赵公调任虔州,(虔州)地处偏远,并且百姓喜欢在争辩诉讼,人们都议论赵公会不高兴(赴任)。(可是)赵公愉快地回到家里祭祀祖墓后就离家上任了。
到了虔州,(赵公)对待官吏、百姓行事简易,要求严格而不苛刻。他把各县县令全都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做县令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不要把可以自行决定的事情推诿给州府。假如各位把县里的事情处理好了,老百姓高兴,我就一点也不干涉县里的行政事务。”县令都很高兴,争相尽心尽力做事,虔州的案件因此减少,监狱里面屡屡空了下来。他又修改盐法,百姓依靠这获得了好处。神宗即位,召赵公任知谏院。根据先例,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成都回到京城,将要被重用,一定要(先)调任到省府就职,不能直接任命为谏官。大臣为此向皇帝进言。皇上说:“任用赵爱卿作为谏官,是要依靠他敢直言啊。暂且要这样任用他,有什么妨碍!”到了赵公谢恩时,皇上对他说:“听说你只骑一匹马就入了蜀地,随身仅携带一张琴和一只龟,你为政的简易也与其相称吧?”赵公知道皇上将会采纳他的建议,就向皇上呈上奏章说吕诲、范纯仁都正直敢谏,被贬谪很久了还不起用,这没法用来慰抚(正直)官员的心。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熙宁三年四月,(皇上)授予赵公资政殿学士的官衔,让他主管杭州政务。
赵公还没到七十岁,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没有允许。他就不停地请求。元丰二年二月,加封太子少保的官职后退休。当时七十二岁了。赵公回到衢州老家居住,这里有溪水山石松树竹林等美景,吴越一带品行高尚的人都跟从他一起游赏。赵公当初从杭州退休时,杭州人挽留他不让他走。赵公说:“六年以后我会再回来。”到这时刚好六年了。杭州人感恩赵公,迎接他就像见到了父母一样。
赵公因为生病回到衢州,当时天上有一颗大星星坠落下来了。两天后赵公去世。这一天是元丰七年八月癸巳日。皇上接到了讣告,追封他为太子少师,谥号叫“清献”。
10.(5分)多角度描写: “山月”“杉松”是视觉,“风清”“枕簟秋”是触觉;烘托:用“月落”“夜深”写出时间之晚,深夜未眠,烘托了和友人的感情深挚。(每点2分)为尾联抒发惜别之情做了铺垫。(1分)
11.(6分)客居异地,思念故乡的愁闷;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慨叹;月夜山寺,携友同游的喜悦;聚散匆匆,分别在即的惆怅。(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12. (8分) 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⑵而无车马喧⑶以手抚膺坐长叹⑷草色遥看近却无⑸舞幽壑之潜蛟⑹赢得仓皇北顾⑺如切如磋⑻成由勤俭败由奢
12.(5分)选取雪霁后乡野的代表性事物;远近结合;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用叠词、拟声词,语言表达富有韵味。(每点1分)
13.(1)(2分)五叔的严肃表情和话语表现了他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
(2)(2分)通过对人的味觉和花椒退化的疑问,表达了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和批判。
14.(5分)(1)线索: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1分)(2)作用:串联全文;便于呈现农村的生活状态;便于表达农民对于农村生活的真实见解;便于作者抒发情感,表达观点。(4分)
15.(6分)残雪消融:时节变化的必然性;碎爷和五叔的感慨:暗含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对发展趋势的无奈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每点2分)
16.(6分)首先,引出“文能穷人”观点并加以否定;(1分)其次,论述文未必穷人;(2分)再次,论述文人给人穷困印象深刻的原因;(2分)最后,总结出“文”与“穷”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1分)
17.(6分)①出自大师之口;(1分)②是不读书的借口,是打压文学爱好者的武器;(1分)③读书人重视骨气名节;(2分)④文人习惯写出并渲染自己的苦楚。(2分)
18.(6分)①举例论证:“买个鸡缸杯泡茶喝”等;②对比论证,用富贵之人用在读书写作中找快乐,与底层之人只能以读书为爱好对比;③破立结合:先否定并批倒“文能穷人”的观点,再明确提出“文”与“穷”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9. 写作指导:从材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连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