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33  2020-06-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3]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5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西城区高三诊断性测试语文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经此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文化街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取材于陈思等作者的文章)
材料二
1964年,在意大利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一次提出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如今,“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普遍共识。
英国什罗普郡塞文河畔的铁桥峡谷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铁桥峡谷不仅拥有代表英国18世纪科技与建筑水平的地标性建筑物——世界第一座全部用铸铁预制件建造的铁桥,峡谷中心地带的铁桥镇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当初的矿区、矿井、高炉、厂房、车间、仓库等工业设施,步行道、电车轨道、铁路、运河等交通运输网络,以及工人住宅等生活设施。不仅如此,铁桥峡谷塞文河两岸的森林依然茂密如初。从工业设施到实体建筑,再到生态景观,今天的铁桥峡谷实景与18世纪的历史照片几乎完全吻合。由于完整保存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链条,以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建筑风貌,铁桥峡谷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历史名城扬州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扬州老城区水城一体、城池形态清晰完整;城内唐宋遗址、明清遗址并存,有30多处古代私家园林,592条古街古巷纵横交错,临街沿巷的老房旧屋鳞次栉比。扬州提出“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建筑风貌、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居民生活”的发展原则,老城至今有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群484处,近8万居民生活其中;40多户园宅一体,住户们在自家院落筑池叠石、修亭建廊,老城区延续了“青砖黛瓦清水墙,深巷小院有人家”的传统生活场景和居住氛围。不仅如此,截至2014年,扬州还利用历史建筑建立了109座特色博物馆。如果把扬州老城看作一个整体博物馆,那么109座特色博物馆就是专题馆,这就把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与原生环境统一起来,变“孤岛式”的静态保护为整体性、开放性的动态保护,原生地居民成为历史建筑的继承者和保护者,“保”下来的历史建筑便“活”了起来。


浏览完整试题(取材于潘梦琳等作者的文章)
材料三
在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地方的现代化建设似乎形成一对矛盾。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城市建设中曾经大规模拆毁老旧街区。当时即有学者呼吁:原真性的历史环境也是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保护。广大市民也积极参与,与学者一道推动日本各地立法保护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
如何兼顾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法国巴黎玛黑区采用了文化复兴策略,即通过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玛黑区有许多十七、十八世纪的巴黎贵族府邸,也有十九世纪的工业建筑遗存。1980年前后几年,玛黑区建立的6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10个剧院、6个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几乎都是对历史建筑的重新利用。玛黑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分散于各处,为了方便游人穿行观赏,玛黑区开放部分历史建筑的内部通道,扩增步行通道数量,将一个个非连续的、碎片化的历史文化“孤岛”联缀起来。为了提高知名度,玛黑区每年举办“玛黑嘉年华”,在各类历史建筑中举办音乐会、美术展、歌剧、历史展等,所有活动均对公众免费开放。这种将历史建筑与当代艺术紧密结合的文化创意,不仅吸引了世界众多主流文化团体参与,还普及了文化知识,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了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历史风貌的责任感。
当然,解决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建设这对矛盾并不轻松。比如:许多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滞后于新建街区;各地管理决策者对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方面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文化投资者则更加着眼于经济收益……可以说,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整体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取材于张兵等作者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历史建筑能够反映本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B. 对历史建筑废墟的原真性保护意味着不能翻修重建。
C. 原真性保护指的是要保持历史建筑原初的倒塌状态。
D. 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凋敝的“原真性”尚存有争议。
2.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对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的一项是( )
A. 发掘历史建筑遗址建展馆 B. 保持历史建筑的原初形貌
C. 保护历史建筑残件不改动 D. 延续历史建筑的传统功能
3. 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历史建筑“整体性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保护历史建筑的普遍共识。
B. 整体性保护是指完整保护地标性的历史建筑。
C. 原汁原味地保存历史建筑以及相关历史风貌。
D. 将静态的历史建筑与动态的居民生活作整合。
4.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 )
A. 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B. 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都有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C. 开发历史建筑的文化资源或可缓解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
D. 解决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改变投资者的着眼点。
5.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
【答案】1. C 2. A 3. B 4. D
5. ①如何既能实现原真性保护,又能解决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及传统功能延续的问题。
②如何避免让静态的历史建筑成为文化孤岛。
③如何既能保护历史建筑,又能满足当地居民提升生活品质需要。
④如何避免由于认识不足、决策失误给历史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
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保持历史建筑原初的倒塌状态”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有观点认为这“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可见原真性保护不一定指的是要保持历史建筑原初的倒塌状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对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发掘历史建筑遗址建展馆”错误,根据材料一中,意大利“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北京琉璃厂“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等,这两者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来对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但均没有提到要建展馆,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完整保护地标性的历史建筑”错误,根据材料二“老城至今有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群484处”“扬州还利用历史建筑建立了109座特色博物馆。如果把扬州老城看作一个整体博物馆,那么109座特色博物馆就是专题馆”“变‘孤岛式’的静态保护为整体性、开放性的动态保护”,可见这些建筑并不能算是地标性建筑,但也是一种“整体性保护”。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展开余下试题D项,“关键在于改变投资者的着眼点”错误,根据材料三“解决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建设这对矛盾并不轻松。比如:许多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滞后于新建街区……文化投资者则更加着眼于经济收益”没有提到关键矛盾,由此也可知改变投资者的着眼点只是解决矛盾的方式之一。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然后到三则材料中找到写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难题的句子,整合答案。
注意题干中的范围“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由材料一“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概括出第一点难题“如何既能实现原真性保护,又能解决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及传统功能延续的问题”。由材料二“变‘孤岛式’的静态保护为整体性、开放性的动态保护”可概括出“如何避免让静态的历史建筑成为文化孤岛”。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由材料二中铁桥峡谷“从工业设施到实体建筑,再到生态景观,今天的铁桥峡谷实景与18世纪的历史照片几乎完全吻合”,扬州老城区延续了“青砖黛瓦清水墙,深巷小院有人家”的传统生活场景和居住氛围等,由这些做法可以推断出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又一难题“如何既能保护历史建筑,又能满足当地居民提升生活品质需要”。由材料三法国巴黎玛黑区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了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历史风貌的责任感”可见“如何避免由于认识不足给历史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也是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难题之一,而这样较为成功的举措可以看出决策的重要作用,反过来若是决策失误给历史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也是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一大难题。由“决策失误给历史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概括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瞻酷嗜陶令①诗,贵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②,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③尤多著述。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家甚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公之出处,超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之文。故曰公自似者也。今之学陶者,率如响拓④,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故不类。公以身为陶,故信心而言,皆东篱也。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⑤公,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吴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学,为令以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所谓秋水芙蓉也。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最为恶习。独呙氏能世擅其业。噫!彼安知乌衣诸郎⑥,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②顾吴: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 画家。③遂溪公: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⑤向慕:向往思慕。⑥乌衣诸郎: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为“乌衣郎”。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其淡而适也 贵:看重。
B. 日薄山而岚出 薄:靠近。
C. 故信心而言 信:相信。
D. 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 梓:刻印。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风值水而漪生 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
B. 元亮以之 为令以伉直著声
C. 非淡之本色也 似公之文
D. 公以身为陶 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
B. 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
C. 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D. 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 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 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 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10. 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
【答案】6. C 7. C 8. D 9. B
10. 第一问:写作要关注“性灵(淡)”。
第二问:①以苏东坡酷嗜陶渊明例强调写作中“淡”的可贵;②以生活中“淡”“不可造”(天然)类比写作中“淡”的自然(真诚);③以自然现象“漪生”“岚出”无以设色类比写作中“淡”的美妙之至;④以“不可造”的难得与“无不可造”的可期对比突出写作中“淡”的效用之大;⑤以刻意模仿而至于出现“寒瘦”的可惜从另一面强调写作中“淡”的深入人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故信心而言”意思是因此他听任自己的内心去表达,“信”是动词,任随,听任。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连词,表转折。
B项,第一个“以”,通“已”,已经;第二个,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第一个“为”,动词,变成;第二个,介词,被,“为……所”构成固定句式,可译为“被”。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D项,“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错误。“色”指种、类,“造于色态者”指创造的这种情形,又由原文语句后的“所谓秋水芙蓉也”,这句的意思是就像秋水中的芙蓉一样清新脱俗,则可推知“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没有表示“不足”之意,“是不足之处”无中生有。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分析有误,由文中第一段“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意思是他们的才学不是不高,(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表现的不是平淡的本色。据此可知他们的才气很高,也没有谈到所要掩盖的事物,故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概括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文段内容,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综合得出中心内容,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进行答题。
文章从苏子瞻十分喜爱陶渊明的诗,看重他的诗平淡而又恰到好处但他人难以模仿其作品平淡的精髓说起,到第二段遂溪先生与陶渊明作品风格相似其实是其平淡本色的体现,再到第三段表达了“我”对遂溪先生家族平淡文风的崇敬之情,都围绕了一个“淡”字,由此可见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写作要关注“淡”。从另一个角度他人的作品难以表达平淡的本色,而遂溪先生及其后人为人处世的追求,总体上看跟陶渊明比较相似,才做到了作品平淡的风格,所以也可以认为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写作要关注“性灵”。
由“苏子瞻酷嗜陶令①诗,贵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可知以苏东坡酷嗜陶渊明例强调写作中“淡”的可贵;“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则以生活中“淡”“不可造”(天然)类比写作中“淡”的自然(真诚),以“不可造”的难得与“无不可造”的可期对比突出写作中“淡”的效用之大;“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以自然现象“漪生”“岚出”无以设色类比写作中“淡”的美妙之至;;由“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可知以刻意模仿而至于出现“寒瘦”的可惜从另一面强调写作中“淡”的深入人心。解说作者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按照文本的写作顺序逐一分析,联系常用的论述方法如举例、对比等,将同一个方面的内容综合,不同的内容另起一点解说。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苏子瞻十分喜爱陶渊明的诗,看重他的诗平淡而又恰到好处。但凡一样事物,久经酝酿就会变甜,反复炙烤就会变苦,只有平淡是制造不出来的;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浓的东西不会再变回淡薄,甜的东西不会再变回苦辛,只有平淡是没有什么它制造不出来的;那能够制造出来的种种,它们是文字作品真实的不同样貌。风吹过水面涟漪就会生起,太阳快要落山雾气就会飘出,即使有顾恺之、吴道子,也不能为它们着色,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平淡到了极致的景观,陶渊明的作品已经这样。有些人想通过一己之力来制造这种平淡,文字的选择和使用都极为刻意,结果变成了冷峻艰涩。所以面对那些伟大的作品时就败下阵来,他们的才学不是不高,(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表现的不是平淡的本色。
同乡呙氏人家,历代都享有文誉,其中遂溪先生的著作言论尤其丰富。他担任遂溪县令,前后时长也不过几十天,就自己请求辞官归隐。他的家境非常贫困,为人处世的追求,总体上看跟陶渊明比较相似,他的诗文的平淡的风格也和陶渊明相似。不是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遂溪先生为人处世,风格超拔令人回味,就和他的性情比较相似;他的性情,真诚率真简单平易,也不再作雕刻和修饰,就和他的诗文风格相似。因此说,遂溪先生的文章就是他自己像自己。现在学陶渊明的人,全都是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他们的笔触勾画是这样,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韵味和情致不对,因此与陶渊明的风格并不相像。遂溪先生自己就过着跟陶渊明相像的生活,变成和陶渊明相像的思想感情,因此他听任自己的内心去表达,呈现的都是陶渊明的风格。我不认为是遂溪先生才华超过别人,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他平淡本色的体现。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我年轻时就知道并向往遂溪先生,最近他的儿子吴川先生要刻印他们家族的文集,我才完整地看到了他们家几代人的作品。吴川先生是遂溪先生的儿子,才学高深,担任县令时就因为刚直而获得赞誉,经历几个月他也像他的父亲当年一样离开了,遵循了父亲的旧迹。他怀抱遂溪先生的文集三十年,出入家门一定会随身携带,今年春天才编订成册。吴川先生的文章有他自己的独到章法,行文隽永流畅,信手拈来而又善于文字修饰。对照遂溪先生来看,他的文章大概就是借助平淡而又有了创造的情形,就像秋水中的芙蓉一样清新脱俗。过去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但是都对写文章没兴趣。但是遂溪先生的后辈当中,文章事业却是云蒸霞蔚。我的同乡不会写文章却以谈论文章为耻,这是极为恶劣的习惯。只有呙氏一家能够几代人都擅长文章事业。哎!那些小看文章事业的人,哪里知道历史上贤门显贵的子弟被世人羡慕,其实跟这是同类的一种荣耀啊!
(二)根据要求完成题目。(共7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②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③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简要概括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特点?就君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具体文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答案】第一问:有德,笃行,怀仁,博学,尊礼。
第二问示例:孔子认为君子不但要重视“行”,而且将“行”视作“言”的基础,即先行而后言。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西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