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59  2020-06-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9]
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0年天津市和平区天津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①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其余的商人皆笑着, 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嘘嘘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个人手里。
②洋先生不准他革命,他再没有别 路;从此决不能望有白盔白甲的人来叫他,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至于闲人们传扬开去,给小D王胡等辈笑 话,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③古老的教堂和卡西莫多之间有种心电感应,相互吸引,意气相投,外表相像,使得他紧 紧黏附于它,就像乌龟黏附在甲壳上一样,那凹凸不平的教堂正是他的甲壳。
④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糅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 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及语段出处文常,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嘘嘘 强迫(qiǎng) 沈从文《边城》
B. 抱负 一笔勾销 鲁迅《阿 Q 正传》
C. 甲壳(qiào) 意气相投 巴尔扎克《高老头》
D. 胶柱鼓瑟 矫糅造作 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和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盛情题目要求,然后注意平时积累,调动知识储备,选出正确的答案。
A项,“气嘘嘘”的“嘘”字形错误。正确的字形是“气吁吁”;
C项,巴尔扎克《高老头》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雨果《巴黎圣母院》;
D项,“矫糅造作”的“糅”字形错误,正确的字形是“揉”。
故选B。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憩(qì) 蓦然(mù) 不更事(gēng) 退避三舍(shè)
B. 翕张(xī) 内讧(hòng) 拧毛巾(níng) 不稂不莠(láng)
C. 狡黠(xié) 噱头(xué) 冠心病(guàn) 情不自禁(jīn)
D. 谙熟(àn) 木讷(nè) 独角戏(jiǎo) 钻木取火(zuà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盛情题目要求,然后注意平时积累,调动知识储备,选出正确的答案。
A项,蓦(mù)读音错误,正确的读音是蓦(mò);
C项,狡黠(xié)字音错误,正确读音狡黠(xiá);冠心病(guàn)字音错误,正确读音是冠心病(guān);
D项,谙熟(àn)字音错误,正确读音谙熟(ān); 钻木取火(zuàn)字音错误,正确读音 钻木取火(zuān)。
故选B。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题纲 发祥地 别出心裁 大海里捞针
B. 渎职 敲竹杠 步履为艰 快刀斩乱麻
C. 忖度 破天荒 声名雀起 人不可貌相
D. 幅员 开倒车 察言观色 礼轻情意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盛情题目要求,然后注意平时积累,调动知识储备,选出正确的答案。
A项,“题纲”字形错误。正确 字形是“提纲”;
B项,“步履为艰”字形错误,正确的字形是“步履维艰”;
C项,“声名雀起”字形错误,正确的字形是“声名鹊起”;
故选D。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轻歌曼舞 一年之季在于春 拙劣(zhuó) 力能扛鼎(gāng)


浏览完整试题B. 雍荣典雅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打烊(yáng) 寅吃卯粮(mǎo)
C. 毋庸赘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果脯(fǔ) 焚膏继晷(guǐ)
D. 大厅广众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履历(lǚ) 瘦削不堪(xu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盛情题目要求,然后注意平时积累,调动知识储备,选出正确的答案。
A项,“一年之季在于春”的“季”字形错误,正确的字形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拙劣(zhuó)字音有误,正确的读音是拙劣(zhuō);
B项,“雍荣”字形错误,正确的字形是“雍容”;“打烊”(yáng)读音错误,正确的字音是打烊(yàng);
D项,“大厅广众”字形错误,正确的字形是“大庭广众”;
故选C。
【点睛】以上题型全部考查的是学生的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然后注意平时的积累,并且调动知识储备,来确定正确的答案。
5.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3•11 日本大地震五周年之后,录像、证言的公开在世人面前愈发 模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真相越来越 了。
②笔者自 1992 年 7 月起进入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有幸 ,跟随先生学 习书画鉴定近十年,其中于先生之事耳濡目染既多。
③李金发雕塑作品不多,却成为第一个在法国最高艺术沙龙中展出雕塑作品的中国人。他 一生不大与文坛往来,却以风格迥异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 。
④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 ’偏你们又不留着 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人拔去了。”
A. ①朦胧 ②忝列门墙 ③开山鼻祖 ④留得残荷听雨声
B. ①蒙眬 ②登堂入室 ③始作俑者 ④留得残荷听雨声
C. ①蒙眬 ②忝列门墙 ③开山鼻祖 ④映日荷花别样红
D. ①朦胧 ②登堂入室 ③始作俑者 ④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比对,来确定得出答案。
①“朦胧”:不清楚,模糊。蒙眬: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根据语境第一空指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真相越来越模糊了;故选“朦胧”。
②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根据语境第二空指笔者进入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故选登堂入室更合适。
③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始作俑者: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根据语境李金发开创了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流派,故选开山鼻祖。
④“留得残荷听雨声”作者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映日荷花别样红”作者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故选“留得残荷听雨声”。
故选A。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9 年女排世界杯今日结束第五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女排以3比0完胜东道主日本女 排,豪取世界杯五连胜。
B. 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在朋友圈刷屏了,歌曲在 QQ 音乐数字平台上线将近两个多小时,销售额就突破千万,成为该音乐平台历史销售额最高的数字单曲。
C.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是文物界出了名的“工作狂”,不仅他练就了自己坐在车上用电脑 写稿子的本领,也影响并锻炼了身边的工作人员。
D. 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国语 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B项,“将近 ”和“多”成分赘余;
C项,“不仅他”语序不当,应为“他不仅”;
D项,“改善现象”搭配不当,应为“改变现象”
故选A。
【点睛】此类题型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仔细审读题目选项,凭借语感迅速排除错误的选项,然后再逐项分析,对不好识别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检查答案,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泽厚先生学贯中西,对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研究造诣精深,见仁见智,写出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美的历程》。
B. 近些年来,众多电视连续剧在题材方面陈陈相因,导致剧情枯燥乏味,越来越满足不了广大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 在“九一八”国耻纪念日这一天,刺耳的警报声响遏行云,提醒着中华儿女缅怀先烈,勿 忘国耻,发奋图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D. 王菲、王力宏等大牌明星现场演唱被质疑水平失常,让人有味同嚼蜡之感,但有媒体称 是音响团队影响了歌手发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
A项,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此处指李泽厚先生学贯中西,对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研究,不合语境。
B项,陈陈相因: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因:沿袭。此处指众多电视连续剧 题材方面没有创新,符合语境。
C项,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直上天空,把浮动的云彩都挡住了。此处用来形容刺耳的警报声,用错对象。
D项,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此处用来形容王菲、王力宏等大牌明星现场演唱用错对象。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展开余下试题8.下面的电子邮件中,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李老师:
您好!上周四您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老师作画相赠,我感激不已。我定会惠存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我今天已将最近付梓的拙作邮寄给您,请您教正。
敬祝
教安
学生:黄少明
2月23日
A. 蓬荜生辉 B. 惠存 C. 教正 D. 教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B项,“惠存”,敬辞,请保存,用于赠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这里是收到别人的赠品。使用不当。A项,“蓬荜生辉”,谦辞,指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C项,“教正”,谦辞,请他人指正、修改诗文,含有虚心请教的意思,多用于晚辈呈长辈,学生呈老师,初学呈专家,作者呈编辑等。
D项,“教安”是对教师祝福的敬语,教学工作安好的意思。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多斜,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矢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 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比来惟觉 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 何烦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 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 安,可极言无隐。倘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治国之大害也。”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书》云:‘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 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天下,内外 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 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十九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古来帝王,骄矜而取败者,不可胜数。朕恐怀骄 矜,恒自押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每思臣下有谠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如此,庶几于时康道泰尔。”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第二》)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来惟觉阿旨顺情 比:近来
B. 病人觉愈,弥须将护 将:护理
C. 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 过:错误
D. 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 治:治理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①皆为蔽其耳目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C. ①莫以天下无事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 ①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②拔剑撞而破之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贞观,是唐太宗时期的年号。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 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从秦始皇时开始使用,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 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
B. 擢,本义是抽引,拉拔。在古代,擢还可以表示选拔、提升官职的意思。升、拔、迁、 拜、放、徙,也都有提升官职的含义。
C. 侍臣是指侍奉帝王的廷臣。作为皇帝侍卫官代称,还有中郎、郎中、侍郎、提辖、判官 等。
D. 《书》,即为《尚书》。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 害政教得失焉
B.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 害政教得失焉
C.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 害政教得失焉
D. 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 害政教得失焉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以自以为得“良弓”实际都不是“良材”设喻,由此领悟到自己虽然取得了天下,却并 不全都明白天下事务。
B. 太宗对机要部门逢迎苟且的现状很不满,要求臣下大胆指出朝廷政令中的疏漏,但不 能在私下里妄议朝政。
C. 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务必小心谨慎,尤其天下刚刚安定如大病初愈,一不小心必然败 亡。 故而即使有条件休养他也不去享受。
D. 太宗总结历代兴替教训,深知君主闭塞视听则必将因无道而遭百姓抛弃,他居安思危的做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
(2)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
【答案】9. D 10. D 11. D 12. A 13. B
14. (1)更何况我得到天下的时间还很短,所获得的治理国家的道理,本来不如弓箭的知识多。
(2)如果只是签署诏令、颁行 文告而已,谁人不能胜任?何必劳神费力地挑选人才,把重任委 托给他们呢?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本题中D项“治”译为“治理”解释错误。正确的解释为“安定,太平”。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分析虚词。
A项,①助词,补足音节;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①因为,连词;②认为,动词。


展开余下试题C项,①连词,因为;介词,凭借。
D项,均译为“连词,表顺承”。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 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贞观,从秦始皇时开始使用”表述错误,应该是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
B项,“迁、拜、放、徙,也都有提升官职的含义”,表述错误。“迁”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放、徙”指贬官流放。
C项,“侍臣是指侍奉帝王的廷臣。作为皇帝侍卫官代称,还有中郎、郎中、侍郎、提辖、判官等”表述错误。“提辖、判官”不属于皇帝侍卫官。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根据句意可知“五品以上”是对“京官”范围的限定,后面停顿,排除BD;
“每”一般用于句首,前面停顿,排除CD;
译文为:从此以后,太宗诏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每次召见,都要赐给他们座位并与他们交谈,仔细询问宫廷外面的事,力求了解百姓的疾苦和政治教化的得失。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既有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又有写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本类题目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按题目要求选出对应的选项。
本题中B项,“不能在私下里妄议朝政”表述错误,文中“寝默”的意思应是止而不言,并没有私下里妄议朝政的意思。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关键词:固,本来;及,比得上;(2)关键词:若,如果;简择,挑选人才。
【点睛】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萧瑀说:“朕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张弓射箭,自以为能全知它的奥妙。近来得了十几把上好的弓箭,就把它们拿给做弓箭的师傅看。弓箭师傅说:‘都不是好的(材料做成的)。’我询问其中的原因,弓箭师傅说:‘木头的中心不端正,那么它的脉理就多是歪斜的。这样的弓虽然刚劲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直,所以不是上好的弓。’我才领悟出很多 道理。我用弓箭平定天下,所用过的弓箭非常多了,尚且还不懂得识别弓箭的要领;更何况我得到天下的时间还很短,所获得的治理国家的道理,本来不如弓箭的知识多。品评弓箭尚有失偏颇,更何况治理国家的要领呢?”从此以后,太宗诏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每次召见,都要赐给他们座位并与他们交谈,仔细询问宫廷外面的事,力求了解百姓的疾苦和政治教化的得失。
贞观三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中书、门下省,都是掌管军国大事的关键部门。选择人才担任这些部门的工作,委托给他们的事极为重要。然而近来我只发现他们阿谀奉承,顺应上情,唯唯诺诺地草率通过诏令文告,就没有一个人敢直言进谏的,难道这是正常情况?如果只是签署诏令、颁行文告而已,谁人不能胜任?何必劳神费力地挑选人才,把重任委托给他们呢?从今以后,上传下达的诏书如果发现不妥当,必须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要妄自害怕冒犯了我的威仪,明知不对却沉默不言。”
贞观五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和养病没有区别。病人感觉痊愈,就格外需要保养调护,如果再触犯病理禁忌,一定会导致死亡。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天下刚刚安定的时候,尤其需要兢兢业业、谨慎小心。如果就此骄奢放纵,必然导致衰乱覆亡。如今天下安危,都落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一天比一天谨慎,虽有休养的条件也不享受。然而眼耳手脚(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的作用,寄托在你们身上,既然君臣大义是一个整体,就应该同心协力,事情有不稳妥的地方,应该极力陈述没有隐瞒。倘若君臣互相猜疑,不能完全说出肺腑之言,实在是治理国家的大害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势,君主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所以导致灭亡。我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完全看到天下的事情,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不要认为天下太平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小心在意。《尚书》上说:‘可爱的不是国君吗?可畏的不是百姓吗?’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做人主;如果无道,人们就把他废弃而不用。这真可怕啊!”魏征回答说:“从古以来亡国的君主,都因为在安定的时候忘记了危亡,在清平的时候忘记了动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如今陛下拥有天下,内外清平安定,能够留心治国的方法,常常像面临深渊、足踩薄冰那样做事,国家的运数自然会长久。我又听古语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起船只,也能把船掀翻。’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确实像您讲的那样。”
贞观十九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我看自古以来的帝王,由于骄傲自大而导致败亡的,多得数不清。我也害怕内心滋长骄傲自满,一直自我约束控制,处理朝政忙到夜晚才吃饭,早起静坐等着早朝。每想到臣子有直言进谏,可用于国家的政治教化的,我都会擦亮眼睛,把他们当作良师益友来看待。这样做,差不多就能社会安宁、国势昌隆吧。”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15. 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一大早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幅别有情趣的图画。
B. “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 天,与青色的云气相接,浑为一体,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
C. “飞泉挂碧峰”一句,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具有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魅力。
D. 本诗构思精巧,内容曲折有致,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句中无一字说道士,无一 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
16. 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17. 说说诗中诗人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5. D 16.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描述自己在山林深处常常看到鹿群,中午时 分还听不到寺院的钟声,只有多情的溪声相伴。把道士远离人间闹市的那 种清新幽静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和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