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35  2020-06-2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
北京八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试题(一)(逐题解析)
北京八中高三语文学习质量自我检测
2020.2.2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媒介素养的产生与新媒介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新媒介素养的内涵首先涉及的是使用者对新媒介的认知问题。传统媒体无法摆脱的资本和权威,在新媒体时代同样存在,只是以相对民主的形态隐蔽地存在着。表面上公众自由地操纵手中的媒介,但其注意力却常常成为两大传统权力逻辑的俘虏:资本利益驱使商家借助网络炒作大发横财,权威对信息的控制也依然存在。此外,新传播技术产生了海量信息,一般的信息难以吸引眼球,而耸人听闻、极度反常和超级娱乐才能引起注意,造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后果。当对信息的选择成为一种“风险”和“赌注”时,公众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媒介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不盲从盲信。
“媒介即讯息”,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这一命题提醒我们,对媒介形式本身的掌握也是对信息内容的掌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传播革命,要求大众既要掌握这种新的信息工具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的技能,也要具备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即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检索、鉴别、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新媒介的发展,尤其是web2.0技术取代webl.O后,个人媒体蛾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是新媒介素养的第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其中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并常因后者的泛滥而影响技术民主潜能的发挥。理性声音消沉的社会后果极为严重,如果任由非理性言论自由发展而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势必会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
(取材于茵必峰、陈夏蕊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网络媒体中,人们可以更自主地选择、更自由地表达、更主动地参与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具体的信息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化的网络媒体有助于社会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有助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提升社会影响力。但现实中的网络媒体要远比其理想化图景复杂,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网络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载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甄别、核实的信息。网络媒体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往往被混淆,大量揭秘性传播、透露个人信息的无意识传播,乃至“人肉搜索”的攻击性传播屡见不鲜。此外,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信息发布的“匿名性”,使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而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广泛性”,也使得网络成为蓄意捏造歪曲事实、诽谤他人、制造混乱的沃土,一些网友仅仅会因为意见相左就互相谩骂攻击。


浏览完整试题这些行为正在影响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媒介伦理非暴力和最小伤害的基本原则。媒介伦理经过理论和实践百佘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操作规范。仅在公民私权的保护方面,匿名处理、信源多样平衡、保护弱者等具体报道方法已经为专业传播者所采纳和运用。对于当下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乃至违反法律法规的失范行为,媒介伦理的相关原则、规范和方法给公民传播者以借鉴。
(取材于冯若谷、钱明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首场主题日活动中,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相关负责人提到,截至6月份,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1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2.77亿。此外,伴随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我国网民不仅数量持续增长,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数已逾三分之一,意味着不只是网络安全需要加以重视,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传播规范、网络礼仪等也需要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不断跟进。加上网络消费渐成风潮,无现金社会在许多城市成为现实,如果不建立科学的媒介教育体系,任由青少年自己摸索、自由使用各种新媒介,势必带来诸如网络安全事故、造谣传谣、网络欺凌、网络骂战等令人忧思的乱象。
青少年能熟练使用新媒介,不等于他们天然具有科学、理性的媒介认知,不等于他们有较高的媒介素养;青少年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媒介教育。相反,当下的青少年比以往更需要拥有媒介素养,更需要具有批判思考、借助多种媒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要有能力区分哪些是谬误哪些是真理、哪些是搞笑哪些是违规,而这需要借助成体系、有特色的媒介教育。其实,媒介教育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不只是为了学习设置密码、打字上网、下载视频、安装软件等技能,而是作为一种跟听说读写一样的基本素养;让青少年看到各种媒介的技术特征和传播特点,意识到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媒介信息背后的多元利益主体,不断反思个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时刻体察自己在媒介产业链中的位置。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营造关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非常重要。媒体人可以走进中小学,帮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媒介组织运作、生产流程;学生也可以担任“小记者”“小主持人”,参与媒介产品的制作,消除他们对媒介的距离感,为理性媒介消费、媒介批判奠定基础。
现代化的公民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新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是衡量民众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取材于张贵勇、李艳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新媒介素养”的一项是
A. 能正确认知新媒介,并时刻保持警醒,冷静选择
B. 会操作新媒介工具,能利用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
C. 阅读、鉴别信息,会使用新媒介表达、传播思想
D. 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能够引导网络舆情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新媒介”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媒介能够发挥技术民主的优势与潜能,从而摆脱资本与权威的影响
B. 新媒介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对使用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高要求
C. 新媒介要求受众具有更高的媒介能力:既能接收信息,也能传播信息
D. 新媒介产生的海量信息中,非理性言论自由泛滥,易让受众产生误判
3.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信息传播能成为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B. 网络传播的信息都能产生社会轰动性效应
C. 网络信息匿名发布,信息真实性难以考证
D. 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广泛,伦理失范常发生
4. 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转载:“载”读作zài 意思是“刊登”
B. 甄别:“甄”读作zhēn 意思是“审查”
C. 混淆:“淆”读作yáo 意思是“错杂”
D. 谩骂:“谩”读作màn 意思是“蒙蔽”
5.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链接材料”中媒介伦理失范的原因。
【链接材料】
电影《搜索》简介:
叶兰秋被诊断出癌症,精神恍惚的她在公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而引发争执。此事被电视台记者刻意报道、追踪和引导,成为社会热点事件。随后叶兰秋遭到网友的“人肉搜索”,个人隐私被公之于众,人们竞相转载、丑化,甚至谩骂、攻击,最终叶兰秋不堪重压,自杀身亡。
6. 下列为材料三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
B.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C. 媒介教育应成青少年必修课
D.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媒介素养
7. 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媒介教育”目的的一项是
A. 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减少网络乱象发生
B. 发动学校社会跟进构建媒介教育体系
C. 理性地认知新媒介强化网络信息安全
D. 加强媒介消费理性提高批判思考能力
8.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答案】1. D 2. A 3. B 4. B
5. (1)电视台记者为追求轰动效应而违背操作规范。(2)受众受电视台的“权威”影响,盲听盲信;缺乏理性判断,侵犯叶兰秋的个人隐私,攻击性传播。(3)都违背了媒介伦理非暴力和最小伤害的基本原则,网络暴力导致叶兰秋自杀。 6. C 7. B
8. (1)新媒介发展迅速,信息复杂,舆情多变,须提升新媒介素养来适应。(2)网络新闻伦理失范行为多发,影响网络舆论环境健康发展。(3)青少年网民增加,但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不高,又缺乏媒介素养教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概念相关的语句,对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与材料一最后一段有关,在原文里讲“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其中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这是谈的现实情况,“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是“网络舆情复杂多变”的表现之一。选项认为“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能够引导网络舆情”是强加因果,曲解文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原文,依据选项内容从文中寻找有效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体会选项内容表达得是否正确。
要根据材料一,选出“新媒介”的认识,先找出相关内容,从“新媒介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新媒介的发展,尤其是web2.0技术取代webl.O后,个人媒体蛾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是新媒介素养的第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其中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并常因后者的泛滥而影响技术民主潜能的发挥。理性声音消沉的社会后果极为严重,如果任由非理性言论自由发展而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势必会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等句子看,可知BCD各项认识的正确。


展开余下试题A项分析错误,“发挥技术民主的优势与潜能,从而摆脱资本与权威的影响”与文无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在对原文进行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选项进行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对材料二的理解看,B项,“都能”表达过于绝对。关于“社会轰动效应”,材料二中提到的是“网络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载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甄别、核实的信息”,可见网络传播的信息并非都能产生社会轰动性效应。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所给词本身的意义,还要特别注意语境义,主要看选项对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是否正确。
A项,作“刊登”的意思讲,“载”应读作zǎi;
B项,理解正确,符合题干要求;
C项,“混淆”的“淆”应读作xiáo ;
D项,“谩骂”中“谩”意思应是“怠慢、轻慢”。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在对原文进行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选项进行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要求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链接材料”中媒介伦理失范的原因,需找到相关语句。从材料一“资本利益驱使商家借助网络炒作大发横财,权威对信息的控制也依然存在”;材料二“网络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载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甄别、核实的信息”,“这些行为正在影响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媒介伦理非暴力和最小伤害的基本原则”;链接材料“个人隐私被公之于众,人们竞相转载、丑化,甚至谩骂、攻击,最终叶兰秋不堪重压,自杀身亡”等语句可以看出,“媒介伦理失范”的原因在于电视台记者和受众的做法,他们都违背了媒介伦理非暴力和最小伤害的基本原则。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给短文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够透过标题知道短文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筛选文中的句子,先提取短文中的中心论点句,再概括文中的要点,为短文选择合适的标题。
C项,本则材料的关键内容,其一“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其二是结尾句“是否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是衡量民众现代化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即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根据关键内容可判定“媒介教育应成青少年必修课”作为标题最合适。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到与选项相对应的原文内容,然后将选项表述和原文语意进行对照,再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根据材料三,选下列不属于“媒介教育”目的的一项,要找到与“媒介教育”相关的表达。
B项,“发动学校社会跟进构建媒介教育体系”是手段,不是目的。参照原文“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数已逾三分之一,意味着不只是网络安全需要加以重视,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传播规范、网络礼仪等也需要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不断跟进”可知。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要点 分析概括、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从文本“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其中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并常因后者的泛滥而影响技术民主潜能的发挥”,“仅在公民私权的保护方面,匿名处理、信源多样平衡、保护弱者等具体报道方法已经为专业传播者所采纳和运用。对于当下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乃至违反法律法规的失范行为,媒介伦理的相关原则、规范和方法给公民传播者以借鉴”,“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数已逾三分之一,意味着不只是网络安全需要加以重视,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传播规范、网络礼仪等也需要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不断跟进”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①,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②;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③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④;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儒有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取材于《礼记•儒行》)
注释:①齐难(zhāi 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②和:舒适。③沮:恐吓。④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①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②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赍(jī):携带 ②埃墨:灰尘、尘土。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爱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
B. 淹之以乐好 淹:使……沉溺
C. 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刺:讽刺
D. 遂使徒兵距孔子 距:通“拒”,抵御
10.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养其身以有为也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
B. 其特立有如此者 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C. 戴仁而行,抱义而处 颜回取而食之
D. 吾之信回也 吾信回之为仁久矣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涂不争险易之利
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
B. 见死不更其守
面对死亡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
C. 告籴于野人
告诉农夫哪里可以买到粮食
D. 其或者必有故乎


展开余下试题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
12. 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C.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D.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
13.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
②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
14. 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答案】9. D 10. D 11. C 12. C
13. ①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②前几天我梦见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4. 答案示例: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适弗逢世……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正确。“爱其死以有待也”意思是: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
B项,正确。“淹之以乐好”意思是: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项,正确。“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意思是: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D项,错误。“距”,通“拒”,阻拦。“遂使徒兵距孔子”意思是:于是就派兵阻拦孔子。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介词,把;
翻译:①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
②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
B项,第一个“其”,代词,指儒者;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翻译:①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
②像颜回(这样的人),恐怕不会改变节操吧?
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顺承;
翻译:①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
②颜回拿起弄脏的饭就吃了。
D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翻译:①我相信颜回。
②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A项,正确。
B项,正确。
C项,错误。“告籴”,请求买粮;“告籴于野人”的意思是:向农夫请求买些粮食。
D项,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当翻译句子,理解句子观点,再跟选项当中的句子进行比较,选出答案。题干中“言必先信”的意思是: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信,诚信、信用;强调“诚信”。
A项,“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为“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信,诚信、信用。选项与题干句子相符。
B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为“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信,诚信、信用。选项与题干句子相符。
C项,“老者安之,朋友信之”意为“对于年老的人,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信,动词,信任。选项与题干句子不符。
D项,“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意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信,诚信。选项与题干句子相符。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夙”“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晚;“怀”,名词用作动词,怀着;“怀忠信以待举”,被动句,意义上的被动。
第二句得分点:“畴昔”,往昔,以前;“岂”,难道;“佑”,保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精读文本中关于形象的描写,对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性格、思想、感情、神态、心理作出分析评价。其次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还要分析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首先翻译概括孔子的行为:在“绝粮七日”“从者皆病”的情况下,孔子依然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体现了儒者不更改气节的特质;其次从材料一中寻找能体现孔子行为的语句,他的行为正体现了材料一中“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最后进行评述,注意扣住“儒者的品格”。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一)
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遭到鸷鸟猛兽攻击,挺身与之搏斗,不度量自己的武勇成不成;牵引重鼎,尽力而为,不度量个人的体力够不够。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北京八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