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57 2020-06-2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7]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20学年高三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名家辈出,而唐诗就是诗歌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它(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涌现了富有才情的诗人和诗作,大唐盛世所激发的宏大气象在盛唐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诗仙”和“诗圣”的伟大成就后世鲜有能及,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必盛唐”相号召。______________。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首开以“初、盛、中、晚”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唐音葵签》等论著对唐诗人、诗作多有( )。至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对唐诗的学习与普及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民间谚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足见唐诗的魅力之大。
古代的唐诗选本除《唐诗三百首》外至今多不流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鉴赏热中,《唐诗鉴赏辞典》的编纂为民众欣赏唐诗魅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11年,应中国青年出版社《名家品经典》丛书之约,霍松林先生又编成《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两部书。《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人,作品86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最多。先生的鉴赏文章常常能将深邃的文学理论与敏锐的文学感悟相结合,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一并解析,既引经据典,又( ),让人爱不释手。
(摘自史小军《唐诗的魅力》)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经 阐发 深入浅出
B.经历 阐发 浅显易懂
C.经历 阐明 深入浅出
D.历经 阐明 浅显易懂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唐风气明代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在明代。
B.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是在明代基本定型。
C.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在明代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
D.明代尤盛学唐风气,就在明代基本定型了唐诗学的建构。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楚辞》是一部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B.古诗又称“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与平仄,常见的“歌”“行”“引”“吟”等是其主要体裁。
C.“诗圣”指杜甫,后世也称杜拾遗、杜樊川,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其诗被称为“诗史”。
D.“元白”是唐诗人元稹与白居易的并称,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在诗坛影响很大。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1月10日,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典——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今年共评选出12名科技专家和296个奖励项目。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授予10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科技创新正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浏览完整试题
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除了最高奖之外,最受关注的应该是表彰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此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和2.6岁。而且,超过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有7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45岁。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的项目26项,占比56.5%。青年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他们勇敢,坚毅,“坐得住冷板凳”,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月11日)
材料二:在“2020首科新年论坛”上,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发布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报告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三级指标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对中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估,分析总结中国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期继续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组)如下图:
(选自《中国日报网》,有改动)
材料三:制造业是最能体现科技创新的领域。我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主要问题是: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在“全球创新能力指数及全球竞争力指数”排位中,我国仍处在15—20之间。2019年,广东已有上百家制造机器人的企业,但是,广州汽车制造公司的流水线上,几乎全部是进口的高端工业机器人。因此,我国制造业要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切忌情绪急躁,以为指日可待。
到2019年6月,我国已建成或通过建设方案论证的已有13所国家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动力电池、增材制造、印刷与显示、机器人、信息光电子、轻量化材料与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先进功能纤维、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汽车、农机装备等。这些创新研究中心已将国内相关领域的主要产、学、研单位整合起来,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并形成网络,只是有待进一步完善。
(摘自柳百成《创新•强基•智能——建设制造强国》)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总体排名情况看,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遥遥领先,几乎是厦门市的两倍。
B.表中数据表明,东部及东南沿海城市多已加速崛起,内陆城市的科技创新多数滞后。
C.在发展指数总排名前30的城市中,第一组的就占了三分之二,说明这组比较先进。
D.此表数据表明,各城市间科技发展指数差距不大,差距超过“0.1分”的城市很少。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最受关注的奖项之一,主要是今年此奖项的完成人平均年龄只有44.6岁。
B.青年人勇敢,坚毅,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所以有7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45岁。
C.新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
D.2019年,广东已有上百家制造机器人的企业,但广州某公司很崇洋,几乎不用中国本地的机器人。
6.下列关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振的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历史上来看,我国科技创新一直迈出了有力的步伐。
B.人才方面,青年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
C.范围上,我国有近300个城市都有了一定的科技创新水平。
D.有新举措,我国已组成多领域协同创新联盟,并形成网络。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至治元年,策天下士于廷,本为第一人,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国制,范黄金为太庙神主。仁宗室盗竟窃去,本言:“在法,民间失盗,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又言:“中书宰执,日趋禁中,固宠苟安,兼旬不至中堂,壅滞机务,乞戒饬臣僚,自非入宿卫日,必诣所署治事。”皆不报。
逾月,调国子监丞。夏,风烈地震,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本适与议,抗言:“铁失余党未诛,仁庙神主盗未得,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气激奋,众皆耸听。冬,移兵部员外郎。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经史穷日夜读之 穷:用尽
B.策天下士于廷 策:策问
C.朱甲冤未伸 伸:舒展
D.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 给:供应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策天下士于廷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C.以告变得不死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D.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展开余下试题
B.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C.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D.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10.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主人公正直品性的一组是
①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②“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
③“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
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
⑤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⑥居官清慎自持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本很聪颖,幼时就超出常人。但他并不自恃有才,能主动求教,造诣不断加深。他在尚未成年时,就开始招收学生教授。
B.宋本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忠于职守,主张讨伐曾参与叛乱而未被处死的枢密副使阿散,结果,其意见未被呈报给皇帝。
C.因为铁失余党未除、仁宗神主被偷、桓州盗匪、朱甲冤案等事件都未得到彻底正确的处理,宋本有所进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D.宋本很小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奉养父母;后来虽然历任要职,生活条件也不优越,甚至有时连稠粥都吃不上。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在法,民间失盗,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2分)
(2)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2分)
(3)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3分)
13.宋本成童后的治学方法值得今人学习,请你加以梳理。(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别 鲁 颂①
[唐]李白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②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注释]①鲁颂:李白的友人,生平不详。②鲁连:鲁仲连,曾帮助赵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平原君赠千金,却而不受;后又帮助齐国收复了聊城,事后辞去爵位隐于海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就用两个设问句,通过衬托、对比有力地突出了鲁仲连的高大形象。
B.诗中用“下却”“摧却”两个动词来描述鲁仲连,突出重点又简洁有力。
C.“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是说鲁颂不同寻常,勤攻文学有鲁仲连的遗风。
D.诗人临别赠好友诗作和镂刻纹饰的宝刀,是希望他能斩断愁情,记住友情。
(2)“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这一句是何意?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
(3)诗人辞别的是友人鲁颂,为何诗中开篇却夸赞鲁连?请你进行简析。(4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__________,亦已焉哉。(《氓》)
(2)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在今年春节到来之际,你作为完成学业的留学生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在群里发一条感慨,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在鼠年春节到来之际,我终于踏上归程,即将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不觉想到陶渊明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让我兴奋,温暖。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牛 虻(节选)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礼拜三早晨,日出时,他们把牛虻带到院子里。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谦顺都已无影无踪。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
执行死刑的六个枪手在爬满春藤的墙前站成一排,这墙就是他那天夜晚进行不幸尝试时爬过的布满裂缝正要坍塌的墙壁。士兵们站在一起后,手里握着枪,好不容易抑制住眼泪。他们被叫来杀死牛虻,真是不堪设想的恐怖。他那直刺人心的辩才,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而现在,他必须死,死于他们之手,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去熄灭天上的明灯。
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正在等着他,那是夜里由一些很不情愿的士兵挖的,铁锹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靠近大树,军曹停下来。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
“我要站在这儿吗,军曹?”
军曹默默点点头,他喉头哽咽,悔恨自己竟不能说句话来救他的命。统领、他的侄子、为枪手发令的中尉、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已经站在院中了,他们一本正经地往前走着,看到牛虻含笑的眼睛中光芒四射的蔑视,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我的孩子,”牧师上前打断他的话,别的人后退了几步,以便单独谈话,“再过几分钟,你就要面对你的创造者了,难道留给你忏悔的这几分钟,你还要用来说这些话吗?我请求你想想,不忏悔就死会让所有的罪孽压在你的头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等你站到你的审判者面前,再想忏悔可就来不及了。难道你竟要开着玩笑走到上帝森严的神座前吗?”
“开玩笑吗,牧师大人?我觉得,忏悔这东西只有你们才用得着,轮到我们收拾你们的时候,我们会用大炮来代替这半打破旧的马枪的,那时候,就会真正领教我们是多么能开玩笑的。”
“你还要用大炮?唉,可怜的人,难道你还不明白,你现在正处在可怕的深渊边上吗?”
牛虻回头望了一眼那开着口的坟墓。
“原……原来牧师大人认为,只要把我埋在这儿,就算是把我了结了?也许会用石头压上坟头,免……免得我在‘三天之后’复……复活吧?别害怕,牧师大人!我不会侵犯你们这廉价表演的专利权的,我会和老鼠一样,在你们把我放下去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躺着。即使这样,我们也还会用大炮的。”
“啊,慈悲的上帝!”牧师喊道,“饶恕这个可怜的人吧!”
“阿门!”中尉低沉地叫了一声,与此同时,上校和他的侄子在自己身上虔诚地划着十字。
显然,再这么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牧师放弃了徒劳的尝试,没有再拖延,简短的准备就这样完成了。牛虻自己走到指定的位置,只转过身看了一会儿红黄交融的灿烂朝霞。他重复了不要蒙眼的要求,他那挑战的神情,逼得上校只得勉强表示同意。他们双方都忘记了,这么做会使士兵们十分难受。
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枪在士兵们的手中不住地抖动着。
“我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硝烟散去,士兵们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擦脸上的血。
“枪法太糟糕了,伙计们!”他说,清晰的声音传入呆呆发愣的可怜的士兵们的耳朵里,“再来一次!”
展开余下试题
士兵们不由得呻吟颤抖起来。开枪时,他们每个人都瞄向了一边,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枪出自他人之手,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枪口朝下,神情沮丧地听着军官们粗暴的咒骂与责备,一边还呆呆地、惊恐地看着那个被他们开枪射杀但不知道怎么还没有死的人。
统领在士兵脸前晃着拳头,粗暴地嚷着要他们立正,举枪。他也同士兵们一样,不敢看一眼那个可怕的人形站着,不肯倒下。牛虻跟他说话时,他被那嘲笑的声调吓了一大跳,打了个冷战。
“上校,你今天带来的士兵真是糟糕透了!来,看看我是不是能更好地调理他们。现在,士兵们,把手里的东西抬高点儿,靠左一点儿!唉呀,伙计,你们手里拿的是枪,不是煎锅!——都对准了吗?好了!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惊跳了一步叫道。这个人竟自己下令枪毙自己,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他们眼睛发狂,直愣愣地向前看着。一个士兵甚至没能开枪,他只是把枪扔到一边,蹲下去,低声呻吟着说:“我不能——我不能!”
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看到牛虻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死。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站着,如同变成了石头人。忽然,医生和上校都惊叫一声向前冲去,他们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一个膝盖支撑着身体,依然在对士兵们发笑。
“又射偏了!再试一次——看一看,小伙子们——你们能否——”他的身体突然摆动了一下,歪倒在草地上。
“他死了吗?”上校低声问。医生跪倒在地,一只手摸摸那血淋淋的衬衫,软弱无力地回答:“我想是的——感谢上帝!”
(选自《牛虻》北方文艺出版社)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一旦太阳光芒四射”这句描写既点明时间,也引发了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
B.牛虻的“光芒四射”与统领等人的“局促不安”对比,突出了牛虻的光辉形象。
C.小说设置牛虻与牧师对话的情节,是为了表现牧师的仁慈,宣扬宗教的温煦之力。
D.罗素说《牛虻》是一部“最激动人心的小说”,牛虻就义就足够让人激动、震撼。
E.节选的小说文本,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处细节描写的句子。(4分)
18.开头处写牛虻在夜里有过“消沉、恐惧、幻象”等,这是否有损牛虻的形象?(3分)
19.小说描写士兵枪杀牛虻时的表现对塑造牛虻有什么作用?请你进行简析。(4分)
20.小说人物身上往往隐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请探析在牛虻身上隐含着的这种情感。(6分)
六、(11分)
21.成语“义结金兰”是说朋友交情深厚,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契若金兰。请你概述《三国演义》或《红楼梦》中体现这种情谊的情节,并进行评析。字数130字左右。(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提供的“主题词”按要求作答。(6分)
1997年10月25日,驻西藏军人王俊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高压电流击倒,失去双臂。2002年,女朋友吴新芬与之结为夫妻。2019年7月,装上某研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的“智能机电手”,王俊景给了妻子吴新芬一个紧紧的拥抱。这个拥抱,足足迟到了22年。王俊景说:“这双手是机械的,也是有温度的,让我20年的心愿实现了。”
主题词:感动 感谢 幸福 温暖
要求:如果让你以上述某个主题词对这幅图进行评述,你会用哪个主题词?请说明理由。
七、(60分)
2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1)2018年3月2日,是农历元宵佳节,甘肃省文县东坝中学五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董桂英,却背着8个月大的孩子仍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2)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1的江苏女学生周芷晴,只能用望远镜看黑板,用放大镜读书写作业。2019年高考她却考出了高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她说,这样的微光,依然可以照亮前进的路。
(3)单霞,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名90后护士,为避免交叉感染和节约穿脱防护衣的时间,毅然剪掉自己的长发,剃成光头的样子。她说,待我们战胜瘟疫,上天定会还我一头更为迷人的秀发。
类似这些社会生活中的“微光”还有许许多多,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经历:意为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历经:多次或者长时间经历。阐发:阐明并发挥。阐明:把深奥的道理讲明白。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浅显易懂: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2.B(此句的前面紧承“元明清……”,后面陈述的是明代学唐诗的成就、成果,因而B项与前后语句最连贯)
3.C(“杜樊川”是杜牧的号)
4.D(“各城市间的科技发展指数差距”是很大的)
5.C(A应主要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B因果推论片面,逻辑错误。D“广州某公司很崇洋”概括错误,主要还是国外的高端工业机器人更好)
6.A(“历史上”不当)
7.C(伸:诉说,诉说冤情以求昭雪)
8.D(A副词,才/副词,竟然;B介词,在/副词,向;C介词,因为/介词,用。D皆为代词,这)
9.C(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10.C(①有文采,②正直,③正直,④正直,⑤和善、担当,⑥清廉谨慎)
11.B(没有得到皇帝的答复)
12.(1)依据法律,民间被盗案件,超过期限没有抓获罪犯尚且治罪。(2分,关键点:在、不获各1分)
(2)朱甲向中书省哭泣告状,但旭灭杰包庇不过问。(2分,关键点:介宾结构后置、问各1分)
(3)宋本尚未成年时,就招收学生来奉养双亲,时间近二十年,宋本历任显要的官职,但仍租房来居住。(3分,关键点:聚、殆、仕,各1分)
13.①他自己搜罗经史诸书,尽日攻读。②对书中的字句探究索明,一定达到融会贯通才罢休。③向当时名师王奎文求教,造诣越来越深。④宋本写文章,文辞不蹈袭前人,立意深刻,多有深意。(3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附 参考译文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幼年时就聪明出众,到了童年,搜罗经史诸书尽日攻读,对书中的字句探究索明,一定达到融会贯通才罢休。曾跟随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江陵人王奎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前去向他求教,造诣越来越深。宋本擅长写古文,文辞不蹈袭前人,文义峻洁深刻,多有委婉而隐含讽谕的深意。
至治元年,皇帝在朝堂之上策问天下士子,宋本取得第一名,被赐进士及第,授予翰林修撰一职。泰定元年春,被授予监察御史,他首先进言说:“逆贼铁失等人虽已被诛杀,但是其党羽枢密副使阿散,亲自参与叛逆,因告发事变而未被处死,被发配到岭南,请求及早处死他以正天罚。”按国家制度规定,太庙里的神主用黄金制作。仁宗龛室里的神主竟然被盗走,宋本说:“朱甲向中书省哭泣告状,但旭灭杰包庇千户而不过问。依据法律,民
上一篇: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线下二模)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重庆市万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